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人文素養 > 美文閲讀

音樂教學隨筆

欄目: 美文閲讀 / 發佈於: / 人氣:2.62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説到隨筆,相信大家肯定都不陌生,隨筆是過去社會較為流行的一種文體,語言靈動,婉而多諷。為了讓大家在寫隨筆的時候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音樂教學隨筆,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音樂教學隨筆

音樂教學隨筆1

常言道:“教有常法,而無定法”,我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嘗試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擂台式教學策略

把音樂課堂,變成一個競賽的場所,把學習知識變成打擂的形式,這樣既可以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也可以增強學生的求知慾。例如在教學《唱山歌》一課時,把學生分成4個參賽小組,通過“民歌知識問答、辨別不同地區的民歌、賽歌”三個環節的競賽,不僅使學生主動地掌握了有關民歌的知識,還在“賽歌”這一環節中,充分展現了自己的音樂才華。在緊張、活躍的氣氛中完成了本課的教學內容。

2、遊戲教學策略。

每個人都不會拒絕遊戲,學生更是不例外。將以講述、靜聽、觀看為主的教學內容改換成以一串游戲節目,以學生的自我表演等為主。必要時改變學生座位,將“插秧型”改成“半圓型”或“馬鞍型”,撤去講台或將講台置於一角。教師由“主角”改換成“導演”,上課時,讓更多的學生參與,上台表演,從遊戲中獲取音樂知識,感受音樂的美。這個教學策略適用旋律性、故事性很強的樂曲,比如《龜兔賽跑》等樂曲。

音樂教學隨筆2

《小海軍》是一首兒童歌曲,表現了學做小海軍時的可愛形象,旋律線條清晰,節奏感強,歌曲是由兩個樂句組成的一段體,結構短小,形象鮮明,極富兒童情趣,易於學生演唱。歌曲一開始以第一人稱“我”出現,給人以自豪、堅定的音樂情緒。樂句結尾模仿槍炮的轟轟聲,給了兒童發揮想象空間。學生能用堅定、自信聲音演唱歌曲,並能夠邊唱邊表演,通過演唱、舞蹈及器樂表演等形式表達熱愛祖國、熱愛解放軍的情感。整堂課始終貫穿“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突出情感體驗”這一理念。整個教學過程始終強調聽賞領先,在審美過程中師生共同感受、體驗、表現,從而感悟音樂的美。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把音樂的知識與技能和學生的音樂實踐緊密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在興趣中學習音樂,體驗音樂。

當然整堂課也出現了許多不足的地方:如教師對課堂上突發性的事件不能作出準確及時的反映,機智果斷地給予恰如其分的處理。在我在設計欣賞體會兩種不同的情緒時,本想給學生創設一個輕鬆、活潑的課堂現象空間,鼓勵學生髮揮想象力,提高學生想象的能力。但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不是很理想。由於老師沒有及時地進行引導,學生只能停留在原有空間,沒有擴散思維。

音樂教學隨筆3

《新課標》中指出:“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通過音樂學習,使學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薰陶,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起對

親人、對他人、對人類、對一切美好事物的摯愛之情,進而養成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與追求。”音樂就像是一種看不見、摸不着的東西,它只能靠聽覺、想象,心靈去體會,在教學中應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鼓勵學生對所聽音樂有獨立的感受與見解,幫助學生建立起音樂與人生的密切聯繫。

這節課我把視、聽、唱、跳等藝術活動結合起來的審美情感的教學手段,使學生在愉快的教學活動中感受到音樂的美感,從而進一步陶冶他們的情操,培養他們的音樂能力與音樂素質,使他們在學到了音樂知識和技能技巧的同時,向更高的層次努力。這節課,我覺得有以下較成功的地方:

一、聆聽音樂,體驗情感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情感是音樂教學的生命線。她看不見、摸不着,只能靠聽覺、想象,心靈去體會,而“聽”是音樂教學的基礎。本課的導入重在體驗一種深深的思念之情。欣賞小提琴曲《思鄉曲》,談談感受,讓學生體驗其中的思鄉之情。在教唱歌曲的環節中,也貫穿一個“情”字。在首次欣賞時,啟發學生體會歌曲表達的日夜思念與盼望祖國早日統一之情。接着在聽音樂設計伴奏的過程中反覆聆聽範唱,使學生每聆聽一次就受到一次感染,讓學生在聆聽的過程中不斷體驗歌曲的情感。在學生學唱、歌曲處理、表演時,都緊緊抓住一個“情”字。總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體驗到了歌曲抒情優美的情緒,並能表達出來。

二、自主學唱,抒發思念情懷

學生通過多遍的聽賞,律動的表演,圖片的欣賞和台灣的簡介,學生已由初步的感知轉入深層的體驗,不需要老師再一句一句地教唱。因此,歌曲的教唱環節,我採用的是完整教學法。讓學生先慢速跟琴唱,然後再讓學生自己找出疑問,提出難點,老師或學生再一起幫助解決,這樣,既能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又能節約教學時間,讓老師有針對性解決學生的難點,使學生牢固掌握歌曲的演唱。在本節課的學習中,情境的創設和情境的保持極為重要。在學習歌曲開始,創設了情境,通過反覆聽、賞、唱、演,教師的聲情並茂的示範,極大的感染着學生,處理歌曲時,引導學生重點唱好“小橋架在海面上”這一句,接着講解轉調的基本知識,體會轉調帶來的情緒變化,學生在演唱時處理的不錯。尤其在學唱歌曲後半部分襯詞“噢”時,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個個像要回到祖國母親懷抱中的“寶寶”唱的那樣“温馨”,師生立刻溶入了真情實感,自然的達到了以情帶聲的學習目的。

三、創編歌詞,表達“團圓”願望

本課教學的最後環節,圍繞“盼望台灣迴歸”這一主題,讓學生創編歌詞。可是,由於時間的倉促,只對歌曲做了很小的改編,學生沒來得及展示出自己的才能,但學生知道了改變節拍和速度,使歌曲的情緒馬上變得歡快,表達了團圓的喜悦之情,學生在演唱方面的表現還是很不錯的。

總的來説,這堂課還是上的比較成功的,整堂課始終貫穿“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突出情感體驗”這一理念。整個教學過程始終強調聽賞領先,在審美過程中師生共同感受、體驗、表現,從而感悟音樂的美。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把音樂的知識與技能和學生的音樂實踐活動緊密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在興趣中學習音樂,體驗音樂。但存在的問題也不少,比如教師的語言還可以精煉些,歌曲的演唱還要加強些,介紹台灣可以讓學生課前查資料再交流,可能效果還要好一些。這些都需要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不斷的改進,力求達到完美。

音樂教學隨筆4

【背景】

今年來農村學校支教,任教這裏一至六年級音樂課。接課後,瞭解到這裏孩子的音樂課情況,原來音樂課基本是老師兼任,實際上課情況不是很樂觀。大部分學生都很少接觸音樂,極少能放聲高歌。果不其然,一開課,我就遇到了難題。

【案例】

二年級,共有44名學生。一年級沒有上過音樂課,所以,我只能是把他們當作一年級的孩子來教。我想,學唱歌曲要採用分段分句聽唱法,這樣,學生學起來感覺篇幅

短小,易記易學。也不要求什麼演唱風格、演唱技巧了,只要能唱出基本曲調就可以吧。可是當我真正進入課堂,開始上課了,我才發現,情況比我想像的還差。我把每個樂句都要斷開,是一兩小節的來教,孩子們根本張不開嘴,發不出聲音。都是很小很小的嘟噥着跟我學。我採用了各種調動積極性的辦法,鼓勵、表揚,彈琴做基本發聲的音階練習------都不奏效。是在沒辦法了,我只好提示:“大聲點!”緊跟着就有一句像點樣子的大聲唱,接下來,第二句就又沒音了。孩子們是不喜歡,還是不敢唱?我陷入了困境之中。屢遭挫敗,我感覺真犯愁了。怎樣讓孩子們能發自內心的盡情放聲歌唱呢?

一天早晨,正好是本村大集,從公交車走下來,猛然聽到一聲清脆喊聲:“媽------等等我啊------”跟着是清脆響亮的哭聲。我尋聲望去,看到二年級的小波,正在追趕他媽媽。媽媽不知道為什麼把他落下了很遠。作為音樂老師的我,對小波這清脆的嗓音很是在意。心想:這才是發自內心的自然童聲啊。當天,正好有二年級的音樂課。看到坐在那裏的小波,我靈機一動,對孩子們説:“同學們,今天老師有個問題想請教大家。”孩子們都睜大好奇的眼睛看着我。我故意頓了頓,説:“如果你跟媽媽出門,媽媽走的快,把你給落下了很遠,你怎麼辦?”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紛紛發表看法。包括那清脆的叫聲,是小波喊出來的。我順勢對大家説:“大家一齊來跟小波學,一二齊-------”孩子們大聲喊着那句“媽------等等我------”“對,我們就要用這樣的聲音來唱歌才最好聽啊。”緊接着,我便指揮演唱《小烏鴉愛媽媽》,成功了!終於聽到了孩子們那發自內心的童真的嗓音,那麼甜美,甜到我的心裏。雖然在以後的教學中,孩子們還是不斷重複老問題,但是我每用這招就基本解決一節課。

【反思】

我被孩子們逼出來了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這個辦法看起來似乎是有些荒唐,但是細細想來,也有它的道理。一節課,就是一場藝術表演。在這場表演的前前後後,圍繞着老師、學生、學習內容等方面。他們分別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老師是導演兼舞美、舞台的設計者,學生是演員,學習內容是劇本。老師的教學設計,必須為學生服務,為“小演員”們提供一個適合他們表演的良好情境,在這種情境中,孩子們就像進入一個真實的故事裏,在這個故事裏忘情地去展示自己。我的這個辦法就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適

合的情境,激發了孩子們內心的自然感受,因此他們就會放鬆地來盡情展示自己的童聲了。憑着這種感覺,孩子們覺得音樂不在是那麼神祕,那麼遙遠,感覺就像説話一樣,在這種自然而然的良好感覺中,孩子們放飛了自己的天真。課堂上,學生的表現、參與、感悟、創造是最重要的,教師的任務就在於能否為學生搭建好一個適合他們的舞台,這種搭建,有時候僅僅是幾句話,一個情境,一個動作,關鍵是適合孩子。

“藝術課程一個重要原則,是尊重兒童的自然創造能力。”教師決不能不分時機地把自己認為必要的技能和知識強加給學生,而是要基於兒童自己的動作、聲音和設計開展啟發式的教學活動,是學生的創造力得到自然噴發。兒童會因此感到無比的快樂,而這種快樂就是純樸的藝術之美,是師生愉悦享受的過程。

音樂教學隨筆5

一年級學生剛進入學校,課堂常規訓練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要學生要有計劃地進行常規訓練,這對以後的音樂課非常重要。

除了對學生站、坐、行、排隊要進行嚴格的訓練外,對音樂課的常規訓練也是不能忽略的。音樂是一種語言藝術,它能夠通過旋律帶給大家喜、怒、哀、樂。所以我認為音樂課也應該用音樂形式來訓練學生的常規。讓學生真正感受什麼是音樂課。例如:讓同學聆聽音樂進教室,用上、下音階進行師生問好,設計一條師生問好音樂問候語言,拍節奏讓學生坐好,規定一個和旋表示“安靜”等等,來達到用音樂説話的常規訓練。不僅加強了學生的練耳能力,還能達到常規訓練。以形成音樂課堂的特點。

同時,對於一年級的新生而言,我認為要學習豐富的音樂知識並不是重要的,應該以:讓學生喜愛音樂、喜歡音樂課、喜歡音樂老師為主,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的興趣為目標這才是最重要的。

一年級音樂課是通過教師的情感投入,心靈的感悟來完成教學目標的。如果不能讓學生獲得好的心情、好的情緒就不能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音樂活動中教師更應該起帶頭作用,做學生的大朋友,讓學生對你產生親近感和認同感。樂於接受教師的指導,使學生敢想、敢説、敢做來發揮他們最大的潛能。另外,從音樂是一種感官藝術來説,在音樂課中,一定要抓住和突出音樂中的“聽”的重要功能,學生聽多了、耳熟了,自然就會唱了。我上課通常採取幾種“聽”的方法:一、拍節奏法。即讓學生和着音樂拍擊節奏,這樣有利於學生掌握歌曲的節奏。二、口令法。即在聽歌曲時,教師根據樂曲的情緒給予各種口令,讓學生和着音樂做舉手、踏步、轉身等動作,這通常以樂段為單位。三、閉目法。此法能消除視覺上的干擾,集中注意力,使學生全神貫注的傾聽音樂,用心去感受音樂,這種方法比較適合於旋律優美的歌曲欣賞課。音樂課堂教學中採用多種多樣的“聽”的形式,學生在聽時就不會覺得枯燥單調,在和諧、平等、愉快的氣氛中自然學會新歌。

音樂教學隨筆6

我發現孩子對很多欣賞曲並不是很感興趣。作為對新教材充滿滿腔熱情地我來説,怎樣引導學生對欣賞曲的情感內涵和音樂表現形式整體把握,去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難題!若想要讓國小生豎起小耳朵,用愉悦的心情學會聽音樂,一個優秀的老師應該花更多的時間來鑽研教材,站在孩子們的角度去看新課程下的音樂欣賞課,統籌安排欣賞曲的教學方法,做好音樂和學生之間的橋樑。

每個學生都是創造的天才,把一根木棒交給他,他絕對給你即興敲出不同的節奏,聲響,音色。這是他的潛能,他的興趣,他在探索,他要表現,他的自我肯定。新課標對學生有個創造標準:能夠用打擊樂器或自尋音源探索聲音的強弱、音色、長短和高低。

敲出情境。在教授《鴨子拌嘴》時,學生聽的比較模糊,我讓每位學生手裏都拿支筆在鉛筆盒上根據音樂的節奏變化來敲擊感受音樂表達的不同情境,想象鴨子走路、喝水、捉魚、拌嘴時所發出的不同聲響,用不同的節奏來表達不同的情節,再由小組合作商量表現羣鴨戲水,吵鬧時的情景,並注意提示學生所採用的節奏與音樂表現的內容相吻合。

音樂教學隨筆7

一、學生的聽

從音樂藝術的審美感知角度上看,音樂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具有靈活多樣的特性和不受視覺影響的審美特徵,是以"聽"引起學生對審美形象的注意。故而"聽"這個詞在音樂中就具有了更加複雜和廣泛的意義。學生不僅僅要會"聽"音高,還要學會"聽"音色的變化、節奏節拍的變化,去"聽"旋律線條的進行……。就像學習繪畫的人要訓練幾十種相近的顏色中,能夠體味它們的不同一樣。聽覺是行動的指導,無論是音樂的律動,旋律線條的進行,音色的多種變化等都需要用我們的耳朵去分辨,聽得見它們細微的變化才有可能體會到音樂的美妙之處。學會聽,是培養學生一個良好的聽覺習慣,學習音樂重要的條件。

二、老師的聽

傾聽是教師與學生溝通的基本技巧,也是在溝通中認識瞭解的第一步。可是反思自己在教學中有時學生的發言還沒有説完,自己便到旁邊拿獎勵的小卡片沒能做一個耐心的傾聽者。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在學生交流感悟的過程中,教師要以欣賞的積極態度去面對每一位學生的真情表白,以極大的熱情和耐心感受其內涵,以最大的寬容和信賴去對待可能出現的問題。教師只有全身心地傾聽學生説話,成為學生的忠實聽眾,才能發現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惑和疑慮,發現和創意等,才能及時捕捉課堂的生成資源,讓學生的學習在動態中挺進,使課堂充滿着生命的氣息與情趣,充滿着挑戰與創新,從而提高教學的質量。教師的這種認真傾聽學生説話的習慣,會給學生樹立可感的榜樣,自然而然地讓學生養成認真傾聽的習慣。

音樂教學隨筆8

《雨花石》是一首旋律優美,非常深情的一首歌曲。它動聽的旋律給孩子們的眼前營造了一副美麗的景象,我藉助歌曲以及講述石頭的故事的形式,向同學們展示出一個多姿多彩的小石頭的藝術長廊。

本課的重難點是:

1、學習歌曲,能深情的演唱。

2、掌握休止符及裝飾音在歌唱中的運用。

3、通過歌唱教學,使學生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結合自己講講理想。

其中,掌握休止符及裝飾音在歌唱中的運用尤為關鍵。旋律和節奏的掌握程度直接影響着歌曲的演唱效果。但在音樂課中枯燥乏味、機械訓練的比較多,興趣激發、情感抒發的比較少。光片面地理講解了技能,會使我們的音樂課成了音樂基本功訓練課,把音樂當作機械的技能去訓練,把學生當作音樂專業的學生來訓練。這樣做,表面上一部分學生會有一些效果,但卻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絕大部分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甚至磨滅。國小生正處在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歌曲優美的旋律,鮮明的節奏,最能表現他們的心情。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我採用學生在喜聞樂見的教學活動,將音樂基本技能訓練融於輕鬆、自然之中,使學生情趣盎然地去學習。這樣,既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提高了教學效果。

總之,在提高綜合素質的今天,國小音樂教育對識譜的要求是:“立足課堂,面向全體。”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把理性的識譜從感性入手來教,融入音樂實踐活動,形象生動,深入淺出。利用識譜這個學習音樂的好工具,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表現能力、鑑賞能力、創造能力。讓每個孩子真正的走入音樂,去尋找,去探索,去創造。

音樂教學隨筆9

對教學實踐一片空白的我來説,學習《音樂課程標準》,是我提高實踐新課程教學能力的當務之急。

中學音樂課是人文學科的一個重要領域,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之一,是基礎教育階段的一門必修課。隨着新課程的推行,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一些傳統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教學經驗面臨嚴重的挑戰。傳統的音樂教學以教材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教師是課堂的主宰,把學生看作容器,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只傳授知識概念、技能方法,只要求實際模仿。隨着新課改的深入,教師開始關注課堂的民主開放,關注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創造一個自由的想象和創造的環境,始終使學生的學習處於興奮之中。音樂教育出現了全新的、可喜的變化。下面我談談自己在學習音樂新課標中的一些體會。音樂課程性質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人文性

2、審美性

3、實踐性

課程的基本理念分為:

1、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

2、強調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

3、突出音樂特點,關注學科綜合。

4、弘揚民族音樂,理解音樂文化多樣性。

5、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

在教育變革時期,音樂教育工作者應以學生為本,站在中學生的角度,瞭解學生的心理需求,改革傳統的唱歌課、音樂知識傳授課和思想品德教育課,創造性地、靈活地使用教材,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或促進者,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注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變化,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建立新型的學習方式。倡導體驗、模仿、探究、合作及綜合式的學習,強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創設便於師生交流的教學環境,建立平等互助的師生關係。這一切,旨在改變過去單向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啟發學生在親身體驗或實際模仿的過程中,懷着探究的興趣,主動學習。

我國的音樂教育,長期以來過分強調了它的知識性,而忽視了它的藝術性。顯然,這種注重“知識”忽視“藝術”的教學模式,已不適應現代教學理念,與新課程標準也是背道而馳的。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更多的是要讓學生“審美”。學生在審美過程中,為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使音樂藝術淨化心靈、陶冶情操、啟迪智慧、情智互補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發揮,以利於學生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長此以往,學生們必然會在“審美”的藝術教學中受到薰陶,從而用他們的“愛”去感染身邊的人,最終使這個社會是一個充滿美的社會。教師應從學生出發,多營造一些發現美、傳播美的良好氛圍。

所以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還要再努力、再學習,為其終身熱愛音樂、熱愛藝術、熱愛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音樂教學隨筆10

《國小音樂課中節奏教學方法初探》這篇文章中筆者主要闡述了一下幾點教學理念:

一、何為節奏

節奏,是音樂的基本要素,是音樂的骨架,是掌握旋律的基礎,任何音樂都離不開節奏。

二、音樂是時間的藝術

節奏是構成音樂時間的實質,是音樂的核心和骨骼。不同的音樂形象需要特定的節奏形態來完成。

三、通過教學案例分析來闡述國小音樂課中一些實用的節奏教學方法。

結合教學實踐中,我深刻體會到音樂教學中節奏教學的重要性,準確的把握好節奏是國小音樂教學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在音樂教學中有針對性進行節奏訓練,不僅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增強他們互相傾聽、協作合奏的能力,還可以很好地調動、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對於培養學生獨立的識譜能力,增強學生的音樂感受、理解、表現等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是音樂教學基礎內容之一。

因此通過學習,我明白了培養學生良好的'節拍感、節奏感,是學生學習音樂所應具備的技能,是進入音樂藝術殿堂的第一步。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音樂節奏感,提高學習節奏、學習音樂的興趣,老師可以在律動中讓學生感知節奏,巧妙設計節奏教學;也可以在音樂遊戲中滲透節奏訓練,巧妙設計節奏教學;其次可以在歌唱欣賞活動中貫穿節奏,巧妙設計節奏教學以及在與生活的緊密聯繫中,巧妙設計節奏教學。

音樂教學隨筆11

其實每次走進教室,都能感覺到學生們對音樂的渴望,。我也在想:怎樣樣才能把每一堂音樂課上好,讓學生在繁重的文化課之外也能夠找到他們精神與心靈的樂園怎樣樣才能透過音樂特有的力量來教育學生,使他們的精神境界在這個充滿着物慾的時代得到最大程度的昇華

其實音樂課是學生們最喜歡上的課,他們熱衷於流行歌曲、歌星影星,相反的卻是孩子們對教育部門精心編排的教材中的歌曲卻不屑一顧,更不用説那些讓學生們聽起來枯燥乏味的欣賞曲了。我們的教材不必須適合每一個地區的學校實用,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的課堂教學本身也存在許多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做深一步的探討和反思。

一、課堂音樂教學重點教什麼

音樂課不單純是唱歌課,但僅唱會歌曲的多,如何唱好歌曲的少。他們在課堂的相當一部分時間裏專學唱歌,長久以來,學生就會感受到音樂課裏的歌不好聽、不夠味,那當然會注意力集中到朗朗上口的流行歌曲裏。

器樂課也不是單純的技能課,枯燥乏味、機械訓練的多,興趣激發、情感抒發的少。。這樣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許在一段時間裏,一部分學生會有一些效果,但卻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絕大部分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甚至磨滅。

欣賞課並非文學課。有些老師的欣賞課,語言文字解説的多,要學生用心聆聽的少;把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傾其所有,非講個清清楚楚不可的多,留給學生去思考、去領悟、用音樂去激發想象的少;用語言表達的多,用情感體驗的少。因這樣的結果只會是,學生的音樂作品積累少,對音樂的感悟淺薄,最終是對音樂課沒了熱情。

二、課堂音樂教學中要掌握好定位

音樂課以教師為中心的多,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少。在我們的音樂課裏,很多教師不管學生學得如何,只顧按照已設計好的環節進行教學,而忽視了課堂突發,臨時應變等。這是一個不平等的教與受的關係,從未把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從來只把學生當成知識的理解器,。

總之,此刻的音樂課堂仍需要我們廣大的音樂教師不斷的學習和反思,才能使我們的音樂教育不斷完善和發展。

音樂教學隨筆12

《打麥號子》全曲共有24小節,前8小節沒有旋律,都是按均衡的八分節奏進行的勞動吶喊。後16小節有了旋律,旋律比較平穩、簡單。學生初聽歌曲,會有幾個方面的障礙:

1、不接受演唱者的聲音(民歌的演唱方式),

2、歌曲結構複雜,有唸白有歌唱,歌唱部分旋律多,

3、速度偏快。我通過深入解讀教材、分析歌曲的特點,抓住了三個方面進行教學。

1、一領眾和的演唱形式。一領眾和是號子最常用的演唱形式。“號子”產生於體力勞動中,原先為了讓大家在同一時刻協同用力而自然產生的吶喊,當這種吶喊聲具有節奏性、旋律性時,便形成了號子。採用一領(新授時教師領)眾和的形式,首先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感受勞動的氣氛,體現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其次能降低完整學唱的難度,第三還能激發學生的好勝心,積極參加領唱。通過一領眾和的演唱形式,學生很好地理解了“號子”這一歌曲體裁,並且積極投入到表演中。

2、找到歌譜中的相同部分。帶領學生分析歌譜,找出相同的部分,降低識譜難度。學生通過分析發現,齊唱部分的4句①和③完全相同,②和④完全相同,而領唱部分也是2個相似樂句,不同的只是樂句的第一拍,2.2 22和2 22 22,為什麼要有這樣的變化?因為歌詞,第一句是“唱得幹勁”,第二句是“我把格號子”,歌詞多了一個字,所以歌譜中的音符就多了一個相同的音。理解了歌譜的規律及變化,學唱就容易了。

3、民歌演唱特點的處理。《打麥號子》是一首江蘇民歌,歌詞中帶有方言“哼哪哼哪” 、“喂喂”、“嗬嗬嘿”,有帶有口語感覺的“我把個號子交與你呀”等,帶領學生體會這些方言的味道,能夠更好地理解這首民歌的地方特色。同時,結合情境引導學生唱出節奏感、力度感和領和的呼應感,能夠使學生更好地表現勞動號子的特點,表現勞動的火熱場面。

通過抓住以上三個音樂特點進行教學設計,讓學生分析《打麥號子》的節奏、旋律特點,感受節拍、速度、力度的變化,學生理解了音樂的表現要素,感知了音樂主題,理解了音樂形象,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音樂教學隨筆13

一個未曾謀面的陌生孩子由媽媽陪着來上音樂課,奇怪吧!還真未見過需要媽媽陪讀的國小生,況且現在幼兒園的孩子都不需要家長陪伴。我心存疑慮,納悶着準備開口詢問,只見班主任風塵僕僕地趕來。

“這個學生是新轉來的,曾在先前的學校被老師體罰了,心理有些障礙。”

原來是這麼回事!疑惑解除,我立刻贈給孩子一個真心笑容,並輕聲問他:“小朋友告訴我,你叫什麼名字好嗎?”話音未落,意外的是把他給嚇哭了。

滿臉無辜的我納悶極了!可他的哭聲卻越來越響……

“媽媽,嗚嗚嗚……我怕……我要回家……”

怎麼辦?這種歇斯底里的情況我可從來沒有遇到過呢?

“好孩子,別哭了。”我安慰道“你媽媽在身邊呢。”看看他媽媽,非常焦急不安,一個勁地摸他的頭進行鼓勵。

眼前的一幕使我的腦海忽然有一種奇怪的想法,那就是讓他一個人留下來上音樂課。也許這是件很困難的事情,但我相信音樂課可以留下他,我可以留下他。我自信地讓他媽媽離開音樂教室,他呢?差點沒有跑出去抱他媽媽的腿。

家長和班主任離去,教室裏只剩我和一大幫學生。感覺這事情還真刺激,挺有挑戰性,但是絕對棘手。我蹲下身子,笑着問他:“你能夠告訴我,為什麼哭嗎?”可他理都不理,瞧都不瞧我:“我要媽媽……”啊,又要歇斯底里地鬧了,“你看,有哪個小朋友是媽媽陪着的呢?我們都已經長大了,不需要家長陪着上學了。”

“嗚……嗚……”

我幫他擦乾眼淚,摸了摸他的小腦袋,希望從中安慰他一下。

“孩子們?今天來了一位新朋友,可老師卻不知道他的名字叫什麼?”

“別哭了,告訴我你叫什麼名字?”我期待他的回答。

“嗚……嗚……”哭聲代替了回答。

無奈之下,我只好先把他安置一邊,想用我們的音樂課堂來吸引他的注意力。

我們複習了一首遊戲歌曲,並離開坐位玩三拍子和二拍子步伐的遊戲。

“我們請新同學和我們一起玩好嗎?”我向大家提議。

“好!”學生異口同聲並表現出極度的熱情。

我再一次來到他的身邊,蹲下身子:“來吧,和小朋友一起來玩,好嗎?你一個人多孤單啊,讓我們一起舞蹈。”

……

還是沒有反應,唉……

“我怕,嗚……”好不容易停止,又哭上了,而且是越哭越兇。

“別怕,老師保護你!”我微笑地對着他,希望能夠給他一點歸屬和力量。

可他仍舊沒有任何反應。

“好吧,同學們。我們的新同學還沒準備好,等一下再讓他和我們一起玩。”

美妙的音樂聲,不和諧的哭聲,我們卻愉快地玩着各種音樂遊戲……我想我只能夠用各種孩子喜歡的音樂方式來吸引他,幫助他。

大概十分鐘過去了,我悄悄瞄了他一眼,發現他不哭了,還偷偷地笑了一下。哈哈,我想可以馬上給他一個下台階試試看了。音樂結束,我第三次來到他的位置“我是來幫你‘搬家’的,老師覺得和我們一起坐,大家都會比較開心。”

他好像有些猶豫,我起身學着動畫片裏的可愛人物先搬走他的書“嗨喲,嗨喲……”他笑了笑,是在笑我這個老師幼稚吧。

“好了,現在輪到把你‘搬’過去了。”我用調皮的孩子般的口吻。

他仍在猶豫着……

“孩子,讓我拉你的手吧!”我用親切的目光真切地希望他能理我一下下,足夠!

一秒,兩秒,三秒……他真的站起來了,^_^,真開心!萬歲!我成功了!接着,我想我會更成功的。

我幫他安排好一個位置,“剛才,我們玩的很愉快,但是新同學沒有和我們一起玩,再來一次好嗎?”我對學生們説。

“好!”學生一個個顯得興奮極了。

我和藹、自信地走到他面前“好孩子,和我們一起玩吧!讓我拉你的手,由我負責來保護你,好嗎?”

他微微點頭,不仔細看還真看不出他點頭的樣子。

音樂響起,我拉着他的手一起舞蹈,在美妙的樂聲中,他笑了,很開心,我也特別開心。我覺得這是我從來沒有過的成就感,我是多麼幸福啊!

讓人興奮的上課時間過去了,他的媽媽一直躲在教室外面旁聽,我走出教室,她開心地對我笑,我感覺到一種感激,一種感動……我及時回敬她一個燦爛的笑容,這笑不需要言語,不需要任何説明與標註,因為那是一種愛的交流……

經過對這個孩子的教育之後,我一直在反思,我們的學生,那些稚嫩的臉,那些幼小的心,是多麼需要我們教師真情的灌溉啊。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懷着一顆感恩的心,感謝特殊孩子給我們帶來了寶貴的教學經歷,感謝他們讓我們變得更加懂得去愛護每一個小生命。也許當你愛護一個幼小心靈的同時,孩子們也悄悄地愛上了你。

音樂教學隨筆14

回想自己多年的教學經歷,我經常會追求這樣的一種課堂效果:課堂安靜,學生能很好的跟着教師的思路,配合教師的教學。但實際情況往往不能另人滿意。時常會有這種現象:上課前教師提心吊膽,害怕學生不配合教師的思路亂了堂;課後又會對學生表現出的“不聽話”、“不配合”感到心情煩躁,失去了教學的樂趣和成就感。有時真的很想去好好的訓斥一番,但反過來想想,現階段來講,我國中國小音樂課程普遍存在課時少的缺陷,學生對音樂課的渴望是可想而知的,大部分學生都會帶着一種喜悦、興奮的心情而來,他們大多想將自己一週來所有的學習壓力和煩惱都盡情宣泄在音樂課堂上。滿心想將自己知識奉獻給學生的老師看到學生“亂糟糟”的場面,卻產生了不快樂。

如何協調好課堂紀律與教師正常傳授學生音樂知識兩者之間關係,值得做老師的好好考慮與分析,我認為離不開兩點。

首先,每個教師必須清楚認識到學生畢竟是孩子,我們不能以對待成人的態度去對待他們,讓他們達到成人的標準就失去了孩子原本活潑的天性,但同樣不能對其放任自流、任其胡鬧。這就需要把握一個度,需要教師不斷學習,積累教學經驗,能夠用敏鋭的目光去審視學生在課堂上的“亂”的表象下,是否是對知識的渴求,是對知識的探索。他們通過這種行為能否更有效的主動獲取知識。一個聰明的音樂教師會利用這點 “亂”去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與創新精神。

因此,教師要善於發現、引導、鼓勵表揚,從而使這種“亂”成為一種動力、一種自主、一種創新協作的良好品質的體現,能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在開開心心、自由自在中,順利地與教師協作,共同完成課堂任務。

其次,教師對一節課的教學內容要作到善於應變、合理規劃。音樂課不是統考科目,教學壓力相對較小,這就不必趕進度,要求班班水平一致,而是要針對不同班的實際情況作出不同的安排。對於那些課堂紀律稍好的班級可採用多講授一些知識的方式,而對於那些有較多思維活躍的班級,則可對教學內容進行相對調整,不必照辦模式,可採用少講、多討論、多探索、多實踐的方式進行教學。我們設想學生剛剛由於亂了堂被訓斥,那麼無論教師播放多動聽的音樂可能再也打動不了學生的心靈了。

什麼是好的音樂課,始終是我們這些音樂老師不斷思考和探索的一個問題。面對多媒體高速發展的今天,課件和一些教學設備、音像資料的使用已不再是夢想,現在最需要的是在教師之間互相溝通、互相探索、互相研究、互相討論的教學過程中,少走彎路,少碰釘子,少一些課堂教學中不和諧的音符,多一點開心,多一點快樂。

總之,如何更好的瞭解學生,如何更好的讓學生了解音樂,如何讓學生更好的在音樂中健康成長、增長智慧、弘揚個性、完善人格、擴大視野,如何更好的做學生的引導者和指路人,是我們每個音樂教師要不斷探索與總結的重要任務。

音樂教學隨筆15

隨着當今社會科學幼兒教育觀念的不斷宣傳和實踐,尤其是《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頒佈與實施,對我們提出了新的要求,面臨着新的挑戰。在學前教育內容中,音樂教育又是其中的一大部分。我國《幼兒教育綱要》指出:教育者根據學前教育的任務、內容,通過一些手段和方法,在受教育的兒童和教育者的共同活動中,對兒童施加各種有益的影響,在學前教育階段,我們可以通過音樂教育充分的發掘幼兒的潛能,塑造幼兒健康、活潑、陽光、的形象,促進幼兒在德、智、體、美等各方面得到積極主動的發展。那麼作為一位教師,如何抓住幼兒音樂教育的特點,採取恰當方法,合理的設置課堂各環節,有效地開展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是擺在幼兒教師當前的一個新課題。

一、幼兒音樂教育的主要特點

(一)幼兒音樂教育要與幼兒教育學、心理學的科學規律相一致。

幼兒音樂教育必須符合幼兒的生理、心理髮展特點,要以幼兒園相關的教育原則、方法等作為基本理論指導教育教學工作,一旦違背了這些科學的規律,那我們的教育工作必定會受到影響。不可避免的會影響幼兒的心理、生理髮展。例如:同樣的一首兒歌,若一位專業技能技巧熟練的教師並熟知各年齡段幼兒的年齡特點,採用正確的教學方法對幼兒開展教育的老師,教學效果必定很好;相反,若一位不具備這些條件的老師,就達不到目標,自己着急,幼兒也沒掌握。

(二)幼兒音樂教育活動要把握住幼兒藝術歌曲的情感與審美感受的主要特點。

音樂教育的重要特徵就是通過音樂藝術作品給人以情感的體驗與審美的感受。音樂審美感受是讓幼兒在參與音樂藝術活動的過程中,通過不斷的感知音樂作品的藝術美,使其在情感上產生共鳴,獲得美的感受。所選的兒童音樂作品要緊緊與幼兒的生活實際相聯繫,具有情趣、積極、陽光、健康、活潑的一些特點。也要體現出這些情緒中藴藏的讚揚、關心、同情、鼓舞、幫助的生活態度。音樂藝術是以每個生動感人的藝術形象來激勵人們的感情,給予啟示,感染幼兒。

例如:在中班上冊教材中的兒歌《一分錢》,它教育意義是教育幼兒拾金不昧的高尚的品德,但是在歌詞中並沒有直接呈現,而是採用了一種天真的兒童語氣、簡單的音調旋律、歡快的情緒,唱出了小朋友把撿到的一分錢交給警察叔叔,警察叔叔拿着錢對小朋友點頭讚揚示意的細小情節,塑造出一個生動而又感人的美好形象,從而教育我們的兒童,意識到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要,並且要把拾到的東西,就算很少的一分錢都要交給警察叔叔,在情感上也是愉悦的。用這樣一種情感方式來激勵,會比直接的教育會更容易讓幼兒接受,更能牢記在心。因此在幼兒音樂教育活動中,無論是進行思想、情緒、品德的教育,還是進行知識技能、認知理解的教育,都需要通過審美感受這一途徑來開展。

(三)幼兒音樂教育的開展要遵循寓教於樂的原則。

音樂藝術具有娛樂性特徵,這也是吸引幼兒積極參與音樂活動的重要特點之一。利用這一特點讓幼兒在遊戲中快樂的學。在音樂教育中獲得愉快的音樂感受讓幼兒在歡快活潑、富有藝術特點的教育中獲得成長。從而促進幼兒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四)幼兒音樂教育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

幼兒音樂教育是在一種歡快的氛圍中進行的,它的教育影響就如像春雨點點滴滴滋潤幼兒的心靈。慢慢的薰陶、感染着她們。因此,音樂教育就是一個循序漸進、潛移默化的教育過程。而音樂藝術教育對人們內心情感有着潛移默化的影響,比説教更具有説服力,意義更深遠。

二、音樂教育在促進幼兒全面發展中的意義

(一)音樂教育對陶冶幼兒情操,培養幼兒審美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喜愛音樂是孩子們的天性,幼兒有着較強的好奇心,鮮豔而又明亮的色彩,五彩繽紛的世界,環境中豐富美妙的聲音,美麗色彩與圖形都可吸引兒童的視覺與聽覺。那麼,美妙的音樂便更是他們的最愛。

音樂不斷陶冶着孩子們的情感,激發他們充分發揮兒童想象力,教育他們熱愛生活,及對未來一片美好的憧憬。

(二)音樂教育與德育緊密相聯,密不可分。

好的音樂教育可以促進幼兒品德的發展。而品德教育的發展需要以情感為基礎,音樂教育又是德育培養的情感基礎。通過優美動聽的音樂,潛移默化地影響。

音樂活動多為集體活動,無論是音樂表演,合唱都可體現團隊合作精神。因此都能培養集體主義精神,養成遵紀守法的好習慣,在國外,有很多學者把音樂活動作為培養新一代社會道德規範的早期教育行為來研究,並在教育中佔據重要地位。

(三)音樂教育可促進幼兒智育的發展。

音樂教育能促進智育的發展,這一點已成為社會有目共睹的一點,很多有條件的家庭為更好的培養自己的孩子,更好發展孩子的智力,兒童的早期音樂教育已成為社會一種發展趨勢,越來越多的家庭為孩子購買樂器,請專業的音樂教師。由此看出,得當的音樂教育對促進幼兒智力的發展有着積極的作用。

三、在幼兒音樂教育中如何有效開展教育活動

(一)培養興趣,激勵幼兒主動、自信地參與到活動中來。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幼兒音樂教育的教學內容與形式要生動形象活潑,3-6歲的幼兒活潑好動、好奇心強等特點,因此,避免利用簡單呆板的教學模式,在教育活動中教師應讓自己的課富有濃厚的趣味性。從而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多給幼兒一些上台鍛鍊的機會,鼓勵幼兒參與的每次活動,發現幼兒的進步,從而增強幼兒的自信心。

(二)所學歌曲要與幼兒的生活緊密結合。

幼兒歌曲來自與幼兒生活,同時也反映着幼兒的生活。教師要啟發引導幼兒瞭解與歌曲內容相關的知識,使幼兒增長知識,更有助於幼兒體會歌曲的情感,與生活緊密相聯幼兒更容易理解,對學唱歌曲增加了興趣。比如在學中班上冊的《幼兒園裏好事多》這首歌曲之前,教師就可問問幼兒小椅子誰擺的,小桌子誰擦的,小手絹誰洗的。幼兒既感興趣,又熟悉了歌詞內容。在加上歡快的音樂間奏孩子能不喜歡麼?通過這樣的一種方式不僅提高了幼兒對音樂的興趣更讓我們的教育開展的更為順利。

快樂是孩子學習、探究、嘗試的原動力,孩子因為快樂所以學習,因為學習所以快樂。因此,我們有責任成為幼兒音樂活動的夥伴,支持者,引導幼兒喜愛音樂;在活動中多給幼兒自主的空間,讓幼兒尋找快樂;多給幼兒自由的空間,讓幼兒創造快樂;多給幼兒合作,交流的空間,讓幼兒分享快樂。我們共同努力讓音樂帶給幼兒快樂,讓幼兒真正享受音樂的快樂吧!

(三)幼兒音樂教育要給幼兒充足的空間,培養幼兒的創造意識。

在音樂活動中,作為教師我們不能僅僅看孩子技能技巧的訓練,還應培養幼兒會表現美、創造美。適時地鼓勵,引導幼兒當眾大膽表現。

音樂教育需要我們給幼兒創設一種寬鬆的環境,由易到難地引導幼兒創造,創編歌詞與動作,充分挖掘孩子們的才能。從這樣我們可以從簡單的改編歌詞、從一個簡單的旋律出發,慢慢的到為圖片故事編配音樂、為整首歌曲創編舞蹈動作,總之,要引導幼兒從自身實際出發,充分展示自己的創造力。

結語

幼兒音樂藝術教育作為樂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受到各國教育界高度關注。在大力提倡超前教育、素質教育、基礎教育的今天,如何探索幼兒音樂教育發展方向,完善幼兒音樂教育體系,對搞好幼兒音樂藝術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音樂教學隨筆16

通過自然界豐富的音響世界,培養學生的認識能力與感受能力

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音樂形象通過節奏、節拍、曲調、調式、調性、和聲、曲式等音樂要素來塑造音樂所表達出的思想感情,通過人的聽覺器官而引起各種各樣的情感反應。因此,對音響的感受是一切音樂活動的基礎,通過不同形式與手段對學生進行音樂感受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大千世界的音響有着豐富的表現力,如風雨聲、雷電聲、鳥鳴、狗吠、馬嘶、獅吼、濤聲、流水聲、機器馬達的轟鳴聲、戰場上的槍炮聲、抑揚頓挫的叫賣聲……作曲家們為表現這些豐富音響和自身感受而創作了大量的音樂作品,來表現不同的音樂形象及情感,如《動物狂歡節》《雷電波爾卡》《騎兵進行曲》《十面埋伏》《野蜂飛舞》《百鳥朝鳳》等中外名曲。教學中,有的音樂教師指導學生聆聽這些作品,讓學生感知音樂與大千世界的密切關係,感知大千世界豐富的音響和音樂所富有的特殊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打開想象的心窗,利用各種生活物品,自己動手製作模擬大千世界音響的“樂器”進行表演。在教師的啟發、鼓勵下,有的學生將塑料紙揉成團,放在掌心裏揉搓,使其發出“刷刷刷”的聲音,用來模擬瀟瀟細雨的聲音;有的學生手握塑料飲料瓶發出“咔吧、咔吧”聲,模擬雷聲;有的拿來一節竹子做成竹哨,吹出美妙的鳥叫聲;有的用空易拉罐裝進沙粒,用膠布封口,代替沙罐搖出“沙沙”的節奏;還有學生用倒扣的小塑料桶或空蛋糕盒子來代替“架子鼓”敲擊出不同的節奏;也有學生用碗或茶杯深淺不一地裝上水,用筷子敲擊出簡單的樂句……這些信手拈來的普普通通的生活物品,被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賦予了新的概念,雖然簡單、沒有固定音高,但卻在孩子們的音樂啟蒙中起到了“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引導學生欣賞音樂,啟發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音樂具有“有聲無形”的藝術特點,人們對音樂內涵的感知比較抽象。但是,音樂的各種要素組合起來,所表現的內容、塑造的形象、表達的情緒,總是能被人們所感知,這就是音樂的魅力。在這一方面,有的教師充分利用音樂的各種表現手段,啟發學生利用想象力將所聽到的音樂用語言描述出來,同時也描述出了自己對音樂的感受。

音樂教學隨筆17

幼兒新入園,周圍的生活環境與生活規律改變了,孩子們難免會情緒不穩定,來園是喜歡哭鬧,這時用播放一些輕鬆歡快的音樂,會使寶寶們沉浸在美妙的音樂中,而暫時忘記了哭泣,於是,我針對剛入園孩子的哭鬧現象設計了一些用音樂培養孩子生活常規的方案。

在早上孩子們來園時,我常會播放一些關於大自然聲音的音樂,如“森林的早晨”,孩子們一下子就會被音樂中的鳥叫聲吸引住了,哭鬧的情緒一下就平靜了。在開展集體活動之前,我又播放一些歡快的音樂,調動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課間活動時,關於小動物走路的音樂又響起來,孩子們聽到音樂就會學着小動物走路去喝水、入廁。户外活動回來,一此優美的鋼琴曲會及時地響起,孩子們的激動的情緒也會很快地平靜下來。進餐時播放一些節奏平緩的曲子,孩子們進餐也會變得輕鬆愉快。午睡時一些兒歌,音樂故事會讓孩子忘記想家,並很快地進入夢鄉。

睡醒時,來上一些歡快的兒童歌曲,孩子們又會精神抖擻。一天下來,在音樂的伴隨下,孩子們的情緒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一個學期,我們班的孩子已能完全適應幼兒園的生活,生活、學習習慣都有很大的進步,孩子們現在會聽着音樂自覺地進行各項活動,喜歡上幼兒園了。

音樂教學隨筆18

我有幸參加了奧爾夫音樂教學教師培訓,在短短的兩天學習裏,使我從不懂、不瞭解,逐步有了感性的認識,並且初步瞭解了奧爾夫音樂教學體系及它的基本思想觀念,學習了一些具體的教學方法。在這段時間裏,我和另一位老師過得非常的忙碌、充實,也在這忙碌中學習到了很多奧爾夫音樂教學法。

來這裏第一天我們主課教師就對我們説過奧爾夫的教學原理是:“一切從孩子出發”。帶着這個道理,老師在這段時間裏通過各種音樂舞蹈,讓我們慢慢了解奧爾夫音樂究竟為什麼備受孩子們的喜愛。而我以前很單純的認為奧爾夫音樂是一個課程,現在才漸漸恍然大悟,“哦,原來奧爾夫音樂是一種教學方法,讓孩子們在音樂中獲得開心、放鬆、有創造性同時也提高幼兒的參與能力和合作能力。這才是奧爾夫音樂最重要的精華”。

接下來就來總結一下我在這段時間裏所學到的一些關於奧爾夫音樂的知識點:

一、樂器

奧爾夫樂器是根據奧樂夫音樂來設定的一些比較容易學的樂器:如鼓、雙響筒、三角鐵等樂器。這些樂器操作是非常容易的,一學就會,在第一堂課上,教師就設計了一堂課,讓我們通過音樂欣賞來探索這些使我們非常好奇的樂器。在探索的過程中教師還給我們介紹了這些樂器的名稱以及用法。接下來都有設計打擊樂器,同時還有進行樂器分組,主要是對樂器的音高進行分類如:鐵質類的為樂器類音高最高的一組,鼓為音高最低的一組。

二、曲目分析

在進行音樂舞蹈的同時,教師會先讓我們對曲目進行分析,如曲目的結構,樂句的特點、節奏的快慢、曲目的背景等。經過這些分析後,我們對曲目就能很全面的瞭解了,在表演的時候就能做得更完美了,能過這些環節讓我受益匪淺。

三、舞蹈創編

第二天教師讓我們根據曲子的特點自由想象,創編一些簡單的舞蹈,在創編的同時老師以及同學們都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議如:1、創編前要分析曲子的結構2、想象一個適合曲子特點的主題3、全神投入劇情中4、表情、動作誇張。

舞蹈創編可以説我的強項,可也是奧爾夫音樂最難學的一個環節。通過這次的培訓,讓我慢慢對舞蹈的創編有了更高的看法,因為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都有讓我們共同實踐,由易到難,由短到長,讓我們每個人收穫都很大。

四、課堂內容設計

這次培訓老師們重點培訓我們在一節音樂中應當怎樣設計一堂奧爾夫音樂課。1、首先要在教學活動上注意動靜結合。2、在選音樂的同時也要注意音樂是否適合孩子們,針對小齡的孩子最好是選一些沒有歌詞的音樂。3、上課時教師們要尊重孩子們的語言、行為。4、要讓孩子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到自己有價值、有成功感。5、內容設計是其主要環節有:①熱身律動;②樂器探索;③歌謠;④小兒歌;⑤音樂欣賞。

五、音樂欣賞

音樂欣賞是一個很重的環節,在以前的音樂課中,我們都不怎麼注重音樂欣賞課,認為很沒有意義。通過這一次學習才發現,在奧爾夫音樂中音樂欣賞是非常重要的,原因有:可以讓幼兒在欣賞的同時感受到節奏的變化,讓一些固定節奏在孩子們心中潛移默化,形成心中的一個節奏感。

以上這些就是我在培訓這兩天來所學到的一些主要的知識點,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內容豐富,教法生動活潑,深受孩子們的喜愛。根據我園特色,在教學法上,一個教案都只是一種手段,教法更應豐富多彩,且“永遠在發展中,在流行中”!我相信,任何一個教法,一個教案都只是一種範例,一種模式僅供參考,切不可生搬硬套,俗稱“條條道路通羅馬”。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深感教育是未來世界的希望,應更加努力學習,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和修養。為了能培養出÷塑造出更多、更好的具有良好音樂能力÷美好心靈,整體素養的人才,共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