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人文素養 > 美文閲讀

閲讀的目的是什麼?請真正地尊重孩子的意願

欄目: 美文閲讀 / 發佈於: / 人氣:1.71W

1、最讓我為孩子們感到擔憂的是父母無處不在的保護。

閲讀的目的是什麼?請真正地尊重孩子的意願

自以為懂孩子的心理和需求。

其實只是把自己內心的一些觀念投射在孩子的身上。

做一些自己覺得正確或者合理的決定。

就拿給孩子選書這件事來説。

哪個孩子不喜歡活波有趣的故事呢?

但是很多媽媽會覺得淘氣的書會把孩子教壞。

記得以前給孩子們推薦逃家小兔。

有媽媽説,這書不能給孩子讀,是教會孩子逃家出走的呀,怎麼能給孩子讀呢?

所以很多孩子在被逼着背誦弟子規,中規中矩,聽話的孩子才是這類父母要的。

要知,國學經典閲讀不是為了培養乖小孩。

傳統文化的精髓我們不能拋棄,可以適當給孩子讀讀。

可目的絕不能是培養乖小孩。

還記得之前給大家分享的《三個淘氣包之快樂探險》

就憑這名字,很多父母就望而止步了,因為孩子淘氣真不好。

但是你知道嗎?

內心正常的孩子都是淘氣的孩子。

還有《小豬佩奇》,佩奇又不要學習,經常調皮搗蛋。

下雨天孩子就要去跳水坑,都説是被佩奇帶壞了。

還覺得是豬爸爸和豬媽媽把孩子慣壞了。

很多父母心裏就嘀咕,這可不行啊!

還真有父母找我推薦圖書,要求是能讓孩子乖一點。

可真正給孩子讀過繪本的父母會發現。

孩子真正愛的就是這類他們能感同身受的故事繪本,天馬行空,豐富有趣。

而且優秀的繪本線條和色彩簡潔明快,小朋友們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真實和美!

2、父母切不可戴着有色眼鏡看待孩子的讀物。

更不要將自己的焦慮之心投射在孩子身上。

記得前段時間給孩子們分享的一套法國引進的情商啟蒙繪本。

有一位媽媽覺得大有問題。

反饋的原話是這樣的“內容不適合孩子,比如淘氣的把孩子扔洗衣機洗,這是比較誇張的,其他本里也有不同程度的問題。沒有根據孩子的心理進行引導和發展,總之感覺挺不負責任的書。”

説實話,這套書的每冊書我都給兒子讀過。

提及的這冊書是擬人化的把兩個玩偶當作小主人公長頸鹿卡蜜兒的三個孩子(所以事實是把玩偶放洗衣機裏洗)

然後每個小玩偶都有自己淘氣的地方。

比如緹娜喜歡踩泥巴,把泥巴弄得到處都是,而妮娜喜歡畫畫,喜歡把顏料弄得到處都是。

還有麗娜喜歡吃胡蘿蔔,把胡蘿蔔弄得到處都是。

但是它們最喜歡做的是是拉粑粑,然後把……(這個地方作者做了一個省略)

但是孩子會秒懂(把粑粑弄得到處都是),兒子讀到這都哈哈大笑。

帶過孩子的父母都會有這感受,三四歲的孩子都喜歡説屎粑粑、尿、屁什麼的。

童年孩子的正常狀態就是不斷地淘氣、挑戰。

這反而是作者對孩子心理的深刻洞悉。

為何會得到一個結論説圖書沒有根據孩子的心理進行引導和發展?

然後,卡蜜兒把三個玩偶都抱過來,放進了洗衣機。

這時,我會問兒子,“他們怎麼去那裏洗澡了?”

“因為他們是布娃娃呀!”

“對,那我們是不是能進去洗澡呢?”

“不行,我們是人,又不是布娃娃。”

“是的,洗衣機可是非常危險的,你可不能去玩。”

這套書從頭到尾,就是這樣的一個故事。

我想大部分的孩子會把重點放在前面的淘氣情節。

而後面的洗布娃娃的情節,在親子共讀的時候給予引導。

反而能給孩子上一堂安全課。

3、對於前面的淘氣情節,我想有規矩的孩子,只會樂呵呵地感受一番。

因為孩子的模仿也是有選擇的,他們喜歡模仿自己的父母。

也喜歡模仿一些動畫人物,特別是一些英雄人物,比如齊天大聖孫悟空。

可是極少有孩子願意模仿蜘蛛精和白骨精。

而父母用心的陪伴和智慧的引導,會幫孩子的行為糾錯,讓他們能安全快樂的成長。

小小魚放學回家,剛好雨停,先跳跳水坑,最後回家褲子全濕透了。

未必孩子讀了幾個小淘氣的故事,就會淘氣起來?

就算是孩子淘氣的時候去外邊跳泥坑,我也覺得很好。

在《小豬佩奇》裏,佩奇和弟弟喬治去跳泥坑,弄一身的泥巴回家。

豬爸爸沒有責罵,反而一起去跳泥坑了。

父母能參與孩子的成長過程,大膽地放手讓孩子去玩。

有何不可呢?

而用心陪伴孩子成長的佩奇爸爸,是我們中國很多家庭缺乏的。

反觀我們很多的家庭,多沉悶,而非歡樂。

多管教,而少蹲下來的傾心溝通。

這往往跟父母的內在性格及情緒息息相關。

4、我也遇到過很多的父母,希望我給孩子們推薦圖書。

要求是要能學到東西;能夠讓孩子改變那些不好的習慣;能夠讓孩子聽話,做一個乖孩子。

每次遇到這樣的情形,我都不知道説什麼。

因為閲讀不是這樣的。

關於親子閲讀,《紐約客》的專欄作家亞當?戈普尼克曾經有過一段非常精闢的論斷:所謂“溝通領域”很多時候是“衝突地帶”——多愁善感的成年人遇到渴望長大的孩子。

而我們的一個現狀是——焦慮的父母遇到渴望成長的孩子。

最好的童書,從來不是幫你培養乖孩子,而是以一種極致的優雅與簡單的方式讓孩子感受到生命,如愛、孤獨、失去、成長或者快樂。

閲讀,能幫你培養一個內心充滿愛和安全感,陽光快樂,勇敢而樂觀的孩子。

無論4歲,還是40歲,我們讀起同一本好書,還是能感受到一樣的感受。

而前提是,你的內心還住着那個活波的孩子。

而不是一個早已被功利及焦慮扼殺了的孩子。

在圖畫書的選擇上,請真正地尊重孩子的意願。

而不要把自己那些自以為是的真理附加在孩子的身上。

還美其名曰是保護孩子,是懂孩子的心理,是為了孩子好。

對了,不一樣的卡梅拉里面很多冒險和淘氣的環節。

應該也會讓不少的父母膽顫心驚了。

特別是想培養淑女的媽媽,肯定不敢給女兒看那個強悍的小卡門的。

給孩子這樣的保護,以至於時時刻刻不敢放鬆。

事事要緊緊抓住不放。

真的是愛嗎?

緊緊保護孩子的你,能不能常常換個姿勢,呼吸一點新鮮空氣。

讓孩子,也讓自己能舒服一點?

Tags:意願 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