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人文素養 > 美文閲讀

黃金箭毒蛙的天敵是誰

欄目: 美文閲讀 / 發佈於: / 人氣:2.18W

箭毒蛙的天敵是一種叫做Leimadophis epinephelus的蛇。

黃金箭毒蛙的天敵是誰1

箭毒蛙:

箭毒蛙是美洲最毒的生物之一,大部分都分佈在南美的熱帶雨林之中,最常見的有幽靈箭毒蛙、鈷藍箭毒蛙還有黃金箭毒蛙。據説箭毒蛙中最毒的要數黃金箭毒蛙,要比一般的箭毒蛙毒性強上二十倍。一隻黃金箭毒蛙中的毒性達到了2毫克,但只要0.2毫克的劑量就足以毒死一個成年人,2毫克可以毒死兩萬只老鼠了。箭毒蛙的天敵是一種叫做Leimadophis epinephelus的蛇。這種蛇對箭毒蛙的毒液有極大的免疫力,但並不是完全不怕毒,如果箭毒蛙的毒性達到一個高度後,這種蛇也不敢下嘴。所以Leimadophis epinephelus捕殺的箭毒蛙都是毒性較低的箭毒蛙或者是還未成長起來的幼蛙。

稻花香裏説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提及青蛙更多人首先想到的應該是——益蟲,它能捕食那些對農作物有害的蟲子。這是我們對青蛙的印象,但在蛙這個大家族中,能捕食害蟲只是一種基本操作,蛙類還有更加神奇的能力。

帶刺的玫瑰——箭毒蛙

今天來説説蛙類中那朵“帶刺的玫瑰”——箭毒蛙,聽名字就知道這不是一個好惹的傢伙,沒錯,我也不隱瞞了,我攤牌了,它有毒。

箭毒蛙包含3個亞科,13個數,170個品種,全部分佈在中南美洲的熱帶雨林之中。它外表顏色豔麗,按照不同的顏色有着不同的名字。

有黃金箭毒蛙、蘭寶石箭毒蛙、草莓箭毒蛙、紅帶箭毒蛙、迷彩箭毒蛙、黃頭箭毒蛙、網紋箭毒蛙、紅背箭毒蛙、畫眉箭毒蛙、藍箭毒蛙、鈷藍箭毒蛙、幽靈箭毒蛙等。

單從名字就能感受到箭毒蛙的漂亮了吧,沒錯箭毒蛙就是全世界最漂亮的蛙 ,在歐美箭毒蛙就被稱為“熱帶雨林裏的寶石”。

基本的野外常識告訴我們:自然界中那些顏色豔麗的生物,不能輕易招惹,它們多數都是有毒的。其實對生物來説,這些鮮豔的顏色就是一種警戒色,用來提醒別的生物:“我不好惹,離我遠點”。

黃金箭毒蛙的天敵是誰
  

致命的毒素,三分鐘致死10個成年人

那箭毒蛙有多不好惹呢?簡單來説,印第安人捕獵大型動物時就需要用到它的毒液。

早在16世紀初的時候,箭毒蛙那可怕的毒就被印第安人發現並使用。

印第安人先會用鋒利的針把箭毒蛙刺死,然後放在火上烤。當箭毒蛙被烤熱的時候,毒液會從它的腺體中分泌出來。這時印第安人會用箭頭或者標槍放在箭毒蛙的.身體上來回摩擦。而一隻箭毒蛙足足能為50支鏢或者箭附毒。

那這一隻小小的箭毒蛙究竟有多毒呢?舉個例子,箭毒蛙家族中毒性最強的黃金箭毒蛙,它的毒液能夠在短短三分鐘內致死10個成年人。並且是無解的,至少以目前的醫療手段來説,只要中了箭毒蛙的毒,村口酒席應該是免不了的。

黃金箭毒蛙

為什麼這種毒這麼可怕呢?生物學家經過了一系列複雜的研究之後,發現這種毒素作用於軸突(軸突是神經元發出的一條凸起)內部或者外部。生物鹼引起軸突不可逆的去極化,減低電位作用幅度,阻隔生物體內的離子交換,讓神經細胞膜成為神經脈衝的不良導體,這樣神經中樞發出指令就不能正常地到達組織器官,最終導致心臟停止跳動,而且沒有有效的應急措施。

不過,這種致命的毒液要發作也是有限制的,並不是説碰到就死。箭毒蛙的毒液有一個先決條件,那就是見血。只有當毒液進入到血液裏面才會產生作用,若是體表沒有任何傷口,即使沾染了毒液最多會讓你的手指過敏或者起皮疹。

箭毒蛙毒液的來源

但就是這樣一種危險的劇毒生物,在國外卻有人把它當作寵物飼養。難道他們都不怕死嗎?還是説是國外控制人口的政策?

仔細一瞭解才知道,箭毒蛙這傢伙天生是不帶毒的。生物學家發現,在人工飼養下只要長時間的更換他們的食物,箭毒蛙的毒性就會消失。更不用説那些一出生就沒有接觸帶毒食物的箭毒蛙,它們帶毒的機率為零。

而那些野生的箭毒蛙,它們那致命的毒素全部是由後天進食帶毒的動物而形成的。厲害吧,靠後天合成能形成這麼致命的毒。

就比如黃金箭毒蛙,它的主要以蜘蛛和螞蟻為食,然後經過系列的化學反應把這些食物體內的生物鹼轉化成為自己的毒液,再經過遍佈全身的毒囊腺體分泌到皮膚上,這樣一朵“帶刺的玫瑰”就形成了。

這時你是否會好奇,既然是後天形成的毒素,那箭毒蛙是靠什麼讓自己免受其害的呢?生物學家通常研究發現,原來是因為監督蛙身上有一種氨基酸的突變,這種突變會改變他們的鈉通道,使生物鹼不再對軸突產生作用,所以它們能對自身的毒素免疫。

黃金箭毒蛙的天敵是誰2

箭毒蛙為什麼不會毒死自己呢?

有些青蛙的神經系統能抵抗比嗎啡還強大200倍的毒素。它們到底怎麼辦到的?

在南美洲的叢林裏,箭毒蛙身上所帶的毒素,其強度是嗎啡的200倍。雖然毒素是對付天敵的致命武器,但為什麼對箭毒蛙本身卻沒有影響?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發現,箭毒蛙的神經系統隨着時光演變後,才獲得了抗毒能力。這是生物演化上的絕佳例子。

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生物學家,同時也是國家地理學會贊助學者的蕾貝卡.塔文(Rebecca Tarvin)説:「我一直想了解大自然中的生物是如何獲得神經毒素的,因為這類動物需要重組其神經系統,而這看起來實在不太像是動物演化時會發生的事。」

鑽研神經系統

箭毒蛙實際上沒有分泌毒素的能力,而是靠吃下蟎和螞蟻而獲得。外表的豔麗體色,是在警告任何掠食者,可別笨到來咬一口。

像蛇與蠍子這類掠食者,它們在使用毒液捕捉獵物時,毒液必須透過創傷進入獵物的身體內才能發揮作用。掠食者的毒素並不一定要馬上殺死獵物,相對的,它們普遍用毒素來麻痺獵物。

不過,不管是掠食者還是獵物,它們都需要能快速發揮作用的毒素,使對象失去行動能力。因此,神經系統就成為毒液攻擊的首要目標。

事實上,動物界中許多極其可怕的毒素,就是以癱瘓神經系統為手段。有些箭毒蛙身上帶有一種類似嗎啡的化合物,稱為epibatidine,其作用機制就與乙醯膽鹼這種化合物類似,可以在神經細胞之間傳遞訊號。由於epibatidine的效率極高,因此會干擾乙醯膽鹼的作用,造成神經系統許多問題,毒性大到只需要一隻毒蛙的epibatidine,就可以殺死一頭水牛。

另外,自然界中有些毒蠑螈,身上則帶有河豚毒素(tetrodotoxin),這類毒素會把生物神經傳導時所使用的離子通道阻塞住,以截斷神經的電流訊號。

維吉尼亞大學的生物學家兼毒物專家布奇.布洛迪(Butch Brodie)表示:「這就像把某個脆弱地方的電線剪斷一樣,只是用不同的工具剪斷而已。」

天生不怕毒

但是,箭毒蛙到底是怎麼開始使用這種毒素的?根據塔文和同事最近發表在《科學》期刊上的結果顯示,這類使用epibatidine的箭毒蛙經過DNA定序後,發現它們乙醯膽鹼受體的形狀與正常的受體在結構上有小小的不同。

就遺傳學上來説,受體形狀的變化必須非常細微。因為乙醯膽鹼和epibatidine在受體上的結合位置是一樣的。所以,如果突變讓受體的形狀改變太多,乙醯膽鹼將無法正常與受體作用來傳遞神經訊號。

這類箭毒蛙體內的受體,在結構上做了小小修飾,使得問題順利解決:epibatidine認不出箭毒蛙的受體,但箭毒蛙本身的乙醯膽鹼卻可以,因此這種機制確保了箭毒蛙不會被自身的毒素影響。

除此之外,這個研究還發現,箭毒蛙對這種毒素的.抗性至少獨立演化了三次,正好説明了這樣的突變對箭毒娃來説的確有用。

「這是罕見的大自然之美,類似這篇研究發現的例子實在很少。」國家地理探險家暨爬行動物學家和毒理學家佐爾坦.塔卡克斯(Zoltan Takacs)説。「無論是怎樣的新發現,都是我們對於演化學與神經學上的一大躍進。」

深入研究毒素

這個研究對於毒理演化方面的瞭解是很重要的里程碑,然而背後還有許多未解之謎。舉例來説,生物學家仍然不知道箭毒蛙從何處獲得毒素。很明顯地,毒素應該是從食物中得到的,但科學家仍未找到確切的源頭。

塔文還指出,其實箭毒蛙毒素本身就是一個大謎團。箭毒蛙身上帶有超過800種的化合物,但我們真正瞭解的卻不到70種。

布洛迪表示,追蹤這些毒素的源頭,並進一步瞭解動物如何演化成不受毒素影響,可以讓我們進一步解開這大自然之謎。「其實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化學合成物瞭解實在不多,」布洛迪説:「站在人類生物安全性的觀點來説,我們對這些毒素瞭解愈多,愈能減輕毒素對我們的威脅。」

箭毒蛙竟憑一張嘴成為了“毒王”!就連平頭哥蜜獾也不得不服

俗話説得好:漂亮的女人越會騙人。這道理在自然界也同樣適用。

越是色彩鮮豔的生物,它的毒性就越大。

眾所周知,亞馬遜森林雖然號稱是“地球之肺”,卻也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地區。

這裏為地球提供了大量的氧氣,自然氣候炎熱潮濕,昆蟲在這裏的體型也相對龐大。導致這裏的毒蟲數量驚人,兩棲類、爬行類動物和水生動物體型也極大。

這裏也被叫做人類的禁地,只有當地的土著印第安人生活在這裏。

地球之肺——亞馬遜森林

黃金箭毒蛙的天敵是誰 第2張
  

一位印第安人,它小心謹慎的,在炎熱潮濕的雨林中行走。眼睛觀望着四周,任何進入他視線中的動物都可以是他的下一頓食物。

在這裏,不僅需要高超的捕獵經驗和狩獵手法,好的工具和武器將決定他是否會有收成。

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獵手,只需一記飛鏢,不管是什麼樣的獵物,都絕不可能有生還的餘地。這是因為飛鏢能“一箭封喉”,殺人於無形之中。

亞馬遜獵手使用吹管進行捕獵

而這飛鏢的毒,它並非人造物,就是來自當地的一種生物——箭毒蛙。

箭毒蛙相比大家都不陌生,即使你沒見過,你可能也聽過它的傳説。它憑藉鮮豔的膚色,華麗的外表,致命的劇毒,成了蛙界中一個特殊的存在。

在大自然中,箭毒蛙主要以果蠅,蟋蟀和甲蟲為食。即使是飼養,食物的準備並不困難。但是如果就這麼餵養的話,必定會跟印第安人一樣把它們的毒性都餵養沒了。

經過科學家的研究,它們的毒性並不是天生自帶。它們不是毒液生產者,而是搬運工。它們的毒性是於吃的食物,而這毒性主要是於亞馬遜叢林裏的毒蜘蛛和白蟻。它們的毒,會被箭毒蛙吸收,轉化為自身的毒液。這才是它們毒性劇烈的原因。

而印第安人們飼養的小昆蟲都是沒毒的,所以自然吃了也不會產生毒液,箭毒蛙到其他地區後毒素改變,也是因為其他地區的螞蟻和蜘蛛的毒性也不同。

五彩斑斕的箭毒蛙

而隨着科學家的深入研究,他們對於箭毒蛙的毒也有了新的應用。人們通過進一步瞭解這種劇毒的蛙類,發現這些毒素雖然致命,但也具備抗癌活性。科學家有望在不久的將來,製成效果拔羣,副作用小的醫療藥物,為人類的未來造福。

Tags:箭毒 天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