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人文素養 > 美文閲讀

入伏是什麼意思

欄目: 美文閲讀 / 發佈於: / 人氣:3.6K

入伏是什麼意思,夏天來了,入伏被人們掛在嘴邊,夏季的伏天是一年當中最炎熱的季節,也是人們最難忍受的時刻,三伏天有入伏也有出伏,具體的還分成了初伏,中伏和末伏,下面分享入伏是什麼意思?

入伏是什麼意思1

“入伏”的意思是進入三伏天,三伏天開始。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熱的天氣,一般都是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不是一個固定的時間。三伏天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一般三者之間相差的時間都是十天左右,所以一年之中的三伏天,一般有一個月左右。每年的三伏天都是用電的高峯期,幾乎家家户户都是空調、電扇,用以驅散三伏天的炎熱。

入伏是什麼意思
  

當然,很多行業和地區在夏季的時候都有高温假期,這個假期的時間,一般都是在三伏天,在最熱的時候用放假的形式,解決可能因高温造成的損失。

入伏 - 簡介

入伏,意指進入三伏天。意味着一年中最炎熱的盛夏高温季節就此開始。 “伏”是民間的一種説法,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據氣象部門介紹,我國古代流行“干支紀日法”,用10個天干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名稱來記日子,循環使用。“夏至三庚數頭伏”,這是確立初伏的依據。

入伏 - 概述

我國古代用天干、地支合併記載時間。天干的數字有10個,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的數字是12個,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把天干與地支相配,就得甲子、乙丑、丙寅、丁卯……,交叉配合60次,故稱60花甲子。

“三庚”就是遇上3個“庚”字,到第四個庚日為初伏。由於天干是10個,所以每隔10天就出現一個庚日,如庚子日、庚寅日、庚辰日等。一年365天(閏年366天)都不是10的整數倍,今年某一天庚日,明年就不一定是庚日。由於庚日的變化不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盡相同。

伏,分為初伏、中伏、末伏,叫做三伏。三伏是一年最熱的時期,這是因為逐漸夜短晝長,陽光接近直射。但夏至還不是最熱的時候,因為這時地面吸收的熱,晚上又散發了一大部分。不過,每天吸熱多,散熱少,積累下來一天比一天熱,大約再過20多天到了三伏,天氣就最熱了。

三伏的日期是從夏至三個庚日後數到第四個庚日是初伏,第四個庚日到第五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到第二個庚日為末伏。每一個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數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間有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有6個庚日時,中伏為20天。

入伏是什麼意思2

入伏,意指進入三伏天。 “夏至三庚數頭伏”,這是確立初伏的依據。

三伏是什麼意思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約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這一段時間。夏至以後,雖然白天漸短,黑夜漸長,但是一天當中,白天還比黑夜長,每天地面吸收的熱量仍比散發的多,近地面的温度也就一天比一天高。到“三伏”期間,地面吸收的熱量幾乎多於散發的熱量,天氣也就最熱了。

再往後,地面吸收的熱量開始少於地面散發的熱量,温度也就慢慢下降了。所以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一般出現在夏至的“三伏”。

從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算起,初伏(10天)、中伏(10或20天)、末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算起,10天),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間。

三伏的詳細解釋

三伏的具體日期是由節氣的日期和干支紀日的日期相配合來決定的。我國傳統的推算方法規定,夏至以後的第三個庚日、第四個庚日分別為初伏(頭伏)和中伏(二伏)的開始日期,立秋以後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三伏)的第一天。庚日是干支紀日中帶有"庚"字的日子,如庚子、庚寅、庚辰……每年的《農村年書》中登載着這樣的日期。

入伏是什麼意思 第2張
  

因第三個庚日、第四個庚日即為初伏和中伏的第一天,而每個庚日之間相隔10天,所以,初伏的時間為10天,末伏規定也是10天。中伏時間有長有短,可能10天,也可能20天,取決於立秋日是否是庚日,如果立秋日時庚日,則中伏10天,否則20天,於是就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40天的差別。

三伏天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温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

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需要查曆書計算,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後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我國古代流行“干支紀日法”,用10個天干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循環使用。

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天干中的第7個字,庚日每10天重複一次。

從夏至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第3個庚日為初伏,第4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1個庚日為末伏。所以關鍵點就在於立秋日是否為庚日,如果立秋日為庚日,則中伏為10天,否則中伏為20天,於是出現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況,且大部分年份都是40天,下一個三伏共計30天的年份是2031年。

所謂三伏天指的「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三個庚日,其具體日期是按照我國古代的干支法來推算的',以我國農曆24節氣中的「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

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氣最熱,氣温最高,陽氣最盛的階段,在這一階段,人體腠理疏鬆,經絡氣血流通,有利於藥物的滲透與吸收,而庚日又與肺金有關(庚日為金,屬大腸,大腸與肺相表裏),為温煦肺經陽氣,驅散內伏寒邪的最佳時機。加之精心選取有温經散寒、化痰平喘作用的膀胱經及督脈腧穴進行敷貼,相得益彰,共收扶正祛邪之功,故而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內容已經很完整得説出了中國古人對三伏的來源和定義,但也可以簡單地這樣理解:“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三伏是中原地區在一年中最熱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農曆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曆的7月中旬至8月上旬間。

Tags:入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