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人文素養 > 育兒經驗

為什麼説錯誤會灌輸出孩子的“自卑”

欄目: 育兒經驗 / 發佈於: / 人氣:1.82W

你總是抱怨自己的孩子這個不行,那也不行,實質上,不是他不行,而是他總覺得自己不行,日子久了,他也就認為自己不行了。

為什麼説錯誤會灌輸出孩子的“自卑”

有的家長見着我就愁眉苦臉地跟我説,他的孩子總是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為啥別人家的孩子就那麼聰明那麼懂事,自己的孩子就那麼笨那麼不省心。

這可冤枉了孩子。

第一條,這孩子是你們生到這個世界上來的,如果真的智力低下,那也不是孩子可以左右的。孩子為啥笨,其實就引申到第二條了,就是教育的問題。

很多人對此不理解,難道自己的教育就這樣失敗?

別惱火,回憶一下,看看你的身上是不是有類似的情況。

小時候,孩子興沖沖地搶過推門而進的媽媽手裏的米袋,像個十足的男子漢,可是媽媽卻説:“去去去,別搗亂,你太小了,拎不動!”

“媽媽,我拎得動!”

“説了拎不動,一邊玩去!”

且不説孩子的積極性被打消了,媽媽的經驗和判斷像是判官下的判決書,讓孩子覺得“我不行”。所以,即使事實上他只要用盡全力,還是可以拎起那個沉沉的米袋的,也會因為媽媽的判定而從心理上降低了自己的能力,最後這個米袋在孩子的眼睛裏也變成了龐然大物,變得沉重無比,小小的他自然就不會想着可以拎起來。

“媽媽,明天測試跑100百米,我肯定能跑優秀!”

“就你?快2歲了才會走路,差點把我和你爸急死。會走會跑了,也老是磕磕絆絆,比不上人家利索,這回能跑優秀,太陽就從西邊升起來了!”

媽媽的論點是“孩子跑不了優秀”,為了使這一論點成立,她找出論據,擺事實,講道理,也許有的孩子個性倔強,不服輸,但多數情況下,孩子們的第一反應就是:“媽媽説我不行,我真的不行吧?”久而久之,他就再也不會想到自己能行了。

“什麼,你想報考北京的學校?北京那麼遠,去那做什麼?南京照樣有好學校,為什麼去那麼遠?你想一想,從小到大,你從來沒有離開過家,出過遠門,你的生活從來都是媽媽照顧的,衣服髒了有人洗,屋子亂了有人收拾,你要是去北京,誰照顧你?自己照顧自己,你肯定不行!”

結果,因為一句“不行”,孩子放棄了心愛的大學。

家長朋友們暫時把“不行”放在一邊,想想看,你為什麼對孩子説不行?你是擔心孩子受傷吃苦,還是根據經驗判斷孩子能力真的不行?是否存在“行”的可能性?要知道,人往往容易在心裏設置障礙,所以,家長自然地認為孩子做不到,其實,只要解除了這個心理障礙,“行”並不是那麼難,“奇蹟”也可以出現。

1968年的墨西哥奧運會上,美國選手吉?海因斯以秒的成績打破了男子百米賽跑的世界紀錄。根據當時的攝像鏡頭記錄,他在撞線後回頭看了一眼記分牌,然後攤開雙手説了一句話。

他説的是什麼呢?

他説的是:“上帝啊!那扇門原來虛掩着。”

事情是這樣的,海因斯説:“自歐文斯創造了秒的成績之後,醫學界斷言,人類的肌肉纖維所承載的運動極限不會超過每秒10米。看到自己秒的紀錄後,我驚呆了,原來10秒這個門不是緊鎖着的,它虛掩着,就像終點那根橫着的繩子。”

孩子猶如一棵小樹,想讓他根深葉茂,成為棟樑之才,就不能在他成長初期告訴他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這無疑是一種變相的心理打壓,在這樣的打壓之下,雖然樹也長高了,葉子也綠了,但是,失去了小樹應該有的蓬勃向上的氣勢。失去了自信,又怎能昂首挺胸、登高望遠?不是小樹不願意如此,而是他失去了這種精神、這種抱負,因為他“不行”!

不要再給孩子侷限,讓孩子形成“我什麼都不行”的思維定式,要知道,任何人都具有無盡的潛能可待挖掘,所以,讓孩子從家長一味灌輸的“不行”中解放出來,從一個滿是自卑的世界走出來,告訴他,沒有不行!

Tags:灌輸 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