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人文素養 > 心理健康

首批80後男女需做好哪些心理功課

欄目: 心理健康 / 發佈於: / 人氣:1.18W

首批80後男女需做好哪些心理功課,從二十歲的大學生,到三十歲結婚生子進入“而立之年”的80後們,在家庭和工作的重壓之後,心理健康受到嚴重的考驗,那麼首批80後男女需做好哪些心理功課?

首批80後男女需做好哪些心理功課1

1.平視異性。

美國心理學家赫威斯特的婚姻關係成熟標準指出:理性地考慮並選擇婚姻對象,並開始準備成家過獨立的家庭生活;在行為上能夠扮演適當的性別角色。實際點來説,就是用從容和自然的態度,在面對異性時既不太在意對方對自己的看法,也不會矯枉過正地輕視或厭惡對方。

年輕人、尤其是青少年,可能在見到異性時面紅耳赤、手足無措,這是因為少男少女對異性沒有深入全面的瞭解,因此充滿了好奇心、神祕感。另外,還有些人雖然不會失態,但會特別注意自己儀表和舉止,下意識地表現自己以獲取異性關注,這表明其過於重視異性的認可,同時也可能在愛情關係中,把吸引力、激情等不穩定因素置於親密感、承諾等穩定因素之上。還有些人,一口一個男人沒一個好東西或女人就是一架生育機器,可能是因為説話者心裏有沒癒合好的暗傷。這些都是不夠成熟的表現。

首批80後男女需做好哪些心理功課
  

2.否定自己。

赫威斯特所指的自我認同的成熟就包括:接納自己的身體和容貌;不過分炫耀自己的優點,也不過分掩飾自己的缺點,發揮最大潛能。從青少年開始,人的自我意識開始迅速覺醒、發展壯大,這時候就可能出現自我中心的傾向。到16歲左右,那種認為自己最獨特最重要的想法也逐漸減少,但有些人到了二三十歲仍受其困擾,比如,與朋友發生爭執時明明錯了也死鴨子嘴硬,與伴侶吵架時打死也不願意讓步,遇到挫折就怪運氣不好世道不公,就是不找自己的原因。

3.學會寬容。

赫威斯特的人際關係成熟包括:能在日常生活中與同齡人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包括同性朋友和異性朋友在內。諺語説關公放了曹丞相,丈夫要有容人量,所以雖然疾惡如仇、盡善盡美都是褒義詞,但對缺陷和不完美的寬容更象徵着心理成熟。寬容指的是對人性缺陷的'包容和理解,指明白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所以得饒人處且饒人。

4.重視簡單。

赫威斯特的思維模式成熟標準認為:在知識、觀念等各方面,都能達到作為一個公民所需要的標準;在個人的行為導向上,能建立起自己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對於認知境界,從複雜迴歸到簡單,就像是從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回到了見山是山,見水是水。有些人喜歡深刻的大道理,其實是在追尋別人總結出來的經驗和價值觀,還處在借鑑和參照的階段,等到能夠獨立建立起個人經驗系統,反而會喜歡平常生活中的簡單真理。

首批80後男女需做好哪些心理功課2

80後心理易走兩個極端

如今的職場,在連續的工作壓力下,“亞健康”、“過勞死”成了人們熟悉的字眼,類似上例的這種80後年輕人出現“過勞”致死的事件也不斷增多。心理專家也指出,以前在許多人印象中,神經內科都是收治中老年病人,而現在收治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可見職場壓力對年輕人的毒害之深,而80後尤為嚴重。

過勞會引起腦梗塞,從醫學上比較好理解,在封閉的辦公環境,長時間連續工作,容易造成大腦細胞缺氧、供血不足,發展後果是腦梗塞。80後正處於成家立業的黃金時期,面臨種種機會的同時,長期積累下來的壓力是造成心理問題的重要誘因,特別是80後男性的心理問題。

首批80後男女需做好哪些心理功課 第2張
  

1、抑鬱情緒 —— 沒意思,真沒意思

習慣性麻木、審美疲勞、新鮮感過度……這些詞都可以用來形容80後,我們是被刺激着長大的,所以習慣變化,也習慣適應變化。如果説抑鬱是現代病,生於現代的80後,怎麼跑得了?戀愛、學業、求職、人際……都可以鬱悶一下,開始有新鮮感,慢慢就覺得無趣了,無趣就是抑鬱的開始,不高興也會擊垮一個人。

調整方式:抑鬱情緒人人都有,關鍵是給抑鬱的自己一個空間,像防賊一樣防着抑鬱,反而讓它見縫就鑽。80後都離不開抑鬱,它讓我們在現代社會裏活得更自我,只要記住,你的抑鬱往往指抑鬱情緒,別老給自己扣抑鬱症的帽子。

2、社交恐懼 —— 內向的罪,還是外向惹的禍?

80後中的一部分人,已經踏進社會,家庭的庇護,和“我是老大”的優越感一下子全沒了。很多人都發現人際交往的問題:“我怎樣才能讓同事都喜歡我?”, “我無意中就讓上司不爽了”,“在公司沒歸屬感”……內向的人覺得自己不合羣,不會和別人説話;外向的人覺得自己的張揚讓人嫉妒,有人會暗中加害——猜不透別人的心,好像都是自己的錯。

調整方式:社交問題,並不是80後才開始面臨的難題,我們的祖輩都遇到過。內向外向並不妨礙你四海通吃,關鍵是你如何給自己一個職場定位,社交都是有目的的職場活動,找好自己的位置,該説什麼就説什麼,無須看人下菜,只需做好自己,才是正道。

3、擇業混亂 —— 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麼

80後的跳槽問題,一直令長輩們頭疼。似乎我們可以很輕易的説出“我不幹了”……沒有耐性,意志力不堅定,似乎的確是我們的問題。但導致擇業混亂的,並不是意志力的問題,而是我們不知道自己要什麼?80後面對的世界,只要看看2008年發生的'大事就知道——快速、多變、信息龐雜,壓力巨大……大事越多,我們就越覺得自己渺小,渺小的人就算有需要可能也是白搭。

何況80後生來就不愁吃喝,不愛看新聞聯播,只喜歡貓起來跟自己玩兒——基本需求都滿足了,所以大多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麼?

對80後來説,似乎更清楚自己不想要什麼:“我受不了朝九晚五”,“上司看不到我的與眾不同”,“我憋屈,不能一展拳腳”,“我換了9份工作了,又想辭職了”……人生、職業發展都在“不想要”裏反襯“需要”,沒有主動的規劃,走一步看一步,當然沒有耐心和毅力。

調整方式:找到自己最想要的,是非常難的事。首先要從瞭解自己開始。先了解過去的自己,再問問將來的自己,職業規劃,要從人生規劃開始。我們需要想想2080年還活着的自己,他想擁有些什麼呢?

4、無愛症 —— 我根本不會愛別人

愛而不得固然難過,但根本沒有動情,才真讓人鬱悶。80後因為獨生獨處,產生了一批“無愛症候羣”,到了適婚年齡,卻仍然對別人動不了情。

不懂愛亦不會愛。“相親族”、“閃戀族”、“等愛族”……都是無愛症的表現。無愛,往往是由於被愛泡大而導致的,從未失去過,自然不懂得如何爭取。80後中的大多數人,作為獨生子女,從來不用和兄弟姐妹去分享父母的愛,很多需要還沒產生就被滿足了,所以根本就不會換位去思考別人的需要,因此也就不會愛。

調整方式:失戀往往比自戀要好,至少可以教會我們如何去愛戀。先學習如何去滿足別人的要求,發現這些需求,是治療“無愛症”的第一步。

5、戀愛受挫 —— 分手卻不懂失戀

在求助信中,60%都是關於戀愛情感的問題,其中以“戀愛受挫”最為高發。

80後的年紀,到2008年,最大的28歲,最小的18歲。根據心理學家埃裏克森的人生八階段學説,18—30歲,正值“練習愛”的人生階段,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親密”與“孤獨”的矛盾。也就是説,在這個年齡段上,我們必然遇到愛,經受它的考驗和磨練,從一個人的小小世界裏探出頭來,學會用愛把自己和他人黏起來——為愛受挫和犯錯,都是這個年齡必然會面臨的問題。

“我愛的人不愛我”、“愛為什麼那麼快就消失不見”、“愛難道就是相互傷害”、“愛情真是脆弱的東西”、“我失戀後不再相信愛情”……這些因受挫而帶來的傷心,雖然令人心碎,卻也讓我們變成大人。我們都是在學會喪失後,才變成大人的。等到我們説“分手”時,不再畏懼失戀,我們的愛恐怕就練成了。

調整方式:80後習慣説分手,反正不愛了,就分吧。但很多人卻不懂得失戀也是需要學習的,處理悲傷,總結經驗,沒有戀愛受挫的人,並不懂得愛戀。既然這個問題人人都要闖,就請你闖得大膽一些吧。

6、性困惑 —— 我很開放,也很傳統

80後對性問題,已經可以侃侃而談。但在自己的生活裏,做得就不能像説得那麼輕鬆了。心島主要接到這樣的一些求助:自己或男友有處女情結,有怪怪的性幻想,對婚前猶豫不決,未婚先孕身心受傷……從大家的問題可以看出一個規律:如果對性的態度極端開放或傳統,都不太會有心理困擾。

但如果困在“開放” 還是“傳統”的矛盾中,就容易引發心理問題。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半開半不開的,但因自詡為新新人類,所以總覺得自己該大膽地做點讓父母瞠目結舌的事,加上青春對性的正常好奇,往往一衝動就做了,做完了就爆發心理衝突。

調整方式:你是開放,還是傳統,給自己唯一標準。如果是傳統,就堅持做你的“處女”、“處男”吧;如果開放,情到深處,就自然而然吧。切忌別把自己放在中間,兩頭都想拽着。矛盾在性這件事上,有害無益。大家都乾脆一些吧。

7、恐婚症 —— 未婚改為已婚,接受不了

80後至少有一半不敢結婚。首先是因為現在的結婚條件變高了,買房、買車、懂理財、心理健康……但結婚的意義變小了——一張紙而已。所以80後寧願同居,也不願結束愛情長跑。

在心理上,婚姻讓80後感覺自己變老了,突然變成一個死板的大人。更重要的.是,大多80後和父母組成的三口之家相當穩定,心理上不願意脱離自己的原生家庭,離開爸媽的家,創建自己的家,這是很難習慣的。所以婚姻的焦慮,往往是從這種脱離感開始的。

調整方式:戴上戒指的那一刻,相信的並不是對方,而是自己。恐婚,最根本的原因,是害怕自己不能承擔婚姻的責任。所以,面對恐婚最治本的方法就是先搞定自己。請問問自己,你準備好創造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家併為它承擔責任了嗎?

8、同性、雙性戀 —— 我是愛情裏的異類麼?

中性美越來越成為主流。而80後也越來越多的接觸“同性戀”這個詞。有一些人,就是被這個詞誘發了對同性的情感。“雙性戀”、“同性戀”……心島收到的信中,“懷疑自己是不是”遠遠多過於“我是同志我該怎麼辦”,也就是説,大部分80後,在性別問題上,被“潮流”弄暈了。

同性之愛本來人人都有,並不是多看同性一眼就是同性戀;真正的同性戀必須要有生理喚起,心理上的好感與依賴是正常的同性情感。對於心理諮詢來説,真正的同性、雙性戀的社會適應問題,才是棘手的心理問題。

調整方式:同性戀、雙性戀有一個重要指標,就是有沒有對同性有“生理喚起”,先衡量好自己的生理需要,再看自己的心理狀態。

Tags:首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