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人文素養 > 經典語錄

一個人最好的狀態就是獨處的時候安靜

欄目: 經典語錄 / 發佈於: / 人氣:2.14W

一個人最好的狀態就是獨處的時候安靜,一個人最好的姿態,無非是既能享受得了繁華,也能安頓一個人的時光。在這段獨處的時光時,我們終將與孤獨握手言和,下面就來看看一個人最好的狀態就是獨處的時候安靜。

一個人最好的狀態就是獨處的時候安靜1

《百年孤獨》的作者馬爾克斯,曾發出過這樣的感慨:

“比起有人左右情緒的日子,我更喜歡無人問津的時光,一個人最好的狀態就是獨處的時候,安靜、自在,不用周旋於別人的情緒,也不必刻意判斷他人的心思,自己陪同自己,迴歸一個真實的'自己。”

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角落。

安靜,但遼闊。

它可以讓我們暫時揭下面具,卸下鎧甲,做回自己。

社會,就像一團熊熊烈火,燃燒着每個人,步履匆忙,奔赴一場又一場繁華。

快節奏的時代,總是讓我們的物質極大豐富,但精神卻被灼燒得浮躁不安。

每到夜深人靜,停下來,靜下來,常常不知身在何處。

年紀越長,我們閲盡繁華,卻更願意靜默如水,才越來越理解馬爾克斯的感慨。

一個人最好的狀態,就是獨處的時候。

一個人最好的狀態就是獨處的時候安靜
  

因為那時不用周旋於別人的情緒,也不必刻意去判斷他人的心思,更不用去迎合誰。

在獨屬於自己的角落裏,安靜、自在,自己陪同自己,卸下所有偽裝,迴歸一個真實的自己。

就像李商隱的詩句:“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並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

當一個人走過了繁華,歷經了滄桑,他發現,自己對於很多華麗的東西,沒那麼大的野心了,就會回來做自己。

當有一天所有的激情,不甘,都隨着繁華落盡後,會慢慢沉澱。

當年輕時憧憬、嚮往、追求的心,隨着時光慢慢褪色,會歸於平淡。

當生命中所有的東西,追求完了,或者放下了後,回來做自己,就成了餘生更想完成的部分。

或許,“微注小窗明”永遠沒有“長風幾萬裏”的氣魄,但那種簡單的欣喜,依然動人。

生命在某些時刻,會覺得自己最好的時光過去了,或許會有一點沮喪,有一點頹敗。

但其實,比起有人左右情緒的日子,半生已過,我們更喜歡無人問津的時光。

一個人看書,一個人聽音樂,哪怕是靜靜的發呆,望着窗外雲捲雲舒,聽着樹葉沙沙作響。

當我們遠離利益紛爭,不用再戴着虛假的面具,逢場作戲,更不必違心的去將就,逼迫自己合羣。

那一刻,我們不必討好任何人,甩開一切成見,只需做自己。

才發現,成年人的解壓方式,不再是吃吃喝喝,而是放空自己,享受孤獨,獨處,是一個人的清歡。

人過中年,活的已不再是日子了,而是被歲月沉澱後的心境。

獨處的時光,自律的生活,寂靜,卻有歡喜,沉默,卻有力量。

當一個人喜歡獨處時,天地間的力量,會匯聚到他身上,讓他不再懼怕歲月滄桑。

喜歡享受獨處的人,是無敵的,因為他自己,就擁有一整個世界。

一個人最好的狀態就是獨處的時候安靜2

1、成年人在孤獨裏找到自己

孤僻不同於孤獨。孤僻多數是指性格上的特點,不喜歡與人交往,與人交往的能力薄弱,人際關係處於緊張狀態。

而孤獨是既能獨處,也能合羣。比較圓融地處理各種人際關係,與人的距離感拿捏到位,不遠也不近,不生也不疏。

所以,“孤獨”其實是一種能力。

這種能力是有機會培養起來的。

人們什麼時候會感到孤獨呢?

大多數是遇到困境的時候,人們更加容易感受得到孤獨,很想有人陪伴,有人為自己打氣。

這樣,感覺自己不是那樣的單薄,難受到無法呼吸時有個人能聽自己訴説,為自己抹淚。

一個人最好的狀態就是獨處的時候安靜 第2張
  

然而,再多的陪伴終將無法永恆,能讓自己好起來的是時間,是接納。

人是受到傷害時很脆弱,特別像突然掉進了水裏,無支撐點讓自己浮出水面,就會下意識地撲騰,雙手不停地找尋“救命稻草”,可是在水中,越掙扎整個身體只會越向下沉。

我們會被“下意識”操縱着,如果有意識地改變慣性的“下意識”,我們就能從怕孤獨裏學會享受孤獨。

首先要明白沒有人能一直陪伴我們走完一生,每個人的一生中來來去去與不同的人相遇,再與之一一告別,有長久的相伴,也有短暫的相守。

無論長短,都無法阻擋會分離。

因為生命有限,每個人從出生到離世,一直要學習的就是告別,告別過去、告別所愛的人、告別所愛的物,即便不捨,也要學會告別。

回想自己的過往,凡是能過來的坎兒,都是自己獨自扛下來的。

起初,只要遇到不開心的事,總喜歡找人傾訴,找人陪伴;

後來,能聽自己訴苦的人越來越少,自己的傾訴欲也越來越少。

再後來,遇着事就怕有人安慰,更怕有人關心,一個人呆着感覺很舒服,熬,是療傷的最好方式。

等孤獨到能不再感覺孤獨,在人羣中也不再無措,那麼,就離找得到自己很近了。

當你不再依靠外力,而是努力自我突破,有承擔的勇氣,很多困境就會不再高大。

2、你未來的樣子,藏在孤獨的時光裏

人前,我們會不自覺地戴上“面具”,表現最完美的樣子。而當一個人時,就會怎麼舒服怎麼來。

但是,你孤獨時的樣子,將會是你未來的樣子。

人前自律不難,無人處的自律才是真自律。

也就是説,每個人能想明白日子是過給自己,而不是演給別人看時,那麼,就能做回真實的自己。

這時,無論從心理還是形式就會迴歸自然,與這個世界更融合。

許知遠曾被媒體問過:

這些年做《十三邀》的過程,其實也是你面對鏡頭越來越熟練的.一個過程。你會害怕這種熟練嗎?

許知遠:

也會。因為凡是熟練之事就意味着它進入某種慣性了,不僅是行為上進入慣性,思想上也可能進入慣性。當進入慣性之後,你就會少了新鮮感,少了可能性,然後可能會陷入固化。

人很容易進入固有化,因為機械性的重複,不再需要動腦,其實,大部分人怕的不是體力勞動,而是動腦思考。

不想思考,所以我們會投入到人羣中,用忙碌替代思考,只要能忙着,能與人共處,就能説服自己不再焦慮,不用想未來。

思考,是一個人的事,是獨自地冷靜內觀,而這個過程的確是不怎麼愉快的,因為你要面對現實,思量周全,審視自己,做出適宜當下的決定。

這個看似過程簡單,但做到的人真不多。

因為,我們更習慣於讓別人替自己做決定,這樣,感覺自己就可以不用為結果負責,求得心理上的安慰。

這樣的自欺欺人,很多人都經歷過。如果不做出改變,那麼,生活就會過成你討厭的樣子。

給自己多點時間獨處,也給自己多點能思考的時間,你終會找到真實的自己。

不畏孤獨,不懼責任,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Tags: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