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人文素養 > 美文閲讀

古人如何尊稱對方的妻子

欄目: 美文閲讀 / 發佈於: / 人氣:2.63W

古人如何尊稱對方的妻子,從古至今,關於妻子的稱呼多到數不過來,如夫人、內人、娘子、賤內、梓童、糟糠、老婆等等,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古人如何尊稱對方的妻子。

古人如何尊稱對方的妻子1

古代如何尊稱對方的妻子

令正,意思是舊時以嫡妻為正室,因此用作稱對方嫡妻的敬詞。

“令”是一個當敬詞來用的,是美和善引申而來的,這個字是用來讚美與對方相關的人。那個“令”字下面哪一點就像是人跪着一樣,這也提示着這個字表示的是尊敬的意思。跪着聽命令,相當然就是表示尊敬的樣子。

令正出處

宋 陳昉 《潁川語小》捲上:“若謂閤正為令正,令嗣為令似……傳習已深,不覺其謬,亦不可得而革矣。”

《西遊記》第五九回:“尊府 牛魔王 ,當初曾與 老孫 結義,乃七兄弟之親。今聞公主是 牛大哥 令正,安得不以嫂嫂稱之!”

《説唐》第十回:“只今月內第十三封書,不是令堂寫的`,是令正寫的,書中説令堂有恙,不能修書。”

掌文告辭令。《左傳·襄公二十六年》:“ 子大叔 為令正,以為請。” 杜預 注:“主作辭令之正。”

古人如何尊稱對方的妻子
  

古代有關令的其他尊稱

(1)令尊:也作令嚴,稱呼對方父親的敬詞。唐李公佐《南柯記》:“王曰:‘前奉令尊令,不棄小國,許令次女瑤芳奉事君子。‘生但俯伏而已,不敢致辭。“

(2)令堂:稱呼對方母親的敬詞。

(4)令愛:也作“令嬡。”稱對方女兒的敬詞。《京本通俗小説·碾玉觀音》“麌侯道:‘無甚事,閒問這個。適來叫出來看郡王轎子的人,是令嬡麼?“

古代的謙稱:

1、表示謙遜的態度,用於自稱。愚,謙稱自己不聰明。鄙,謙稱自己學識淺薄。敝,謙稱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謙稱自己身份低微。竊,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義在內。臣,謙稱自己不如對方的身份地位高。僕,謙稱自己是對方的僕人,使用它含有為對方效勞之意。

2、古代帝王的自謙詞有孤(小國之君)、寡(少德之人)、不穀(不善)。

3、古代官吏的自謙詞有下官、末官、小吏等。

4、讀書人的自謙詞有小生、晚生、晚學等,表示自己是新學後輩;如果自謙為不才、不佞、不肖,則表示自己沒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古人如何尊稱對方的妻子2

古今40種妻子的稱謂

我們現在稱男人的配偶為妻子。而從古至今,對妻子的稱呼竟有近四十種之多。

小君、細君:最早是稱諸侯的妻子,後來作為妻子的通稱。

皇后:皇帝的妻子。

梓童:皇帝對皇后的稱呼。

夫人:古代諸侯的妻子稱夫人,明清時一二品官的妻子封夫人,近代用來尊稱一般人的妻子,現在多用於外交場合。

荊妻:舊時對人謙稱自己的妻子,又謙稱荊人、荊室、荊婦、拙荊、山荊。賤荊,有表示貧寒之意。

娘子:古人對自己妻子的通稱。

糟糠:形容貧窮時共患難的妻子。

古人如何尊稱對方的妻子 第2張
  

內人:過去對他人稱自己的妻子。書面語也稱內人、內助。尊稱別人妻稱賢內助。

內掌櫃的:舊時稱生意人的妻子為“內掌櫃”,也有稱“內當家”的。

太太:舊社會一般稱官吏百思特網的妻子,或有權有勢的富人對人稱自己的妻子為“太太”,今有尊敬的意思,如“你太太來了”。

妻子 指的是妻子和兒女。早期有“妻子”、“妻室”,也單稱妻,有的人為了表示親愛,在書信中常稱賢妻、愛妻。

老伴兒:指年老夫妻的'一方,一般指女方。

娘兒們、婆娘、婆姨:有些地方稱妻子為娘兒們百思特網,或婆娘,或婆姨。

堂客:江南一些地方俗稱妻子為堂客。

媳婦兒:在河南農村普遍叫妻子作媳婦兒。

老婆:北方城鄉百思特網的俗稱,多用於口頭語言。

老愛:因稱老婆太俗,稱愛人拗口,所以取折衷的辦法叫老愛。

繼室續絃:妻死後又另娶的。

家裏、屋裏人、做飯的:都是方言對妻子的稱謂。

女人:一些農村稱妻子為女人,或孩子他娘。

愛人:男女互稱。

右客:湖北鄂西山區對妻子的一種稱呼。

夥計、搭檔:現代都市對妻子的俗稱。

另外,舊時對妾的稱呼有“側侄”、“偏房”、“小星”、“加夫人”、“婦君”等。

古人如何尊稱對方的妻子3

古代時,人們尊稱對方的妻子為“令正、令閫”。“令”:用在名詞或形容詞前表示對別人親屬的尊敬,有“美好”的意思。故而用令正或令閫用作稱對方嫡妻的敬詞,其意思也是舊時以嫡妻為正室。妻子:指的是妻子和兒女。早期有“妻子”、“妻室”,也單稱妻,有的人為了表示親愛,在書信中常稱賢妻、愛妻。

稱呼在我國是一種文化現象,從一個時代的稱呼中,我們可以窺見一個時代的風貌。稱呼也是一面鏡子。稱呼的變化是文化的變化,同時也被視為歷史文化的折射。

古人如何尊稱對方的妻子 第3張
  

中國人的稱呼,實質上就是一部中國文化的發展史,其中藴含着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歷史的沉澱與變遷。中國人的稱呼是宗法、習俗、等級、地位、聲望等的`反映,尊長、後輩、上級、下屬各有各的一套稱呼,誰也不能逾越。

從稱呼中我們可以看到國人對宗法禮制、尊卑長幼等禮法習俗的重視,對官職、科舉的表示方式。古往今來,中國人的稱呼既反映出了人們對於成功的觀念,又透射着一種“自卑下之道”的“謙恭精神”,這種人生精神,必定要在人們的語言、稱呼中體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