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人文素養 > 美文閲讀

為什麼要過火把節

欄目: 美文閲讀 / 發佈於: / 人氣:5.32K

火把節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體現,它代表了中國人民勇敢、頑強、團結的精神。

為什麼要過火把節1

火把節舉行時間與風俗火把節是哪個民族的

彝族是崇尚火的民族,火把節是彝族文化的象徵,是彝族傳統中最為重要、最盛大的年節。

它不僅包涵了彝族的火崇拜、原始崇拜以及歌、舞、樂等諸多文化現象,同時還包涵了彝族人民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各式各樣的生產生活習俗、禁忌習俗、飲食、服飾等傳統文化。

西南各地、甚至貴州省內多地彝族方言間無法進行直接溝通,但有30%-50%左右的相同或相似詞彙,有相同或相似的語法結構,普遍都存在宗教儀式主持者“畢摩”,有共同的傳統節日“火把節”。

彝族火把節是彝族同胞最隆重盛大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日,為期4天。

節日期間,彝家村寨都會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祭天地、祭火、祭祖先、驅邪祈福,祈求六畜興旺、五穀豐登、家宅平安,體現了彝族人民尊重自然規律、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願望。

在中國少數民族傳統節日中,彝族火把節是最具魅力的節日之一,享有"中國民族風情第一節"、"東方狂歡夜"的美譽。

火把節期間舉行傳統的摔跤、鬥牛、賽馬等活動。這些活動,來源於英雄黑體拉巴戰勝魔王(或天神)的傳説,這位英雄與魔王摔跤、角力,還教人點燃火把燒殺惡靈所化的蝗蟲,保護了村寨和莊稼。

火把節期間舉行的祭祀、文藝體育、社會交往、產品交流四大類活動是彝族文化體系嚴整、完備的集中體現。

點燃火把、踏歌起舞、慶祝豐收、祭拜火神,一幕幕展示彝家兒女企盼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幸福吉祥的祭火儀式深深震撼了來自各地的遊客。

為什麼要過火把節
  

彝族火把節歷史悠久,羣眾基礎廣泛,覆蓋面廣,影響深遠。火把節充分體現了彝族敬火崇火的民族性格,保留着彝族起源發展的古老信息,具有重要的歷史和科學價值。

火把節是彝族傳統文化中最具有標誌性的象徵符號之一,也是彝族傳統音樂、舞蹈、詩歌、飲食、服飾、農耕、天文、崇尚等文化要素的載體。

火把節對強化彝族的民族自我認同意識、促進社會和諧具有重要意義;同時,火把節作為彝族人民與各民族交流往來以及促進民族團結都有現實作用。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彝族同胞們圍着篝火一起載歌載舞,跳着那熟悉的家鄉舞曲,他們歡慶在祥和的夜晚與豐收的祈禱之中,共同祝福明天的生活更加美好。

在傳統的彝族村寨,同胞們紛紛們紛紛走出家門,與遠道而來的.遊客們圍着篝火,伴隨着悠揚的彝族歌曲,男女老少手牽着手跳起了歡快的民族舞蹈,大家開心地跳啊,現場呈現出一片歡樂的氣氛。

夜幕降臨,熱情好客且多才多藝的彝族同胞們,已經在為天黑後的篝火晚會準備着木料。彝家小夥們架起早先製作好的火把,點燃了插在木堆縫隙間的松香條,伴隨着陣陣歡呼聲,火把上的火苗“熱情”地跳動起來。

隨着篝火的點燃,熊熊的火焰染紅了夜空,最令人期待的篝火狂歡隨之開始,湧動的火苗把祝福灑在遊客的臉上。

大家手持火把一起點燃篝火堆,象徵着美好祝福的火焰徹底沸騰,照亮了篝火現場的每一張笑臉。隨後,響徹全場的民樂和紅紅火火的篝火,漸漸把這個山谷温暖起來。

在一圈又一圈的舞蹈中,感受着彝族同胞對火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及對大自然的崇敬。隨着遊客越來越多,篝火晚會也漸入熱潮。

為什麼要過火把節2

火把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通常在農曆六月二十四日或二十五日舉行。它的寓意可以從不同角度理解。

首先,火把節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體現,它代表了中國人民勇敢、頑強、團結的`精神。在火把節的慶祝活動中,人們會手持火把跳舞、燃放煙火,象徵着熊熊燃燒的激情和熱情。這種精神也激勵着人們在面對各種挑戰和困難時勇往直前,不屈不撓地前行。

其次,火把節也代表着"洗清污濁、迎接新生"的意義。在古代,火把節還有祛病驅邪、祈求豐收的作用。人們相信火把的燃燒可以消滅病魔和不幸,同時也為新的生命和豐收的到來祈福。這種寓意也體現了人們在面對人生低谷時要積極面對、勇敢拼搏,同時也要積極向前、迎接新生。

為什麼要過火把節 第2張
  

最後,火把節也象徵着努力奮鬥,追求自我完善,勇於改變自己和適應環境的精神。在這個節日中,人們會點燃火把,走上街頭,跳舞、歌唱、放煙花,歡度佳節。這些活動也象徵着燃燒自己內心的熱情,表達自己的心聲,釋放壓抑的情感。

總之,火把節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富有生命力、寓意豐富的節日。它通過慶祝活動,傳達了人們勇敢、頑強、團結、積極向上的精神,同時也激發了人們迎難而上、拼搏向前的勇氣和決心。

為什麼要過火把節3

一、楚雄彝族火把節概況

楚雄彝族自治州是彝族主要聚居地,同時還有漢族、傈僳族、苗族及其它少數民族居住。楚雄彝族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其節日文化博大精深,火把節是其中參與人數最多、持續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傳統節日。千百年來火把節在彝族地區一直延續,深深紮根於彝族社會,週期性地展現彝族文化形態,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表現形式,現已成為彝族文化的象徵。

(一)關於火把節起源的傳説

很多少數民族節日的來歷都與起源傳説緊密相關。關於火把節的來歷,在楚雄彝族民間有許多美妙動人的傳説故事,類型多樣,各説不一,有滅蟲説、有反土司説、找火源説等。其中流傳最多的是“喜鵲姑娘”的故事。傳説在古老的羅武山寨,有一個名喜鵲的姑娘,與阿龍哥相愛。

喜鵲姑娘美麗動人,十六歲時十二個部落頭人的兒子都派人獻彩禮提親,並且威脅答應,否則就要血洗山寨,喜鵲姑娘心裏極其不願,但還是答應了。她為保山寨安全,在六月二十四日相親的山頭上悲痛地看了阿龍哥一眼後便縱身跳入火大火中,阿龍哥也隨之躍入火中。

從那以後,人們為了紀念喜鵲姑娘和阿龍哥,過起了火把節。在臘魯支系的彝族中至今還流傳着另外一個故事,説很早以前,人間沒有火,有一個叫者洛的人通鳥獸語言,他與老虎、蛇、扎布鳥相約到天上去找火種。結果老虎和蛇都吃了火虧,失敗了,只有扎布鳥從天神那裏偷聽到了火種的出處,又回到人間,找來了鐵片、石片、火草等物,得到了火源。

為什麼要過火把節 第3張
  

於是人們高舉火炬,狂歡起舞,慶賀人類有了火種。據説這天正好是六月二十四日,此後每年是日都舉行慶賀盛會。舉着火把跳舞祭祀火神,仍然是今天火把節的中心事象。無論哪種類型傳説,追溯其文化淵源,都與彝族先民的火崇拜有關。

(二)楚雄彝族火把節習俗

火把節是流傳在楚雄地區隆重的傳統民俗節日活動,是彝族人民的年節,於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到二十六日舉行,節日時間長短不一。節日期間,節日活動中都要燃篝火歌舞,舉火把遊田地,具體內容和形式各地、各支系不盡相同。

在民間,大多數地方節日過三天。彝家村寨歡慶祝福、一派喜氣,鄰近的`村寨約定地點舉行節日慶祝儀式。節日當天,彝家人以事先準備好的用松樹做成的火把,分別向家堂、家人、灶房、畜廄、家門、田間地頭祭祀,各處撒一把火把,祝福家人平安、家畜興旺,祈求驅害除蟲、五穀豐登。之後,走親訪友,村鄰串門、相互祝福,家家户户殺雞宰羊、閤家歡宴。夜晚,火把通明,人們歡聚在一起唱歌跳舞,歡度節日。

第二、三天開展各種文體活動,如集體遊樂、鬥牛、摔跤、打磨擔秋、唱歌跳舞等慶祝節日,有的持續數日。節日期間,除莊重的祭祀活動和熱烈的歌舞、文體活動外,彝家人還烹飪美味佳餚,邀約親朋好友聚飲,唱酒歌、歡慶自己美好的節日。席間,有卜卦的習俗。席畢,大家圍坐在火塘邊,老人給小孩唱古歌(講述彝族的歷史)。彝族青年男女則會成雙成對出現在篝火旁、松樹林中、姑娘房裏談情説愛。

Tags:火把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