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人文素養 > 美文閲讀

教師讀書隨筆15篇

欄目: 美文閲讀 / 發佈於: / 人氣:2.48W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大家都寫過隨筆嗎?隨筆,顧名思義就是隨筆一記,篇幅一般比較短小。為了讓大家在寫隨筆的時候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師讀書隨筆,歡迎閲讀與收藏

教師讀書隨筆15篇

教師讀書隨筆1

加入教師這個隊伍,覺得自己要學習的東西很多,如何建立自己的教學觀念,樹立自己的教學方法,是我苦惱的事情,恰好有幸讀到李烈老師的《我教國小數學》。

原以為這本書還是枯燥的説教,沒想到看了幾頁後,這本書卻如磁石一般深深地吸引着我不斷地往下看,看完了全書,細細品味,她猶如一杯好茶,品一口,濃香四溢,回味無窮;掩卷凝思,只覺得思緒萬千,真是受益匪淺。

全書主要分“以愛育愛”、 “以會教會”和“課堂教學實錄及教案”三大板塊。

第一篇“以愛育愛” 強調在課堂教學中創設一種民主、平等的範圍,關注每一個孩子的發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朋友般地與學生交流。一名國小數學教師,不僅要研究教學,更要研究如何調動孩子學好數學的積極性,為學生的成長創設寬鬆健康的氛圍。讀了這本書,才更加明白:“愛”,不是空口號,“愛”就是自然真誠的行動,“愛”中融會着的教師的責任與技巧。

第二篇《以會教會》闡述的是李烈老師對教學的潛心研究的一些優良教學方法。“以會教會”,就是要抓微觀,抓具體,抓落實,體現在課堂教學活動時,教師要以新的兒童觀,教學觀重新認識課堂教學。會為學生的主動學習搭設平台,會為學生的發展創設情境,會為學生的展示提供充分的機會,會給學生的創新留有足夠的思維空間,這些思想觀念都體現着李烈老師對教學深層次的思考,體現着以人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

第三篇是李烈老師的'一些課堂教學實錄與教案。細細研讀每一篇教案,她從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出發,精心設計每一個環節,合理安排每一個練習,盡心為學生的學習做好必要準備。在教學中,又不斷運用問題,探討,交流等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建構。

讀了這本書,我在想,在自己的工作中,還有很多很多要學習思考的東西進一步將自己對教育事業、對孩子的愛,化做具體的行為,以高度的責任心對待自己的工作,在如何深鑽教材、如何以新課程理念設計教學活動,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在抓好細節,落實要求,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藝術上不斷學習實踐,努力做一個有思想的行動者。

教師讀書隨筆2

《古文觀止》一書,是文人吳楚才、吳調侯爺孫兩人在清朝康熙34年間,收集了由先秦到明末兩千多年的優秀作品而著成。此書不僅僅包括了史傳、論説文,還有見聞札記、山水遊記、雜文小品和其他的應用文。另外,少量的駢文和韻文也被選入其中。大體上能夠反映出中華古文的絢麗多姿以及百讀不厭的文學風采。

這本書不但有收藏的價值,更重要的是有供人們閲讀欣賞的潛質。每篇文章的寓意之深厚,令人讀後回味無窮,耳聰目明,茅塞頓開。它不但教你如何做事,更重要的是如何做人。能夠説篇篇都是做人做事的警示錄,不愧堪稱為“觀止”。它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很高深莫測,讀後給人以寬博的想象空間。這些文章,千百年來流傳至今,依然膾炙人口,可見它的生命力是何等的旺盛啊!我在通讀時,對其中大家熟知的:《左傳》中的.《曹劌論戰》,《國策》中的《魯仲連不帝秦》,李斯的《諫逐客書》,司馬遷的《報任安書》,賈誼的《過秦論》、《治安策》,諸葛亮的《出師表》,陶淵明的《歸去來兮》、《桃花源記》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軾等人的文章,頗有偏愛。讀後,深有感觸,我認為這些文章,不僅僅是歷史上公認的佳作,今日看來也是古文中的精華。

教師讀書隨筆3

“文人語文”重功底,其實是對當代語文教師一個最基本的要求而已。

縱觀千百年來,名著成為人類文明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中華民族之所以歷經磨難而不衰,其重要的一點,源於由名著而產生的民族向心力和人文精神。可以説,名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傳承着中華民族的基本精神。我們試想一下:中學生都要求閲讀名著,我們做老師的不讀一點名著,增加一點文學功底能行嗎?勤於讀書,充實自我,這是成長為一名優秀語文教師的必要基礎。讀書是教師自身修養和自我完善的一把“金鑰匙”,是教師走向專業化發展之路,也是走向“能師”、“人師”的唯一途徑。“欲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源。”對於語文教師來説就是“腹有詩書課自雅”。

手不釋卷,身上就有了書卷之氣,心中就有了書生意氣,語文課堂也就充滿了文學豪氣。”正所謂,“吾善養我浩然之氣”。教師讀書,本身對學生就是一種引領、一種示範。陶行知先生説:“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惟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我非常贊同程先生的文人語文,因為我深知:閲讀與寫作是成長為一名優秀語文教師的必由之路。“文人語文”始終是凸顯教師功底的`教學。

是的,只有不斷獲取新信息,補充新知識,吸收新理念,才能“與時俱進”,才能及時把握教學的最新動態,及時掌握一些新方法,滲透到課堂教學之中,激活教學活動。閲讀生成智慧,智慧的教師才能有智慧的課堂。

教師讀書隨筆4

多年前的一個午後,看電影頻道播放《草房子》,那種氤氲着青春成長時淡淡的憂傷與苦澀,那種在貧窮苦難面前少年們所展現出的堅強與人性美,成為我心中揮之不去的縈繞。那時不知曹文軒,那時的自己手握遙控器漫無目的的找台,最終總是定格於電影頻道,那裏,總有連續不斷的電影滿足我的觀看慾望。

大半天的時間,一口氣讀完了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的“十年典藏”《草房子》,看得渾然不知時間的流逝,以至於時空顛倒。時至今日,我自以為被世俗磨礪地冷漠麻木的心靈,仍一會兒忍俊不禁,一會兒濕潤了眼眶。故事發生在20世紀60年代中國的江南水鄉,是中國歷史上的“三年自然災害”時期,此時期,在作家餘華的筆下,人們貧困艱難的活着,這種活着總是伴隨着接二連三、悄無聲息地死亡,眼淚再寬廣也無法澄澈那些容不得喘息的沉重,而在曹文軒的筆下,也有貧苦,但沒有滿目的荒涼,沒有揪心的苦痛與辛酸,他的貧窮與苦難總是盪漾着温暖的憂傷,他的筆下是一個個在苦難中洋溢着優美人性的孩子。

我想起了沈從文,想起了邊城,想起了他那温柔淡遠的牧歌情調,想起了他那充滿着人性皆真善美的湘西世界。小女孩紙月似一幅淡遠清新的畫,似一枝中通外直的蓮。

冬季的夜晚,無一絲風,只有一彎清秀的月牙斜掛在冬季青藍的天上,學校排練文藝節目,三十個女孩,每人辮子上一律紮了鮮亮的紅頭繩,插上一朵白絨花,拿一個小碟子,一支筷子,輕輕敲打着唱起歌來,最後,紙月獨自敲着碟走上台來,桑喬説:這小姑娘其實不用演,只要往哪兒一站就行。是的,這個女孩什麼都不用做,只要往那兒一站,就是一種清冷、哀傷、不肯屈服的'情緒,就是一幅淡遠清新的畫。

從小無父無母與外婆相依為命地紙月,文弱恬靜,清純柔和,總是帶着會説話的眼睛,默默注視這身邊的一切,再遠的上學路,孤寂的身影,她沒有屈服過,還背誦了很多古詩詞,寫出的毛筆字不驕不躁,有着同齡人不可能有的靈氣與書卷氣。對於美好的事物,她有着一種天賦的感受力。雖然她已經過早的感受到了世態炎涼,世事的艱難,但她仍懷着一顆真誠的心對待身邊每一個人。她沒有用眼淚換取別人廉價的同情,而是用自己的品行獲得了我們的發自內心的欽佩,她就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的一枝紅蓮花。杜小康似一首跌宕起伏的詩。曾經蒸蒸日上紅門中的杜小康,油麻地家境最厚實,總能做成許多孩子想做但做不成的事情,甚至是老師也不能做到的事情。小小的少年滿心都是小小的驕傲,滿滿的幸福和優越感。但生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襲擊了他,一夜之間他一貧如洗,苦難將他推進了殘酷的大人世界。

遠離母親和夥伴,進行了一場蘆葦蕩中放鴨的孤獨之旅。無邊無際的蘆葦蕩中,孤獨的幾近絕望,狂風、暴雨、憂傷,寒冷、飢餓、這些在折磨杜小康的同時,也在教養、啟示着杜小康,從而讓他的內心變的更為強大。他將從大蘆蕩帶回的全部財富

教師讀書隨筆5

假期漫長,但過得極為充實,因為有書香相伴。在驕陽中,在音樂的伴奏中我讀完了《發現教師成長密碼》。這本書圍繞教師成長的關鍵詞進行展開,分享如何促進教師成長,發現教師成長的密碼,讀後,它給我帶來了極大的震撼和啟迪。

於春祥老師所著的《發現教師成長密碼》一共有一個代序和十一個章節,其中代序介紹了人生金字塔,前三個章節是總的來介紹教師這個職業如何一步步成長以及如何在教師成長的道路上樹立怎樣的目標即“新教育”;第四章到第八章是闡述促進教師成長的密碼,必須通過學習,寫教育反思、教育隨筆,要學會思考,在實際中怎麼用,以及堅持做下去;後面的是作者舉得一些案例、故事和總結。

通讀整本書,給我影響最為深刻的是代序和第四、五、六章。在代序一開始於老師問了三個問題:“你喜歡你的職業嗎?”、“你熱愛你的學生嗎?”“你痴迷你的學科嗎?”看完這三個問題我問了自己,當時我回答不上來,於老師説如果是三個no,那麼,你應該感謝這本書,因為它會告訴你從no向yes轉型的密碼。是的,讀完這本書,我不敢説我的回答是三個yes,但是至少我可以告訴你我一定開始有信心讓三個no變成三個yes。接下來在代序中於老師介紹了人生的金字塔,其中影響我最深的是:日常習慣“金三角”即:每天讀一點,每天思一點,每天寫一點。而在後面的第四、五、六章中於老師也分別進行了闡述。

生命因學習而精彩。生命要想精彩就要學習,學習最好的途徑就是讀書。新課程改革,對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教學不能再跟以前那樣照本宣科,一味地講解教材,而是要師生互動,要聯繫實際生髮,擴展。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知識貯備,更要有很好的悟性,今天的讀書體驗就是明天的課堂實踐。只有教師書讀多了,知識面廣了,領悟能力強了,在課堂上才會如魚得水,遊刃有餘,課堂才能高潮迭起,精彩紛呈。這樣,學生就會在享受中快樂學習,教師就會在享受中輕鬆施教。因此做為教師要有堅持讀書的習慣,一個有讀書習慣的教師,經過書籍日積月累的浸潤,氣質就會逐漸變得高貴而不媚俗,性情逐漸變得細膩而平靜,內心逐漸變得博愛而不自私,一句話,讀書可以使教師的靈魂變得高尚而偉大起來,這樣的`教師,自然就會贏得別人的尊重。

“讀”如果“不思”“不寫”又如何成長呢?卓越的密碼是“寫”,寫是自我與心靈的對話;寫是大腦智慧的外化;寫是人生從此岸向彼岸的泅渡;寫是生活晶體的析出。教師的寫就是寫隨筆,寫反思。寫隨筆不僅僅是練筆,也不僅僅是“心靈的對話”,隨筆還是啟智的功能。關於隨筆,錢理羣先生是這樣説的“隨筆是從心底裏湧出來的。它所要述説的,是刻骨銘心的個體生存體驗,是隻屬於自己的個人話語”只要堅持寫下去筆下一定可以生花。

台灣詩人商禽説過:“我們用手行走,用腳思考。”作為基層的教師讓我們具有教育家的理性的確並非易事,但是,我們卻擁有教育家難以擁有的一線教學實踐。對於教育的理解和領悟,更多的來自身體立行,來自於實踐。對於我們來説,切身的經歷,體驗就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孔子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作為一個普通的教師要找到自己的優勢,在實踐的基礎上學會反思,在反思的基礎上促成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提升。

以上就是我讀《發現教師成長密碼》發現的促進我自己專業發展與成長的密碼:每天讀一點,每天思一點,每天寫一點,加上一直所堅信的理念:“只要行動,就有收穫。只要堅持,就有精彩。”我想我一定可以成長起來的。

教師讀書隨筆6

全面推薦素質教育,是當前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一項緊迫任務,是我國教育事業的一場深刻變革,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養模式的重大進步。作為有”世界通用語”之稱的英語,它的使用價值越來越高,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重視。該書以現代英語教學理論為指導,重點介紹國小英語教學的基本原則和方法以及編者多年進行兒童英語教學實踐,從事國小英語教學法課程教學和研究的經驗和體會。

書中指出,國小生學習外語具有模仿力強,記憶力好,勇於開口等特點和優越條件,對今後進一步學好英語,培養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將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作為一名國小英語教師,我們的注意力和精力應該放在其語言技能的培養上,而不是放在單純的語言知識上,要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動機;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獲得英語的一些感性知識;打下較好的語音基礎,學習一定量的詞彙,接觸一定量的日常交際用語,從而具有以聽説能力為主的初步交際能力;使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個性得到健康和諧的發展。

作為一名國小英語教師,要搞好英語的教與學活動,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通過國小教學活動的趣味性,直觀性,實踐性使國小生愛學,會學,主動學。國小英語教學法課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專業課。不是會講英語的人就能教好英語。我們不僅要具有堅實的英語基礎知識和運用語言的能力,還必須學習有關英語教學的理論,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

歌謠,充滿童趣,合轍壓韻,琅琅上口,迎合了少年兒童的心理與口味。簡筆畫,一種具有普遍推廣意義的直觀教學手段,它運用最簡單的線條和平面形概括地勾畫出物象的主要特徵,用筆簡練,形象簡潔,應用簡便。它有利於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興趣,化解教學難點,變抽象為具體,化複雜為簡單,並能增強記憶,提高學習效果。運用歌曲和音樂學習語言也是外語教學的有效方法之一。用教唱英語歌曲的方法把兒童引入英語的廣闊殿堂,無疑是符合兒童心理髮展規律的,它具有以下作用:激發學習下去;提高學習效益;完善學習品質;充實文化知識等。我們可以從各類兒童英語教科書中選擇一些旋律較熟,唱詞簡單適合的歌曲。當然還可以自己編歌。英語課外活動與課堂教學有着密切的聯繫,它與課堂教學的`目的是一致的,是英語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輔助形式。開展好課外活動可使學生儲存一些學好英語的潛在能量,對課堂教學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它有利於提供更多的語言實踐機會,因材施教,開發智力,拓寬視野,培養合作精神,但在開展英語課外活動的時候要防止隨意性和盲目性等。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年齡,性格,興趣和特長,採取不同的活動方式,常見的活動形式有英語競賽(國小生的表現欲和榮譽感都比較強,適當地在課外開展一些競賽活動,既能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又能對學生的思維,記憶,理解,反應等能力進行綜合訓練,有利於綜合素質的培養),英語晚會(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作用和獨創精神,鍛鍊學生的組織能力,培養學生對藝術的興趣和藝術才能),英語角,英語學習園地等。

作為一名國小英語教師,在具備與其他學科教師共性的素質,如敬業精神,良好的師德,廣博的文化知識之外,還應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因為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心理品質對學生心靈的影響,是任何其他教育手段無法代替的。它不僅表現為一種教育和教學工作的成敗,而且作為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學生的人格。同時要具有系統而紮實的語言基礎知識和聽説讀寫幾方面的技能和能力和較強的教學能力,包括語言的示範能力,綜合教學技能等。還要有改革創新的意識,要隨着時代的發展變化重新設計塑造自己的形象。

教師讀書隨筆7

走過路口,依稀可見燒過紙錢的痕跡,提醒着昨天是清明節。心中少了很多恐懼,甚至想到那些穿過荒原的靈魂,他們是否一如很久的從前一般,在另一個世界過着自由的日子?抑或太多的靈魂,偶爾想念他們的擺渡人?這些念頭沒有如從前般引起我的恐懼,帶來的只有珍惜和沉思:我們,心中或許會有荒原,但,我們,可以是自己的擺渡人。就如迪倫那樣,可以心無旁騖,戰勝惡魔,涉過湖水,穿過可怕的山谷、沼澤和荒原,做自己的擺渡人。

第一次拿起《擺渡人》時,我又放下,因為是晚上,我不確定自己有勇氣去讀。再次捧起它,已經是太陽高照時。但當我明白迪倫本已在交通意外中喪生,而崔斯坦正是她靈魂的擺渡人,要將其引向那邊時,我還是倒抽了一口涼氣,我懷疑自己是否還有勇氣讀完。我扣上書,盯着封面上的那行字: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我。

迪倫是個缺少關愛的15歲女孩,父母離異,在學校經常受同學們捉弄,唯一的朋友轉學離開,她是孤獨和痛苦的。在去尋找父親的路上,火車出了事故,她是唯一的遇難者。她遇到了靈魂的擺渡人崔斯坦,十幾歲少年的模樣。她需要他,她的靈魂過於孤單,心理世界就是一片荒原,痛苦如化為路上的坎坷和惡魔,阻止她走向寧靜的另一方世界。所以,她靈魂上方的天空,少有温暖的陽光,多是陰雲或冷雨,她前行的路上,危機重重。幸好,她有擺渡人崔斯坦,她需要他。迪倫對於自己死去的現實坦然地接受,或許是因為她的世界裏太缺愛的緣故,而和崔斯坦在一起,她感到了踏實,因為他對她的保護。其實,她是個純潔善良的女孩,心中只有荒原卻並不雜亂,她依然會有夢,夢中有曾夢到過的男孩,或許就是他,她產生了一種愛的渴望。迪倫本應該是個有愛的女孩。崔斯坦被她的單純吸引了,產生了只有人類才有的情感。有了愛的靈魂,天空出現了平靜的陽光,她渡了自己的靈魂。有了愛的.靈魂,可以無畏地從那邊返回,獨自穿過危險去尋找自己的擺渡人。儘管可能魂飛魄散,迪倫還是毅然決然的走進充滿惡魔的荒原,她知道,崔斯坦只是一個擺渡人,到不了她靈魂的棲息地,只有她和他一起,試着回到世間。崔斯坦儘管迷茫,不確定,但還是願意為愛嘗試,何況,迪倫已經穿越那些險境,因為凝神於自己的目的地,不念其他。終於,他們成功了。迪倫的靈魂回到自己的身體當中,崔斯坦對她微笑,和夢中完全一樣!他和她,成了彼此的擺渡人。或者,他和她,是自己的擺渡人。

合上書,念着書腰上的這句話:“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最終只是自己。”我有了答案。崔斯坦可以渡迪倫的靈魂,但決定了她的方向。迪倫的成長,在於自己的內心,靈魂的強大,在於自己的選擇,心中是荒原還是險惡的河流,取決於自己。心魔存在於否,完全在於自己心中是否有陽光穿過。而陽光能否穿過,在於是否願意打開心扉。每個人的生活中,總會有晴有雨,如四季變換一般平常,只是,雨來的時候,我們的心完全可以是乾燥的,心中的天空可以是晴朗的。否則,難以抵禦黑暗。無助時,受挫時,我會捧起《遇見未知的自己》,告訴自己“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調整自己對事物的看法,臣服事實,第二天,真的就是嶄新的。有時,我會想到“死亡”,會恐懼,會怕孤單和黑暗,只是,想到我有自己的擺渡人,心中會暖。命運的河流中,最終只能自己成為自己的擺渡人,我們才會變得強大。當然,我們的心中得有愛,有善,才會渡自己的心靈。

有了心靈的擺渡人,心中才不會有荒原,我相信。

教師讀書隨筆8

心得多棲身份的大冰,從主持人到民謠歌手,從江湖遊俠到資深文青,他抱着一隻手鼓行唱在天涯中,卻從未將故事寫在紙面上。他這十年的行走,一路遇見了許多傳奇精彩的故事,這本書的誕生,是因為他想將這些故事分享。

書名是《他們最幸福》,“他們”是一路上遇到的知己、好友,在他們的故事中,有的人無畏地奮鬥,有的人虔誠地尋找,有的人為愛放棄了優越的生活。這些真實的故事,送給每一個當下的人們,無關於成功,只關乎幸福,和永遠存在的另一種可能性。

《他們最幸福》一書中的他們,選擇了我們無法經歷的生長方式,或粗野或叛逆,或欲揚先抑或歸於平靜,最終他們又收穫了讓人羨慕的內心強大。

大冰在書裏寫道:“人生本無定數,回首已是天涯,五味雜陳的烈酒,總好過温吞水一杯吧。”人生最重要的是體驗。人生也很難是無懼的`。當你學會了承認失敗,學會了不去證明什麼,不去征服什麼,而只是為自己而真正活着的時候,你才真正長大。多年後,即使淚眼婆娑,卻依舊感謝上蒼,讓我們有好故事可以説。

過去人們總説“幸福只有一種,不幸卻有千千萬萬種”。看完這本書,你會發現“幸福的指向並不是單一的”,因為“世間的幸福也有千千萬萬種”。

希望我們都會是這千萬種之一。

教師讀書隨筆9

書上殘留的墨香,對我而言是最大的誘惑,清新淡雅,少了一份俗世負載的喧譁,它往往安靜得如同幽寂的湖畔。每翻開一頁的不經意,總會帶着點漣漪漾漾的欣喜。

喜歡讀書,已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

記得小的時候,我總是孤僻的,不善言詞的我,沒有玩伴。看着窗外,那些滿街瘋跑的他們,心裏溢出的是那酸酸的羨慕。無奈,無奈於我的寡言,只能去面對那一本本的書了。説實話,一開始我對書的感情並未是那麼的深,甚至有些痛恨。天真而幼稚的思想認為,它們只能如此死死地“躺”着,無法那樣放肆的動,放肆的笑,最主要的是無法和我玩……

不知是何時,開始真正愛上了讀書。突然的變,可能是源於我的成長,後知後覺地成長。

書中的.世界是多麼的廣闊,它不僅容納了我的感情,更豐富了我的思想。與往不同的是,我理解並體會到了,書存在於世上的實體的確是不會動、不會笑的,但它不是死物,更甚者,它是一個至聖的天堂,且不同的書,擁有着不同的天堂,或喜、或悲、或荒誕、或現實,諸如此上,無論是哪一個天堂,都令我倍感新奇。不可思意的是,最終放肆地笑的人是我,而製造者卻是書。漸漸地,我可以坦然去看待那些依舊在窗外的他們了,也漸漸的懂得了如何去交流。朋友多了,孤僻少了,顯著地變化,令自己也驚異於自己的活潑。但清楚的還是自己,是書改變了我,甚至改變了我的性格。

書墨的濃香還未散盡,朦朧間那縷香意,更加的飄逸了。讀書的人,捧着書看,眼中露出的幸福,裹着書香,忘我的境界,好似已在書中的天堂神遊。與其説時間淡漠了我,更不如説是我遺棄了時間……

教師讀書隨筆10

近幾天的遠程教育研修,我感觸頗多。

看了專家講課實錄,猶如洗滌了一遍心靈,心中似清泉湧動。雙眸被清泉擦亮,似乎看到了曙光。細細品味,餘香裊裊。

專家的細微之處深深地打動了我,讓我反思,促我奮發。關注學生,關注每一位學生,才是真真的課堂。去掉矯揉造作,去掉濃粧豔抹,細品草根的`真實,感受真情流露。為人師,傳道、授業、解惑,真正的課堂缺一不可,不只是知識的灌輸,還有人性的還原。

教師讀書隨筆11

在閲讀《教師專業成長》這本書以後,讓我對教師專業化發展有了一個新的認識,特別是書中關於“如何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的介紹更是給了我很大的指引作用,其中,不論是實施策略還是具體措施中都重點提到了“自我反思”對加快教師專業成長和發展的重要作用,這將對我今後的成長有非常大的指導作用。

當前,影響體育教師發展的因素很多,歸納起來大致可分為兩大類:一是外部因素,如體育教師的社會地位、學校的管理制度等;二是體育教師自身因素,如自我發展需要、教學反思能力等。其中,教師自身因素在教師專業發展中起決定性作用。從專業發展角度看,教師的成長離不開教師自己的教學實踐,教師的專業發展只有在具體的教學實踐活動中不斷反思才能完成。教育學者杜威這樣説過:“教師應當對實踐進行反思,將教學看作是一種反思性的學術實踐,通過反思實踐來改進教學,做‘反思型實踐者’”。體育教師要提高自己的職業形象,就必須在教學實踐中以自己的行為表現,主動反思,做“反思型實踐者”,逐步推進自身專業發展。

反思是個體成熟之標誌。反思型教師不僅要具有課堂教學知識、技巧和技能,還要具有對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進行反思、研究和改進的能力,以及對教育的社會價值、個人價值和自己的教育信念進行更廣闊的探究和反省的能力。即在“反思——更新——發展——再反思——再更新——再發展”這樣一個無限往復、不斷上升的過程中,使自身的成長始終保持一種動態、開放、持續發展的狀態。

要想成為反思型體育教師不是一個自然而然、簡單的過程,它需要體育教師在職業生涯中不斷學習與提升,不斷地反思自己的知識、信念、行為和各種視之為當然的觀點,轉變那些不正確的假設、信念,修正那些不合理行為,把反思的方法與實踐結合起來,不斷自我探究、自我發現、自我解決,才能逐步邁向批判反思之門。首先,要將反思滲透教學的全過程。即教師要進行全面具體的課前準備,並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活動的內容、對象、過程進行計劃、安排、反饋、評價與調控,最後在課後對上過的課進行回顧與評價,總結課堂教學的經驗,找出問題,分析原因,採取補救措施等。教師只有通過這些措施,形成對體育教學的系統反思,養成反思習慣,並使反思伴隨着體育教學活動的常規化而逐漸自動化,其次,要講究科學的反思方法,選擇適合自己的反思方式,以提高反思的效率。

第三,經常記錄並剖析“關鍵事件”,以提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理突變事件的能力,促進教師的自身的發展。第四,要進行系統的理論分析。因為系統的理論分析可以幫助教師審視那些教學中的直覺判斷,幫助認識和理解自己的'行為和思想,而且還可以為自己的實踐提供多種可能,增強陳述自己行為的理論基礎。

要想成為一名批判反思型體育教師,就意味着要在批判反思的過程中,把個人的教學活動、集體的經歷以及正規的理論、研究視為同樣重要的因素,使自身的教育實踐和思想更具有合理性。只有在不斷的批判與反思中教師的教學才會得到持續地發展。為成為一名具有批判反思的體育教師努力!

教師讀書隨筆12

我們一直都説我們的教育是素質教育,我一直在想這個素質是怎麼回事,我怎麼看不到摸不着呢?今天我看書學習了一下我們口中的素質教育。和大家分享一下:

素質教育是針對我們以前的“應試教育”的弊端所產生的'一個名詞。其初衷是糾正應試教育的一些現象:中國小片面追求升學率,大學教育過分專業化等。這也是所謂的物極必反吧。

素質教育是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的。我們在公共場所不吸煙,在公園裏不亂掐花撈魚,這都體現了我們一個人的素質。可我們一旦到了國外,就不僅僅是代表我們自己了,而是代表我們整個國家的形象。這個時候我們就發現這不僅僅是知識解決的問題了。所以,素質教育是非常重要滴。

素質教育是面對全體學生的教育。這與我們國家的法律吻合:受教育機會平等。政府應為所有適齡兒童少年提供平等的教育,這也需要國家政府加大師資的投入,這才能保證我們素質教育的有效展開。

素質教育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又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這兩者並不矛盾。全面發展是指各個方面,但人與人不同,我們又不能“一刀切”。這也符合辯證論裏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教師讀書隨筆13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所以自主探索是應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實現由“學會”到“會學”,由“會學”到“創新”的培養目標,

傳統的數學教學重結果,輕過程,學生不需要自主探索,只要認真聽講和記憶。這種教學方法排斥了學生學習數學過程中的思考性。而新課程強調的則是:數學學習必須重視建構知識的過程,使學生的探索經歷成為學習數學的重要途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已有知識和經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自由地、開放地去探究,去創造。教師要把探索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多給學生提供一些開放性的`問題,多開展一些探索性的活動,幫助學生建立學習信心。

學生面對新的計算問題,教師不再告訴他們可以怎樣算,而是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去探索,在自主探索中學習數學。學生不僅理解了所學的知識,掌握了自己喜歡的計算方法,而且促進了創新思維能力的形成。

數學內容生活化,讓學生學習現實的數學,是新課標的重要理念。蘇霍姆林斯基曾説過:“在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地聯繫起來,把社會生活中的題材引入課堂教學之中,促使學生在課外積極主動地探索數學知識的奧祕,並由此體驗到數學知識散發出來的魅力,進一步激發其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學生從課內到課外始終處於積極主動、自覺參與的學習氛圍中,可以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

數學創造性思維寓於教學的各個環節,指導學生操作性思維形成的重要途徑之一。在教學活動中,多讓學生拼一拼,擺一擺,折一折,畫一畫,想一想,儘可能地動手、動腦、動口,喚起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熱情,激起學生創造的“激流”和“衝浪”,學生就能衝出定勢,從中發現規律,大膽提出與眾不同的看法和想法,去品嚐成功的愉悦。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立足於培養學生的探究興起,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作用,讓學生敢想,敢説,敢做,能想,能做,會想,會説,會做,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

教師讀書隨筆14

紮紮實實多讀一些書讀書可以夯實教師人文底藴,是提高思想境界與文化品味的基礎工程。任何出類拔萃的寫作者,首先必然是永不間斷,長於吸收的閲讀者。於永正老師這樣説:“最應該而且最值得站的是理論家這些巨人的肩膀。站在他們的肩膀上,將使我們看得更遠。”作為我來説,雖然説也從教了12年了,但在新課程標準面前,在新教育實驗面前,還只是像孩子一樣剛剛學習走路,剛剛走上講台上的人生路。為了使自己紮實掌握教育真諦,我開始與書為伴,勤於學習,充實自我。在我家的會客室裏,有一整架書。每每夜深人靜,妻兒都進入夢鄉之時,一切都歸於沉寂,只有牆上的石英鐘還在不急不慢地丈量着夜的深度,此時,我就獨自摩挲大小不一的書,聞吸飄飄蕩蕩的油墨香,心中總是充溢着一股歡欣與怡悦,取書一冊,慢慢翻閲,怡然自得。不論風霜寒暑,只要打開書本,古今智者便乘着晚風與夜色翩然而至,無須客套,不用茶煙,高山流水,促膝談心,上下幾千年,縱橫數萬裏,一任歌哭怒罵,聽憑雲倦雲舒。

明代的王心齋曾經寫過一首《樂學歌》:“樂是樂此學,學是學此樂。不樂不是學,不學不是樂。”他把學和樂視為一體,的確是極好的見解,當然,學習並不僅限於讀書,但讀書卻是學習的重要途徑,也是人生的一大樂趣。正因為如此,古往今來,有多少學者或讀書人嗜書如命,我現在讀書也入了迷。在幽靜斗室,伴一盞枱燈,手執一卷,全身心投入,任思緒如駿馬奔騰,盡情馳騁,覽遍名師名作,目睹中外教育史興衰榮辱。與蘇霍姆林斯基、馬卡連柯等大師一起體驗教育真諦,品嚐咀嚼魏書生、於永正、李吉林等名師睿智和超凡的教育技巧,讓理性之光粲然於腦海。靜靜地揣摩教育的快樂,時而拍案叫絕,在心底引發陣陣莫名的感動,一股控制不住的激奮和靈感奔湧,總想寫些什麼,説些什麼。於是乎,就端坐在電腦前,輕輕敲擊鍵盤,隨着“啪啪”聲響,一篇篇隨筆、日記、論文盡也汩汩而出。於是,也就有了我在“行知論壇”上的《佐明手記》,有了我在“教育在線”上的《瀾溪花》。一邊讀書,一邊寫作、發帖,一邊反省,漸漸讀書寫作的興趣越發濃厚,於是我就越發渴求好書,到學校圖書館借,去書店購買,在網上尋覓。一旦遂得心願,無不興奮久久,歌之舞之,從《沒有語文的'語文課》、《讓語言與生命同構共生》到《魏書生文選》、《教海漫記》,然後是《教育的視界》《細數陽光》……懷着珍愛的心情,細心拜讀,那一篇篇優美的文章彷彿一股股甘泉滋潤着我的心田,又似飲進醇香的佳釀,讓人心醉神馳。一旦與同事談論起“書經”幸甚至哉,帶着一種迫以狂熱的虔誠。書是傳播思想的能啟發人思維,但也不能過分迷信。所以我認為讀書即要能入,又要能出。莊子説過:“筌者所以在魚,得而忘筌;言者所以在薏,得意而忘言。”我想這裏的“得意”既指書中之意,又指自得其意、自得其樂。大概這就是王心齋的:“樂是樂此學,學是學此樂。”吧!有時書中的做法,對我們的教育實際並不合適,我們就應該“吸取精華,去其糟粕”“因材施教”了。勤於學習,充實自我,這是成為一名優秀教師的基礎。

我們每一個教師都要紮紮實實地多讀一些書,與書本為友,與大師對話,在人類優秀文化遺產中淨化自己的靈魂,昇華自己的人格。讀書,使我告別無知無識無能;讀書,使我獲得接天通地的感悟;讀書,使我對教育多了一份自信……在讀書中,我實在是得到了許多難以形容的樂趣,在樂趣中學到了教育的真諦,提升了思想理念。

教師讀書隨筆15

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感觸很深。這本書是李老師25年教育教學思想與智慧的精華集粹,全方位地闡述了李老師的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語文教學的理念與實踐。李老師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機智、教育技巧與教育情感融為一體。語言樸實而富有詩意,形象而充滿激情。讀着書,讓人不禁為之激動、讚歎、折服!

啟示一:童心是師愛的源泉

李老師提出教育者是否擁有一顆童心,對教育至關重要。教師的童心意味着懷有兒童般的情感,能夠自然地與學生“一同哭泣,一同歡笑”的教師無疑會被學生視為知心朋友,贏得學生的心靈。教師的童心意味着擁有兒童般的興趣,教師的職業要求我們應該在任何方面都與學生有着共同的興趣愛好,多一種與學生共同的興趣愛好,你便多了一條通往學生心靈深處的途徑,他們會不知不覺地把老師當作朋友。在與學生嬉笑遊戲時,教師越是忘掉自己的“尊嚴”,學生越會對老師油然而生親切之情——而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點。

啟示二:沒有愛,便沒有教育

李老師深深打動我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他始終如一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愛”是李鎮西老師永恆的教育理念,他可以與孩子一起過年,一起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學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師愛”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間。在沒有讀李老師的書之前,我曾那麼地自信自己是“愛”學生的。讀完這書我捫心自問,我愛每一位學生嗎?我對學生的“愛”真的是無怨無悔嗎?我暗下決心,一定要改變自己過去的教育方法。當學生犯錯時,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心平氣與地瞭解學生犯錯的原因,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李老師讓我對熱愛學生的愛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

愛,不單單是欣賞優秀的.學生,而是“懷着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

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是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

愛,不應是對學生的錯誤嚴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對學生的寬容”。

愛,也不應是對學生的縱容,而是“必然包含着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懲罰”。

愛,不只是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身體,而是要“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學生的精神世界“學會用他們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與學生一起憂傷、一起欣喜”。

愛,不僅僅是隻對自己所教的這幾年負責,而是“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

愛,不是用一顆成年人的心去包容一顆顆童心,而是“需要一顆童心”,用童心去碰撞童心。

愛就是“一份純真,一份莊嚴,一份責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還給童年”,就是為學生的‘美麗人生’奠定美好的開端。只有這樣的愛,才是真正的愛,只有這樣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