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人文素養 > 美文閲讀

社交網站層出不窮常使用易降低幸福指數

欄目: 美文閲讀 / 發佈於: / 人氣:3.68K

社交網站層出不窮常使用易降低幸福指數,我們身邊的很多人都感覺現在的幸福感越來越低,焦慮卻越來越多了,這可能有很多原因,現在分享社交網站層出不窮常使用易降低幸福指數。

社交網站層出不窮常使用易降低幸福指數1

隨着現在網絡的發展,社交網站層出不窮。社交網站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交流平台,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的方便。但是美國一項研究表明,社交網站影響心情,經常使用會讓人心情越來越差,讓幸福指數降低。選擇大學生做實驗密歇根大學研究人員找來82名大學生志願者進行這項研究。

研究人員説,之所以選擇大學生,是因為他們使用社交網站的頻率較高。研究人員監控這些大學生的社交網絡使用狀況,同時每天五次不定時給他們發去手機短信,要求他們回答一些問題,比如:當前感覺如何、是否焦慮、是否孤獨、是否在使用社交網站臉譜,是否在與其他人面對面交流等。

這種調查方法被稱為經驗取樣法,是一種獲知調查對象日常生活中所思、所感和行動的可靠途徑。研究人員還在調查開始和結束時分別詢問調查對象對生活的滿意程度。此次調查共持續兩個星期。

社交網站層出不窮常使用易降低幸福指數
  

01 社交媒體和“不幸福感”間存在相互負面影響

翻翻朋友圈、刷刷淘寶、聊一會兒微信……社交媒體似乎已經成為許多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天早起的第一件事和睡前第一件事都可能與此有關。然而,幸福研究領域權威刊物《幸福研究期刊》上最近發表的一項調查卻指出,頻繁使用社交軟件不僅不能提升個人幸福感,反而是用得越多,心情越糟,讓人更加逃避現實。

02為什麼使用社交媒體會降低人的幸福感?

由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發表的這項新研究表明,社交媒體對整體幸福感的影響,主要取決於一個人如何使用它。研究人員對三個主要社交平台進行調查發現,人們使用的次數越多,報告的負面情緒就越強烈。

這種消極感主要來自“相互比較”。發明社交媒體的本意本是為了讓人與人更容易聯結,可是慢慢地它變成了一個大秀場,每個人都努力在朋友圈打造一個想讓別人相信的形象:“別人眼中的我”。 比如,今天小麗又去國外旅遊了;曉紅又去做了美容美甲,美美的;李明的孩子在繪畫大賽中奪得了一等獎;張強的公司融資上市了,搖身一變身價千萬……

這些種種都讓我們產生一種感覺:別人都比我過得好,別人的生活看起來很輕鬆很愉快,只有我一個人過得這麼糟這麼累。由此導致自尊下降和幸福感降低。於是,為了讓自己看起來不那麼差,每個人都竭盡全力在朋友圈裏展示那個精心包裝過的“最好版本的自己”,人與人之間很難再誠實交流。

從某種程度來説,朋友圈並不能讓人更好地與人聯結,反而會加劇個體的孤獨感,讓我們不願意再和看起來“比我們過得好的人”交心,因為怕自己的“過得不好”被他人比下去,遭到嘲笑。

03 如何提升幸福感呢?

要減少社交媒體對我們的影響,其實就是要改掉“愛比較”的毛病?羅斯福曾説過:比較是幸福的小偷。比較是沒有盡頭的,因為永遠有比你更好、更強的人,有比不完的東西。就算得了第一名,也會時刻擔心着被別人趕上和取代,內心永無寧靜。因此,要主動去屏蔽掉容易引起你“比較心態”的人和事物,專注自己的生活。

很多人可能會問,既然社交媒體對幸福感有負面影響,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沉迷於其中,無法自拔呢?其實,社交媒體具有一種強烈的吸引力,這與人的心理和生理機制有關首先,社交媒體提供了一種迅速獲得反饋和認可的途徑。

人們在社交媒體上發佈照片和狀態,等待着別人的點贊和評論,這種即時的反饋可以帶來瞬間的滿足感和自我肯定。此外,社交媒體還提供了一種逃避現實的方式,讓人們可以暫時忘記自己的問題和煩惱,沉浸在虛擬世界中。

社交網站層出不窮常使用易降低幸福指數2

你幸福麼?”

十年前的2012年,這句疑問飄紅網絡,成了那一年網絡的熱議,不少金句爆梗也自此流傳。

比如“我姓曾”,“我外地打工”,“聽不清”……

雖然大眾記住的是幽默的調侃和引笑的金句,但是這句問話其實也意味着現代社會開始進入了對內在世界對精神層面的關注和探索。

現代社會無論是經濟與物質還是科技發展都有着飛一般的變化,所以經歷過過去親眼目睹這幾十年翻天覆地變化的老一輩始終無法明白當代人為什麼會比過去物質貧瘠精神匱乏的年代更焦慮更缺乏幸福感。

這是老一輩和當今一輩人觀念上最大的衝突,從現實來看的確現代人的物質條件比三十年前好上不知多少倍,飲食娛樂等等也比過去好上太多太多,可是論起壓力論起對幸福的感受,當代人卻有着老一輩人無法理解的焦慮和壓力。

過去總説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而行萬里路看到更為廣闊的天地時人的眼界會擴展,胸懷會愈加的寬廣,然而當今社會大眾足不出户便足以看盡天下事,從錄播的電視到實時的網絡,小到左鄰右舍大到星球之外,但凡有個風吹草動都可以從網絡上獲取。

大眾可以從各種社交媒體上了解這個世界搜尋自己感興趣的知識,於是開眼界看天下就那麼輕輕鬆鬆一指足矣,可是這種看天下卻並沒有讓人心胸寬廣,反而增加了更多的壓力和焦慮甚至戾氣。

根據新加坡亞洲新聞台10月16日報道,來自迪肯大學的研究團隊,歷時4年對7000多名成年人進行跟蹤研究,試圖探尋人們使用社交媒體和幸福感之間的關聯。

研究發現,較低的幸福感會導致用户第二年社交媒體使用率提高;而社交媒體使用率越高,人們下一年幸福感就會越低,由此形成惡性循環,也就是説社交媒體的應用頻率和用户的幸福感成反比。

以健身和減肥為例,普通人出於為身體着想期望獲得更高幸福指數,所以收藏各種健身與減肥的帖子學習,可是在學習鍛鍊的'過程中更多普通人卻是精神越來越焦慮,身體也越來越差。

根據合眾國際社報道,相關研究合著者、亞利桑那大學傳播學教授和心理學副教授雷恩斯(Stephen Rains)説:

“當人們收到更多關於運動的帖子時,會使他們更加關注自己的體重,更加感到難為情,這不是一件好事。”

他説當普通人在那些眾多的健身貼中發現與自己相似體型出現的各種問題,會引發對體重的焦慮,因為相似性同時加劇了社交比較。

雷克斯提出了身體意象一説,身體意象(Body Image)是自我概念的一部分,它反應出的是個體對自己身體的認知和態度,可是身體意象的形成並非一朝一夕,所以也無法不受外界環境或他人影響,而此時就會加劇自我的比較,比較多了人就會焦慮會有壓力。

同理對於其他社交也同樣如此,在網絡社交過程會涉及包括情感、教育、地位財富的期許。

可是個人的能力和條件都是要受現實基礎調節的,而這個現實的基礎就決定了大部分普通人是不可能達到社交媒體中優秀羣體的程度,可是這份期許卻一直存在,於是壓力和焦慮便會撲面而來,造成個體日常生活中情緒的失落低沉,還有急功近利慾速而不達後的挫敗感。

而這種失落和挫敗感就極大地降低了現實的幸福感,於是為了尋求更多的鼓勵和希望就會繼續沉浸在社交媒體上面,於是就成了前文提到的惡性循環。

社交網站層出不窮常使用易降低幸福指數 第2張
  

為什麼當代人幸福感越來越淡,壓力和焦慮感反而越來越多?

就是社交平台在無形中增加了競爭和比較性,同時又能給予虛擬上的精神慰藉,於是就讓大眾在現實和網絡不停地搖擺,耗費心神卻怎麼也無法達成自己想要的期許,自然而然就感受不到生活的愉悦那自然就談不上幸福感。

所以人要想減輕壓力減少焦慮,就是認清現實專注自我,不要太過於關注社他人的生活尤其是社交媒體種的他人。

少關注他人就會減少嫉妒羨慕和自我懷疑的情感,不被社交媒體左右就能有精力去感受自身的改變和情感上的喜怒哀樂,努力去過好自己的每一天自然而然就會享受到屬於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