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人文素養 > 美文閲讀

藤壺是什麼東西

欄目: 美文閲讀 / 發佈於: / 人氣:5.02K

藤壺,俗稱“觸”、“馬牙”等,是一種附着於海邊巖石上的有着石灰質外殼的節肢動物,常形成密集的羣落。

藤壺是什麼東西1

藤壺,又名觸、馬牙、蚵沏仔,是一種附着於海邊巖石上有着石灰質外殼的節肢動物。幾乎任何海域的潮間帶至潮下帶淺水區都有藤壺的身影,常形成密集的羣落。在熱帶海區,該類生物一年四季均可繁殖附着,且種類和數量隨着離岸距離增加而下降。

藤壺是什麼東西
  

藤壺的危害

1、增加船舶阻力耗損燃料

由於藤壺的附着。使得船舶吃水線以下部分粗糙度增加,使船舶在航行時的阻力加大,與此同時也增加了船舶的自重導致船舶、艦艇的航行速度降低,增加了燃料的消耗。

2、增加自重削弱抗風險能力

海上的石油平台及建築設施若被藤壺附着,則會增加這些設施結構的自重,加大其外載荷,削弱了其抵抗風暴曩浪的能力,使其容易傾斜、倒塌。同時由於自重增加提高了平台、建築物的重心,當海嘯、地震、風暴潮來臨時,危險性增大。

3、影響海水資源綜合利用

藤壺附着對利用海水進行冷卻的石油平台、電廠給排水管道會發生堵塞,影響海水的冷卻效果。甚至造成事故風險。海水淡化時會造成進水管道不暢,降低海水淡化效果。

4、妨礙儀器設備使用

藤壺附着妨礙軍事設施與民用、科研儀器的正常工作,降低傳感器、儀表及傳動部件的靈敏度。

5、影響漁業生產降低水產品質量

藤壺附着影響養殖,與貝類爭奪附着基、餌料,堵塞網具網孔,影響水體交換,妨礙養殖對象的生長髮育,降低水產品的質量。

6、加速水下固着物局部腐蝕速率

藤壺的附着會改變局部金屬的電化學腐蝕過程和速度,導致局部腐蝕或穿孔。

藤壺可以吃嗎

藤壺是可以吃的。我國沿海地區的`漁民就經常用水煮帶殼的藤壺來吃,有些地方的人會把藤壺的肉取出來,曬乾以後再食用,浙江台州的温嶺人吃藤壺是清水氽湯鮮吃,類似於生蠔仔做湯。

藤壺的樣貌醜陋,但是味道鮮美,有着“來自地獄的佳餚”之稱。藤壺可以鮮吃、也可以重鹽醃着吃。

藤壺的天敵

藤壺的天敵是貽貝和海星。貽貝會佔領藤湖安家的地方,海星通過自己鋒利的牙齒,直接破壞藤壺的硬殼,然後吃掉藤壺,只留下空外殼,繼續粘在礁石上。

藤壺是什麼東西2

藤壺是一種附着於海邊巖石上的節肢動物。藤壺俗稱“觸”、“馬牙”等,常形成密集的羣落,在熱帶海區,該類生物一年四季均可繁殖附着,且種類和數量隨着離岸距離增加而下降。

藤壺是什麼東西 第2張
  

拓展資料:

藤壺雖為雌雄同體,但多為異體受精,在温暖的海洋環境裏,一般全年均可繁殖,而在較寒冷的環境中,生殖則表現出季節性。

吳尚憨等曾研究了青島港紋藤壺的繁殖狀況,觀察到紋藤壺繁殖最盛季節為7-9月,在此期間紋藤壺從附着至性成熟這一過程只需23天,而在繁殖初期或末期,則需35-43天;至於排卵量,則不僅與個體大小有關,而且還受温度的影響。

藤壺分佈甚廣,幾乎任何海域的潮間帶至潮下帶淺水區,都可以發現其蹤跡。藤壺是變性動物,只在鹽度接近於體液並且變化不大的水域中能夠生活,因此,大多數藤壺都密集地分佈在港灣、港口及沿岸水域,附着在天然巖礁、碼頭堤壩、船舶浮標、海水管道、水產養殖設施及鯨、海龜、海蛇等生物有機體的體表。

1、藤壺

近年來藤壺呈現出擴張的態勢,許多海洋生物被它折騰得不成樣子。

2010年台灣小琉球北側海域一隻體積碩大的海龜艱難地爬上向了海灘,海龜的整個龜甲、頭部被密密麻麻的藤壺覆蓋,只能從形體判斷它還是一隻海龜。藤壺的軀體包裹着石灰質像補丁似的一個個打在龜甲上,有的藤壺堆積在一塊,有的雜亂地交織在一起,凌亂不堪。要是有密集恐懼症,都不敢直視。該海龜已被藤壺折磨得遍體鱗傷,幾無攝食慾望,沒多久便死去了。

2017年美國阿拉斯加海灘,一條死鯨魚被海浪衝到了沙灘。該鯨魚背部佈滿了大片藤壺,漁民需用專門的工具才能一個個清除掉。令人吃驚的是,鯨魚的生殖器附近,竟被20/30個藤壺霸佔,在陽光下呈灰白色,形狀類似成熟的柿子。可以想象,這條鯨魚經受了怎樣的痛苦。

那麼藤壺是什麼,它又是在海洋生物圈中扮演着什麼角色?

藤壺是一種節肢動物,一身石灰質外殼,外形與圓錐有點類似,附着在海邊巖石、龜甲、鯨魚、船舶、海底電纜等眾多位置和場所。由於硬質外殼的存在,在相當時間裏藤壺被當作一種貝類對待,直至20世紀初期藤壺的祕密才被挖掘出來。

藤壺是雌雄同體,但實行異體受精,在繁殖期雄藤壺會伸出細管將精子送到另一隻藤壺的受精載體裏從而完成受精過程。成年後的藤壺基本失去了移動能力,所以為方便繁衍,它們多是過着羣居的生活。藤壺是典型的變態發育,從受精卵開始直至幼體階段、再到成體,藤壺的形體有較大變化,完全像是多個陌生、毫不相干的生物。

藤壺是標準的寄生型生物,在藤壺徹底停止失去移動能力之前,即處在腺介幼蟲階段時,藤壺必須找到一個可安家立命的附着物體,否則只有被淘汰的份兒。

一般而言藤壺附着的地方,水流速度不宜過大,不然它有被衝散的可能;藤壺過慣了飯來張口的生活,所以會盡量選擇在食物豐富的地方;附着的物體表面最好有褶皺、凹凸,利於它固定下來。經過層層篩選之後,藤壺通過分泌的膠狀物把身體和附着物體粘附在一起。不過,早期藤壺存在更換附着物的情況,但一旦確定下來藤壺幾乎會在這裏終其一生。

2、藤壺的肆虐

藤壺附着在鯨魚、藤壺身上,令人印象深刻。

鯨魚遊動速度快、少有停歇的時候,所以藤壺是如何依附在鯨魚身上至今是眾説紛紜。約翰·扎爾杜斯是南卡羅來納州查爾斯頓的城堡軍事學院海洋生物學家,他對以藤壺為代表的海洋棲息生物有過長期觀察,他的解釋是鯨魚的繁殖生育期恰好與藤壺重合,這時大量鯨魚聚集在一起,與此同時成羣的藤壺產下的幼卵剛好發育成幼蟲,它們相遇的機率大增。

更關鍵的是,交配期的鯨魚性情暴躁,身體時不時觸碰、摩擦巖壁、廢棄船舶。要知道,這些位置很可能有藤壺幼卵在那裏“守株待兔”。

幼蟲一旦在鯨魚身上落腳,會加速向藤壺成體轉變,與鯨魚接觸的部分恨不得扎入鯨魚皮膚深處,加之藤壺膠的配合,整個藤壺像嵌入鯨魚身體一樣,等他們大量繁殖聚集後最嚴重時能達到500公斤。對於鯨魚而言,體積龐大且體表有一層層厚厚的脂肪,所以少量藤壺附着不會影響鯨魚的活動。

但如果一些不長眼的'特藤壺偏偏選在鯨魚的生殖器或側身處,鯨魚為消除不適感會高速遊動利用與風浪、障礙物摩擦、碰撞將藤壺甩掉。研究人員發現,一部分鯨魚身上有明顯的白斑,大小與藤壺相近,基本是脱落的藤壺留下的殘痕。

常年遠航的船隻偶爾碰到鯨魚的撞擊,它們會有魚鰭拍打船隻,有時船板會掉落一些藤壺。專家解釋,這種情況很多鯨魚並不是真正地攻擊人類,而是把船舶誤當作了礁石,只是為了清理身上的藤壺。由於鯨魚遊弋速度太快,只有40%的鯨魚會被藤壺附着,而且真正影響存活的更是寥寥無幾。像虎鯨壓根不給藤壺附着的機會,身體乾淨、整潔的得多。

受藤壺折磨最慘的要算海龜了。海龜動作緩慢,而且巨大的甲殼似乎成了天然的附着地。根據資料顯示,至少有80%的海龜曾遭受過藤壺的摧殘:有的是剛被附着,甲殼上零星露出幾隻;有的藤壺乾脆在海龜的頭部“安家落户”,不利於海龜攝食;最嚴重的和開篇描述的情況類似,整個海龜被藤壺附着,早已看不清海龜的模樣。

然而對於海龜而言,一旦惹上藤壺,意味着這輩子將被它附着、折磨。目前而言,最直接的方法是靠人用鐵鏟剷掉,一些清理後的海龜爬行速度立即暴漲好幾倍。所以在一些海龜保護基地,有專人負責清理海龜身上的藤壺。除此之外,大型船舶、港口設備也會定期清理藤壺,否則設備外殼使用壽命會縮減許多。

Tags:藤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