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人文素養 > 美文閲讀

有關春節的風俗及寓意

欄目: 美文閲讀 / 發佈於: / 人氣:2.43W

有關春節的風俗及寓意,過年,指春節,通常是農曆正月七年級至十五日,即農曆新年,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盛大的傳統節日,也是一個闔家團圓的日子,現在分享有關春節的風俗及寓意。

有關春節的風俗及寓意1

1、吃餃子

大年七年級的早上,我國北方廣大地區人民有吃餃子的習慣。

2、貼春聯

春節,許多人家的門上都貼着大紅春聯。

3、放鞭炮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説,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户户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爆竹聲除舊迎新,清脆的鞭炮聲,烘托着節日的歡樂氣氛,吸引了廣大少年朋友,使得放鞭炮這個習俗一直流傳到今天。

4、貼年畫

年畫是中國特有的一種繪畫體裁,是伴隨着我國農曆春節“喜慶新年”和“驅兇避邪”的活動而產生的。

5、貼“福”字

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大多數人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

6、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閒聊,等着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徵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7、拜年

新年的七年級,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而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有關春節的風俗及寓意
  

春節的風俗及寓意是:

1、給壓歲錢

過年最開心的,莫過於孩子們,因為他們可以收到壓歲錢。而壓歲錢的由來最早可以追溯至漢代。

漢代的壓歲錢,也叫厭勝錢,或叫大壓勝錢,這些錢並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貨幣,而是一種佩戴的錢幣形狀的避邪品,寓意為壓祟。

祟是傳説中的小妖,每年的年三十夜裏出來害熟睡的孩子,傳説有人年夜飯後用紅紙包上八枚銅錢放在孩子的枕邊,以此助孩子把祟嚇退,因此得名為壓祟錢。由於祟和歲諧音,就變成了壓歲錢。

2、穿新衣服

隨着經濟的發展,穿新衣服已經是很平常的事了。但是在古代,能穿新衣服可是一件大事。一般普通人家的孩子,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有新衣服穿。

而過年穿新衣服的習俗,最早出現在南北朝時期的樑朝,也就是電視劇《琅琊榜》中虛構的梅長蘇所生活的那個朝代。

穿上新衣服寓意着去舊迎新,而色彩鮮豔的新衣服,還能給新年添加幾分喜慶。

3、守歲

守歲這一習俗最早的記錄出現在西晉時期的四川等地,據傳説,遠古時代有一種怪獸叫做年,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獸就要從海里爬出來傷害人畜,毀壞田園,降災於辛苦了一年的人們。人們為了躲避年獸,大年三十晚上,都不敢睡覺,坐等天亮。為消磨時光,也為壯膽,他們就喝酒。

等年七年級早晨年獸不再出來,才敢出門。人們見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賀道喜,慶幸沒被年獸吃掉,這樣過了好多年,沒出什麼事情,人們對年獸放鬆了警惕。而守歲也有着辭舊迎新,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的寓意,被流傳至今。

4、貼春聯

現在過年,家家户户的門上都要貼上春聯。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最早的春聯出現於五代十國的後蜀,後蜀國君孟昶最先研製出了春聯,只不過那時的春聯並不寫在紅紙上。

因為人們覺得桃木有辟邪的功效,所以他就在桃木上寫下了新年納餘慶,佳節賀長春這第一幅春聯,貼在了自己的卧室門口。

因為其是用桃木製作的,所以當時稱之為桃符。到了宋代,春節貼對聯已經成為一種風俗了。

5、放爆竹

最早的'爆竹並不是火藥和紙製成的煙花,而是直接用火燒竹子發出的爆裂聲,所以叫爆竹。

話説年獸既不怕人,也不怕火,人們為了驅趕它,就想起在火中燃燒爆竹,用竹子的爆裂聲使其遠遁的辦法。放爆竹也就有了驅逐瘟邪,吉利平安的寓意。

到了宋代,火藥技術有了很大的發展,人們就用火藥裝入竹筒,做成爆竹。再後用紙製筒,也稱爆仗或炮仗,而除夕、春節燃放炮仗也就流行起來了,一直流傳至今。

6、吃餃子

北方人在大年三十的晚上都會吃餃子。 餃子雖然歷史悠久,但是過年吃餃子這一習俗直到明朝時才出現。

當時的人們,一般提前將餃子包好,待到半夜子時吃才開始吃,子時是農曆正月七年級的伊始,新的一年由此開始。吃餃子意味着更歲交子,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有關春節的風俗及寓意2

其一,掃塵。春節前,人們會進行大掃除,清理房屋內外的灰塵和垃圾。這一習俗象徵着辭舊迎新,迎接新一年的到來。

其二,貼春聯、福字、窗花。人們會在屋門、牆壁、門上貼春聯、福字、窗花等,寓意着迎接新年的喜慶和祝福。

其三,守歲。在除夕之夜,人們會守歲等待新年的到來。這一習俗通常包括打牌、聊天、放鞭炮、包餃子等。

其四,吃年夜飯。在除夕夜,家人會團聚一起吃年夜飯,象徵着團圓和共度新年的氛圍。

其五,拜年。在春節期間,人們會走親訪友,拜年問候。這一習俗通常在年七年級至初五期間進行。

其六,壓歲錢。家長會給孩子們壓歲錢,寓意着祝福他們平安健康地成長。

其七,扭秧歌。扭秧歌是北方過年特有的習俗,是一種傳統的民間舞蹈。人們通常會在春節期間組織扭秧歌活動,祈求來年豐收和幸福。

其八,祭祖。在春節期間,人們會前往祖先墓地祭祖,表達對祖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其九,燃放煙花爆竹。在春節期間,人們會燃放煙花爆竹,寓意着驅逐邪瘟和喜慶。

總之,過年的常見習俗代表着中國人民的傳統文化和價值觀,也寓意人們對新年的美好期望和祝福。

有關春節的風俗及寓意 第2張
  

春節習俗

1、貼春聯

春聯是中國傳統的對聯,通常用紅紙寫成,上面寫着祝福的話,寓意吉祥。貼在門的兩側和橫批貼在門楣上,以祈求新的.一年裏平安、幸福。

2、放鞭炮和煙花

古人相信,放鞭炮可以驅趕惡鬼和不幸。今天,人們放煙花和鞭炮來慶祝新年的到來,和給新的一年帶來好運。

3、包餃子

在中國北方,春節期間家人聚在一起包餃子是傳統習俗。餃子象徵着富裕和幸福。

4、拜年

春節期間,人們會向親朋好友拜年,祝他們新年快樂,萬事如意。拜年也可以通過電話或網絡進行。

5、發紅包:

紅包,即利是,由長輩贈送給年輕人,以祝福他們新年快樂、身體健康。

6、守歲:

在除夕夜,全家人會聚在一起待夜,這代表着家庭的團圓和對新年的期待。

7、舞龍舞獅

在春節期間,舞龍舞獅的表演在中國各地都會進行,以驅趕邪魔和帶來好運。

文化意義

1、時間的更新和循環

春節標誌着舊的一年的結束和新的一年的開始。這一點在許多習俗中都有體現,如家庭大掃除,清理舊的物品,購買新的衣物和傢俱,象徵着新的開始。這也是一個在一年的努力和挑戰之後重新開始的象徵。

2、家庭的重要性和團聚:

春節是一個以家庭為中心的節日,家人們通常會一起過年,進行各種活動,包括一起做飯,一起吃飯,一起看春晚,一起玩遊戲等。春節期間的團聚餐被稱為“團年飯”,這是一個強調家庭團結和和諧的時刻。

3、尊重和維護社會秩序:

春節期間,人們會向長輩和親友表示敬意和感謝,這強調了尊重長輩和尊重社會規則的重要性。比如拜年、送紅包等習俗,都是傳達這種社會尊重的方式。

4、吉祥和美好的祝願

許多春節的習俗和活動都寓含着對未來的美好期望和祝福。比如,春聯、福字、紅包、鞭炮、煙花等都象徵着好運、幸福和繁榮。

5、民族文化的傳承:

春節的慶祝活動和習俗代表了中國古老的文化傳統,並將這些傳統傳承下去。從這些習俗中,可以看到中國文化的許多基本觀念,如對和諧的追求,對長輩的尊重,對家庭的重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