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人文素養 > 美文閲讀

元朝大都是現在哪個城市

欄目: 美文閲讀 / 發佈於: / 人氣:6.36K

元朝大都是現在哪個城市,元大都遺址位於現在北京市的舊城區及它以北的部分,它始建於公元1267年,是元世祖在金代大寧宮基礎上修建,是元代的都城遺址,又稱“汗八里城,下面看看元朝大都是現在哪個城市。

元朝大都是現在哪個城市1

元大都遺址位於現在的北京市。

元大都,簡稱大都,是元朝的首都,蒙古語稱為Dayidu,突厥語稱為“汗八里”,意為“大汗之居處”。元大都遺址,中國元代的都城遺址。又名汗八里城 。位於北京市舊城的內城及其以北地區。

元大都是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以金代大寧宮(今北海瓊華島)為中心創建的,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都市,主要工程完成於元世祖時期。

全城的規劃設計,均以漢族統治者建都的思想為主導,遵循"前朝後市,左祖右社"的制度。城址內發現有城門、街道、水涵洞、下水道、居住遺址等遺蹟,出土物以瓷器為主。

元朝大都是現在哪個城市
  

元大都遺址景點介紹

北京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 分為海淀和朝陽兩段,全長十餘公里,是北京市城區內最大的帶狀公園,集歷史遺蹟保護、改善生態環境、休閒遊覽於一體。沿河岸可以步行瀏覽自然風光,的確是鬧市中的一個好去處。

城區最大的海棠林——“海棠花溪”是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十個景區之一,景區裏種植了西府海棠、貼梗海棠、金星海棠、垂絲海棠等諸多品種的海棠樹近2000多株,是城區內最大的海棠林,為觀賞海棠的主要地點。

該景區位於朝陽段奧林匹克公園、中華民族園南側,中軸路熊貓環島南東西兩側。由於該公園是開放式公園,每年海棠花節的活動期間,遊客可以免費在“海棠花溪”景區遊覽賞花。

公園在原有的城垣遺址基礎上改造後,建成“元城新象”、“大都鼎盛”、“龍澤魚躍”三個一級景區,六個二級景區分別為“雙都巡幸”、“四海賓朋”、“海棠花溪”、“安定生輝”、“水街華燈”、“角樓古韻”。新景區加舊遺址,時光的'交錯感在這裏完美展現。

“大都鼎盛”位於安定路小關路口東側,再現了元大都建設場景和鼎盛景象。景區內氣勢恢弘,極具震撼力的“大都鼎盛”組雕及總長達80米的大型壁畫,配以駿馬、石羊、木亭等園林小品,真實生動地再現了元代在各個方面的特點和傑出成就,表現出粗獷豪邁的草原特色,展現了悠久凝重的歷史文化。目前是北京市最大的室外組雕。

“龍澤魚躍”在公園的東端,面積達17000多平方米,是城區內面積最大的人工濕地。 再現了古人對土城外的自然風光的描寫,“滿雨翠花隨處有,綠茵啼鳥坐未聞。”也體現了現代人渴望迴歸自然的精神需要和對現代北京城市發展的憧憬。

元朝大都是現在哪個城市2

元朝大都

北京。元大都,簡稱大都,是元朝的都城,其城址位於今北京市市區,北至元大都土城遺址,南至長安街,東西至二環路。

由元代科學家劉秉忠規劃建設,自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四年(1267年)至元順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為元代京師。元大都城街道的佈局,奠定了今北京城市的基本格局。

蒙古語稱為Dayidu,突厥語稱為“汗八里”(Khanbaliq)

元代大都的名稱,在源自漢語的'“大都”之外,還大概源自畏兀兒語的Khanbaliq,khan是汗,baliq是城市,Khanbaliq就是汗之城,音譯為“汗八里”或“汗八里克”。

這個詞在《馬可·波羅遊記》的各種西文譯本里有兩種拼寫形式,Cambuluc和Kanbalu,所以這兩種形式都常見於當時的西文文獻。

不過必須注意的是,蒙古人只説“大都”、“上都”,Khanbaliq這個詞可能並不為蒙古人所用,也就是説,並不是一個蒙古語詞彙。汗八里是包括畏兀兒在內的突厥語和伊朗語各分支語言人羣所使用的,他們甚至到明代還用汗八里稱呼北京。

後來元朝北撤,蒙古人仍然保留着對大都的記憶和懷念,並繼續用“大都合託”(Dayidu Qota)一詞來稱呼明朝都城北京。

元朝大都是現在哪個城市 第2張
  

城市規模:

元大都位於金中都舊城東北。其城郭殘垣,在薊門橋西南、中國政法大學東門與北京郵電大學西門之間,仍可以看見,並設有標誌“元大都城牆遺址”。

北京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就是在元朝的首都大都土城遺址上建造起來的,西起海淀區學院南路明光村附近,向北到黃亭子,折向東經馬甸、祁家豁子直到朝陽區芍藥居附近,大體與地鐵10號線北段重合。馬甸附近土城牆高12.5米、寬31米。德勝門外,有一處名叫土城關的地方,即為元代健德門遺址。

至元四年(約1267年)開始動工,歷時二十餘年,完成宮城、宮殿、皇城、都城、王府等工程的建造,形成新一代帝都。但是,由於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詔令規定,遷入大都新城必須以富有者和任官職者為先,結果大量平民百姓只得依舊留在中都舊城。

在當時人的心目中舊城仍是重要的,通常把新、舊城並稱為“南北二城”,二城分別設有居民坊七十五處及六十二處。

大都新城的平面呈長方形,周長28.6公里,面積約50平方公里,相當於唐長安城面積的五分之三。元大都道路規劃整齊、經緯分明。

考古發掘證實,大都中軸線上的大街寬度為28米,其他主要街道寬度為25米,小街寬度為大街的一半,火巷(衚衕)寬度大致是小街的一半。城牆用土夯築而成,外表覆以葦簾。由於城市輪廓方整,街道砥直規則,使城市格局顯得格外壯觀。

元朝大都是現在哪個城市3

元大都是元朝時候的首都,也可以被叫做大都。在蒙古的語言中稱為dayidu,在突厥的語言中被叫做汗八里,這個汗八里的意思就是蒙古的大汗居住的地方。

大都是元代的一個科學家劉秉忠奉命規劃並且建造的,從忽必烈那個時期一直到元順帝二十八年的時間內都作為首都,也就是一二六七年到一三六八年這段時間。元大都的名稱,除了在漢語中有這個意思之外,畏兀兒語中這個詞也有這個意思,叫做khanbaliq,不過這裏要注意在蒙古人的説法中,只有大都或者是上都這兩個叫法,並沒有畏兀兒語中的這個詞。

但是後來元朝向北邊撤退之後,蒙古人還是對大都存在着很深的記憶。所以就繼續用了大都合託這個詞來稱呼以前元朝的都城。

蒙古族在還沒有建立元朝之前,就一直實行這分封的制度。在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帝國之後,一直非常的統一。但是在一二六零年忽必烈繼承了成吉思汗的位置後,因為很多的原因,導致了蒙古帝國慢慢的分裂了,到了後來,就演變成了元朝和四大漢國。

在一二六零年的時候,忽必烈建立元朝並且登基,就把元上都設立為元朝的都城,但是由於上都的位置在北邊。離着中原地區這邊很遠,忽必烈害怕不利於管理中原地區,但是當時也沒有辦法,只好先把上都當作元朝的首都。

元朝大都是現在哪個城市 第3張
  

但是在一二六四忽必烈在處理掉了阿里不哥之後,接着就下定決心要把元朝得都城遷到燕京這片地方。

在當時,燕京地區裏面有以前金朝的都城,但是這座城市經歷了很多場戰爭,而且在成吉思汗攻破了這座城市之後,把城裏面宮殿之類的東西都給燒了。

而且在這座城中供水也是個問題。在1215年的時候,蒙古部隊佔領了金中都,並且把金中都改名叫做燕京。在一二六四年的八月份,忽必烈下旨把燕京設置為元朝的中都。

並且在一二六七年的時候,忽必烈就決定把都城遷到了中都去,並且在一二七二年的時候,把中都改名叫做了大都。

在忽必烈遷到了燕京之後,就先住在了城外面的一座宮殿內,叫做大寧宮。在一二六七年,就下旨在燕京城內建造新的宮殿。當時派中書省的官員劉秉忠管理者大都的建設。

到了一二八五年的時候,大都裏面的宮殿和宮牆,以及各個部門的官府等機構都一個一個的完工了。忽必烈在至元二十二年的時候,下令讓以前都城裏面的人都搬到了新城裏面去。

從至元二十二年到三十一年的時候,就有好幾十萬的百姓從以前的都城搬到了剛建的這個大都內。在這段時間內,還繼續把城裏面其他的很多建築和工程都給完成了。

元朝大都的改建到了這裏就差不多完成了,在隨後元朝的各個皇帝中,還有很多人在大都內修建了孔廟,佛堂等建築。但是在後來,元朝大都的基本佈局沒有很大的改變。

元朝修建的這個大都內,還建着一箇中心台,這個建築是整座城市各個方向的中心點,這個建築是在中國的歷史上面第一個創建的。

在馬可波羅的書中有這麼一段記載:“在元朝新建立的都城中央,有一座很高的高樓,在這高樓上面掛着一個大鐘,並且有專門的人在每天晚上敲響鐘聲來給城裏面的.人報時。

但是在第三次鐘聲降了之後,就不讓百姓在街上面行走了,除非是遇到了很急的事,而且出來也必須要提着燈。而且每天晚上路上都會有巡邏的部隊,在第三次鐘聲敲響後如果在路上走被巡邏的部隊抓獲了之後,就會立刻抓起監獄裏面去。

到了元惠宗二十八年的時候,朱元璋讓徐達,常遇春兩人帶着軍隊北上去攻打元朝,在同一年的七月份到達了通州。元惠帝聽到了這個消息之後,就然跟當時的帖木兒不花管理着朝政,而自己帶着妃子、太子還有公主一起逃走了,因為南邊都是朱元璋的人,就只好向北邊逃去,逃去了上都。

到了一三六八年的九月十四日,朱元璋的部隊把大都的城門給攻破了,就帶領這部隊攻了進去。朱元璋就把元朝的大都改為了明朝的北平。

但是元大都裏面城北方向的很少有百姓居住,而且非常的空曠。當軍人在城牆上面防守敵人進攻的時候後方沒有補給。徐達一進城就發現了這個問題,於是在一三六八年的時候,派人在城中靠北一點的位置建了一個用土推起來的城牆,並且用日字的形狀來排列。

這就讓北邊的城牆可以更加的靠近百姓居住的地方了,在打起仗來士兵的補給也就有所保障了。

但是因為剛修築的這一段城牆正巧建在了河牀上面,所以導致了德勝門是斜着的,明清北京城西北有處缺角的地方就是那時候給造成的。

在一三七一年的時候,以這個後來建的城牆為界限,把這段城牆北邊的東西都給廢掉了,像以前在北城牆上面的安貞門和健德門這兩個門,還有東邊和西邊城牆上面的光熙門和肅清門一共四個城門都一塊給廢了。在過了不長時間就給拆除了。

雖然大都裏面的城牆被朱元璋給廢棄了,但是卻沒有拆除,對拱衞城池依然有很大的作用。這段城牆一直到俺答之變的時候,在這一段城牆上面還依舊助手着明朝的軍隊。

北平從這時候開始就成了燕王朱棣的根據地了,這座城市的整體佈局在明朝剛建國之後五十多年內都沒有變化,但是到了永樂四年,當朱棣把都城遷到了北京之後,就下令把北京城的南牆再向南邊移動二里地,而以前元朝大都時修建的城牆並沒有下令把它拆除,而是讓它自己消失在時間的歲月中。

一直到了明朝快要滅亡的時候,元朝時期修建的南城牆已經被風雨侵蝕的只剩下了幾座土堆了,被人們稱作為下崗、上崗這兩個名字。這個南城牆一直到了清朝的時候才完全的消失了,一點痕跡也沒有留下。

Tags:元朝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