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綠色生活 > 家居生活

如何帶領村民發展

欄目: 家居生活 / 發佈於: / 人氣:2.17W

如何帶領村民發展,現在都在推動鄉村振興,有很多政策都對農村發展有優惠,作為帶頭人應該如何帶領村民發展是一個重要的問題,下面是一些方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如何帶領村民發展1

一、有幹勁的班子

過去很多村民都對村委班子有意見,因為鄉村老齡化嚴重、人才斷層,選出來的村委班子綜合能力不高,沒能很好的發揮好帶頭作用,引領和組織村民發展鄉村。

所以,目前村兩委班子一是要通過鄉情感召、政策支持、產業發展等吸引一批鄉賢、青年回鄉,組建成老中青、在地+返鄉的村兩委班子;二是村兩委班子要解放思想,有擔當、能作為,並能發揮好基層堡壘的作用,戰鬥有力,敢於善於創新,大膽推進農村土地產權改革,放手使用能人;三是要積極用接地氣的方式向村民宣傳搞鄉村振興的`好處;四是瞭解相關政策內容,抓住政策機遇發展鄉村。

二、借鑑成功經驗

在國內四川、江浙滬等地,鄉村振興都做得很好。面對薄弱的集體經濟和有限的人均收入,為開闊視野、轉變觀念,村兩委班子可組織想要積極發展的帶頭人、村民等到鄉村振興示範村考察學習,一方面借鑑成功的經驗和模式,另一方面結合自身村子資源情況,激發村兩委班子和帶頭人等對鄉村發展的動力,摸索出一條適合本村發展的模式。

如何帶領村民發展
  

三、引入社會資本

由於鄉村缺乏足夠的資金、現代化技術和管理、人才等眾多現代化要素,就需要大力推進鄉村的改革開放,招商引資,引進企業、人才、技術、項目、資金等,賦能鄉村發展。

篩選社會資本如何從被動等待社會資本投資轉變為能主動篩選蜂擁而至的社會資本?一是需要編制完善的、落地性強、賺錢邏輯清晰的鄉村振興策劃規劃方案,向政府申報成為鄉村振興示範村,獲取政策資金、完善基礎設施配套,並梳理好產業的基礎和優勢,從而讓鄉村發展潛力顯現出來,吸引社會資本關注;二是在篩選社會資本時,要設置進入門檻,包括資金、初心、企業綜合實力、是否和鄉村發展方向所契合,是否能很好的聯農帶農等。

四、創新運營理念

鄉村運營是鄉村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此需要創新鄉村運營理念,選擇適合自己的運營方式。

一是轉變運營模式一方面從打工經濟轉為創業經濟,村兩委要積極創新土地經營,增減掛鈎,將土地集中入股到村集體經濟組織進行統一經營和管理,以資源換資本,讓農民變股民,增加穩定收入;另一方面,根據村子運營的不同階段,產生的不同矛盾和需求,村兩委或村集體要適時轉變或是增加職能。

二是鄉村運營方式可根據村子需求情況或是可整合運營資源情況,採取集體經濟組織+駐村經濟專員、農村集體經濟+合夥人、農村集體經濟+運營企業等眾多運營合作方式。

五、輻射周邊發展

單個村子很難發展起來,也很難形成氣候,因此村子在發展的過程中要聯合或是輻射周邊發展。

聯合帶動周邊鄉村發展村兩委要積極將周邊村子聯合起來,形成鄉村振興示範帶或是聯合申報現代農業產業園、田園綜合體等項目,以便得到政府關注和資源傾斜,並可解決產業規模、建設用地、資源整合、吸引企業等眾多難題。

總而言之,地道農旅地道君認為,村兩委引領搞鄉村振興,組建有幹勁的班子,才能帶動村民積極參與鄉村振興;借鑑成功經驗,才能讓鄉村發展少走彎路;引入社會資本,才能讓三農與現代化有效接軌;創新運營理念,才能讓鄉村實現可持續發展;輻射周邊發展,才能讓鄉村振興快速形成氣候。

【地道農旅】為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而設立,以深耕農旅、振興鄉村為使命,以創新農業與農村發展模式為抓手,是中國農旅產業創新發展的領導品牌,創意經濟設計第一品牌。致力構建田園綜合體、農業產業特色小鎮、共享農莊、現代農業產業園、康養綜合體以及鄉村振興產業。為企業家和參與者搭建共建、共享、共贏行業生態平台,歡迎更多的朋友能一起參與共同推動鄉村行業生態的發展和完善,一起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可持續實施。

如何帶領村民發展2

一、加強宣傳鼓勵,努力營造創業氛圍

我們常講,環境造就人,氛圍影響人,濃厚的創業環境就容易造就敢闖敢試的羣體。通過跟村兩委溝通交流,山前村兩委班子把濃厚創業氛圍作為一項重要工作,組織實施了一系列措施,如組織村民代表到漳平永福鎮、新羅適中鎮、小池鎮培斜村等進行考察、邀請鎮農民創業致富典型進村宣講、藉助遠教平台組織收看發家致富的事例、向鎮政府申請邀請專家組到村進行現場指導等,激發出村民強烈的發展願望和創業活力。同時,也要在廣大農民羣眾中大力弘揚創業文化和創業的精神,支持創業行為,引導他們拋棄落後觀念,改變傳統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歇”的生活方式,營造誰創業誰光榮的輿論導向和社會氛圍。

二、農忙期:

做好水果種採工作,努力拓寬銷售渠道在農忙期,利用本地地理優勢,做好水果種植採收,採取多種方式,拓寬銷售渠道。一是舉辦好一年一度的賞花節、採摘節。山前村的水果種植多數是大面積且集中,可利用水蜜桃、芙蓉李開花結果的自然規律,聯合鎮政府舉辦三月賞花節、七月採摘節,做好宣傳工作,吸引廣大遊客。二是拓寬經營方式和銷售渠道,形成特色產業鏈。採摘的水果一部分用於現賣,一部分可加工成水果乾,保持水果價值,避免腐爛浪費;不同產業相結合,形成特色產業,發展農家樂。借鑑前任村官陳龍洲的養蜂與種植葡萄相結合,鼓勵已合作的村民與新開發的種植葡萄的村民繼續發展壯大這一形式,形成山前特色的蜜蜂授粉葡萄,並拓展出蜂蜜、葡萄酒附屬產業;要拓寬市場,除了本市市場外,可拓展外市甚至是外省市場。三是打造村級創業典型,作為引領先進事例。我村村民陳玉棟是巖山鎮家庭農場協會會長,是巖山有名的葡萄種植大户,是我村村民創業的典範,現擁有資源有蜜蜂授粉葡萄以及拓展出的蜂蜜、葡萄酒,計劃在葡萄園旁建立起度假山莊,建立酒窖、蜂蜜加工基地以及魚塘,在他的度假山莊內可以在葡萄園採摘葡萄,可以品嚐自釀的葡萄酒,可以釣魚,可以買到最天然的蜂蜜,還可以吃到最真的農家樂,集眾多功能為一體的度假山莊已在建造中,這是我們要打造出的創業典型。

如何帶領村民發展 第2張
  

三、農閒期:

鼓勵村民“多嘗試”或“走出去”農閒期在一年的三分之二,時間是很長的。“多嘗試”意思是多嘗試除了種植水果以外的經營品種,比如説發展大規模養殖業,如土豬、土雞、土鴨,還可以利用村裏的多個大池塘養魚;“走出去”意思是鼓勵年輕的村民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尋找其他的創業機會,比如利用本鎮煤多以及靠近央企華潤水泥有限公司的優勢,在省內外能源資源缺乏的城市,做相關的銷售。

附:農民勵志創業靠種生姜脱貧致富

進入四月下旬,天氣逐漸變得炎熱,上午11點在位於威遠縣新店鎮民付十社的這片坡地上,火辣辣的太陽照在路人臉上有些微微的刺痛,但卻絲毫沒有影響到農户們採收的腳步和喜悦。此時,種植大户王永偉正和十餘人一起在自家地裏收割生薑。新出土的姜在農人們手裏被熟練的.分揀為老薑、嫩姜,分別裝袋、打包後被銷往自貢、內江、成都、重慶等地,成為人們餐桌上的美味。

“老薑”王永偉:種姜20餘年,在土地上“繡花”

據王永偉介紹,他家從20多年前就開始種植生薑,以前村裏種姜屬於散户種植、經營分散、對市場需求依賴度高,產業並未形成規模。直到2003年,民付村開始推行一套反季節種植自然姜——“鍋爐姜”。

農户們在覆蓋有塑料薄膜的地下埋上水管,加熱鍋爐將水温升高到50—60℃左右後,利用抽水泵將熱水在地下水管中循環流動,使塑料薄膜下的土壤温度始終保持在15—20℃之間。生薑的生長週期極大地縮短,慢則60天、快則40天后就可上市,比普通生薑足足提前了3個多月,一上市就成了市場上的搶手貨。

每年11月前後是生薑的種植期,從雲南遠道購回的成百上千噸姜種被種在民付村廣袤的土地上。村裏的生薑產業逐漸做大做強,去年全村生薑銷量達到1萬多噸,民付村已成為威遠名副其實的生薑種植示範基地。

在行政上民付村隸屬於內江市威遠縣,但用電卻屬於國網自貢供電公司大安分中心的供區。電網改造前,低電壓給村民的生產、生活用電帶來不便,抽水泵、打粉機要錯峯使用,空調安裝後成為擺設。近幾年,國網自貢供電公司逐漸加大了對威遠三鎮(界牌、向義、新店)低電壓整治和農網改造的力度,村裏的電壓再沒有問題,隨時想用就用,如果市場行情允許,村民們還會考慮將生薑種植規模進一步擴大。

“嫩姜”左俊:推銷土特產,在網絡上淘金

左俊,這位今年6月才從四川華新現代職業學院電子商務專業畢業的大學生正在經營一家網店——土老冒特產店。網店開設在民付村十社左俊的家中,依託民付村及周邊村落生薑、大頭菜等特色種植產業,主要經營新鮮現挖嫩姜、正宗手工泡嫩姜、醋泡姜、麻辣大頭菜等系列農家自制土特產。科班出身的他試圖將所學的專業知識與農村豐富的自然資源結合起來,通過建立網絡銷售平台開闢出一條新的致富路。

雖然網站還處於起步階段,左俊和他的創業小夥伴們相信:隨着人們對食品要求的升級,利用“互聯網+”這種互聯網和傳統行業融合發展的新興經濟形態,充分發揮網絡在生產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快速將本地出產的新鮮特色農產品銷往全國各地藴含着巨大商機。這種發展也鼓舞着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畢業後回鄉創業,用知識建設家鄉、改變家鄉。

左俊直言,“網店生意的正常運轉離不開電腦,有時顧客在下訂單時忽然斷電,一筆生意在瞬間就泡湯了。電網改造後很少再出現這種情況,再也不用擔心停電影響網上交易了。”

“老薑”“嫩姜”相互依託,共築致富路

在老王的姜地裏,前來進貨的左俊説道:“嫩姜採收後不好保鮮,如果沒有客户及時下單購買,時間稍長嫩姜價格就迅速下跌甚至滯銷;有時快遞送貨太慢,客户收到不新鮮的貨品會不滿意甚至退貨,客户的差評、退貨對網店來講是信譽和錢財的雙重損失。電子商務説起來簡單,真正做到這一行才明白其中的艱辛。”

一旁的老王也在感慨:今年姜的收成雖然不錯,但由於種姜的人越來越多,產量上來了價格卻下跌了,傳統的銷售渠道太單一,我們產出了好東西卻賣不出好價錢。年輕人有知識就是好,創新做電子商務把我們的姜都賣到北京去了,等以後網店做好了肯定能幫我們種姜人一個大忙。

正如子姜因為有薑母供給的養分才能茁壯成長,新一代姜農的銷售網絡也正依託在傳統的種植業上,並藉助互聯網平台逐漸壯大。為了突破發展中遭遇的困境,左俊想了很多辦法:去外地學習先進經驗、藉助種植基地名號打響產品知名度、製作多類新鮮嫩姜的衍生產品等等,在“互聯網+”這條道路上,他期望走得更遠。

今年,王永偉的姜依然在收割後被商販就地買下打包運走,而左俊已開始利用網店把姜賣到了北京。兩代“姜農”在市場浪潮的衝擊下相互依託、共同成長,渴望利用傳統銷售模式與電子商務平台的結合築造出一條新的致富路,而堅強的農村電網則是這條致富路上的有力推手。

Tags:村民 帶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