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綠色生活 > 家居生活

湖北省份的簡稱

欄目: 家居生活 / 發佈於: / 人氣:4.73K

湖北省份的簡稱,我國有34個省份,每個省份都有自己的簡稱,而不同省份的簡稱的來歷是不一樣的,都有其背後的故事和意義,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湖北省份的簡稱相關內容!

湖北省份的簡稱1

在人們印象裏,湖北之地古屬荊州,曾為楚國核心區域,因而被稱為“荊楚大地”,其文化風俗也被稱為”荊風楚韻“。

那麼問題來了:湖北省的簡稱為什麼不是荊或楚呢?

1、為什麼不簡稱荊?

《尚書 禹貢》記載:“荊及衡陽惟荊州”。

這是荊州之名的源頭,成為古九州之一。

湖北省份的簡稱
  

以荊州命名,有個説法:當地多產一種落葉灌木,枝條柔韌,可編筐籃,果實可入藥。

湖北省西北部有一座蜿蜒高聳的山脈,遍佈這種灌木,因而被命名為荊山。

湖北省也有荊江,是長江中部從枝江到洞庭湖口的一段的別稱。

古人用“荊襄”泛指古荊州及襄陽郡地區。也用古九州中的“荊揚”(荊州和揚州)泛指長江中下游地區。

三千多年前,楚先王熊繹帶領荊山人民劈荊斬棘,使楚國從一個弱小之邦發展成天下霸主。

楚文王時遷都於郢(今荊州市荊州區紀南城),定都長達四百餘年。

湖北省份的簡稱 第2張
  

因而有“荊山楚源”之説。荊州是楚文化的發祥地。

漢朝時,荊州為十三刺史部之一;

三國時期,荊州為羣雄逐鹿之地;

南北朝時,齊和帝、梁元帝、後梁蕭銑皆以荊州為國都;

宋代,在今湖北設荊湖北路,“湖北”之名始於此;

在歷史上,以“荊”字冠名的是最大行政區,今湖北省大部分長期屬於荊州轄境。

荊州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何況已有以古九州用做省份簡稱的,如河南省之“豫”,河北省之“冀”。

可見,用“荊”做為湖北省的簡稱挺合適。但事實卻未如此。

據説反對的聲音主要在於:

其一,“荊”字本意代表一種貶義:

荊常與有刺的棘叢生,如荊棘,象徵坎坷多難;

“荊”字從艸,從刑。指一種"鞭打犯人的專用枝條",也是一種刑具,例如荊革、負荊請罪;

寓意貧寒窮苦,如荊柴、荊門、荊室、荊釵裙布(以荊枝為釵,粗布為裙)。

其二,行政區重合。

今湖北省已有個地級市——荊州市,若湖北省再簡稱“荊”不合適。

2、為什麼不簡稱楚?

先秦時期,楚國先後成為“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之一,統一南方諸國,逐鹿中原,疆域遼闊,威震天下。

在春秋階段,晉、楚國百年爭霸是主要歷史事件,以致有“楚材晉用”的成語;戰國時期,楚國是秦國統一進程的強敵。

即使到了秦末,以項羽為首的楚人集團成為推翻強秦統治的中堅力量,“亡秦必楚”、“四面楚歌”成為著名的歷史典故。

孫儷主演的熱播劇《羋月傳》講述的是,楚國公主羋月遠嫁秦國,最後成為政治家、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被稱為“太后”的波瀾起伏的人生故事。

自古荊、楚通用,指代楚國、江漢流域甚至南方:

“荊岑”指荊山,泛指楚國境內高山;

“荊吳”指春秋時的楚國與吳國,也泛指長江中下游地區;

《詩經商頌》中有“維女荊楚,居國南方”;

“楚天”泛指南方天空。

楚國在長達八百多年的歷史裏,創造了燦爛的楚文化。它與中原文化、巴蜀文化、吳越文化、齊魯文化等,共同組成了中華文化的主體。

湖北,則是楚文化的核心地區,楚國的中心、祖陵以及大多數文物精華,都在於此。

楚地及楚文化,千百年來被人們歌頌。

例如屈原創作的“楚辭”,以及“吳鈎明似月,楚劍利如霜。”、“馮夷空自舞,楚客不堪聽。”、“楚水逢鄉雁,平陵憶故園。”等。

湖北省份的簡稱 第3張
  

可見,“楚”字很有文化韻味,而且比“荊”字多了雄霸之氣。

於是在現實中,在湖北,除了車牌上是“鄂”,在很多方面多用“荊楚”指代湖北。

例如荊山楚水、荊楚健兒、鳳鳴楚天,有著名的《楚天都市報》,人們也喜歡用“楚”取名字等等。

同時,很多人認為把湖北省的簡稱改為“楚”,更符合歷史文化和現狀,對湖北省的發展會更有影響力和推動力。

2011年,湖北省工商聯開展湖北商人徵名活動,“楚商”高票當選。湖北省也每兩年召開一次楚商大會。

湖北省份的簡稱 第4張
  

但是也有反對的聲音,主要在於:

其一,“楚”字本意含有貶義。

《説文解字》中解釋“楚”字:“叢木也。一曰荊”。荊、楚均本指一種枝幹堅韌的灌木。

因而“楚”字的`本意也指古代的刑杖,如捶楚、楚掠、楚撻。

它也有“痛苦”之義,如苦楚、痛楚、悽楚等。

其二,楚國疆域廣闊,楚文化輻射範圍廣,難以以點代面。

《戰國策楚策》:“楚地西有黔中、巫郡,東有夏州、海陽,南有洞庭、蒼梧。北有汾陘之塞、郇陽,地方五千裏。”

楚國鼎盛時的疆域,覆蓋今湖北、湖南省全部,以及陝西、重慶、河南、安徽、江蘇、江西、浙江、貴州、廣東的一部分地區。

湖北省份的簡稱 第5張
  

楚文化輻射範圍廣,影響深遠。

例如楚的國都並不只在湖北省,陳(今河南省淮陽)、壽春(今安徽省壽縣)等均曾為其國都。

很多地方也有楚文化遺存。例如項羽故里的江蘇省宿遷在弘揚“西楚文化”,嶽麓書院的“惟楚有才,於斯為盛”題匾是湖南文化的名片。

因而有人擔心,如果湖北省簡稱楚,既沒有唯一性,也會引起其它省的異議、反感。

其三,“楚”地名文化在湖北早已失傳。

隨着楚國被秦國攻滅,帶“楚”字的地名在湖北逐漸消亡,更少見於官方語言中。

自楚亡的幾千年以來,湖北之地的行政區劃名稱裏,無論路、道、州、節度使、布政使司、行省、省,還是軍、郡、府、直隸廳、行政督察區、行政公署、縣、區裏,都鮮見“楚”字。

這説明,楚文化未能得到很好地傳承。

這是個很奇怪的現象。

3、為什麼不簡稱漢?

湖北之地與“漢”字淵源頗深。

漢江是長江的最大支流,在湖北省匯入長江;

白居易的《和答詩十首 和思歸樂》中有“漢水照天碧,楚山插雲青”;

湖北省有廣袤的江漢平原,是全國著名的糧食產區;

隋代在湖北之地設有漢江郡、漢陽縣,宋代設有漢陽軍(地方行政單位),元至清代均設有漢陽府;

民國時期,設有漢口市,且為國 民政府直轄,1947年底成立江漢行政公署。

而且,也有以河流做簡稱的省份,例如江西的“贛”(贛江)、湖南的“湘”(湘江)。

可見,以“漢”做為湖北省的簡稱,看似也貼合。

但是筆者認為:

其一,“漢”之簡稱,適合武漢市而不是湖北省。

漢江在流入武漢時匯入長江,因而武漢又稱“江城”。

現在省會武漢的市轄區裏,就包括有江漢區、漢陽區、漢南區。

武漢也往往簡稱“漢”,如媒體經常報道 “***來漢”。

另外,陝西省地級市漢中,是漢江的發源地,曾設有漢中郡(轄地包括湖北省西北部),也是漢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因而它也自稱為“漢”,媒體經常報道“***來漢***”。

當然,漢中只是個地級市,是無法與國家級中心城市武漢比拼的。

其二,“漢”字涵義廣大。

“漢”文化的影響深遠,已衍生出漢人、漢族、漢服、漢字等代表中華民族、中國的深厚涵義。

顯然,“漢”字比“楚”字的涵蓋面更廣,湖北省更加承載不起。

4、為什麼不簡稱郢?

楚國曾定都於郢(yǐng,今荊州市荊州區),長達四百餘年。

因而郢也代稱楚國。例如“郢人”指楚國人,有成語“郢書燕説”。

《史記楚世家》記載:“楚考烈王二十二年┅┅東徙都壽春,命曰郢。”

壽春即今安徽省壽縣。

湖北省份的簡稱 第6張
  

楚國遷都壽春之後不忘故國,仍稱國都為“郢”,並將所居的村落改用“郢”的稱謂。

例如在安徽省一些地方,至今遺存有帶“郢”的地名。

湖北省份的簡稱 第7張
  

可見,在地名方面,郢比楚幸運,傳承了楚文化的香火餘脈。

但是,郢字比較生僻,而且與“楚”字類似,涵蓋範圍廣。

5、為什麼簡稱鄂?

我們來看看“鄂”到底是什麼意思。

第一眼看到這個“鄂”字,很多人都會聯想到鱷魚的“鱷”,這兩個字長得很像。其實在古代,這兩個字就是通假字,它的意思就是鱷魚。

在遠古時代,大概四千多年以前,長江、黃河流域分佈着大量的鱷魚。這種鱷魚在古籍裏的名字叫“鼉(tuo2)”,鼉就是今天的揚子鱷,已經屬於瀕危保護動物了,但在四千年前是很多的。當時黃河流域的一個部落就以捕鼉為生,他們的圖騰就是鼉,他們的部落名字叫噩。

湖北省份的簡稱 第8張
  

這些字長得很像,因為在古代,鼉、噩、鱷、鄂都是通假字,意思都是鱷魚。所以後來這個部族建立了一個自己的小國,就叫鄂國。這是鄂國第一次出現。

鄂國的位置在現在山西一帶的黃河邊。它的出現非常早,在夏商時代就有了。而到了周代,周成王把他的弟弟叔虞封于山西,建立了一個新的國,這就是強大的晉國,可見鄂國要比晉國的歷史久遠得多。

但晉國發展起來後,就把鄂國吞併了,鄂國遺民就開始往南逃難,逃到了現在河南南陽一帶,南陽現在仍然有鄂山為證。

後來鄂國又惹了周王室,周又派人討伐鄂國,鄂國人又繼續開始往南逃難,逃到了今天湖北鄂州市的梁子湖邊。

鄂國人一路從山西逃到湖北,心想這下夠遠了吧,可以好好過日子了吧,就在鄂州建立了一座鄂王城,作為鄂國的國都,準備好好過日子。現在湖北鄂州的大冶仍然有鄂王城的遺址。

讓鄂國人沒想到的是,湖北這裏也有一個和晉國一樣強大的國家,名叫楚國。楚國的第六任君主熊渠看鄂國好欺負,也帶兵來打鄂國。鄂國一下就被滅了,這個歷史悠久、一路逃難的國家就這樣退出了歷史舞台。

但是,雖然鄂國沒有了,歷史並沒有忘記鄂國。楚國吞併鄂國後,看鄂國的鄂王城建得不錯,風水極好,就把楚國的國都也定在了鄂王城。

從此開始鄂王城就一直是楚國的國都,直到兩百年後,楚文王才把國都遷到郢,也就是現在的湖北荊州。

歷史沒有忘記鄂國。秦始皇統一中國後,開始實行郡縣制,在鄂王城這裏也就是現在的湖北鄂州設立了鄂縣。“鄂”這個地名就開始一步步延續下來。

鄂縣最輝煌的時期是在三國時代,孫權把自己吳國的國都定在了鄂縣,還給鄂縣改了名,叫做“武昌”,意思是武運昌盛。大家注意,孫權的“武昌”是指鄂州,不是現在武漢三鎮之一的武昌。

也就是説,雖然鄂國沒有了,但“鄂”這個字已經是深入人心了。隋朝時,鄂縣升級了,建立了鄂州,下轄江夏、武昌、永興、蒲圻四個縣。

江夏縣,就是現在武漢三鎮之一的武昌。武昌縣,就是現在的鄂州,蒲圻縣就是現在的赤壁。

在湖北歷史上,這是“鄂”字第一次作為高級別行政區的名字出現,後來唐宋都沿用了鄂州的建制。大家都知道,岳飛去世後被南宋朝廷追封為鄂王。

元朝開始實行行省制,湖北先是叫做荊湖省,後來又叫湖廣省,省會都在鄂州,這個鄂州是現在的武漢武昌。因為省會一直叫鄂,歷史上也一直叫鄂,所以湖北省經常被稱作“鄂省”,漸漸地“鄂”就成了湖北省的簡稱。

湖北省份的簡稱2

據記載,當時河北地區率先上報了“冀”的簡稱,而山東因為“齊”的讀音和“冀”容易混淆,所以選擇了“魯”的簡稱。

類似的還有浙江省,其簡稱開始也有“越和浙”兩個選擇,但由於廣東的簡稱是“粵”,為了防止衝突,浙江就只能選擇了“浙”了。

另外湖北簡稱的“鄂”,也是令人匪夷所思。第一印象,很多人還以為是鄂爾多斯呢?

那麼今天作者集中針對湖北為何簡稱“鄂”,而不是“楚”和“荊”,來給大家做解答。

湖北省份的簡稱 第9張
  

湖北為何不簡稱“楚”呢?

大家都知道在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實力非常之強,曾經是春秋五霸之一。和山西的“晉”一樣,當時執掌着半壁天下。似乎用“楚”,更霸氣,更有文化味。

但也正因為當時的楚國太強盛了,湖北不能做簡稱。嚴格意義上講,戰國時期的楚國,土地面積覆蓋了今天的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貴州省、江蘇省、浙江省、河南省等。當時只是楚國的都城的湖北,而國土面積遠超好幾個湖北。

所以如今,湖北不能簡稱“楚”,要用“楚”,周邊江蘇、浙江、安徽等省肯定是不同意的。

湖北省份的簡稱 第10張
  

湖北為何不簡稱“荊”呢?

不能叫“楚”,那簡稱“荊”也不錯啊,畢竟“荊州”也是古九州之一,名氣夠響亮,比如河南簡稱“豫”,河北簡稱“冀”,都是由“豫州”“冀州”而來。

然而,在湖北省的管轄之內,正好有一個“荊州市”,簡稱“荊”,那不是自降身價了?這打臉的'事,誰原意幹啊?所以出於各種考慮,湖北省最後定下了一個“鄂”字。

湖北省份的簡稱 第11張
  

那麼,關於這個“鄂”字,其實也是大有來頭的。首先,今天的湖北省西部有鄂西山地,簡稱鄂,有支撐;

其次,清朝時,湖北的行政中心是宜昌,為隋以後鄂州的治所,簡稱“鄂”有道理;

再次,據清縣誌記載,公元前887年,西周中期,楚國君主熊渠封他的第二個兒子熊洪為鄂王,修建鄂王城,開始了鄂州的第一個鼎盛時期。

由此可見,這個“鄂”字也是有很多講究的,不是隨便起一個字了。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歷史典籍源遠流長,每一個方塊字的背後,其實都有很多不為人知的故事。

Tags:湖北省 簡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