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人文素養 > 美文閲讀

端午節的禁忌

欄目: 美文閲讀 / 發佈於: / 人氣:1.69W

忌吃孃家粽子、忌游泳、忌房事等等。

端午節的禁忌1

端午節養生要點有哪些 端午養生注意事項有哪些

一、端午節養生要點有哪些

1、適量運動

過端午節,體育娛樂活動無疑是重要內容,龍舟競渡的盛況、水中搶鴨的野趣、遠足登山的壯景等,都在昭示大家:熱天也需要運動。雖然不必有“夏練三伏”的強度,但適度動一動,出出汗,對機體是大有好處的。

2、驅除邪毒

端午節在芒種和夏至之間,此時天氣由暖而熱,萬物生長,枝葉繁茂,同時,蚊蟲、蒼蠅、疫氣等也大量孳生。民謠曰:“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所以,端午節這天,家家户户都要將菖蒲、艾條插於門楣,懸於堂中;有的用艾葉、菖蒲燒水洗澡,並噴灑在房前屋後;有的飲雄黃酒解毒或直接將酒塗在毒蟲叮咬之處。辦法還有許多,不一一枚舉,目的都是為了除害祛病、吉利安康。

3、心要清淨

夏日多濕多熱,陽氣也足。此時,神宜安,心宜靜。心底清涼,沒有過多雜念,行為就會不急不躁。宜夜卧早起,中午安排一定的睡眠時間,以充沛精力,增強體力。飲食要清淡。

4、善於防暑

夏季氣温高,炎熱難耐,防暑避暑是必要的,但也不要過分怕熱,也不要過分怕曬。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天地的一個循環,人體要順應這個循環,如果熱天總呆在涼的地方,自身的“防暑系統”就得不到鍛鍊,長此以往功能就會逐漸退化,反而不利於健康

二、端午養生注意事項有哪些

1、吃粽子搭配醋、茶、豆漿和烏梅湯

(1)端午佳節粽飄香,總是讓人垂涎三尺食指大動,但對於患有慢性病或是愛美想減重的民眾而言,可得小心粽子驚人的熱量!營養師表示,粽子的熱量大多偏高,以一顆裹蒸粽為例,熱量就約有1000大卡,成年女性吃了半個裹蒸粽就相當於攝取了一天1/3的熱量,加上內餡多為膽固醇較高的食材,對於部分慢性病患者更應該酌量攝取。

(2)在品嚐粽子時儘量減少醬料的沾取,且要搭配天天五蔬果的健康觀念,攝取五份蔬菜及水果,以平衡肉粽內所含的高油脂及補充不足的營養素,進而達到健康的均衡飲食,避免過了一個端午佳節,身上多了一層一層的游泳圈。

(3)專家也建議可在品嚐粽子後喝點茶葉。飲茶的保健功效雖然最近幾年已陸續獲得證實,但一般民眾普遍有個錯誤的認知,認為只有特定茶種才能油切,但其實只要是茶類都可以減少體內脂肪、膽固醇的吸收,其中也以發酵程度較低的綠茶、包種茶及烏龍茶油切效果最好。

(4)如果想要快速潤腸,可以適量的飲醋,由於醋的.酸性成分與胃裏的消化液差不多,因此,可以起到刺激腸胃、促進腸道蠕動的作用,食用時每次不要超過1小湯匙,食用後緊接着飲一杯温開水。端午以後暑熱漸盛,這個時候喝一杯涼爽的烏梅湯不僅可以解暑,還能增進食慾、改善乏力心煩等症狀。和粽子一起食用,還能緩解粽子引起的消化不良。

2、夜卧早起、穿衣簡單涼爽

(1)健康專家表示,酷暑季節,“簡單、涼爽、美觀、能保護皮膚”是着裝所要遵循的原則。要想穿出健康,那就要穿着適當,並注意選擇衣料,少穿緊身衣,以利身體內排出的汗氣散發,要勤於換衣,防止汗液浸濕生細菌。

(2)炎炎夏日,當衣料已經無法再省略的時候,你就要從衣衫的材質上下功夫了。而在眾多材質中,純麻、純棉、絲綢類材質不僅迎合潮流口味又具有極佳的降温功能。因此,如果你不屬於熱帶型人,那麼這類面料的衣衫絕對應該是首選。

端午節的禁忌
  

(3)專家指出,夏天選擇寬鬆、吸汗的衣服。尤其居家不必講究,可以儘量選擇涼爽寬大的衣服、衣服的質地最好是棉質的,不僅柔軟、透氣,而且吸汗性強。色彩上,可以選擇清爽宜人的淺色系列,如白、淡黃、淡粉、淺綠、湖藍、瓦灰、銀灰色等。

3、運動養生推薦健步走

(1)賽龍舟、蹴球、珍珠球、鬥草都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在端午節開展的體育運動。從古至今,端午節是一個提倡運動的節日。中醫將精、氣、神稱為“三寶”,與人體生命息息相關。運動養生正是抓住了這三個環節,調意識以養神;以意領氣,調呼吸以練氣,以氣行推動血運,周流全身;以氣導形,通過形體、筋骨關節的運動,使周身筋脈暢通,營養整個機體。

(2)在日常生活中,“走”是簡單易行有效的運動方式,我國傳統醫學認為“走為百練之組”。健步走健身,鍛鍊者可選擇上午或傍晚鍛鍊,運動中身體放鬆、頭部端正、目視前方、兩臂自然擺動、兩腿自然邁步,步幅較普通步子稍大,步速較普通步行稍快,保持精神飽滿,呼吸自然有節律。走路時達到“頭目清爽、足部發熱,全身微微出汗、心情愉悦”狀態為最佳。

4、精神調理忌惱怒氣鬱

(1)端午時節是一年中陽氣至盛的時段,天氣較煩悶,假如工作壓力大,容易煩躁憂鬱。情緒的變化,會影響臟腑的功能,亦可導致精神疾患,如喜傷心、怒傷肝、憂傷脾。夏季養生,最重要的是要使脾胃心肺之氣調順。

(2)要有好的精神寄託。人是有思想和理想抱負的,一個人有了奮鬥目標,才能使他克服人生道路上的坎坷,美好的信念可產生自覺的意志行動和積極的情感。生活中有許多活動,如繪畫、書法、雕刻、音樂、下棋、種花、集郵、釣魚、旅遊等,均能使人精神有所寄託,並能陶冶人們的情感,從而起到移情養性、調神健身的作用。

(3)時時對自己的性格進行陶冶,要經常注意檢查自己的情緒,如存在急躁、焦慮、憂鬱、憤怒、狹隘等情緒時,一定要設法不使之再現,這就要加強學習、加強修養。《管子·內業》裏曾説:“止怒莫若詩,去憂莫若樂,節樂莫若禮,守禮莫若敬,守敬莫若靜,內靜外敬,能反其性,性將大定。”在《黃帝內經》裏介紹的聖人養生之道,一是“無恚嗔之心”,二是“無思想之患”,三是“以恬愉為務”。因此,有計劃地進行修身養性之道,用豁達、微笑對待不稱心的人和事是人們應具備的涵養。

5、中草藥避毒祛邪

(1)説端午不得不話艾草。它是一種藥用植物,艾葉味苦,微温無毒,有温氣血、逐寒濕之功,又有芳香避穢之能。據説,民間有“懸艾人,戴艾虎,飲艾酒,食艾糕,薰艾葉”的民俗。有的人家在堂屋、牀頭等處也掛上艾草。端午時節空氣潮濕,而艾葉的芳香清新,能祛除毒氣,除污濁,淨化空氣,保持室內清潔衞生,起到消毒預防疾病的作用。民間有種説法:艾草可以治百病、招百福,掛在門上可以祛除各種毒物,使人身體健康。所以古人稱“艾”可以“避邪”,至今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之説。

(2)端午節常用的中草藥還有菖蒲、青蒿、香茅、柚葉等,一起用水煎後當茶飲用,或者泡酒飲用,都有很好的保健療效,可以預防疾病。

(3)端午之後濕熱漸盛,各種真菌、細菌大量繁殖,人體濕熱出汗,空氣中的過敏原增多,蚊蟲活躍,日照增強。於是,各種皮炎、濕疹、手足癬、蕁麻疹、白癜風等皮膚類疾病開始多發。專家強調,將菖蒲、生艾葉、佩蘭等香草混合,煎水洗澡,可以預防以上提及的皮膚病。菊科的佩蘭有香氣,煎水沐浴有解熱清暑、化濕健胃、止嘔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還能起到預防感冒,防止蚊蟲叮咬的作用。

(4)為防治疾病,很多地方都有喝藿香的習俗。藿香有祛暑、止吐、治霍亂腹痛、驅逐腸胃充氣等功效。以它入藥的藿香正氣類製劑,更是備受專家推崇。

端午節的禁忌2

端午節喝什麼酒

雄黃酒

端午節喝雄黃酒是從古時候就傳承下來了的習俗。古語曾説“飲了雄黃酒,病魔都遠走”。雄黃是一種礦物質,俗稱“雞冠石”,一般飲用的雄黃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釀的黃酒里加入微量雄黃,是不會純飲的。

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喝雄黃酒對人體是極有害的,即便不喝,只是把雄黃酒塗在孩子的頭上、身上,也不可取。即使小劑量服用,也會對肝臟造成傷害。所以,一般不建議直接飲用雄黃酒。

五加酒

“五月初五采五加,釀五加酒”是民間的習俗。五加即五加皮,氣香味苦,五加樹皮有奇香,可滋補肝腎壯筋骨。

民間認為喝了五加酒,可以避難避邪。五加皮的藥用主要為治疝氣、腹痛、男子陽痿、小便餘瀝、女人腰嵴痛、兩腳疼等。地處潮濕的區域,特別適合在端午節喝五加酒。

菖蒲酒

端午節飲用的最多的另一種酒就是菖蒲酒了,菖蒲酒是用菖蒲、艾葉泡製而成,在宋代,菖蒲被視為“辟邪之物”,因此後來端午節飲菖蒲酒辟邪的風氣大為盛行。唐孫思邈《千金月令》記載“端五,以菖蒲或縷或屑,以泛酒。

黃酒

中醫上,黃酒可以做藥用,生飲對心跳過快、厭食、煩躁等有療效;花果酒同樣為黃酒工藝,加之花果酒富含各種維生素、遊離氨基酸,微醺加氛之間,讓身體與心做個SPA。且清爽解膩,搭配燒烤小龍蝦滋味妙不可言。這邊推介可以試試花與花柒家的'花果酒。

端午節喝什麼酒

端午節有喝雄黃酒、黃酒、菖蒲酒、五加酒的習俗。

雄黃酒是用雄黃研磨成粉末泡製而成的白酒或黃酒,端午節喝雄黃酒是古時候就傳下來的習俗,民間還有“飲了雄黃酒,病魔都遠走”的説法。

端午節喝黃酒在我國長江流域非常盛行,黃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類之一,源於我國,且只有我國有生產,與啤酒、葡萄酒並稱世界三大古酒。

菖蒲酒是用菖蒲、艾葉泡製而成,端午節飲菖蒲酒由來已久,在漢代就已非常出名,為歷代帝王將相所喜用,並被列為歷代御膳香醪。

端午節的起源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龍舟競渡形式祭祀龍祖的節日。因傳説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個別地方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説法。

端午節的禁忌 第2張
  

總的來説,端午節起源於江浙地區吳越部族的龍圖騰祭祀,注入夏季時令“祛病防疫"風尚,把端午視為“惡月惡日”起於北方,附會紀念屈原等歷史人物紀念內容,最後形成如今端午節文化內涵。

端午節喝什麼

端午節要喝雄黃酒、硃砂酒、蒲酒、涼茶。飲蒲酒、雄黃酒、硃砂酒是端午節歷史悠久的習俗之一,將微量的雄黃研磨成粉,放進準備好的白酒或黃酒中;再放到太陽下曬,從五月七年級曬到初五,即可在端午節時飲用。

端午節喝什麼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習俗主要有扒龍舟、祭龍、採草藥、掛艾草與菖蒲、拜神祭祖、飲雄黃酒、制涼茶等。其中,端午飲雄黃酒的習俗,古時候在長江流域地區極為盛行。古語曾説“飲了雄黃酒,病魔都遠走”。

雄黃是一種礦物質,俗稱“雞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並含有汞,有毒。一般飲用的雄黃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釀的黃酒里加入微量雄黃而成,無純飲。古詩云:“唯有兒時不可忘,持艾簪蒲額頭王。”意思是説端午節這天,孩子們拿了艾葉,戴上菖蒲,額頭上用雄黃酒寫了“王”字,以辟邪防疫。

端午節時灑雄黃酒的意義是什麼

民間認為雄黃酒可以驅妖避邪,形成端午節端午節時灑雄黃酒風俗。同時,還要以雄黃酒塗抹兒童面頰耳鼻,或在額角寫一“王”字,比作猛虎,以威邪魅。

傳説屈原投江之後,屈原家鄉的人們為了不讓蛟龍吃掉屈原的遺體,紛紛把粽子、鹹蛋拋入江中。一位老醫生拿來一罈雄黃酒倒入江中,説是可以藥暈蛟龍,保護屈原。一會兒,水面果真浮起一條蛟龍。

於是人們把這條蛟龍扯上岸,抽其筋,剝其皮,之後又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腕和脖子上,再用雄黃酒抹七竅,以為這樣便可以使孩子們免受蟲蛇傷害。據説這就是端午節飲雄黃酒的來歷。至今,我國不少地方都有喝雄黃酒的習慣。

擴展資料:歷史淵源

古老傳統節日的起源與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及天象、曆法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內容有關。根據現代人類學、考古學的研究成果,人類最原始的兩種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

古老節日多數形成於古人擇吉日祭祀,以謝天地神靈、祖先恩德的活動。早期的節日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固本思源等人文精神;

一系列的祭祀活動,則藴含着祗敬感德、禮樂文明深邃文化內涵。節日的起源和發展是一個逐漸形成,潛移默化地完善與普及的過程。

端午節的禁忌3

端午節掛艾草的講究

在農村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説法,意思是,在清明節時要在門口插柳枝,在端午節時要在門口插艾草和菖蒲。艾草在農村很常見,它的莖和葉子都含有揮發芳香油,獨特的氣味既可以驅逐蚊蠅、淨化空氣以外,還是一味中藥材。菖蒲是多年生的水生草本植物,它的葉子又窄又長,和艾草一樣,菖蒲也同樣含有揮發芳香油,有殺蟲滅菌的作用。

“端午到,五毒出”,端午節過後天氣會越來越炎熱,降雨也會越來越頻繁,高温高濕的環境下,害蟲和病菌滋生,所以為了避免害蟲和病菌的產生對人體帶來不利的影響,人們便會在門前、窗前懸掛艾草和菖蒲,驅除蚊蠅,殺菌防病。

端午節懸掛艾草的講究較多,在農村有端午艾草“兩不掛”的説法。其一,不掛被太陽暴曬後的艾草。端午正值仲夏,是草本植物藥性最強的時候,人們之所以會説被太陽暴曬後的艾草不能掛,是因為艾草被太陽暴曬後,藥性便變得沒有那麼濃烈,所以為了讓艾草的藥性更大,驅除蚊蠅的作用越明顯,人們一般會在端午節一大早時上山採摘。

因為懸掛愛液是沒有時間規定的,所以什麼時候取下來也不需要拘束,在特定的時間,只需要再想要放假的時間放下就行,而且不管掛多久,他也是適合的`,你多掛幾天少掛幾天也不會害怕觸犯什麼事情。不過一般都需要根據當地的習俗來進行這件事情。

端午節掛艾草的來歷

治病防病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濕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藥材。

可見,古人插艾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衞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端午節上山採藥,則是我國各民族共同的習俗。

端午節的禁忌 第3張
  

求吉祥

一般人也有在房屋前後栽種艾草,求吉祥的習俗。台灣民間也有在端午時貼“午時聯”,它的作用和靈符一樣,有些午時聯上有下列的句子“手執艾旗招百福,門懸蒲劍斬千邪”。榕枝在民間的意義可使身體矯健“插榕較勇龍,插艾較勇健”。也有地方習俗是掛石榴、胡蒜或山丹,胡蒜除邪治蟲毒;山丹方劑治癲狂,榴花懸門避黃巢,石榴花正是這個季節的花卉,也有治病的功能。石榴皮為一常見的中藥。

而石榴花和黃巢的關係,還有一段故事。黃巢之亂的時候,有一次黃巢經過一個村落,正好看到一個婦女背上揹着一個較大的孩子,手上牽着一個年紀較小的,黃巢非常好奇,就詢問原因。那位婦人不認識黃巢,所以就直接説因為黃巢來了,殺了叔叔全家,只剩下這個惟一的命脈,所以萬一無法兼顧的時候,只好犧牲自己的骨肉,保全叔叔的骨肉。黃巢聽了大受感動,並且告訴婦人只要門上懸掛石榴花,就可以避黃巢之禍。

驅鬼辟邪

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菖蒲(蒲劍)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通常將艾、榕、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因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徵驅除不祥的寶劍,因為生長的季節和外形被視為感“百陰之氣”,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們稱它為“水劍”,後來的風俗則引申為“蒲劍”,可以斬千邪。清代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有一段記載“截蒲為劍,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頭,懸於牀户,皆以卻鬼”。

而晉代《風土誌》中則有“以艾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帖以艾葉,內人爭相裁之。以後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劍狀,名為蒲劍,以驅趕邪佞卻鬼”。

招百福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插在門口,可使身體健康。在我國古代就一直是藥用植物,鍼灸裏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進行灼燒來治病。有關艾草可以驅趕邪佞的傳説已經流傳很久,主要是它具備醫藥的功能而來,像宗懍的《荊楚歲時記》中記載曰“雞未鳴時,採艾似人形者,攬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驗。是日採艾為人形,懸於户上,可禳毒氣。”

Tags:端午節 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