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人文素養 > 美文閲讀

如何知道是否有暴露傾向

欄目: 美文閲讀 / 發佈於: / 人氣:2.95W

如何知道是否有暴露傾向,家暴,近年來越來越為人所知,而最近,由於餘秀華家暴和某副教授被舉報家暴長達 7 年等事件,“家暴”又頻上熱搜,那麼如何知道是否有暴露傾向?

如何知道是否有暴露傾向1

(1)情緒失控時的做法

每個人都會有情緒失控的時候,此時對方的心理問題會暴露無疑。如果當一個人情緒失控時,有破壞慾望,比如摔東西,弄壞物品,錘強,甚至傷害某人。

那麼你要小心了,這正是他缺乏控制力的表現,請快快遠離。

(一個人面對弱者的態度同樣可以反映其內心深處的想法)

(2)注意他的三觀

任何心理不健康的人,其思想也必定有問題。反過來,思想有問題,也會影響心理。

你要注意,對方是否贊同這樣的理論:“為了達到目的,使用任何手段都是可以的”“暴力是解決問題很好的.手段”。

如果對方表現出來“是”的傾向,則其很有可能會隱藏有暴力傾向。

(3)觀察對方的成長環境

心理學研究表明,80%的罪犯在其成長期間,都受到過暴力的對待,或接觸過暴力的思想。

所以有可能的話,去多瞭解一下對方的成長環境。

如果對方成長於一個暴力的環境,或一個破碎的家庭。其心理出問題的可能性會大大增加,雖然不是絕對的,但對此你最好留個心眼。

(對了,最新的研究表明,暴力基因會遺傳….)

(4)小心誘導性人格

有些心理會誘導出暴力傾向,所以對於這些人,你也要保持警惕。

例如:妄想型人格(整天瞎想),情緒多變型(控制不住自己),控制慾和佔有慾過強(包裏的前奏),自戀障礙(三大精神病之一),認知障礙(你們不是一個世界的人)。

(當然,這些本來也是非常嚴重的心理問題,大多數人也不會願意和他們保持親密關係吧)

如何知道是否有暴露傾向
  

(5)相信你的直覺

人類在漫長的進化中,早就掌握了對危險的識別能力。這種能力異常的強大,準確,但往往會被我們理智壓制住。

如果你的內心中,對其隱隱覺得不安,覺得對方有問題。那麼千萬不要去以身試險,相信你的直覺。不要心懷僥倖。此時你應該做的,就是逃,拼命的逃。

答案1:“整棵樹被雪淹沒”

暴露傾向程度為★   在現在這個時代,你未免顯的有點太保守了吧,甚至大夏天的,還總把領口的扣子扣的死死的,平時穿衣服就跟粽子一樣。不是説你這樣不好,但是...總該改變一下吧。

答案2: 選“大半都是雪”

暴露傾向程度為★★★   你的穿衣風格屬於正常,大眾風格。通常走在人羣當中也顯的很協調,不過在特殊的場合,偶爾小小性感一下也無妨哦。

答案3:選“沾到些許”

暴露傾向程度為★★★★   你的頭腦中時常蹦出奇特的想法,在穿衣打扮上也喜歡想方設法讓自己更出眾一些,平常在家裏,可能都不想穿衣服呢,小心走光哦。

答案4:選“樹葉還沒沾到雪”

暴露傾向程度為★★★★★ 沒有什麼好説的,天體營恐怕是你最想嘗試的事情!

如何知道是否有暴露傾向2

不和諧的原生家庭更容易催生施暴者

心理學上往往認為,原生家庭會在一個人的內心埋下很多種子,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起成年後的性格和行為習慣等方面,在家庭暴力方面也不例外

我國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的一項研究就證明了這一點。研究者結合了社區和派出所提供的備案資料,對 252 名家庭暴力的施暴者進行了問卷調查和訪談,同時招募了 300 名從未實施家庭暴力的人作為控制組,進行對比,結果發現原生家庭在多個方面都容易催生施暴者。

首先,研究發現一個經歷過原生家庭的暴力行為的人,無論是親身遭受過父母的虐待,還是僅僅目睹了父母之間的暴力,都更有可能成為家庭暴力的施暴者。甚至,童年期未遭受家庭暴力,只是目睹了家庭暴力的經歷,與成年後的家暴行為的關聯度是最高的。

國內外的心理學家認為,對兒童來説,目睹家庭暴力比受到虐待的長遠影響是更大的,父母是兒童最主要的模仿對象,目睹家庭暴力對於還未形成正確和穩定價值觀的兒童來説,更容易扭曲其成年後在親密關係中使用暴力的態度和道德判斷,從而更容易施暴。

其次,研究還發現,原生家庭的成員之間親密度低,關係疏離,彼此之間缺乏情感支持,更容易導致兒童長大後自己組建的家庭關係僵化,適應性差,從而提升實施家庭暴力的危險性。

因此,如果自己或對方的原生家庭不那麼幸福,那麼更應該去意識到這一點對自己產生的影響,從而開始着手去改變自己或給予對方情感支持,儘量預防家庭暴力的悲劇發生。

如何知道是否有暴露傾向 第2張
  

施暴者往往都有着怎樣的特點?

國外有多項研究調查了家庭暴力犯罪者在各方面的特點,例如美國國立衞生研究院(NIH)調查了 308 名因家暴而入獄的男性的精神狀況,發現這些人患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酒精濫用(即酗酒)和藥物濫用等精神障礙的比率高達 20 %~ 40 %之間,遠高於普通人羣的患病率(例如 PTSD 的流行率為 3.5 %,酒精濫用流行性為 12 %)

研究者認為患有這些精神障礙的人可能是因為容易過度反應和自我控制能力缺陷,當發生家庭衝突時,就容易採取暴力方式來應對。

另外一項發表在《國際行為科學雜誌》的研究利用現今學術界較為認同的大五人格模型來分析施暴者的人格特質。大五人格模型用五種特質來描述個體的人格,包括:

外向性:個體對外界刺激的需要程度以及獲取快樂的能力,外向性高的人活躍、喜歡社交,外向性低的人更關注自身、較為文靜;

盡責性:個體管理和控制自己的能力,以及對行為的堅持,盡責性高的.人傾向於嚴謹和自律,反之則較為懶散和衝動;

開放性:個體對外界環境的認知風格,開放性高的人好奇心強、具有創造力,開放性低的人更趨於保守和傳統;

宜人性:個體對待他人的態度,宜人性高的人更為友善、有同情心,反之則更為自私、不易相處;

神經質:反映個體的情感調節能力,神經質高的人更情緒化、消極,神經質低的人更為冷靜、放鬆。

該研究發現在五大特質中,神經質與家暴行為存在很顯著的關聯,也就是説情緒不穩定的人更容易在家庭生活中實施暴力。

還有一些研究發現,81 %的家暴犯罪者都患有人格障礙,如偏執、反社會和邊緣型人格障礙等,也有很多重複施暴的人,其生活方式都相當混亂。

總的來説,施暴者往往都經歷過原生家庭的暴力或患有不同類型或程度的精神障礙,日常生活中往往有着情緒極不穩定或生活混亂的特點,這些在與對方的交往過程中,往往能夠發現蛛絲馬跡。

這也跟餘秀華家暴事件的特點一致,先是在直播期間,這種公共場合吵架,然後發文稱丈夫對自己很好,就是脾氣差,這些都表明了對方是一個情緒不穩定、容易衝動的人。

儘管原生家庭和人格特點等方面與施暴行為有着很大的關聯,但並不意味着原生家庭不那麼幸福就一定會家暴,一個原生家庭不幸福的人可以擺脱其束縛,情緒不穩定的人也可以逐步學會控制情緒,而作為親密關係中的一方,在合理範圍內,給予充分的情感支持和幫助,也能夠幫助對方變得更好,形成良好的家庭關係,進而避免家庭暴力的發生。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