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綠色生活 > 家居生活

凍傷有幾個度

欄目: 家居生活 / 發佈於: / 人氣:1.5W

凍傷分為四個度:一度凍傷、二度凍傷、三度凍傷、四度凍傷。

凍傷有幾個度1

凍傷是由於皮膚在寒冷的刺激下,血管發生持續性、痙攣性收縮,血液流量因此減少,造成組織缺血缺氧,細胞受到損傷,尤其是肢體遠端血液循環較差的部位,就會進入“受損”狀態。

正常的人體,通過神經、內分泌系統等調節着產熱與散熱,保持着體温的相對穩定,但這種調節是有限度的,當環境温度足夠低且持續時間長,皮膚就會受損傷。

一般來説,凍傷分以下四個度:

一度凍傷:就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凍瘡”,皮膚淺層凍傷,傷及表層皮膚,受凍部位皮膚紅腫充血,自覺熱、癢、灼痛,一般能在幾天內自愈,不會留下任何疤痕或後遺症

二度凍傷:傷及真皮淺層,皮膚紅腫,會有大小不等的水皰,皰內可為血性液,深部可出現水腫,劇痛,皮膚感覺遲鈍。

三度凍傷:在皮下發生的凍傷,皮膚顏色會從蒼白變成黑褐色或紫褐色。傷後不易癒合,除遺有瘢痕外,還可長期感覺過敏或疼痛。

四度凍傷:是最嚴重的凍傷,可能凍到肌肉、骨骼,甚至可以使肢體壞死,也可能是全身性凍傷,嚴重時甚至會造成心臟停止和猝死。

寒冬季節,要穿足夠的衣服保暖,而皮膚暴露處更要多加保護,尤其是耳朵、手部和腳部。

凍傷有幾個度

防止凍傷,要這麼做:

耳朵的.保温能力極差。在寒冷的户外,暴露在外的耳朵可塗抹油脂保護,並佩戴柔軟的耳包、帽子。如果因戴帽子或耳包造成耳部出汗,注意及時擦拭。

冬天穿衣服時,襪子口、袖口太緊,易造成血液循環不暢,導致末梢循環不良。冬天穿衣服不要太緊,手腕不能被勒出紅印,以能伸進一根手指為宜;而長時間在户外活動、工作時,要儘量帶上手套,並適量在手部塗抹護手霜保護。

許多人以為“鞋子越緊腳越保暖”,其實過緊的鞋子反而容易導致末梢血液循環不暢,使雙腳更冷,更容易生凍瘡。鞋子、襪子和鞋墊要合適,保持乾燥。鞋襪大小松緊要適宜、透氣性能要好。

如果長了凍瘡,要及時擦凍瘡膏,每日温敷,如果凍瘡局部有感染的跡象,可外擦藥膏或服用抗菌藥物。如果凍瘡較重、起水泡,要保留水泡,並及時到醫院就診。

凍傷有幾個度2

一、什麼是凍傷事故

(一)凍傷事故的概念

凍傷是指機體受低温寒冷侵襲所引起的損傷。人體對寒冷的適應和生理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當外界寒冷強度超過人體的心理調解能力或人體在寒冷環境裏暴露時間過長時,將產生一系列的病理反應,形成凍傷。因凍傷造成的.人員傷亡稱為凍傷事故。

(二)凍傷事故的成因

1、環境因素的直接作用

寒冷是發生凍傷的主要原因,機體在寒冷環境中,局部熱量散失增多,當局部温度降低至組織冰點以下時,即可發生凍傷。潮濕是促進或加重凍傷的一個重要因素,如果衣服、鞋襪潮濕或被水浸漬,即使環境温度並不很低,也可因長時間暴露於潮濕環境而引起凍傷。大風也是促進或加重凍傷的一個主要因素,這是由於空氣的流動加劇了熱的散失,風速愈大,身體受冷愈重。身體局部與極冷的金屬、石塊、地面、牆壁等冷物接觸時,因為它們導熱性強,能使局部強度急劇下降或發生凍結,以致產生凍傷。

2、機體因素的誘發作用

所有能導致温熱調節障礙、循環障礙和與產熱有關的內分泌障礙等都能誘發凍傷。吸煙或飲酒過量、過度疲勞、營養不良、手腳多汗、有凍傷史等都能誘發凍傷。

(三)凍傷的易發時機

1、極冷:突然遇到暴風雪,驟然受嚴寒侵襲;涉水後鞋襪不能及時更換;拂曉最冷時行動;赤手射擊、填彈、搬炸藥包等。

2、靜止:潛伏、伏擊、晝夜據守陣地、負傷等情況下,肢體活動受到限制,局部血液循環不良。

3、出汗:大量出汗後在冷環境下靜止停留過久或打瞌睡。

4、裝備缺損:防寒裝備破損、鞋襪或手套狹窄或丟失;求戰心切,過早地輕裝。

5、疲勞:過度疲勞、掉隊迷路、飢餓、全身抵抗力下降。

凍傷有幾個度 第2張

(四)凍傷的臨牀表現

凍傷一般分兩類,一類稱非凍結性凍傷,由10℃以下至冰點以上的低温加以潮濕條件所造成;另一類稱凍結性凍傷,由冰點以下的低温所造成,分局部凍傷或全身凍傷。

1.非凍結性凍傷

(1)凍瘡:多於初冬和早春低温或潮濕條件下發生,好發部位為手、足、耳和麪部。初時皮膚髮紺、水腫,出現紅斑、感覺異常、灼癢與脹痛感。如果水腫突出,可發生水泡,水泡破裂後形成表面潰瘍,滲出漿液。如由繼發感染,則會出現膿和炎症。

(2)戰壕足:是戰時長時間立於濕冷的戰壕內所引起的。其症狀和凍瘡類似,初期僅雙腳感覺寒冷,繼而麻木,有時腳底有刺痛或鈍痛感。

(3)浸漬足:是下肢在不太低温的水中長時間浸泡而由缺乏運動時發生的。開始時局部呈缺血現象,足背發涼腫脹,有沉重及麻木感。繼則出現充血現象,血管擴張,由紅、腫熱、痛等炎症症狀及感覺,有時發生水泡,重者出現肌無力和肌萎縮。

2、凍結性凍傷

(1)局部凍傷,傷員皮膚蒼白、冰冷、腫脹、疼痛和麻木,重者感覺喪失。由於受凍程度不痛,病變可分為四度:第一度為皮膚淺層凍傷(紅斑性)。復温過程重皮膚從蒼白色轉為斑塊狀的藍紫色,以後紅腫、發癢、刺痛和感覺異常。約一週後,症狀消失,表皮脱落,不留癍痕;第二度為皮膚全層凍傷(水皰性)。局部紅腫、發癢、灼痛,有水皰形成。如無繼發感染,約兩週左右,水皰逐漸吸收,形成黑色 幹痂,脱落後有角花不全的新生上皮覆蓋;第三度皮膚全層和皮下組織凍傷(表面壞死性)。皮膚由蒼白逐漸變為藍色,再變為黑色。感覺消失,凍傷組織周圍出現水腫、血性大水皰、疼痛。壞死組織脱落後,留有創面,容易發生感染,癒合緩慢,留有癍痕,可影響功能;第四度為肢體遠端皮膚、肌肉及骨骼全部組織凍傷(深度壞死性)。傷部感覺和運動功能完全消失。一般為乾性壞死,但有時由於靜脈血栓形成,周圍組織水腫,繼發感染,可形成濕性壞死,往往留下傷殘和功能障礙。

(2)全身凍傷,先感寒冷、疲倦、嗜睡、步態不穩,繼而出現呼吸困難、牙關緊閉、大小便失禁。檢查可見皮膚蒼白厥冷,口脣及手指青紫,呼吸、脈搏徐緩,瞳孔反射遲鈍或消失。體温的下降程度是衡量全身凍傷輕重的重要標誌,當直腸温度降至35℃時,代謝開始減弱。直腸温度降至33℃-30℃時,戰慄停止,出現肌僵狀態。直腸温度降至25℃-24℃時,可因心室顫動而導致死亡。

二、如何預防凍傷事故

(一)加強防寒教育,普及凍傷知識

部隊由於活動頻繁,尤其是戰時,在防治凍傷方面會遇到一些特殊問題,需要對寒冷進行科學分析,採取有效措施。防寒是一項羣眾性工作,要領導重視,衞生人員積極努力,更需要廣大官兵積極行動,共同做好防寒工作,開展廣泛的宣傳教育,使大家在思想上重視,懂得道理,明確方法。具體教育方法內容,應因人、因時、因地、因事而異。有行之有效的經驗,必須大力宣傳,並針對具體情況,督促付諸實施。

(二)做好防寒保障,搞好物質供應

在入冬前,對個人冬裝應進行檢查,制式冬裝必須合身,鞋子要求稍大一些,能防水,有鞋墊。居住場所必須注意保暖,取暖設備要完好,室內温度一般不宜低於18℃,最低也不能低於13℃。冬季長時間野營時,必須考慮取暖問題。注意膳食調配,適當增加脂肪、蛋白質和維生素的攝入,保證供應熱食。

凍傷有幾個度3

1.最常見的凍傷部位

凍傷多發生在手指、腳趾、手背、足跟、耳廓、鼻尖、面頰部等處。

2.最容易發生凍傷的時機

冬季夜間温度很低,經常在零下8攝氏度以下,若夜間行走也容易發生凍傷。

3.凍傷的預防

(1)在冬季寒冷環境中活動時一定要做好自我保護工作,穿着一定要暖和。多參加體育鍛煉,特別是冬季户外鍛鍊,這有助於提高機體的耐寒能力;養成用冷水洗漱的習慣;增加蛋白質和脂肪攝入量,保證合理的營養供給。

(2)在高寒地帶,不要把易受凍的部位暴露在外面,如手、臉部、耳朵。戴一雙暖和的皮手套,要紮緊手套、衣服和褲子的袖口,防止風雪侵入衣服內,臉上可戴上專業護臉套,耳朵也要戴上耳罩,這樣才能防止這些敏感的部分發生凍傷。

(3)不要站在風比較大的風口處,切記不要在疲勞或是飢餓的時候坐卧在雪地上,否則有可能對雪地產生疲勞的.感覺,時間久了是很危險的。

(4)被凍傷的局部,在初期可能沒有明顯刺痛感或是某種現象,因此要隨時注意觀察自己易被凍傷的部位,也可以叫同伴觀察自己是否有凍傷症狀。

凍傷有幾個度 第3張

4、凍傷的救護措施

凍傷救護原則:儘快脱離低温環境,保暖,儘可能將凍傷人員送往專業醫院進行救護。

(1)一度凍傷,可讓自己主動活動,並按摩受凍部位,促進血液循環。可用辣椒、艾蒿、茄稈煮水薰洗、熱水(不能太燙)浸泡,再塗以凍瘡膏即可。

(2)二度凍傷的水皰可在消毒後刺透,使黃水流出再包紮,傷口已破潰者按感染傷口處理。

(3)三度凍傷,應儘快脱離低温環境,保暖,促進肢體復温,不可用雪擦、火烤或温水浸泡,否則會加重凍傷。

(4)當全身凍傷者出現脈搏、呼吸變慢的話,就要保證呼吸道暢通,並進行人工呼吸和心臟按摩。要漸漸使身體恢復温度,然後速去醫院。

(5)多喝熱飲料(薑糖水、感冒沖劑),如疼痛可服兩片去痛片治療。

(6)除去濕的衣服,進入羽絨睡袋保暖。

(7)用温水輕輕地清潔傷處,由於解凍的傷處很疼,並且皮膚及肌肉有可能失去知覺,所以要格外小心。

(8)確保傷處完全乾燥(包括趾間)。有創面的用消毒棉花,無創面的用乾淨、鬆軟的棉墊子包裹保護傷處並保温。

(9)全身體温過低的傷員,為促進復温,可採用全身浸浴法,浴水温度保持在35攝氏度至42攝氏度之間。

Tags: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