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人文素養 > 育兒經驗

窮人家的父母都很自私

欄目: 育兒經驗 / 發佈於: / 人氣:2.94W

窮人家的父母都很自私,父母是我們一生中最重要的人,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沒有父母的培養我們就不能在這個世界上好好的活下去,下面看看窮人家的父母都很自私。

窮人家的父母都很自私1

1、越窮的家庭父母越自私

越輕的家庭父母越自私這個説法並不是絕對的,但也是大多數。貧窮家庭的父母一心想着維持生計,因此沒辦法考慮到長遠的事情,眼前如何生存下去才是最重要的,自然就失去了在未來的競爭力,從而導致家庭一直處於貧窮狀態,陷入惡性循環因此大部分貧窮家庭的父母都比較自私,在利益上斤斤計較,其實都是被生活所迫。

2、和父母緣分盡了的預兆

父母生我們養我們,卻並不能陪我們完整的走完一生,父母會老去,我們也會成長,離開父母的庇護去遠方發展。在這個交通便利的年代,遠方似乎也不那麼遠了,一天之內就可以跨越城市,遠方也很遠,遠到和父母團聚都成了一件困難的事情。我們的人生和父母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無論如何,他們都是我們的締造者,我們也要盡到自己的責任孝敬他們。

窮人家的父母都很自私
  

我們和父母之間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緣盡,只是説在各種因素的作用下,和父母之間的關係變淡,漸漸疏遠。和父母關係疏遠的徵兆有:對父母説的話無論是褒獎還是批評都沒有任何感覺,説明已經不在意他們的'想法和和感受了;給父母打電話的次數越來越少,即使再忙,也不可能連打個電話的時間都沒有,當自己漸漸把父母排在生活的最後,説明彼此之間的關係越來越淡。

3、兒女的福報是由父母決定的

每個人一生的運勢由諸多因素共同促成,既有先天的原因,也有後天的因果。生辰八字決定我們命運的基調,而父母的培養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一生的運勢,因此一個人一生的所作所為,往往都跟父母有很大的關係。至於孩子運勢的好壞,福報的多少,也都和父母的行為息息相關。

窮人家的父母都很自私2

窮人父母的這種自私想法,對孩子太殘忍了

1、重男輕女

越窮越沒有受過教育的人,被“傳宗接代”思想影響的越深,他們希望有一個男性,將家族姓氏傳下去。他們始終覺得,女兒嫁出去了,始終是外人,有個兒子,將來也有人養老。

更何況對貧窮的人來説,一個男性的勞動輸出要比一個女性更有優勢,能幫襯家裏的也更多。

他們用很多代的經驗,得出兒子出生對家庭有幫助,女兒的出生是多了個累贅。這種思想刻在基因裏,無法改變。

現代教育突然告訴人們,女兒也很好,女兒是貼心小棉襖,養女兒不用給孩子買房買車!

他們聽不進去的,他們始終覺得:女兒嫁出去就是外人,我們不會被贍養。

所以在二胎開放後,沒有兒子的就可勁兒的生。

窮人家的父母都很自私 第2張
  

2、不重視教育輸出

對有錢的家庭,或者是中等收入的家庭,對子女的教育輸出很大。

而在感情上,父母也更加關注子女的家庭教育,重視孩子性格上的培養,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快樂的長大,有更加健全的人格。

可是比較窮的家庭不會想這些,他們更多的認為:自己也是從沒錢過來的.,父母的教育也只有打罵,不是也活過來了嗎?

那個遠方姐姐嫁的家庭條件不是很好,又生了那麼多孩子,我當時很疑惑,他們要怎麼把孩子養大。

3、為了養老

有人説,窮人生孩子,是因為自己沒有能力做投資。能投資的就只剩下孩子這一項,人口多給家庭帶來的收益也是可觀的。

而且多數的農村家庭是沒有養老保險的,也只能通過孩子的孝敬來保障老年生活,多個孩子也多份保障。

通過生孩子,通過孩子的孝敬,以此改變自己老無所依的狀態,好像也沒錯。

最近《何以為家》這部電影異常火爆,是講一個12歲的小男孩將自己的父母告上法庭。他的父母一直生孩子,一直生,一直生。女孩子,來初潮就賣給別當老婆;男孩子長大後就幫他們製毒品。

這種情況,好像跟有些人生孩子的初衷是一樣的,為了讓孩子創造價值!雖然沒有電影裏面的父母那麼殘忍,卻更加麻木。

如果孩子的出生只是為了讓孩子長大後補貼家庭,而不給予孩子成長所需要的關注和愛,這是不是有些太過殘忍了呢?

窮人家的父母都很自私3

很多父母,骨子裏都是自私的

其實,很多父母骨子裏都是自私的,因為他們深受R家糟粕文化毒害,相信養兒防老,一心把孩子當成是自己掙面子的工具。

他們把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讓孩子揹負自己的使命去努力和生活,然後美其名曰:我們都是為你好。

若是孩子達不到自己要求,他們就説孩子不聽話,不孝順,自己養了個白眼狼,一哭二鬧三上吊。

為了你好,是世界上最虛偽的一句話。

因為真正為了別人好,要懂得投其所好,讓別人開心快樂,而不是傷害了別人,捆綁住對方,折磨對方,還説我為了你好。

《天道》中有一段話説得很好:如果父母總是強調孝道和養兒防老,那麼他們養兒就是為了自己防老,就別説母愛和父愛有多偉大了,他們養來養去還是為了自己,那是交換。

之前我寫了一篇文章:為什麼我不推崇孝道文化?

有人給我留言:照這説法,那麼父愛母愛就不用報答了?那不就成了白眼狼社會了?

看見沒,這個讀者的發言代表了很多父母的心聲:

父母養孩子是需要回報的,是需要孩子用孝順和服從來報恩的,要不然就是自己白養孩子的,孩子就是白眼狼。

儒家思想裏面有很多糟粕文化,孔孟喜歡搞等級和壓迫制度來管理人(當然包括父母管理孩子),然後再用道德來美化“自私行為”。

窮人家的父母都很自私 第3張
  

就如《天道》中所説:要是養孩子為了自己防老,就別説母愛和父愛有多偉大了,因為養來養去還是為了自己。

道家思想就不一樣了,他們的思想境界高和格局也很大。

《道德經》中説: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什麼意思?

生養滋潤萬物但是不佔有,積極作為,不依仗自己對別人有恩惠而要挾別人,功成業就而不居功自傲。正是因為它不居功自傲,所以就無所謂失去。

老子還給這種行為定義為:玄德,即最美好的品德。

只可惜,國人深受儒家思想影響太深,主動學習並且能夠真正領悟道家思想的太少。

再回到“父母和孩子”這個話題!

父母若總是對孩子提孝道和養兒防老等話題,就會給孩子很大壓力。

那麼父母就是孩子的天然債權人,而且這種感情比山高比海深,子女永遠想的就是還債報恩。

在這種文化下,一代接一代的'人都直不起腰來。

最後父母越是覺得子女要孝順,要養兒防老,就越容易吃虧,心裏就越苦。

魯迅先生早在100多年前就在《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這篇文章寫道:中國的老年,中了舊習慣舊思想的毒太深了,決定悟不過來。

他還説——父子間沒有什麼恩,父母照顧孩子是作為生物的一種天性,我們不妨將他稱它稱之為“愛”。

談到愛,估計很多中國父母都很陌生,也張不開口,因為他們更喜歡説恩情。

説白了,就是我對你好,為你付出了很大,這個恩情你未來要還。

但是,孩子長大了,有自己想法,想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

他們喜歡父母尊重自己的生活方式,然後儘自己最大能力贍養父母。

但父母不答應,如果不按照父母意思來做人做事,那就是孩子自私、不聽話、不孝順。

最後,父母便會不由自主地用道德來pua孩子,讓孩子有負罪感,愧疚感;

孩子內心痛苦,一邊是生養自己的父母,一邊是自己的未來,想逃離原生家庭而不能,左右為難,嚴重者甚至是不想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