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人文素養 > 育兒經驗

老人養育的孩子易變自私嗎?

欄目: 育兒經驗 / 發佈於: / 人氣:2.99W

幼兒園放寒假了,4歲的女兒交由外公外婆帶,沒幾天就被慣得不像樣……昨日,家住海珠區金碧花園的樑女士提起孩子,滿臉愁容。據瞭解,迫於激烈的生存競爭,許多年輕爸爸媽媽忙於工作,而將孩子全權交給老人。孩子在老人的溺愛下,變得自私、任性、承受不了一點點挫折……究竟孩子自己帶還是老人帶?家長們左右為難。

老人養育的孩子易變自私嗎?

孩子更願與祖輩生活?

昨日下午,記者來到位於海珠區工業大道南的一所幼兒園門口,未到放學時間,鐵門外已經圍滿了密密麻麻的家長。其中,大部分是老人。

爸爸媽媽工作忙,不能照顧我,我只好跟爺爺奶奶住。爺爺奶奶對我管得不太嚴,只要我把作業寫完了,就可以看電視,或出去跟院子裏的小朋友玩。但跟爸爸媽媽住,我就不能看電視了,也不能出去玩,除了完成老師留的作業以外,還要完成媽媽佈置的作業,一點意思都沒有。小宇今年5歲,明年才正式上國小。昨日一放學,小宇挽着前來接他的爺爺奶奶的手,很滿足地説:爺爺,奶奶是我最喜歡的人。

採訪中,記者發現相當一部分年輕家長願意將孩子交予父輩撫養的原因主要有三個:首先,他們有充裕的時間和精力,與孩子在一起生活,而且能夠耐心地傾聽孩子的敍述。其次,他們具有撫養和教育孩子的實踐經驗,對孩子在不同的年齡容易出現什麼問題,應該怎樣處理,他們知道的要比孩子的父母多得多。第三,他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社會閲歷和人生感悟,能有效處理孩子教育問題。

我父母都在深圳上班,我從幼兒園開始就跟在廣州的爺爺奶奶生活。爺爺奶奶歲數都大了,需要我照顧他們,我覺得這對自己也是一種鍛鍊。正在讀國小六年級的小莉顯得十分懂事:我放學回家,先幫奶奶做飯,吃完飯後就開始學習。每個週末我都會做家務事。

老人帶小孩問題多多?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在不少家庭享受隔代教育的方便時,有相當一部分爸爸媽媽們卻有苦説不清。

我兒子今年剛滿3歲,還沒有上幼兒園,由於我們夫妻兩個工作非常忙,沒有時間照顧孩子。於是,我跟妻子商量後決定把孩子送到我父母家。可是,半年後我發現,小孩有了不少毛病:一看到零食便哭哭啼啼要買;飯桌上他自己喜歡吃的菜別人不能下筷子;鞋帶鬆了,把腳一伸,旁邊的爺爺奶奶趕快蹲下來給他繫上……昨日,記者和一位年輕爸爸聊起時,他説了一堆頭痛事。

年輕父母最好是自己帶小孩,千萬不要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做‘甩手掌櫃’!説起自家小孩,家住荔灣區的市民劉女士追悔不已。劉女士説,由於工作忙,孩子從小就交給爺爺、奶奶帶,老人把孩子照顧得細緻入微,當時周圍的朋友都羨慕不已,自己也落得清閒。等接回身邊時,她才發現,已經上國小三年級的兒子吃飯基本上靠喂,尿尿還要人端,非常嬌慣。

採訪中,不少父母向記者抱怨,爺爺奶奶們太過溺愛小孩,凡事都為小孩撐腰,使孩子在父母的面前有恃無恐,任性妄為。市民張先生告訴記者,有一次兒子不肯吃飯,他佯裝要打他,沒想到兒子兩眼一瞪,説:你敢打我,我叫爺爺打你!

過來人成功經驗:

充分尊重不斷溝通

隨着一個又一個的問題出現,年輕家長們開始擔憂:大部分隔代教育下的孩子個人能力差、自我中心意識強,這些均不利於孩子良好的性格品質的培養。但若自己親手帶孩子,年輕的父母又覺為難,工作太忙碌,哪有更多時間照顧孩子呢。

於是,年輕的爸爸媽媽們不斷想出方法見招拆招。家住天河區的黃女士和公公婆婆一起生活。兒子今年三歲,兩年前,黃女士發現孩子開始任性,只要有什麼不順心的事就大聲哭鬧、扔東西,甚至在地上打滾,奶奶看到孩子哭就馬上抱起孩子。不僅如此,兒子很喜歡吃糖,黃女士就把家裏的糖都收了起來。孩子一想吃糖,就哭着喊着找爺爺拿。孩子這樣下去一定會被慣得不成樣子的。心急如焚的黃女士當時有了一個與長輩們坐下來好好談談的想法。

老人家經驗畢竟比我們多很多,我們一定要充分尊重,有問題可以提出,但一定要心平氣和,要肯定他們的功勞,也要適當地點明不足的地方……兩年過去了,黃女士家的小孩成了小區內出名的乖孩子,不僅與同伴玩耍中懂得謙讓,大樓上下見了誰都會主動打招呼問好,特別招人喜歡。

黃女士説:爺爺奶奶對孫子十分喜愛,自然也就多了一些縱容,這種縱容讓孩子養成了不少壞習慣,所以,我在不影響工作的同時,儘可能地跟孩子在一起。年輕人接受能力強,思想開放,雖説育兒經驗少,但現在科學育兒方面的書籍很多,可以邊學邊育兒,並對過去不科學的育兒方法加以改進。這樣也能減輕老人的負擔。

此外,黃女士還認為言傳身教對孩子的成長很重要:因為我對老人比較關心、照顧,兒子也自然吸收到。比如吃東西他會想着我們,現在孩子3歲多吃飯時已經會給大人夾菜。

專家觀點:

祖輩教育孩子應當甘做配角

有多年教育工作經驗的廣州市第一中學退休老教師潘老師認為,年輕父母和祖輩老人都要懂得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在撫養、照料和教育這些事上,父母對孩子的作用是任何人也代替不了的,祖父輩們應該找準自己的定位,不全權代替,把握好‘配角’的角色。

潘老師已是6個孫子孫女的奶奶和外婆,作為過來人又是教育專家,她總結出一套教育心得:當孩子的父母管教孩子的時候,孫輩常會向祖父輩尋求庇護,這個時候,祖父輩不應袒護孩子。潘老師表示,有關孫輩生活大事的決定權都應該交給孩子的父母和孩子自己,祖父輩可以提出自己的經驗幫助兒女共同教育孩子。

此外,潘老師還特別提醒祖輩們要學會學習,和孫輩共同成長。作為祖父輩,應虛心接受一些新知識。可以選擇適宜的學習途徑,如看電視、報紙等,在短時間內接受盡可能多的信息。不能忽略了孩子這個重要的學習對象,多和他們交流分享,能獲得在其他人那裏得不到的資料,並可以在潛移默化中達到教育的目的。

最後,雖然我們説老人帶孩子可能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但是老人帶孩子還是有很多優點值得年輕人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