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人文素養 > 美文閲讀

關於習慣的隨筆

欄目: 美文閲讀 / 發佈於: / 人氣:2.6W

關於習慣的隨筆1

一 研究對象的基本情況此次研究的對象的是63名五年級學生。在上學期師生共同學習研究探討下,絕大部分同學説話寫話能力都有所提高,大同學對習作有較了濃厚的興趣,但也有還有極少數同學仍然處在被動完成任務的狀態中,對作文有畏懼心理有所減輕。大部分學生明白了寫作的素材來源於生活,而且知道了平時生活中要留心觀察。瞭解了一些基本習作方法,掌握了一定的技能,能很快的蒐集整理自己所需要的素材,不過仍然還有依葫蘆畫瓢的“模式説”的。

關於習慣的隨筆

二 研究目的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習作。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養成留心觀察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素材。能寫紀實作文和想象作文,感情真實。

三 研究重點、難點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引導他們關注生活,體驗生活,為學生的成功寫作積累必要的生活素材。

讓隨筆寫作使同學們真正體會到以我筆寫我心的痛快,讓隨筆教學激發同學們的寫作內驅力,使學生真正喜愛寫作,善於寫作。

四 採取的措施1 成立“寫作指導”小組,由喜愛寫作的15名同學自由組成3個小組,分別對其他同學進行寫作知道。

2 引導學生走進生活,發現生活,感受生活,讚美生活,書寫生活。讓學生明白作文同樣來自生活,也只有來自生活的作文才能體現真情實感。

3 適時開展活動,提高他們的寫作興趣。

4 加大寫作數量,每週寫週記,每次活動寫感受,跟隨課文適當進行小練筆,力爭一組一練。

5 開展對手賽活動,達到整體提高。

關於習慣的隨筆2

在別人眼裏我是一個活潑。心細,做事有序的孩子,可我有時做事卻丟三落四,馬馬虎虎。對於這個不好的習慣,媽媽不知説了多少次,我總是把它拋到了九霄雲外,沒放在心上。依然做自己的小馬虎。

有一次,老師留了一大堆的作業,我飛奔回家後,剛要寫作業,一翻書包,才發現自己的作業本和筆袋落在了班級,我一瞬間,全身是汗,全身像有火在燒着,我趕緊告訴媽媽,媽媽帶我去學校,可惜大門已經關了,看門的老爺爺不讓我們進入校園,説這是規定。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不知所措,我問媽媽該怎麼辦,媽媽説:“我給你們班主任打電話吧,讓她和老爺爺説一下,讓我們進去拿東西。”終於,經過老師的保證,我們進去拿出了本子和筆袋。回到家,媽媽生氣地説:“你真是不見棺材不落淚,我平時説你,你不吸取教訓,非要弄出點事情來,你才肯罷休,還好是件小事,萬一壞了大事,你後悔都來不及。”我鬆了一口氣,這次可長了記性,時刻注意自己的行為,想要改掉這個毛病。

每個人都有一些習慣,或好或壞,習慣對我們相當重要,一個好的習慣可以使我們終身受益,可以讓我們成功。媽媽曾告訴我説:“注意你的.習慣,它會決定你的未來和命運。

習慣是我們長期重複地做而導致的,我要從每件小事做起,從小埋下好習慣的種子,長大後讓好習慣伴隨我成長。

我相信有了好習慣就像嚴冬裏遇到了炭火;像酷熱的夏天遇到了濃蔭;像浮躁的心靈吹來清爽的涼風;像迷途的航船遇到了燈塔,我一定要養成好習慣,讓好習慣決定我的未來。

關於習慣的隨筆3

1、習慣

有一些習慣,讓我有些不該。

習慣了兩手插在兜裏,一個人走在傍晚的路上,風吹得臉頰生疼;習慣了蜷在陰暗的角落裏,慢慢習慣無聲的哭泣;習慣了開一盞昏暗的燈,在學習時寫一下那些久別了的,文字徹起的華麗段落;習慣了別人説自己的祕密。

這些習慣是什麼時候養成的呢?

也許四開始寫密密麻麻的字的時候吧;也許是上課想打瞌睡的時候吧;也許是告別了童話書的時候吧。

習慣了剪清爽的短法;習慣了穿寬鬆的長袖衫;習慣了數學課上寫作文。

不該逃避,不該拋棄。

可我有什麼辦法呢?

2、不得已

有些不得已,讓我變得虛偽。

不得已在老師面前裝做很乖的樣子;不得已每天放學到家就要拖着書包進卧室;不得已在老師巡視到身邊時埋頭苦學;不得已在父母朋友面前規規矩矩;不得已給自己的競爭對手説自己昨晚8點就呼呼大睡了來迷惑她。

我為什麼要不得已?

因為這個世界不能由我主宰;因為這個世界惡總是比善多;因為這個世界裏有太多太多的.我不知道。

不得已忘記他,不得已鎖上日記,不得已撕掉未完成的小説,不得已收起五彩的顏料。

我知道必須這樣,可我仍然不願。

3、靈感

一放假,靈感就全沒了,真的,不然,我不會如此無聊。

我覺得我快要死了。

關於習慣的隨筆4

夜幕下的馬路顯得特別空曠,在路燈的微弱照耀下已然多了那麼些淒涼。一個人茫然的走着,看着拉長的影子,似乎在嘲弄的回顧走過的那段路。

偶爾有人擦身而過,竟會頓時多了點莫名的惆悵。轉身之間,忽覺人生的旅途跟當下竟有幾分相像。一路走來,似乎已經習慣了單調的`風景。不知是我走得太快,還是眼裏已經只剩下唯一的一抹色彩。在那個世界裏,只是一個身影在獨自行走,獨自唱歌,獨自看着每天的月升日落。

走的太急,開始試圖去懷疑,兩旁的風景是否有某些印記?但卻寧願相信只是幻覺,習慣不去揭曉最後的謎底。

原來,已經習慣了。

習慣失眠,習慣安靜的夜,習慣望着夜空想象流星的美;

習慣沒伴,習慣悲傷的樂,習慣捂着雙眼默背曾經的淚。

一切都沒變,只是習慣在蔓延。像絲線一樣,在每個白天黑夜將情緒纏緊,剪不斷理還亂,作繭自縛的傷殘。有多少輕歎,如今消失在無人的迴廊;有多少心酸,早已埋在荒涼的墓場。一切的一切,都已習慣。

如果説,時間能夠證明這些習慣,那我更相信時間能夠把習慣推翻。

就像現在一樣,竭斯底裏的等待一道光,能刺穿這麪糊弄的圍牆。何必讓情感無法張揚,卻在陌生人面前故作勇敢;何必在黑暗中流浪,卻還要裝作沒事一樣。無力逃避,蒼白的回憶;聳聳肩膀,抗不牢遺憾。

如果有一雙翅膀,請帶我飛離習慣的牽絆。太多的習慣,並不習慣。

關於習慣的隨筆5

1. 早上起牀,睡醒先給她喝奶粉,每天如此,大概時間是7點到7點半。如果起牀八點後就直接吃早餐,粥主食,每天吃多少就算多少。不要勉強。

2.早餐後到中午這段時間,每天吃點水果,比如蘋果 橙汁.但是不要吃香蕉和梨子,目前這個天氣還有點涼。我五一過後就可以什麼都可以吃,暫時早上這個水果就不吃太涼的水果。

3.午餐每天都在11點到11點半之間開始吃,所以要早點給她準備,隔一天一燉排骨粥,另外一天就是,米飯菜,窩筍青菜或是清蒸一條魚。儘量一週只吃一次豆角。排骨粥的一天,她吃的非常好,但是同樣在午睡之前有給她喝牛奶,這個必須每天要喝和午餐吃多吃少無關,每天必喝。

蒸魚,魚湯,米飯菜的,有時她可能吃的不是很好,等她午睡睡醒,以後就要給她煮一個雞蛋吃多少算多少。

吃肉粥的一天不用煮雞蛋,午睡醒了後吃一些水果,下午的水果香蕉梨蘋果,什麼水果都可以去,然後就等晚飯了,不要再吃別的了,不然晚飯會吃的多。口渴就多喝點水。

4.晚飯必須在五點半開始準備,六點半之前喂。一般都是雞湯麪條,排骨湯麪,可以吃一小碗多一點,吃完晚飯後呢如果她不要自動要喝牛奶,就不給如果晚飯吃得不好,大人主動給她喝奶粉,最後再加些水果晚上一般是吃梨子,一次吃多少算多少,不免強。

5.關於睡覺,九點20進房間,十點之前再喝一個睡前奶,再讀一會兒故事書,我大部分時間是在9點半到9:55哄睡。

6.晚上一般不喝夜奶,除非她晚上吃的非常不好,她就會夜裏醒來還要喝了夜奶。

7.關於遛彎一定要小心,小孩相互之間推,因為現在她還走的不好。她跑得很快,她會一直跑。一定要跟緊,認真看好她,不要只顧着聊天。

8.關於洗澡,儘量兩個人一起洗,並且堅持每天洗澡,小孩也已經習慣了每天洗澡。

9.關於穿衣服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大人穿多少給她多一件就行了,太熱就馬上脱,隨時掌握。

10.關於梳頭髮,早上起牀後哄着,一次性梳好,都用粗皮筋。因為頭髮長細的'扎會不舒服,白天玩耍時亂了就再扎一下,不然小孩看起來沒有精神。

11.關於買菜儘量在小超市買,小超市的菜新鮮魚,肉,大超市的不新鮮,我們吃的也不多。

用心就可以帶好小孩,多花一點時間在小孩身上。

我很快就會回來,

這就是媽媽出差最放心不下的事情。

總算開年後工作又開始忙碌起來了。

關於習慣的隨筆6

這次暑假,我和媽媽去台灣玩了一圈。

先去的並不是台北,是高雄。到高雄的第一天晚上,我就迫不及待的去了高雄最有名的夜市——六合夜市。這條街很長,很寬,路邊全是各色台灣小吃的鋪子和流動車,我先和媽媽看見了個叫大腸包小腸的東西,便心急火燎跑過去,付了錢,剛準備轉身離開,鋪子的主人就突然説:“謝謝您!”我當時便愣了一下,不過也沒有怎麼在意。往後走,又看到了一個特色的東西——愛玉冰,我跑上前去,站在那個攤前看了好久,那個鋪子的主人看我在那兒躊躇不定,從邊上走過來:“小妹妹,你要什麼?”

“這個是什麼?”我指這一個小瓶子,裏面裝着很奇怪的東西,説是果凍吧,也不像,説是水吧,也不像。“這個呀,這個就是愛玉冰啊!”

“我只聽説過愛玉冰,但是這到底是什麼呀?”我隨便嘀咕了一下。

“它是用一種叫愛玉的種子曬乾、揉碎,入入水中攪拌成“凍”狀。就是這個了。”那個攤主頓了頓,又繼續説,“我還有建議呢,你可以把它和這個,這個,還有這個,都混在一起吃,比原來的也好吃很多”

攤主指了好多個東西給我看,雖然我都不知道那是什麼,但是我還是照着她説的買了。

“小妹妹,你要買大杯還是小杯?如果是一個人,我建議你買小杯,如果是兩個人去買,大杯好了,買兩個小杯,不划算呢。”她邊加調料邊跟我講。

“那就大杯好了。”

“好啦,小妹妹給你,謝謝。”轉眼間,她已經把一個大杯的愛玉冰打包好了,送到了我的面前。

“……”我接過愛玉冰,剛想説出的話卻咽回了肚子。

好熱情啊……我想。在無錫買東西時,有過這種情況嗎?

我繼續走,在那條長長的.,寬寬的街上,有好多好多,數不過來的美食。

聽説一種叫做度小月擔仔麪的東西應該很好吃,看到了,便坐在店鋪桌子邊的椅子上,一個夥計就跑過來拿着一個菜單:“二位好,請問要吃什麼?”

“這個,還有這個。”

“好的,謝謝。”他繼續記,“還有嗎?”

“不用了。”

“好的,謝謝,馬上就來,請稍等。”

其實並沒有多久,他就來了:“讓你們久等了,對不起。請慢用。”

我吃完麪,又往前走。看到了一種很香的烤肉,叫骰子牛。去買了一份,那烤肉的人在烤肉的時候還説:“您稍等,謝謝。”

就連我路邊買了個玉米棒,那個賣玉米的阿姨還説:“謝謝你哦,小心燙哦。”

這……這什麼情況啊?為什麼要謝我啊!我幹什麼了嗎?這下我完全摸不着頭腦了:“媽,他們謝我幹什麼?有,有什麼好謝的?”

“這,這應該是一種習慣吧。”

“什麼習慣,要一天到晚説謝謝的呀!”我更不理解了。

“習慣於感恩呢?”媽媽問我,我卻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了。

“我們不是用錢去買他們的東西嗎,哪裏存在所謂的感恩呢?”

媽媽並沒有回答。

繞了台灣大半圈了,卻幾乎都是這種情況,每次都搞得我摸不着頭腦,媽媽也不給我解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後來臨走了,到台北去買肉鬆。媽媽要去左邊,那個營業員要去右邊,貨架之間太窄,結果她們就撞到一起了。再準確點兒説,是老媽一轉身,然後撞到了營業員。可是讓我無法理解的一幕又出現了,那個收銀員幾乎沒有經過半點思考,就脱口而出了一句:“對不起。打擾到你了。”然後就匆匆往右邊走去。

我沒有問,憋着,到了機場才悄悄的問老媽:“媽媽去買肉鬆的時候,是你撞的她吧?”

“對呀。”

“那為什麼不是你道歉,是她道歉呢?她要到什麼歉呢?”

“我不説,她不説,這場面不就尷尬了嗎?”

“習慣嗎?”我問。

媽媽,還是沒有回答。但是,我想我可能大概已經懂了。

“習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