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人文素養 > 美文閲讀

看春晚的寓意和象徵

欄目: 美文閲讀 / 發佈於: / 人氣:2.02W

看春晚的寓意和象徵,春節是我國的農曆新年,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集拜神祭祖、祈福驅邪、親朋團聚、飲食娛樂為一體,是中國最隆重的傳統佳節,現在分享看春晚的寓意和象徵。

看春晚的寓意和象徵1

春節為什麼要看春晚

春晚作為億萬中國人、華人華僑們共同矚目的電視節目,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歷史性鉅變。上世紀,國人的生活水平僅處於剛剛解決温飽水平的地步,尚無餘力去注重自身文化等其他方面的提升。因而,春晚作為覆蓋面最廣的電視節目,在春節這個特殊的時間段內可以説是家喻户曉,除夕之夜全家共同看春晚就成了一個必備的項目。

從此之後,看春晚就成了春節的習俗之一,而且春節有着守歲的習俗,春晚就成了一家人守歲過程中的娛樂方式之一,並且一家人看春節聯歡晚會還能夠促進彼此之間的關係。

春節看春晚的由來

春晚是春節晚會的簡稱,泛指央視舉辦的春節聯歡晚會。春節晚會:每年除夕之夜至第二年初的一場晚會,因舉辦時間為傳統春節,所以叫春節晚會。

廣義上的春節聯歡晚會可以追溯到1956年。當時由張駿祥任總執導,謝晉、林農、岑範、王映東任導演、由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春節大聯歡》。

根據影片內容顯示,當時的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向全國現場直播了當時的演出。當時的很多大師都曾經出鏡,如越劇大師徐玉蘭、王文娟、評劇大師新鳳霞、京劇大師梅蘭芳、相聲大師侯寶林、人民藝術家老舍、巴金、表演藝術家趙丹等人。央視具有春晚性質的“迎新春文藝晚會”是自1979年除夕開始播出。

1983年,首屆現場直播形式的春節聯歡晚會在央視正式播出。起初是中國中央電視台在每年農曆除夕晚上為慶祝農曆新年在其第央視一套節目直播的綜藝晚會,後來央視中文國際頻道、軍事·農業頻道、央視英語新聞頻道、央視西班牙語國際頻道、和央視法語國際頻道都會同步直播。

此外,從2008年至今,高清頻道也進行彩排的錄像轉播;央視網、PPLIVE、中國網絡電視台等網絡新媒體也會同時進行轉播。

看春晚的寓意和象徵
  

為何現在看春晚的人越來越少

近年來,隨着國人生活水平的提升,開始將目光投向更廣闊的領域,“春節假期”就變得不僅僅是春節,還有“假期”!對於許多人而言,一些該有的拜年等春節活動還是可以有,但“假期”的放鬆特質也必須要有。

而對於常年工作在一線的人而言,這個長假不僅僅是一起打打牌、擺擺龍門陣、看看春晚,更想要的是一種輕鬆自在的生活狀態。差異化的需求很顯然就分流了一部分春晚觀眾。

其中,趁着春節假期去旅遊就受到相當一部分人的青睞。據中國旅遊研究院不久前發佈《2018春節出境旅遊趨勢預測報告》,今年春節長假預計出境遊人次將達到650萬,規模為歷史之最,消費總額將達到1000億元人民幣。而春節期間國內旅遊的人數只會更多。

除此之外,互聯網傳播的特性讓春晚依靠央視這種“從一到多”的傳播模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新生一代更願意參與其中,而不願意做一個被動的接受者。當然,從手機短信參與到現在的各種搖一搖、掃碼等方式,春晚節目組也是煞費苦心,但效果卻不甚理想。從一定程度上來講,傳統傳播渠道的影響力正在衰退。

而另一方面,經常會聽到有人説“今年的春晚不好看,年味越來越淡了!”。這其中,固然有上述人們注意力轉移的因素,但春晚內容製作可能也是越來越不走心了。春節是一個團聚的節日,一個喜慶的節日,也是一個懷舊的節日……因而,在節目設置上,本就應該圍繞着這些主題來進行。

但現在的.春晚似乎越來越“流行風”了,請來一堆所謂的“明星大腕”來助陣,歌舞越來越多,傳統的惹人樂不停的節目越來越少,簡直就變成了一場場演唱會,而非全國各族人民共同歡慶的舞台。不接地氣的春晚已經走到了十字路口,何去何從已成為一個難題。

春晚的文化象徵意義

春晚有着重要的文化象徵意義。就像春晚在大年三十除夕之夜的黃金時間播出一樣,春晚與守歲、吃年夜飯、家庭團聚等民俗結合起來,象徵着團圓,象徵着和諧,也象徵着社會共識的達成。

首先,春晚的“語法”是總體性的,試圖全景式地展現國家和社會的變化。相比娛樂化、低齡化的電視綜藝節目,在央視一號演播大廳這一象徵性的舞台上,春晚既要有對國富民安、國計民生等大事的關注,又要對家庭矛盾、養老、婚戀等柴米油鹽的小事有所反映;

既要表現人民過上好日子的幸福和愉悦,又要對守護邊疆的戰士、在工作崗位堅守的普通職工以及生活在邊遠地區的少數民族羣眾送去新春祝福;既要照顧中老年觀眾的文化趣味,又不能忘記“小鎮青年”和廣大鄉村觀眾的欣賞習慣。這使得春晚成為分眾化時代少有的帶有全民色彩的文化舞台。

春晚還呈現出一種包容性和多元化的文化景觀。從80年代開始,春晚不再是整齊劃一和自上而下的文化宣傳,而是試圖吸納不同的表演風格和文化形式。一是,主流文化與通俗文化的結合,比如從1984年開始邀請香港、台灣演藝明星參加春晚,這不僅推動港台流行文化在內地傳播,而且實現了內地與港澳台的文化融合;

二是,高雅文化與羣眾文化的融匯,既有男高音等美聲唱法、京劇、崑曲等國粹經典,也有娛樂演藝明星的成名曲,還要有出身草根等非職業達人們的才藝表演;三是,民族文化、小眾文化等的展示,每年春晚,少數民族舞蹈和歌曲是必不可少的節目,一些受到青年人歡迎的節目也會閃亮登場。

從主流文化角度看,春晚也是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典範。新時期以來,主旋律文藝與文化市場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怎樣更好兼容的問題,有些過度娛樂化、商業化的大眾文化常以利潤為導向。

春晚卻是一個例外。90年代以來從節目冠名權到零點鐘聲等各個環節都設置不同的廣告價位,可以説,很少有一個文化平台可以像春晚這樣,既傳遞積極、正面的主流價值觀,又讓普通百姓喜笑顏開,讓各大讚助商得以確立品牌價值。

春晚越來越難辦是不必諱言的現實,但各方依然頂着壓力爭取給全國人民奉獻上一桌美味可口的“年夜飯”。因為對於幾代電視觀眾來説,如果沒有春晚,便少了些年味。

看春晚的寓意和象徵2

春節的意義有哪些

1、春節代表着除舊迎新,在新年到來之前,家家户户都會將房子的裏裏外外打掃乾淨,意為除舊迎新,將上一年的污穢全部清除,乾淨全新地迎接新一年的到來。

2、春節代表着團圓美滿,在新年到來前,無論是身處何處,人們都會趕回家中與家人團聚,在除夕夜與親朋好友一起吃年夜飯,是中國人特有的儀式感。

3、春節代表着和諧吉祥,在春節期間,人們走親訪友,帶着水果、煙酒等贈品,到鄰居或親戚家串門拜年,將美好的祝福傳達給其他人,期望在新的一年裏,這段深厚的'情誼能夠繼續維持下去。

4、春節代表着興旺發達,在新年期間,長輩會給晚輩發壓歲錢,一些晚輩也會給家裏的長者發紅包,代表了發紅包者對收紅包者的美好祝願,象徵着喜慶、好運、興旺,在新的一年裏可以財運亨通、富貴連年。

看春晚的寓意和象徵 第2張
  

春節有哪些習俗

春節的習俗有很多,比如:貼對聯、守歲、封紅包、吃年夜飯、拜年、派壓歲錢等等,目前“看春晚”也成為了中國人民的春節習俗之一。

總之,春節的意義有許多,但都代表了人們對新一年的美好寄託。

Tags:春晚 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