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人文素養 > 育兒經驗

為什麼美國孩子更自信

欄目: 育兒經驗 / 發佈於: / 人氣:2.64W

説到美國的孩子,你的腦海裏會不會自動彈出這些形容詞:自信、笑起來很燦爛、很快樂、很自由……確實,這是很多美國孩子的共同點。著名畫家、作家陳丹青曾經説過這樣一句話:“走在美國街頭,好像人人都長了一張沒受過欺負的臉。”

為什麼美國孩子更自信

其實,他們並非從來都沒被人欺負過,而是不管遇到什麼事情,他們的內心都會有足夠的自信來支撐着自己。

為什麼在美國長大的孩子會有與生俱來的自信?我們的孩子也能擁有一張“沒被欺負過的臉”嗎?

答案是,當然可以!

孩子內心最深處的自信

來自父母無條件的愛

心理學家認為,孩子的自信,從根本上講是來自父母無條件的愛(unconditional love)。

而説到這,有的媽媽可能就忍不住要問了:哪有當爹媽的不愛自己的孩子啊?

問題恰恰就出現在這!我們總覺得自己是愛孩子的,但很多時候我們的愛是有條件的。

比如:

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我們會説:“再不聽話我就不愛你了!”

當我們不開心的時候,我們會説:“被你煩死了!”

當我們很忙的時候,我們會説:“你沒看見媽媽在忙嗎?”(語氣裏讓孩子覺得:你還沒我手上的活重要呢!)

如此種種,讓孩子在無形中獲得這樣一種認知:

只有我聽話的時候,媽媽才是愛我的!

只有媽媽有空的時候,媽媽才會注意到我!

只有媽媽開心的時候,我在媽媽眼裏才是可愛的!

這一系列的“只有……才……”,表明了我們的愛是有條件的,在孩子的心裏: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並不是100%的。

而“無條件的愛”,在生活中是怎樣表現出來的呢?

當孩子做錯事了,媽媽的態度應該是:“媽媽是愛你的,但是你這件事做得不對,會導致XXX的後果。”

當你沒有時間陪伴孩子的時候,告訴ta:媽媽現在要做好這件事後才能來陪你,你先自己玩玩小球可以嗎?(不帶有任何抱怨的語氣,並且讓孩子知道你稍後會滿足他的陪伴需求。)

媽媽們應該都瞭解這樣一個概念:無條件的愛≠沒有原則的愛,而是要求我們不管孩子表現得乖不乖,我們多忙、多累、心情多糟糕,都不能讓孩子懷疑你對他的愛。

像尊重大人一樣尊重孩子

在很多大人的眼裏:

孩子是最好忽悠的人,你説什麼ta就信什麼;

答應過ta的事沒做到也沒關係,孩子不會拿你怎麼樣的;

逗孩子的時候最開心了,還沒説幾句就開始哭了,好有趣;

然而這樣不拿孩子當回事,孩子怎麼可能會有一張“沒被欺負過的臉”?

不把孩子當大人一樣來尊重,只會在ta的心裏形成這樣一種認知:爸爸媽媽都可以忽略我的感受,別人怎麼可能會在乎?

這不正是自卑心理的表現嗎?

我從來不認為,因為孩子年齡小,我們就可以不尊重ta。很多孩子的性格從小過於自卑、在陌生的人和事物面前容易感到不安焦慮,很多時候都是大人造成的。

所以大人們,如果不想孩子的性格過於自卑,希望他內心的安全感更足,那就請把孩子當大人一樣來尊重:

對ta承諾過的事,不管多小,請放在心上,認真執行。

不管何時,都要重視孩子的感受,傾聽孩子的需求。

越是受到家長尊重的孩子,在面對其他人和事時,自然就越有自信。

看到孩子的優點

經常肯定孩子

很多在中國長大的孩子,從小就有一個共同的敵人,叫做“別人家的孩子”。家長們總是習慣拿“別人家孩子”的長處跟自己孩子的短處相比,認為這樣可以鞭策孩子更加努力。

而西方很多國家的家長,常常把把孩子的長處掛在嘴邊——

“你做得真好!”

“不錯,這種方法是正確的,我怎麼沒想到?”

兩種不同的教育方式,哪種方式更容易教出一個自信的孩子呢?答案不言而喻。

幼齡階段的孩子對自我的認識和父母的評價有很大的關係,如果你經常説自己的淘氣、笨、慢、任性……孩子真的可能會破罐子破摔,變成你所形容的樣子。

曾聽一個海歸朋友説過,美國很多孩子每次説到自己的夢想時,都會在前面加一個類似這樣的前綴:我要做全美國最好的XXX,我要做全世界最棒的XXX,甚至我要成為宇宙第一的XXX……這跟父母對孩子的肯定、鼓勵有很大的關係。

如果我們也能看到孩子的優點,從積極面來評價鼓勵孩子,那麼孩子也會從我們這裏獲得更多自信,事事力求表現到最好。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