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人文素養 > 育兒經驗

這樣帶孩子逛公園,效果比早教班好

欄目: 育兒經驗 / 發佈於: / 人氣:2.5W

制定一個主題

這樣帶孩子逛公園,效果比早教班好

去公園前提前制定一個主題,不僅益智,還能讓孩子產生期待。我通常會提前一週左右時間確定一個主題,結合當下小D的發展興趣。我們嘗試過的主題分享給大家。

1~2歲-二維到三維擴展

1歲左右的孩子應該已經可以認識不少物體了,動物肯定是很大一個品類。但很可惜的是,大部分孩子對於動物的認識都是從繪本而來。

因此,對於1歲左右的孩子,最簡單的主題就是“配對遊戲”,去尋找他們在繪本里見到過的動物。不要小看了這樣的遊戲,它要求孩子調用之前的知識記憶,還要去學會配對,並且開始對“二維”和“三維”建立聯繫,這些都是今後特別重要的學習技能。

18個月+~3歲-抽象概念運用

孩子1歲半以後,可以開始選擇一些比較簡單的主題,比如顏色、動物叫聲、動物的耳朵形狀等。大部分這些主題都是比較抽象的,同樣的很多都是從繪本上看到的。

設定這樣的主題,就是引導孩子通過觀察來驗證書本知識,同時也是強化對書本知識的記憶。這個驗證能力特別重要,孩子的獨立思考、批判能力的養成就是要讓孩子有“眼見為實”的實踐精神。

要讓這次公園之行更有意義,我這裏分享一個提前預熱的小心得。拿顏色主題舉例,我在週中就會開始和小D説,“週末我們要去公園,我們去看看可以發現哪些顏色?你覺得青蛙是什麼顏色?熊呢?猴子和熊會是一個顏色嗎?”

然後,我們就會讀一些關於顏色、關於動物的繪本作為預熱,那一週我讀的時候都會加一句,“嗯,我們週末去了公園記得去看看,是不是這樣的”。

3歲+-科學啟蒙

3歲以後的主題選擇就會更廣了,比如動物的皮毛,“哪些動物有羽毛?哪些動物有皮毛?”;比如動物分類,“哪些動物是哺乳類?哪些是鳥類?哪些又是爬行類?”

當然,這些主題的設定需要父母和孩子開始一定的科普啟蒙,而科普繪本的引進從3歲開始是很適宜的,可以邊看書邊去動物園觀察驗證,這就是最好的一個學習方式。

美國5歲幼兒園入學考試題目之一,哪些是哺乳動物?哪些是爬行類動物?有啥稀奇,多去幾次動物園就知道了,根本不用背,關鍵就看父母平時是否有心。

過程高於結果,父母多提問

雖然制定了主題,但我還是要提醒大家,過程高於結果。因為我知道有一類父母一旦有了主題,就容易變得結果為導向,覺得今天去動物園就是去教顏色,那我就一定要做到。恰恰相反,過程才是關鍵,過程中父母有技巧的提問最關鍵。

1~2歲-父母主導式提問

這個階段基本上都是通過父母主導來讓孩子進行觀察,因此父母如何把觀察過程、自己的思考方式用語言表達出來就是關鍵。因為這些語言就會成為孩子今後這樣觀察、這樣思考的方式。

首先,不要着急説,用手指着要孩子看的動物。小月齡的孩子基本上都不會觀察,很多時候我們在説鴨子,她可能早就眼睛在看周圍的行人了。所以要確保孩子和我們都在看一樣的東西,這是教會孩子觀察的第一步,也是培養專注力的開始。

之後,可以複述一句她熟悉繪本里的描述來建立聯繫,比如小D愛看艾瑞卡爾的很多繪本,第一次她看到企鵝時,我就會説一句書裏的原話説,“I'mapenguin。Icanturnmyhead”,這其實就是在演示給孩子看如何調用已有的知識庫。

最後,我才開始描述,“你看,這就是書裏的那個企鵝,看看它會轉頭嗎?企鵝是黑白的,它的背是黑色,肚子是白色的。它走路是一擺一擺的”。

18個月~3歲+-互動式提問

一般過了18個月後,很多孩子可以開始溝通了。這時,父母更像是孩子的陪伴者,可以有意識地進行互動提問,而不再是一味地由我們主導。

媽媽,你看,這是一隻貓!”

“是啊,這是一隻白色的貓咪。你看這隻貓咪好大,啊,它在撓癢癢呢!”-我通常不會着急提問,比如問,貓咪是什麼顏色的?太過於着急會讓孩子覺得我們在考她,而不是真心在和她分享看到的喜悦。

“小D記得《大棕熊》裏的貓咪是什麼顏色嗎?”-提問來引導她和過去知識聯繫

“紫色的!”

“對哦,那裏的貓咪是紫色的,這裏這麼多貓咪,我們找找有沒有紫色的”-提問來引導她觀察驗證,在尋找的過程中也就可以讓孩子去發現其他顏色、貓咪大小等

小D2歲半前,我沒告訴她“自然界沒有紫色的貓”,而是告訴她,“看來這裏沒有紫色的貓,但我們回家可以告訴書上的紫色貓咪,小D今天還看到了什麼顏色的貓”。這樣就留下伏筆,讓孩子的學習過程可以延伸到家庭,回家的複述本身也是強化記憶力和表達能力的拓展。

在小D接近3歲的時候,因為經常來看貓咪,我就會問,“為什麼我們來了那麼多次,都沒找到紫色的貓咪呢?我們一起去問問工作人員吧”,我這樣的提問就是在引導小D如何質疑,同時也在演示,如何自己找到問題的答案。

我之所以這麼做的原因是因為,之前小D對於顏色掌握不牢固,我不想因為額外信息讓她更加疑惑。這是一個好的老師需要具備的技能,父母們其實也可以學習一下,就是幫助孩子拆解知識點。“飯需要一口一口地吃,學習也是一樣的”。

提問、考察、分享、反思,這才是我們需要讓孩子具備的核心能力,而不僅僅是答案

3歲+—孩子主導式提問

3歲後的孩子語言表達豐富了,他們就是一部行走的“十萬個為什麼”。因此,在公園裏完全可以讓孩子進行主導。這個過程中最關鍵的是父母不需要每次都能提供標準答案,而是鼓勵孩子如何自己找到答案,這就是在教孩子“如何學習”。學習不是背誦,而是學會思考和調研。

對於我們知道的問題,可以簡要地告訴孩子答案,但記得和孩子説,“這是媽媽知道的全部了,也許還有更多答案,我們可以一起去了解一下。”這樣做,我們不僅鼓勵了孩子進一步探索的熱情,更重要的是讓他們明白,權威也是可以被挑戰的,答案並總是唯一或者一成不變的。

對於我們不知道的問題,可以誠實地告訴孩子,“媽媽也不知道,我們一起去尋找答案吧。”我們可以在公園裏去找答案,比如我上文提到的工作人員,也可以是公園裏的一些知識講解牌。如果還是沒有找到答案,那回家後我們可以帶着孩子去書店、圖書館去找相關的書籍,再大一點的孩子可以尋求互聯網。

你看,這樣的延伸,逛動物園不僅僅是逛動物園本身了,這就變成了一個開放式的“調研小項目”,讓孩子在生活中發現問題,問出好問題,同時更關鍵的是學會如何去找答案。

作者:大J,座標紐約,曾經知名外企經理,現全職媽媽,分享在美國學到的育兒知識,沒有理論翻譯,只有在兒醫指導下的實踐心得和運用企業帶人智慧的聰明育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