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人文素養 > 美文閲讀

人際心理如何識別善惡謊言

欄目: 美文閲讀 / 發佈於: / 人氣:1.18W

聽聲音、行為舉止或表情上發生變化等等。

人際心理如何識別善惡謊言1

在人際交往中,謊言差不多充斥着我們的生活,只不過我們很少發現而已,但是謊言也並不總是讓你憤怒,往往一個善意的小謊言能幫我們解決很多不必要的麻煩。相反要是惡意的就會造成雙方水火不容,學會如何區分善惡謊言,才能更好地處理自己的人際關係。

研究謊言的科學家説,大多數人每天都撒一兩個謊。而且,我們極少被抓住,因為這些假話通常都微不足道。我剛才在路上堵車了。你穿那種顏色很好看。

我剛好要給你打電話呢。埃克曼對謊言和騙局的研究長達40年,並有若干專着出版。他説:説謊是人類社會的重要特性,人們在社交活動中應正確理解説謊現象。

人際心理如何識別善惡謊言
  

比如,有時候善意的説謊還是必要的。如何識別生活中的謊言在日常交往中我們怎樣才能識別對方説出的是謊言。不論是無關大局的善意謊言,還是別有用心的彌天大謊,它們是否有共同點?可以試試專家們研究出的高招。

首先聽聲音。注意説話人聲音的音調是否比平時有所變化?比如聲音發啞或變粗,而他平常並非如此。類似這些變化的.聲音都表明有虛假嫌疑。

埃克曼在舊金山大學對509名試驗對象的識謊能力進行了測試。這些人包括機要人員、中央情報局和聯邦調查局的特工以及大學生。讓他們看的錄像中有十個人説話,需分辨出哪些人在説謊,哪些人講真話。

其中一名女士假想自己看着一束鮮花,並對可愛的鮮花滿口讚美。儘管她説話時面帶笑容,但還是有幾名受測者發現了她的聲音中有一種奇特的遲疑,言辭呆板,手勢僵硬。

一名安全部門工作人員斷定這名女士在説謊。其實這名女士看的並不是真正的鮮花,而是主測人播放的幻燈片。來自安全部門的人員成績最好,識謊率達86%。

儘管人在説謊時也會在行為舉止或表情上發生變化,但是聲音的非正常變化尤其特別。包括説話速度變得更快或更慢,甚至呼吸的節奏也有變化。

人際心理如何識別善惡謊言2

解讀人際交往心理效應

1、首因效應

首因,即最先的印象,或稱第一印象。在人際交往中,人們往往注意開始接觸到的細節,如對方的表情、身材、容貌等,而對後來接觸到的細節不太注意。這種由先前的信息而形成的最初的印象及其對後來信息的影響,就是首因效應。

首因效應是大學生的交往活動中一種比較常見的現象。客觀地説,首因效應在交往活動中有一定的作用。這就是我們常説的“先人為主”,它影響着今後交往活動的深入進行。

當然,第一印象也不是不可改變的。雖然第一印象賴以產生的信息是有限的,但由於人的認知具有綜合性,完全可以把這些不完全的信息貫穿起來,用思維填補空缺,形成一定程度的'整體印象。

2、近因效應

近因,即最後的印象。近因效應,指的是最後的印象對人們認知具有的影響。最後留下的印象,往往是最深刻的印象,這也就是心理學上所闡釋的後攝作用。

首因效應與近因效應不是對立的,而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在大學生的人際交往中,第一印象固然重要,最後的印象也是不可忽視的。

一般而論,在對陌生人的認知中,首因效應比較明顯;而對熟識的人的認知中,近因效應比較明顯。這就告訴我們,在與他人進行交往時,既要注意平時給對方留下的印象,也要注意給對方留下的第一印象和最後印象。

人際心理如何識別善惡謊言 第2張
  

3、光環效應

光環效應又稱暈輪效應,指的是在人際交往中,人們常從對方所具有的某個特性而泛化到其他有關的一系列特性上,從局部信息形成一個完整的印象,即根據最少量的情況對別人作出全面的結論。

所謂“情人眼裏出西施”,説的就是這種光環效應。光環效應實際上是個人主觀推斷的泛化和擴張的結果。在光環效應狀態下,一個人的優點或缺點一旦變為光圈被擴大,其優點或缺點也就隱退到光的背後被別人視而不見了。

在大學生的人際交往中,光環效應也是一種常見的現象。例如,男女大學生會對外表吸引人的同學賦予較多的理想的人格特徵,常常為那些長相比較動人的同學設計美好的未來。

4、投射效應

投射效應是指在人際交往中,認知者形成對別人的印象時總是假設他人與自己有相同的傾向,即把自己的特性投射到其他人身上。所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反映的就是這種投射效應的一個側面。

一般説來,投射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指個人沒有意識到自己具有某些特性,而把這些特性加到了他人身上。例如,一個對他人有敵意的同學,總感覺到對方對自己懷有仇恨,似乎對方的一舉一動都有挑釁的色彩。另一種是指個人意識到自己的某些不稱心的特性,而把這些特性加到他人身上。

例如,在考場上,想作弊的同學總感覺到別的同學也在作弊,倘若自己不作弊就吃虧了。值得注意的是,這後一種投射往往會把自己某些不稱心的特性,投射到自己尊敬的人、崇拜的人身上。

其邏輯是:他們有這些特性照樣有着光輝的形象,我有這些特性又有何妨。目的是通過這種投射重新估價自己的不稱心的特性,以求得心理上的暫時平衡。

5、定勢效應

定勢效應是指由於人們頭腦中存在着某種想法,而影響對他人的認知和評價。在人際交往活動中,當我們認知他人時,常常會不自覺地產生一種有準備的心理狀態(出現原有的某種想法),並從這種心理狀態出發,按照事物的一定的外部聯繫進行認知和評價,於是也就產生了定勢效應。

定勢效應在某種條件下有助於我們對他人作概括的瞭解,但往往會產生認知的偏差。例如,農村來的同學認為城市來的同學見多識廣,但狡猾、小氣;城市來的同學則認為農村來的同學孤陋寡聞,但忠厚、老實。

6、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是社會上對於某一類事物或人物的一種比較固定、概括而籠統的看法。它主要表現為: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機械地將交往對象歸於某一類人,不管他是否呈現出該類人的特徵,都認為他是該類人的代表,進而把對該類人的評價強加於他。

刻板印象作為一種固定化認識,雖然有利於對某一羣體作出概括性的評價,但也容易產生偏差,造成“先人為主”的成見,阻礙人與人之間深入細緻的認知。例如,男生往往認為女生心細、膽小、嬌氣;女生則往往認為男生心粗、膽大、傲氣。

人際心理如何識別善惡謊言3

人際交往中那些要不得的異常心理

一、自卑心理

有些人容易產生自卑感,甚至自己瞧不起自己,缺乏自信,辦事無膽量,畏首畏尾,隨聲附和,沒有自己的主見。這種心理如不克服,會磨損人的獨特個性。

二、怯懦心理

主要見於涉世不深、閲歷較淺、性格內向、不善言詞的人,由於怯懦,在社交中即使自己認為正確的事,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卻不敢表達出來。這種心理別人也能觀察出來,結果對自己產生看法,不願成為好朋友。

三、猜疑心理

有些人在社交中或是託朋友辦事,往往愛用不信任的目光審視對方,無端猜疑,捕風捉影,説三道四,如有些人託朋友辦事,卻又向其他人打聽朋友辦事時説了些什麼。結果影響了朋友之間的關係。

人際心理如何識別善惡謊言 第3張
  

四、逆反心理

有些人總愛與別人抬槓,以説明自己標新立異,對任何一件事情,不管是非曲直,你説好,我就認為壞;你説對,我就説它錯,使別人對自己產生反感。

五、作戲心理

有的人把交朋友當作逢場作戲,朝秦暮楚,見異思遷,處處應付,愛吹牛,愛説漂亮話,與某人見過一面,就會説與某人交往有多深。這種人與人交往只是做表面文章,因而沒有感情深厚的朋友。

六、貪財心理

有的`人認為交朋友的目的就是為了互相利用,見到對自己有用、能給自己帶來好處的朋友才交往,而且常是過河拆橋。這種貪圖財利,沾光別人的不良心理,會使自己的人格受到損害。

七、冷漠心理

有些人對各種事情只要與己無關,就冷漠看待,不聞不問,或者錯誤地認為言語尖刻、態度孤傲、高視闊步,就是人格,致使別人不敢接近自己,從而失去一些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