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人文素養 > 職場技巧

節後跳槽看薪情

欄目: 職場技巧 / 發佈於: / 人氣:2.98W

蟄伏醖釀

節後跳槽看薪情

“5000和6000倆數一直在我腦海中盤旋”

劉君的辭職報告早就寫好了,只是一直放在抽屜裏,沒有遞上去。“也不是小孩了,沒找好下家之前真是不敢走”,劉君無奈地笑笑,“但什麼時候能找到下家?不知道。”

大學畢業後,劉君進入一家芯片企業做辦公室文職人員,不知不覺已經三年多了。公司氛圍輕鬆,最大的福利就是年假多,而且可以隨便用。但今年春節回家,劉君和大她兩歲的表姐聊天,得知專科生的表姐工資已經漲到5000元了,這讓她暗自神傷起來。“我不是見不得表姐好,只是她專科畢業之後去了一家快餐連鎖店,從店長助理做起,那時月薪才2500元。5年她漲到了5000元,還是在我們老家。而我也工作三年多了,工資才從5000元變成6000元,還是税前,還是在北京。這麼一衡量,我比表姐這個專科生差太多了。”

從家裏回來後,劉君的鬱悶愈發揮之不去,5000和6000兩個數字一直在腦海中盤旋。她開始自責,為什麼自己這麼年輕,之前不想着吃點兒苦受點兒累多賺點兒錢,而是一直安於輕鬆但薪水有限的工作,並把這一切歸結為自己的惰性和不思進取。“我就是怕再這麼下去,像温水煮青蛙一樣,以後就跳不動了。”劉君坦言,這次回來上班積極性差了不少,她重新做了一份簡歷,每天在辦公室裏偷偷翻着招聘網站。“想找一份8000元以上的工作,即使累點也無所謂。”

折中迂迴

“從興致勃勃到生不如死,只過去了一年半”

春節假期早已結束,嚴輝一直沒回單位上班,卻也沒幹脆的辭職。行事穩妥的她學習“過來人”的經驗,採取了一種“緩兵之計”——請病假。“正式員工最多可以請三個月的病假,有醫院的病假條就行,給基本工資。”嚴輝笑言,她找人弄了病假條,窩在家裏,準備5月份的考博。“也不是説我有多愛學習,這不想着換個行業當老師嘛。之前的工作太熬人了,累是一方面,最主要是讓人麻木,看不到自己的價值。”

事實上,2011年嚴輝初到這家網絡公司的時候,還是很開心的。第一次能夠自食其力、周圍同齡人多、接觸到的任何內容都是一種學習……然而,從興致勃勃到“生不如死”,只過去了一年半。“我跟很多人聊過,其實大家的倦怠期都出現在半年左右。該學的東西基本都上手了,以後每天都是前一天的重複。技術含量不高,國中生也能做,根本用不到碩士。”但畢竟跟容易衝動的“90後”不同,嚴輝覺得這些“倦怠”也算正常,更讓她心灰意冷的是公司糟糕的氛圍。

“去年領導層更換頻繁,朝令夕改,大家剛適應一種節奏,幾個月又被全盤推翻重來。”嚴輝到單位一年半,被換了三次崗,每次都是還沒反應過來,就被“粗暴”地調到陌生的部門,和另外的員工搭檔。第一次換崗,她還將其視作“調節”,次數一多,不滿的情緒迅速蔓延開來。“去年加班很多,但待遇還比不上前年。工資沒漲,年終獎也少了,重要會議期間還取消休息,天天上班,居然還沒有加班費。大家都沒動力了,早上你看吧,到了上班時間,沒多少人坐在座位上,都遲到,氛圍特別糟糕。”

咬牙挺到除夕,拿到微薄的年終獎,嚴輝做出了不回去上班的決定。“家裏老人不太高興,覺得我還沒成熟起來,遇事不能忍。好在我和爸媽經常溝通,他們最終還是挺理解我的。”三個月“病假”過後,假使未能如願考上博士,嚴輝也決定徹底辭職,休整一段時間再重新找一份工作。

順利跳槽

“儘量在一個行業裏跳,過去的經驗才能作數”

張雪在家舒舒服服過了正月十五之後,到新公司上班去了。畢業七年,這是她的第三份工作,但都沒離開醫藥行業。“我覺得還行,跟周圍的人比不算頻繁。”

這次跳槽,並非緣於對公司有什麼不滿,而是張雪對未來方向做出了調整。“原來單位的工作強度比較大,我現在考慮要孩子了,以後還得照顧家庭,就想換個規律、輕鬆一些的工作。”新單位的薪水和原來基本持平,但工作量相對少了一些,張雪很滿意。“不錯了,現階段我更想多些時間,總得捨棄一頭。”1月份領了年終獎,她趕在春節前提出辭職,整整休了一個月。如此順利地完成職業轉換,讓張雪心情大好。

“可能一直以來,我對自身的認識和發展走向還算明確。”張雪認為自己屬於“理智型”,不會人云亦云。“挺明白自己要什麼的吧,像我上次換工作,就是覺得之前的待遇太低。但即便很想走,我也沒隨便跳,畢竟知道總換工作也不好。就給自己定了個標準,至少得漲40%才值得一跳。”同時,張雪把握住一個原則,跳槽儘量在一個行業裏跳,過去的經驗才能作數。“這樣可以一步步換到更好的公司,不然每份工作都是新兵蛋子,時間都浪費了。”

裸辭尋夢

“當自己有過收入之後,很難再回到伸手要錢的日子了”

1990年出生的小剛,很抗拒被貼上“90後”的標籤。他反覆強調自己除了比較“宅”以外,都是“85後”的性格。上週他辭了職,告別做了半年的快速消費品行業,按當下流行的説法,他這是裸辭。

“這段時間單位裏辭職的人明顯增多,基本都是因為經濟收入和工作任務不成正比。”小剛透露,跟他同一部門的四個人中,有個年過三十的不敢“輕舉妄動”,邊工作邊找着下家,另兩個比他大一兩歲的員工,也準備辭了。但小剛認為自己和他們不同,辭職不是因為不能吃苦,也並非一時衝動,而是在追尋內心的理想。

“我一直都想進媒體行業,但作為專科生,相關實踐也不多,很難如願。大三臨近畢業,我開始準備專升本的自考,畢業之後還有最後幾門沒考完。我不能全指着家裏給生活費,就打算邊工作邊考試,才硬着頭皮進了這家不喜歡但有雙休的單位工作。”剛開始工作不久,就面臨着10月份的自考,小剛白天要熟悉業務,晚上回家看書複習,夜裏沒有一天不做夢的。“一邊工作一邊學習,實在是太累了!我已經完成了本科自考,有資格明年考廣播電視新聞學的研究生,所以辭掉工作認真準備,拼一把。”

“裸辭並不可怕,關鍵是為了什麼,是不是有意義?”小剛認為年輕人也要有責任心,別太“隨性”了,“那種拿着家裏的錢,出去旅行一年半載的,我不能接受。”雖然家裏不富裕,但小剛的父母、親戚都支持他的決定,“沒因為辭職感到有壓力,非常感激他們。”

小剛不打算給自己第二次機會,對於萬一考不上怎麼辦,他沒做過多考慮。唯一讓他比較“糾結”的是辭職考研這一年的經濟來源。“雖然家裏不止一次告訴我沒錢了就要,但23歲了呀,還怎麼開這個口?當自己有過收入之後,就很難再回到伸手要錢的日子了。”懂事的他還在猶豫要不要做份輕鬆的兼職,多少是個補貼。

正説

一份工作的“噁心程度”

如果用錢都彌補不了,

還不如直接辭了

從統計來看,年底和年初是離職、跳槽最“旺”的時候,能比二、三季度高出30%左右。年底多半是一些中高層的變動,還有需要盤點、總結的行業,比如銷售,年底壓力非常大,任務完不成,或許就走了。節後離職多半是節前“忍”的結果,為了年終獎、帶薪長假,再觀望一下升級升職的機會。

跳槽,就如同談戀愛中的分手,和另一個人結婚,是需要成本的。事實上,差不多三分之一的人跳槽之後會後悔。因為在沒跳之前,你會拿新工作最好的一面跟現在工作最差的一面比,而過去之後,就全反過來了。關鍵在於,你是否真正考慮清楚自己最想要什麼。比如年輕人需要經驗和錢,累點沒關係。女性到了三十歲,想生孩子,為了安穩的節奏而跳槽,錢反倒不太重要等。

我不反對變動,工作5年內的人,處於探索期,30%以上都會有過換工作的經歷。沒接觸過,怎麼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歡呢?6至10年就進入了發展期,但還是會有差不多20%的人因為自身的成長髮生變動。再往後就是定型期,只有不到10%的人會願意做出改變。如果有了換工作的想法,我建議採用國外的做法,提前三個月到半年,每月拿出四分之一的薪水作為“跳槽資金”,以應對風險。

關於現在流行的“裸辭”,我不鼓勵,但也不勸你盲目地“忍”。一份工作就像一段婚姻,裸辭其實和離婚很像。我本來期待着幸福的婚姻,結果非但沒獲得什麼,還被家暴了,那為什麼不離婚?每人都有一個“心理賬户”,一份工作的“噁心程度”,如果可以用錢來彌補,那就可以繼續做下去。如果連錢都填不滿,都產生負能量了,還不如直接辭了。如果感覺賬户是“平”的,不賺不賠,就不妨堅持下去,邊幹邊找新的工作。

也有不少人對於工作本身沒什麼不滿,負面情緒都來自與他人的比較。這很正常,人人都向往公平。但要記住,你看到的,都只是表象。同事比你多拿了兩萬獎金,沒準“他爸是李剛”,沒準他和領導關係好,沒準他有你尚未發現的優點……儘量將“比較”化為提高自身的動力,而不要自身徒增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