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人文素養 > 情感生活

孫悟空的師傅叫什麼

欄目: 情感生活 / 發佈於: / 人氣:1.07W

菩提祖師

孫悟空的師傅叫什麼1

菩提祖師,其實在天開之初仙界有5巨頭,便是五位巨頭是、太上老君、原始天尊、接引道人、準提道人、通天教主,菩提老祖便是通天教主。

《西遊記》中菩提祖師,佛道合一的名字,道家的氣質打扮,儒家的行事思想,為一個精通道教、佛教及諸子百家的高人形象。亦是重合了當時三教合一的思潮。“靈台方寸”與“斜月三星”都寄託了作者三教合一的思想。《西遊記前傳》中介紹了菩提祖師的來歷和奇特經歷以及隱居靈台方寸山的的緣由。

菩提老祖是他的'第一任老師。老祖傳授給孫猴子變幻之術,又能讓他一個筋斗就能翻出萬里之遙。祖師道法高深,早就算到了孫大聖一定會闖下彌天大禍,故在徒弟臨走前,要他發誓不準對任何人説出他的師門。整部西遊記中,祖師的來歷沒有被説清。只能從側面知道菩提的法力。在西遊記中,有一個默認的規則,徒弟的法力是遠遠比不上師傅的。

孫悟空的師傅叫什麼
  

擴展資料

菩提祖師精通三教諸子百家,法力無邊,卻只是在深山洞中隱匿授徒。他給孫悟空起的名字是佛家的稱呼習慣,和後來的悟能、悟淨剛好對應。他並沒有傳授孫悟空想要的長生不死的方法,卻在明知孫悟空會出去惹禍的情況下,用三年教會了孫悟空十八般武藝和七十二變以及筋斗雲,這些都是些打鬥逃生的本領。

他不讓孫悟空出師門後再提起他,否則就讓孫悟空萬劫不復。自從孫悟空從斜月三星洞出走以後,菩提祖師再沒有出現過。

後來在短短三年的時間內,又教會了悟空七十二般變化,筋斗雲等等。可以説這般兼容三教九流的神通,是《西遊記》中其他神仙都難以望其項背的,即便是如來和太上老君,也只不過是佛、道兩家而已。可以説,菩提祖師雖然名氣不響,卻屬真正的高人,法力無邊。

孫悟空的師傅叫什麼2

孫悟空有兩位師父,第一任師傅叫菩提老祖,第二任師傅叫唐僧。孫悟空是中國著名的神話人物之一,出自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孫悟空是由開天闢地而來的仙石孕育而生,帶領羣猴進入水簾洞而成為眾猴之王。其生性聰明、活潑、仗義、嫉惡如仇,精通七十二變,法力高強,擅使法寶金箍棒。

後來護送唐僧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取得真經修成正果,被封為鬥戰勝佛。如意金箍棒是孫悟空所使用的兵器。書中説原是太上老君冶煉的神鐵,後被大禹借走治水,治水後遺下的定海神珍鐵,放在東海。金箍棒兩頭是兩個金箍,中間是一段烏鐵,緊挨箍有寫成的一行字:“如意金箍棒,一萬三千五百斤。”

孫悟空的第一個師傅是菩提祖師,在《西遊記》中菩提祖師收了孫悟空為徒弟,並且傳授給了他七十二般變化和長生不老的法門。説到菩提祖師其實在《西遊記》中可謂神龍見首不見尾的那種人物,是一個世外神仙。

孫悟空的師傅叫什麼 第2張
  

《西遊記》主要內容

《西遊記》是由明代小説中吳承恩所創作的一部長篇的神魔小説,全書主要描寫了孫悟空出世及大鬧天宮後,遇見了唐僧、豬八戒、沙僧和白龍馬,西行取經,一路上歷經艱險,降妖除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的故事。

《西遊記》賞析

《西遊記》盡情地嘲弄、批判了統治階級的昏庸無能,荒淫殘暴。人間帝王,或崇信道教,或沉迷女色。就連天上的玉帝這個莊嚴的偶像,在《西遊記》裏也是一個賢愚莫辨、專橫獨斷的人物。他為了鎮壓孫悟空的造反行動,在太白金星、太上老君一夥的策劃和支持下,設騙局,搞陰謀,軟硬兼施,無所不用其極。

小説中“大鬧天宮”通過神話故事的形式反映了中國封建社會的人民的反抗。當然,幻想小説之反映現實帶有本身的特點,不同於一般直接反映現實生活的文學作品。

“大鬧天宮”中的叛逆者豎起了“齊天大聖”的旗幟,並且提出“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口號,十萬天兵天將望風而逃,天宮統治搖搖欲墜,以致玉皇大帝不得以向外求援,這些虛構和幻想的情節是以現實中的農民起義、農民戰爭作為基礎。

如果沒有歷史上發生的許多次規模巨大的、猛烈地衝擊了封建王朝的農民起義、農民戰爭,“大鬧天宮”的情節不可能想象得那樣大膽,孫悟空作為一個叛逆者的形象也不可能塑造得那樣光輝奪目。

“大鬧天宮”以孫悟空的失敗而結束,這和作者在一定程度上所受的封建正統思想的影響有關。同時必須指出,孫悟空被壓在五行山下和以後的皈依佛法,也是情節發展上的必然要求。

很顯然,花果山上的美猴王絕不會無緣無故地放棄洞天福地、自在為王的生活去幫助唐僧西天取經,不如此安排,就無法過渡到下面的取經故事。而且西遊記故事的基本輪廓早在吳承恩之前就形成了,作者很難在這種關鍵的地方進行根本性的變動。

在吳承恩的百回本中,大鬧天宮的結局雖然是悲劇性的,叛逆者的英雄形象卻創造得富有無限的生氣。相形之下,天宮統治者色厲內荏,可笑可憎。他們對孫悟空使用了各式各樣的陰謀詭計。孫悟空被鎮壓在五行山下,讀者一點也不覺得他“罪有應得”,相反地,對他十分同情,為之慨歎。作者在這個故事裏所表現的反抗思想是當時的進步思想。

它使得這七回成為《西遊記》的一個精華部分,給全書增加了不少的光輝。七回以後,寫如來説法、觀音奉旨、唐僧出世、魏徵斬龍、太宗入冥,這都是取經故事的前奏,它們主要是起情節上的組織作用,本身並沒有什麼深刻的思想意義。從第十三回起才正式開始西天取經的故事,它是全書的`主體,作者一共花了八十七回的浩大篇幅。

它在故事上和前七回的連接是描寫孫悟空被征服後的遭遇。他皈依了佛法,保唐僧取經,依舊以頑強勇敢的姿態出現,機警地應付路上的一切事變。

它和前七回也有很大的不同,那就是轉入了另一個故事,所描寫的是取經者和阻撓取經者之間的鬥爭,唐僧師徒四眾和各式各樣的妖魔之間的鬥爭。取經在這裏被當作一項了不起的事業,主人公為它經歷千辛萬苦,進行始終不懈的鬥爭,才達到了目的。

這個故事顯然表現了這樣的思想:要實現一個美好的理想,要完成一種偉大的事業,定會遭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而且必須戰勝這些困難。

西天取經本身還包括四十一個小故事。絕大部分裏面出現了作怪的妖精。這些妖精來歷雖不同,但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阻撓取經事業的進行。它們之中有許多其實是自然災害的幻化,但當它們化身成為妖魔,在戰鬥中作為邪惡勢力的一方而出現,本身就獲得了社會的意義。

吳承恩所着力描寫的是西天路上每一場具體的戰鬥,是孫悟空如何在與阻撓取經的邪惡勢力作鬥爭中取得勝利。總起來看,西天取經的故事通過幻想的情節,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了中國人民克服困難、勇敢前進的精神,反映了中國人民摧毀社會上一切邪惡勢力以及征服大自然的願望和信心。

《西遊記》創作背景

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25歲的和尚玄奘天竺(印度)徒步遊學。他從長安出發後,途經中亞、阿富汗、巴基斯坦,歷盡艱難險阻,最後到達了印度。在那裏學習了兩年多,並在一次大型佛教經學辯論會任主講,受到了讚譽。貞觀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了長安,帶回佛經657部,轟動一時。

後來玄奘口述西行見聞,由弟子辯機輯錄成《大唐西域記》十二卷。但這部書主要講述了路上所見各國的歷史、地理及交通,沒有什麼故事性內容。

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彥琮撰寫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則為玄奘的經歷增添了許多神話色彩,從此,唐僧取經的故事便開始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

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會》等,元雜劇有吳昌齡的《唐三藏西天取經》、無名氏的《二郎神鎖齊天大聖》等,這些都為《西遊記》的創作奠定了基礎。吳承恩也正是在中國民間傳説和話本、戲曲的基礎上,經過艱苦的再創造,完成了《西遊記》的創作。

《西遊記》作者介紹

吳承恩,字汝忠,號射陽居士,又稱射陽山人,南直隸淮安府山陽縣河下(今江蘇淮安)人(一説安徽桐城),祖籍安東。明代文學家。

吳承恩自幼敏慧,博覽羣書,尤其喜愛神話故事。擅長繪畫、書法,多才多藝。在科舉中屢遭挫折,嘉靖中舉為歲貢生。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遷居南京,以賣文為生。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任浙江長興縣丞,不久辭官歸去。由於宦途困頓,晚年絕意仕進,閉門著書,終老於家。

近現代學者一般認為吳承恩是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遊記》的最後完成者。

Tags:孫悟空 師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