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人文素養 > 情感生活

婚後無性婚姻多嗎

欄目: 情感生活 / 發佈於: / 人氣:9.24K

婚後無性婚姻多嗎,性是婚姻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但,並不是每個婚姻中都會存在性,其實,無性的婚姻並不罕見,那麼下面分享婚後無性婚姻多嗎?

婚後無性婚姻多嗎1

無法啟齒的需求

英國的一位社會學家埃德蒙認為,夫妻雙方在身體層面的親密接觸,能夠有效維持家庭與婚姻的和諧,推動婚姻功能發展。

可在我國卻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大部分夫妻結婚後只會短暫的進行肢體上的接觸,一旦生兒育女就不再享受這樣的生活。

似乎他們並不存在這方面的生理需求,只是將這個活動當做傳宗接代的必經之路。這一現象仍然與我們流傳已久的傳統觀念有關。

在西方社會的觀念中,夫妻雙方是家庭構成的核心,家庭發展應當以夫妻雙方的需求為中。

而在我國的傳統觀念中,個人需求應當服從於集體需求,家庭也是存在於社會這個大集體中的小個體。

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以集體為重,在面對重要抉擇的時候顧全大局,主動放棄自身較小的需求。

這樣的文化教育使大部分國人都變得更加內斂害羞,在進行人際交往的時候,我們很少主動袒露內心的需求與想法,更不會輕易提起與生理需求有關的話題。

過去這方面的事情常常被稱為房中密事,是不能夠輕易向外人提起的祕密。即便夫妻中有一方存在類似的想法,也很少有人敢於主動挑明。

在他們心中傳宗接代才是真正應該在乎的大事,一旦這個任務完成了,他們就沒有多餘的理由繼續追求生理上的享受。

婚後無性婚姻多嗎
  

現代觀念的變化

好在進入到現代社會後,人類的思想觀念正在一步步變得開放,不會再像之前那樣對自身的正常需求有所遮掩。

可惜社會生活方式的變化又為人類帶來了新的阻礙。進入工業化社會後,人類的生活方式有所加快,屬於自身的時間也越來越少。

大部分屬於社會底層和中下層的人,都將實現自身發展、提升物質生活水平當做奮鬥的目標,土豆醬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都花在工作與提升上。

這樣的生活模式自然會影響他們與其他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

有不少人都被迫壓縮了與家人共同相處的時間,甚至沒有多餘的精力去關心家人的變化和情感需求。

這些人每天為了工作四處奔波,在工作壓力的影響下失去了自主思考的能力。他們就像是一個高級的機器人一樣,每天只知道上班休息。

這些人連屬於自己的娛樂時間都沒有多少,根本不可能有多餘的興致和時間去享受夫妻生活。

在此時的他們看來,這種生活並不是所謂的享受,反倒是一份無法負擔的壓力。也有一種觀念認為,現代人的生活過得比之前更加開放。

過去的人很少直接進行身體接觸,就連在公共場合牽手、擁抱都是不被允許的。

情侶雙方在相處時總是小心翼翼的,在結婚後仍然熱衷於去探索新的夫妻生活方式。生活在新時代的.人則沒有這種想法。

我們能夠通過相對科學的途徑卻瞭解自身,有不少人在戀愛結婚之前就已經對夫妻生活有了一定了解。

還有一部分年輕人更加大膽奔放,他們願意在結婚前嘗試類似的活動,並認為這種生活模式能夠讓他們與自己伴侶的相處變得更加和諧。

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夫妻生活早已經褪去了神祕的外衣,成為了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情。

有的情侶在結婚之前就已經體驗過多次夫妻生活,在婚後自然會主動將生活的重點放在孩子身上,不會再像之前那樣對夫妻生活有太多期盼。

這未必是屬於年輕人的悲哀,更像是夫妻雙方默契的選擇。學會妥善的處理自身的需求以及伴侶的需求,是每一對夫妻都要學習的事情。

在雙方都接受的情況下進行適當磨合,或是在婚後改變生活習慣,都是相對合理的做法。

但在做出類似的決定之前,我們應當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對自身需求和夫妻生活有正確的認知。

過於頻繁的夫妻生活或是長時間不進行夫妻生活都是不合理的,這種習慣反倒會影響兩個人的感情。

夫妻生活並不是羞恥可怕的,我們並不能夠單純的將其看作傳宗接代的任務來完成。適當進行和諧的夫妻生活,不僅能夠促進夫妻感情的發展,還能給我們帶來更多幸福快樂的感受。

婚後無性婚姻多嗎2

無性婚姻帶來的影響

1、被拒絕的一方會感到沮喪、抑鬱、降低自尊。偶爾拒絕是正常的,畢竟人們不是每時每刻都希望發生性 行為,但長期的、多次的拒絕會破壞人們的自尊感,降低自我評價(Winch, 2014),比如被拒絕的一方會反覆憂慮是不是自己魅力不足才使得自己的伴侶失去性趣。

2、感到缺乏性的一方會通過其他渠道釋放性衝動。在一些無性婚姻中,並不是雙方都能接納無性的狀態,這種情況被稱作“非自願無性(involuntary celibacy)”。Donnelly和Burgess (2008)通過對非自願無性羣體的研究,發現在性需求無法得到滿足的情況下,人們會通過性 伴侶或者和其他人互動的方式來滿足性需求,包括和他人進行網絡性愛、電話性愛,以及肉體出軌等等。

3、處在無性婚姻中的人,會更多地考慮離婚。無性婚姻的伴侶不一定會結束這段關係。可能是因為人們認為前期已經對婚姻投入很多資源,貿然離開不值得,或者社會和個人對離婚的負面看法阻礙了他們(Donnelly & Burgess, 2008)。但相比性活躍的伴侶,無性 伴侶確實更多地考慮離婚,也更多地認為自己的婚姻並不快樂(Parker-pope,2009)。

婚後無性婚姻多嗎 第2張
  

1、在性的認識上存在誤區

a、享受性 = 道德敗壞

如今越來越少的人會認為性本身是骯髒的,但是這個社會依然將享受性的愉悦視作是可恥的。“羞辱”是表現之一,女性一旦表現出喜歡性,或者有豐富的性經驗,就會被認為道德敗壞,不但他人這麼説,很多時候女性內心深處也會這樣貶低自己——即便她們不會説出來(Benac, 2014)。

不單女性有這方面的困擾,性羞恥也同樣阻礙了男性。比如有些人會指責一個享受性的男生是潛在的性掠食者(sexual predator)或者色情狂(pervert)。

男性同時承擔着更多關於“性表現”的壓力。這個社會中性的分工似乎仍然是:男性是取悦者和掠食者,女性是被取悦者也是獵物。男性會覺得如果自己無法使女性滿意,自身的男性氣質就受到了威脅。他們會因為這種壓力反而回避性——不止有女生會在性中自卑的。

b、認為性是不可談論、也無需談論的

處於無性婚姻的伴侶不但缺乏性,也會避免去談論性。伴侶不去談論性有很多種原因,比如人們以為性應當是隨機發生的,會有一個時刻,雙方忽然達成進行性愛的共識,於是他們不去開口,而只是等待着這個時刻。也有可能是因為,由於性觸及到人們核心的部分,談論性讓人感到害怕和脆弱。

2、潛伏的'厭女症

有些女性碰到了這樣的情形,在結婚之前,兩人的性慾很高漲,性 行為次數也很多;可一旦結婚後,性愛次數急劇下降,男方忽然不再要求發生性 行為。更讓人困惑的是,丈夫看起來並不缺乏性慾,他們甚至會肉體出軌,而當妻子一旦提出要離開,丈夫會表示悔改,於是性 行為的次數上升,但一段時間後,又跌落回之前的次數和頻率。

聖母-妓女情結由弗洛伊德提出,認為在擁有這種情結男性看來,只有兩種女性,一種是妓女,一種是聖母(Hartmann, 2009)。“妓女”型女性是在性上更主動的、更容易激發男性的性慾,但也更廉價;而“聖母”型女性則意味着與性無關、更值得被人尊重。弗洛伊德寫道:“對於他們所愛的女性,他們沒有慾望;

在結婚之前,有情結的男性會被性自主的女性吸引;而在婚後,他們會減少或停止和伴侶的性 行為,在他們的認知裏,賢妻良母不應該有性。特別是當有了孩子後,妻子成了“孩子的母親”,他們更加無法將孩子的照料者與性聯繫在一起。而關係外的其他女性在他看來,依然是“妓女”,是可以引發他性慾的對象,於是他們一邊捲入婚外情,一邊認為自己依然愛着妻子

“聖母-妓女”情結也被認為是男性產生厭女症的一個來源(misogynist)(Batesel, 2016b),但很多時候這些男性並不會意識到自己存在厭女問題。“聖母-妓女”二分法實際上否認了女性真實的、正當的慾望。

厭女症(Misogyny),指由於女性沒有遵照厭女者心中認定的標準來行事或思考,因此產生的對女性的厭惡。這些標準一般都將女性至於男性地位之下,比如説認為女性應該被動地滿足男性的性慾,不應該拒絕也不應該索取;

或者當一個好妻子來照顧男性等等。擁有“聖母-妓女”情結的男性,將女性分為有性自主的妓女,和一點也沒有性的聖母,對性自主的“妓女”,他們一邊受到她們性的吸引,卻又因為她們擁有獨立性而貶低憎恨她們,認為她們是“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