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人文素養 > 育兒經驗

孩子為什麼會離家出走?

欄目: 育兒經驗 / 發佈於: / 人氣:1.64W

《綠野仙蹤》The Wizard of Oz

孩子為什麼會離家出走?

片名:The Wizard of Oz

中文譯名:綠野仙蹤

導演:維克多·弗萊明(Victor Fleming)

理查德·託比(Richard Thorpe)

主演:朱迪·加蘭(Judy Garland)

弗蘭克·摩根(Frank Morgan)

雷·博爾格(Ray Bolger)等

類型:奇幻/家庭/冒險/歌舞

製片國家:美國

首映日期:1939年8月12日

電影劇情簡介

迄今為止,在我所閲讀的童話作品中,《綠野仙蹤》留給我的印象最深,而根據它改編的同名童話歌舞電影,同樣讓人過目難忘。這不僅因為它展示出感人至深的人性美,還因為它奇妙的想象力與兒童現實生活的巧妙結合,更因為它表達了一個無比美好的主題:沒有任何地方能比家更美好。

少女多蘿西和叔叔、嬸嬸以及三位工人,一起生活在美國堪薩斯州的農場裏。因為她的小狗託託咬了喀爾胥小姐,喀爾胥小姐帶走了託託,準備處死它。覺得煩惱不被人關心的多蘿西,帶着託託離家出走,想找到一個沒有煩惱的地方。

路上,多蘿西遇到了馬孛爾教授。在他的啟發下,多蘿西知道不該離家出走,便又轉回家來。可風暴來了,被風颳掉的窗户砸暈了剛跑進屋子的她。等她醒來時,整座屋子都被吹到了空中,而當屋子終於落下時,卻意外地砸死了東方惡女巫。多蘿西也來到了一個奇妙的新世界,覺得這裏就是沒有煩惱的地方。

然而,新的煩惱馬上就來了。穿着東方惡女巫的紅鞋子的多蘿西,被西方惡女巫威脅。北方好女巫告訴多蘿西,她可以去拜訪奧茲仙境的大法師,他住在黃磚路的盡頭,有魔力實現一切願望。多蘿西和託託沿着黃磚路,向仙境出發了。

去仙境的路上,多蘿西先後遇到了一直覺得自己不夠聰明、想要一個頭腦的稻草人,一直覺得自己胸膛裏空落落、想要一顆愛心的鐵皮人,一直覺得自己非常膽小、動不動就哭、想要一份勇氣的獅子,並和他們成了好朋友。當他們終於來到仙境時,大法師卻告訴他們,要想讓自己幫他們實現各自的心願,他們就必須將西方惡女巫的掃帚帶給他。

為了拿到掃帚,四個朋友齊心協力,稻草人出了很多好主意,獅子在危機時刻救護多蘿西,鐵皮人温柔善良、樂於助人。當西方惡女巫點燃掃帚,攻擊最怕火的稻草人時,多蘿西又用一盆水意外地戰勝了西方惡女巫——女巫被融化了。當他們拿着掃帚又一次拜見大法師時,大法師滿足了他們的心願。其實,他們早就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並不缺少那些大法師給予他們的東西。

最後,北方好女巫告訴多蘿西,只要對敲三下紅鞋子的鞋跟,並在內心深處告訴自己“沒有任何地方能跟家一樣”,她就可以在兩秒鐘內回到堪薩斯農場的家。她這樣做了,果然眨眼就回到了家。不過,醒來時,她躺在牀上,嬸嬸説她病了。“沒有任何地方能跟家一樣”是電影的最後一句台詞,它點明瞭電影的主題。

看電影時,請這樣邊看邊想:

預防孩子離家出走的重要前提,是充分關注、尊重、理解孩子的煩惱。

作為兒童片裏的經典,《綠野仙蹤》處處流露着童真與活力,充滿了神奇有趣的童話角色和歡快的歌舞場面,在令人賞心悦目的同時,更不乏教育意義和價值,尤其是在3D技術氾濫電影界、電子遊戲充斥娛樂市場的今天,它的魅力更是無可阻擋。回到電影藝術的原點,重新審視電影藝術的美是十分必要的。

電影中,多蘿西之所以要離家出走,是因為她覺得包括亨利叔叔、艾姆嬸嬸在內的所有人都不關心她的煩惱,於是她就想在家之外找一個沒有任何煩惱的地方。她對小狗託託説:“你認為真有這樣的地方嗎?”“一定有。”她自言自語地回答。可這個地方在哪裏?那裏肯定不是搭船或火車能到的地方,那地方肯定離堪薩斯的農場很遠。對了,它在月亮之後,在雨水另一邊,在彩虹之上!

多蘿西來到了沒有煩惱的地方。

“在彩虹之上,有個高高的地方,有一處我曾聽説的樂土,在搖籃曲中;在彩虹之上,天空湛藍,只要你敢於夢想,這兒美夢都會成真。有天我將對着星星許願,並在高高的雲端醒來,一個煩惱就像檸檬糖融化的地方,在煙囱頂上,高高之處,就在那裏,你將會找到我。在彩虹之上,青鳥飛翔的地方,在高高之處,你將找到我。”

這是多蘿西的夢想,也是《綠野仙蹤》的主題歌《跨越彩虹》,它曾獲奧斯卡最佳歌曲獎。可以説,它表達了所有青春期孩子的夢想,因為這些孩子和多蘿西一樣,總以為親人們不關心自己的煩惱,而自己又總是有數不清的煩惱!如果世界上能有那麼一個地方,連美夢都會成真,煩惱就像檸檬糖那樣融化,為什麼不到那裏去呢?多蘿西因此而離家出走了,其他孩子也會這樣做。

很多父母並不知道,不要説青春期的孩子,就算還沒有進入青春期的孩子,也真的會有數不清的煩惱。這些煩惱在父母看來,可能是那麼小,小得微不足道,甚至是孩子自尋來的煩惱,所以往往懶得理會孩子的訴説;然而,父母並不知道,這些在他們眼裏微不足道的煩惱,到了孩子那裏,卻可能是籠罩了整個世界的烏雲,有時候甚至會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而為了讓自己自由呼吸,一些個性突出的孩子,便會像多蘿西那樣,懷揣着夢想,離家出走,尋找新世界。

電影中,多蘿西告訴叔叔和嬸嬸,自己的小狗被喀爾胥小姐欺負了,但叔叔和嬸嬸實在忙得沒工夫聽她説,於是她生氣地離開了。多蘿西向碰到的每一個人訴説,可大家都在忙着,沒工夫理會她。有一個名叫杭克的工人甚至説她:“如果你的狗不跑進喀爾胥小姐的花園,她就不會那樣做了。你為什麼不用你的智慧,你的頭腦可不是用稻草做的。”隨後,多蘿西還是不停地向嬸嬸説喀爾胥小姐的事,嬸嬸卻回答:“你總是會自尋煩惱。”

看,小狗被喀爾胥小姐欺負了,後來乾脆被她強行帶走了,雖然小狗半路逃了回來,但可能還是會被喀爾胥小姐欺負,怎麼辦?這就是多蘿西的煩惱。在叔叔、嬸嬸和農場的其他工人眼裏,這算多麼大的事兒呢?不就是一條小狗的生與死嗎?然而,他們並不知道,對多蘿西來説,小狗託託的安全問題就是她最大的煩惱。多蘿西在農場裏找不到答案,就只好自作主張,離家出走,尋找沒有煩惱的地方。實際上,很多孩子離家出走,就是由於類似的“小煩惱”。

因此,預防孩子離家出走的重要前提,就是父母要充分關注、尊重、理解孩子的煩惱。要做到這一點,最重要的便是盡力尊重孩子的感受,不是居高臨下地俯視孩子的世界,而是蹲下身來和孩子交流,設身處地換位思考,尤其不要認為孩子是自尋煩惱,更不能批評孩子,使孩子煩惱變苦惱。

消除孩子離家出走的根源,在於傾聽孩子的傾訴,融化孩子的煩惱。

離家出走對全世界的孩子來説,都是一個並不新鮮的用以躲避甚至抗議家庭的普通行為選擇。不過,在國家的教育體制存在各種問題,父母常常是“無證上崗”,不考慮或者忽視孩子的心理感受,片面追求書面考試成績,給孩子施加了超過其心理承受能力的社會裏,這種離家出走的現象更加突出,並且有愈來愈低齡化的趨勢。而相比自殘、自殺等更極端的行為,離家出走還算比較正常的行為選擇。

孩子在壓力無法消解下的普通行為選擇——離家出走,到了父母那裏,就成了極其可怕的事情。特別是在社會失序、法治存在缺陷、兒童權益得不到有效保護的情況下,一旦發生了孩子離家出走的事,對父母來説,無異於整個天空都坍塌下來。在電影中,多蘿西經過一場奇妙的仙境旅行後,重新安全回到了家裏;可在現實生活中,根本不存在這樣的仙境。不少孩子在離家出走之後,常常會身處險境,受到各種各樣的傷害,有的甚至再也回不到自己的家。

多蘿西和她的三個好朋友。

多蘿西和朋友們朝着仙境走去。

那麼,該如何消除孩子離家出走的根源?方法其實並不複雜,那就是“解鈴還須解鈴人”。既然孩子離家出走是由於像多蘿西那樣自認為不被親人理解,因而產生了許多難以化解的煩惱造成的,那麼,徹底融化孩子的煩惱就是了。

怎麼徹底融化呢?一個常識性的做法是在充分關注、尊重、理解孩子的煩惱的基礎上,學會傾聽孩子。作為父母,你或許沒有足夠多的時間陪孩子玩耍,或許沒有足夠好的物質供孩子享用,或許沒有足夠高的知識文化水平幫助孩子,或許也沒有足夠榮耀的社會地位令孩子驕傲……但是,你可以做到蹲下身來,認真傾聽孩子訴説自己的煩惱,不管它在你眼中是多麼微小,也不管你是否真正理解孩子,你都得認真傾聽。哪怕你一句話都不説,只是微笑地看着孩子,表示你的確是在認真聽孩子傾訴就行。

孩子需要傾訴的對象,父母自然是最佳選擇;父母需要了解孩子的世界,傾聽孩子的訴説就是最好的方式。但現實是,孩子願意傾訴,父母不願意傾聽,由此導致的後果之一,便是孩子再不願向父母訴説心事,孩子的心理距離和父母越來越遠,他們不再信任父母。有調查表明,中國孩子最願意傾訴的對象,並不是身邊的父母,而是同學和朋友,甚至是完全虛擬化的網友。孩子因此上當受騙的例子並不少見。

回到《綠野仙蹤》這部電影,假如多蘿西的叔叔、嬸嬸,或者農場裏的任何一個人,願意暫時放下手中的活,蹲下身來認真傾聽她的傾訴,甚至還幫她出主意、想辦法對付難纏的喀爾胥小姐,多蘿西還會離家出走嗎?

已經走在離家路上的多蘿西,之所以半路放棄了出走的念頭,想趕在風暴之前跑回家,只是因為馬孛爾教授願意傾聽她的傾訴,表示理解她的煩惱,同時還引導她回憶嬸嬸是多麼愛她的往日場景。温馨的回憶讓多蘿西意識到,自己離家出走會讓嬸嬸傷心,所以不能這樣做。

由此,父母們也不妨想一想:我什麼時候這樣引導過孩子?

預防孩子離家出走的上策,是讓孩子深刻體會:沒有任何地方比家更美好。

《綠野仙蹤》講述的其實是一個離家出走的孩子如何通過反省自我,重新在內心深處發現和體會家的價值,並努力迴歸家庭、迴歸親情的温馨故事。這個主題在幾乎所有的經典兒童電影中,都有着鮮明的表達。這是因為,對兒童教育來説,“家”是具有永恆價值的符號,它是人生幸福的核心保證。

這部電影於1939年由美國米高梅公司首次推出,當年即獲得巨大成功,差一點兒擊敗風靡全球的《亂世佳人》,成為奧斯卡最佳影片獎得主,儘管它僅僅是一部童話歌舞片。七十多年以後,這部電影所表現的“家”這個主題依然具有嚴峻的現實意義,中國的父母因此特別需要和孩子一起欣賞之,品味之。

電影中有這樣一個重要情節,當多蘿西的三位好朋友都從奧茲仙境的大法師那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大法師也同意用熱氣球帶着多蘿西一起回堪薩斯時,意外發生了:為了和小狗託託一起回家,多蘿西跳下熱氣球去追託託,等她氣喘吁吁地回來時,熱氣球卻已經升空了。看到這一切,多蘿西失望極了。這時,北方好女巫對多蘿西説,只要對敲三下她腳上穿着的紅鞋子的鞋跟,並默唸三遍“沒有任何地方能跟家一樣”,她就可以立刻回到堪薩斯農場。果然,多蘿西瞬間就回到了家裏。

多蘿西明白了:沒有任何地方能跟家一樣。

我們也許會問,既然回家如此簡單,北方好女巫為什麼不一開始就告訴多蘿西,而是讓她走那麼遠的路,並因此遭遇那麼多磨難呢?這不是故意為難多蘿西嗎?北方好女巫這樣做到底有什麼必要呢?

這些問題的答案其實都被多蘿西回答了。熱氣球飛走之後,北方好女巫對關心多蘿西該如何回家的人們説,她要靠自己學會(回家)。於是,大家問多蘿西學到了什麼。多蘿西這樣説:“光想見到亨利叔叔和艾姆嬸嬸是不夠的,如果我未曾尋找內心深處的渴望,我將無法看得比我家的後院更遠。如果它不在我心裏,我從來就沒有真的失去過它。”隨後,好女巫告訴了她回家的辦法。

而多蘿西“回家”之後的故事實際上是告訴觀眾,所謂多蘿西的仙境遊,其實就像艾姆嬸嬸説的那樣,只不過是多蘿西在病中所做的一場夢;她回家也不是因為對敲了三下鞋跟,説了三遍“回家”的話,而是因為她在內心深處重新找到了對家的渴望。心裏有了家,家自然馬上就回來了,不要説是兩秒鐘,一秒鐘都不用,説回來就回來了。

“如果它不在我心裏,我從來就沒有真的失去過它。”這句話的另一種説法其實是:“如果它不在我心裏,我從來就沒有真的擁有過它。”反之,“如果它在我心裏,我又何曾真的失去過它”。這也正是説,預防孩子離家出走的上策,是讓孩子自己深刻體會到,而不是僅僅認識到,沒有任何地方比家更美好。

多蘿西在仙境中遇到的三個好朋友——稻草人、鐵皮人、小膽獅——其實是農場裏的三個工人:説她的頭腦可不是用稻草做的杭克;説她不珍惜叔叔、嬸嬸的愛,不知道心疼人的海格瑞;把她從豬圈裏救出來,自己又嚇得發抖的傑克。而奧茲仙境的那位大法師其實是勸多蘿西回家的馬孛爾教授,東方壞女巫和西方壞女巫則是喀爾胥小姐,北方好女巫應該就是艾姆嬸嬸吧!

看完電影,請對照一下自己:

1.當孩子期待我能聽聽其煩惱時,我是認真傾聽還是有意無意地拒絕呢?回憶一下,傾聽時孩子是什麼反應,拒絕時孩子又是什麼反應。

2.孩子有了心裏話時會第一個告訴我嗎?對此,我有足夠的信心嗎?

看完電影,請和孩子一起討論:

1.為什麼沒有任何地方比家更美好?討論時,要能講出具體的例子,就像馬孛爾教授引導多蘿西回憶的那樣:“有一次生麻疹,嬸嬸整夜守在我身邊……”

2.稻草人的智慧真的需要博士學位作證明嗎?獅子真的需要十字勛章才能分得清勇氣和智慧嗎?鐵皮人真的需要鐘錶來證明自己有愛心嗎?

看完電影,請和孩子一起研讀:

美國著名作家、“童話之父”弗蘭克·鮑姆所寫的《綠野仙蹤》,推薦閲讀上海譯文出版社1993年版,本版是《綠野仙蹤》的足本,一套共4本。

Tags:離家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