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綠色生活 > 穿着搭配

上園了開始尿褲子,孩子的行為倒退應該怎麼應對?

欄目: 穿着搭配 / 發佈於: / 人氣:7.54K

1.

上園了開始尿褲子,孩子的行為倒退應該怎麼應對?

今天早上送康少上園路上,碰到了一個同樣送娃上園的鄰居。小男生和康少一樣,也是小班的新生。

新生媽媽哪怕不認識,遇到了也難免會相互打探一下:你家孩子上園沒事吧?

這個鄰居歎了口氣説:別的挺好的,吃玩都沒事,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孩子總尿褲子。

曾經有過類似經驗的康少媽,立馬就知道這孩子應該是出現了“行為倒退”現象。

為什麼説康少媽有經驗呢?這是因為康少也曾經出現過“行為倒退”,而且症狀比這個小男孩還嚴重。

康少姥姥重病的那段時間,康少媽曾經把康少交給爺爺奶奶帶了三個月。

離開康少把爺爺奶奶接過來時,康少才2週四個月大,最開始的前三天,康少總會把大便拉到褲子裏。尿尿也不會自己去,每天要換好幾次褲子。

但兩週四個月的康少,早就實現了自主大小便,包括倒小馬桶、沖水、洗手,整個流程他一直堅持的特別好,可僅僅因為看護人換成爺爺奶奶,康少就出現了好幾天的大小便失禁。

那是我第一次看到“行為倒退”這一心理學名詞在現實中的具體表現。

2.

説起“行為倒退”這個詞,我很久之前就知道,卻沒想到現實中遇到的第一例是康少。

什麼叫行為倒退呢?

行為倒退在兒童行為發展領域被稱為退行,指個體在遭遇到挫折時,表現出其年齡所不應有的幼稚行為反應,是一種反成熟的倒退現象。在佛洛伊德心理防禦機制中,退行是逃避機制中的一種。

也就是説,當孩子面臨恐懼、害怕、焦慮等負面情緒的時候,潛意識裏做出的一些自我保護的行為,退行或者説行為倒退便是孩子潛意識的用更幼稚的行為緩解內心的壓力和焦慮。

行為倒退涵蓋的年齡段特別大,很多人會以為行為倒退只發生在3-6歲的孩子身上,其實更小的寶寶或者年齡更大的孩子,也會出現行為倒退。

比如上國小的孩子因為二胎的出生開始出現頻繁哭鬧。

或者早已度過口欲期的孩子開始頻繁吃手。

又或者早就睡整夜覺的孩子突然開始尿牀。

行為倒退的出現,往往意味着孩子的心理正承受着某種壓力。

而給孩子們造成這種壓力的原因,一般都是這幾種:

原因分析:

1、 孩子的日常生活突然發生改變,比如上幼兒園、轉學。

2、家裏添了更受重視的新成員,比如多了小弟弟

3、爸爸媽媽的感情出了問題,開始總吵架或者鬧離婚。

4、家庭環境發生了改變,比如搬了新家。

5、家裏發生的重大變故,比如某位親人離世。

6、 孩子的看護人發生了改變,比如媽媽上班以後改由奶奶看護,保姆換了人,幼兒園老師換人。

如果家裏發生過類似的變化,而孩子也正好出現了某些你不能理解的幼稚行為,一定要意識到:這其實是孩子發出的求助信號。這意味着,孩子正在承受某種心理壓力,而這種心理壓力帶給孩子的影響不容忽視。

爸爸媽媽們,看到孩子類似的行為,一定要及時伸出你們的援手,幫助孩子從焦慮的心理中解脱出來。

3.

作為家長,孩子出現了行為倒退,我們應該怎麼幫助他呢?

首先要做的就是理解。

這一步其實也是家長們最容易出錯的地方。大部分家長不知道孩子某些行為屬於倒退,以為孩子是不聽話在搗亂。

舉個例子,有一個二胎媽媽跟我反映,老二出生以後老大格外愛哭,動不動就吭吭唧唧,把人搞的好煩,每次都忍不住把老大暴揍一頓,結果老大哭鬧反而更為嚴重。

這就是典型的不理解的案例。

媽媽不知道老大吭吭唧唧這種幼稚的行為,其實是內心惶恐不安的表現,不知道因為二胎的出生造成了老大內心焦慮。媽媽只觀察到了老大的行為,卻沒有認真的理解和思考行為本身背後的原因。

理解孩子,孩子是不成熟的,在面臨這些問題的時候,他處理不了。他做不到成人這種處理模式,因為他畢竟還是個孩子,他還沒長大。

其次,我們要找到引起孩子焦慮的根由。

孩子們的表達能力不好,甚至有一些更小的孩子可能還不會表達,這個時候我們一定要學會觀察孩子,從孩子的行為中去推斷孩子的心理,學會跟孩子溝通,鼓勵孩子把心裏話説出來。多跟孩子的老師溝通,間接探究孩子出現焦慮情緒的原因。

最後,解決問題。

找到了孩子焦慮的原因,有針對性的去解決問題,才能真正的幫助孩子儘快從焦慮的心態中走出來。

不同的原因解決方法不同。

因為日常生活發生變化的,上幼兒園了,那媽媽不妨在孩子幼兒園放學以後陪孩子多玩兒一會兒,帶着孩子多熟悉一下幼兒園的環境。

因為家裏人員發生變化的,比如有了二胎/父母離婚,一定要多跟孩子表達你的愛,告訴他不論怎麼變化,爸爸媽媽的愛不變。

因為看護人發生變化的,一定要告訴新的看護人理解和接受孩子的行為,知道孩子正處於焦慮引起的退行期,希望他們能理解並幫助孩子。

行為倒退本身並不會給孩子造成什麼心理陰影,一般3-6個星期以後,孩子的對新的環境熟悉了。行為倒退便會自己消失了。

會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的,往往是父母不正取的處理方式,用打罵、批評、訓誡或者懲罰的方式對待孩子的退行行為,無疑是在本就壓力山大的孩子身上,增加了另一重的心理負擔。

所以,面對孩子的行為倒退,我們要學會如何幫孩子“減負”而不是加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