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人文素養 > 育兒經驗

體罰只會使孩子行為更加不規矩

欄目: 育兒經驗 / 發佈於: / 人氣:2.03W

美國的一項教育研究報告表明,體罰孩子只會使孩子的行為更加不規矩。

體罰只會使孩子行為更加不規矩

過去的研究已將體罰同孩子們身上日益增強的攻擊性聯繫在一起。這項新的研究報告的作者説,他們已經找到證明這種因果關係的最有力的證據。

研究結果表明:當父母試圖用體罰手段來達到減少孩子反社會行為的目的時,其遠期效果往往適得其反。

這份研究報告的第一作者社會學家默裏·斯特勞斯説,這項研究表明,體罰“效果適得其反,它令父母自食苦果,並使事情變得更糟”。

斯特勞斯的研究小組分析了1988-1990年間對全國807名6-9歲孩子的母親進行調查得到的數據,並比較了在這段時間內受體罰和未受體罰的孩子反社會行為的程度差異。

研究表明:44%的母親表示,在接受調查前的一週內曾體罰過孩子,並且在那一星期平均每人體罰兩次。若不考慮其他影響因素,如家庭的社會經濟地位、父母給予孩子温暖和支持的程度等,體罰越頻繁,最終孩子反社會行為的程度就越高。

反社會行為包括:欺騙、撒謊、吹牛,對待他人野蠻、刻薄、做了壞事毫不內疚和刻意打壞東西,在學校不守紀律,與老師關係惡化等。

殷辰兵的父母原在某水泥廠上班,由於單位不景氣,二人都下了崗。殷父在街上踏三輪車,殷母在家操持家務。他們將全部希望寄託在殷辰兵身上,希望他長大後能出人頭地。在教育方式上,殷父信奉“棍打出孝子”,而殷母則是百般哄勸,夫妻之間為此經常發生爭吵。

在這種家庭中,殷辰兵性格孤僻,成績一般。他上國中三年級,有幾次考試不及格。殷父十分惱火,對他非打即罵。每當殷辰兵捱打後,殷母總是偷偷地給他幾元錢,要他做個乖孩子,不要惹父母生氣。然而這一切並沒有效果,殷辰兵成績每況愈下。

一天晚上,殷父在街上踏三輪車,發現幾個流裏流氣的小青年正調戲一個女孩子,其中竟有殷辰兵,而且嘴上還叼着香煙。殷父將他扭回家,用繩子捆住,結結實實地揍了他一頓。事後,殷母摟住兒子,哭着哀求他要爭氣,不要學壞。

第二天,殷辰兵像往常一樣揹着書包上學,一整天沒有回家,在殷辰兵的牀上,發現了一封信。信中説:“我總是惹你們傷心,我走了,等混出名堂我再回來。”殷母很是焦急,而殷父則大罵:“早死早好,不許你去找他!”

5天后,公安人員到殷家,告訴他們殷辰兵因參加一搶劫團伙被抓住了,不久,縣法院以搶劫罪判處殷辰兵有期徒刑1年。這一天,殷辰兵離16歲的生日還有一個星期。

在這個案例中,殷父採用“棍棒”教育的方法,心中雖然也有強烈的愛,但為了維持父母的尊嚴,強迫孩子服從自己,要求孩子逆來順受,簡單地讓孩子服從,否則就打罵,行為粗野。打罵只能讓孩子暫時屈服,捱打的時候,百依百順,避開父母就有一種輕鬆感和自由感,惡行顯露。長此以往,使孩子的惡劣習氣不斷滋長。常受訓斥和打罵的孩子,對別人也習慣於張口就罵,抬手就打,行為粗野,也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這是一個典型的奉行“棒棍底下出孝子”這一傳統家教信條而最終失敗的案例,然而,也僅僅是嚴重的失敗而已。

教育專家指出:家庭教育,懲罰得越少越好。如果你懲罰過度,對孩子或打或罵,你就會失去你的道德權威。你的孩子可能會因為你的脾氣捉摸不定而害怕你,但你永遠無法贏得他們的尊敬。而權威應該取決於尊敬——而不是棍棒、皮帶和“笨蛋”的叫罵。

但父母避免虐待性懲罰的努力常常會以完全不進行懲罰告終,目前最好的觀點並不主張這種逃避現實的做法,相反,這種觀點尋求的是創造一種不必非要進行懲罰的局面。

香港教育專家莫琳在自己的專著裏曾舉過一個例子:

多年以前,我取得了一項巨大的成功,當時我的孩子10歲。他已經習慣於不時大發一陣脾氣。事後他告訴我他無法控制自己,因為男孩予就是這樣。

我沒有對他進行説教使他改掉這種圖一時之快的習慣,而是説如果他能夠一個月不發一次脾氣,我就給他買他一直渴望的那件昂貴的玩具。等到他一個月沒有發一次脾氣後,這時我就能夠向他指出,如果他願意的話,他是可以控制自己的脾氣的。於是他就不再亂髮脾氣了。

想像一下説這樣的話來嚇一個非常調皮的小孩,讓他規規矩矩,接受束縛;如果再這樣下去,你知道嗎,你就再沒有冰淇淋吃了’,或者是‘我受夠了,你回房間去’,這不是任何主張平等的小孩所願意接受的。

公正而且考慮周到的懲罰,遠比過度的寬容更能使孩子適應生活這所大學校。對任何孩子而言,父母所能做的最糟糕的事情,就是在還沒有教孩子知道不良行為會產生嚴重後果的情況下就將孩子送入外面的世界。因此,作為合格父母,永遠不要對孩子進行體罰。

Tags:不規矩 體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