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人文素養 > 育兒經驗

怎樣才能做好孩子的伯樂?

欄目: 育兒經驗 / 發佈於: / 人氣:2.41W

每個孩子都是帶着天賦出生的,然而,只有不到1%的孩子長大後能成為天才。這1%和99%的孩子之所以形成差距,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幼年期的教育。

怎樣才能做好孩子的伯樂?

中國九年制義務教育前有長達5-6年的教育空白期,然而,這幾年卻是決定兒童未來發展的關鍵。研究證明,人類身體活動的“關鍵期”開始於兒童7~10個月大的時候,此時兒童大腦的髓磷脂鞘化會逐漸進入爬行、站立、行走等階段,也就是説,在這段時間父母不用刻意教授此類身體技能,兒童都能自然地學會。

同樣,人類智力活動的“關鍵期”大約開始於3歲,此時兒童進入“本能學習”的階段(3-6歲),這一階段幾乎直接決定了孩子日後成才與否。

3歲的孩子已基本完成口頭語言、計數以及規矩的學習,同時3歲也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

3-4歲是孩子形象視覺發展階段。形象視覺指的正是平時我們所説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因此我們會發現3~4歲的孩子特別喜歡問“為什麼”。

5-6歲,兒童進入到書面語言、數學概念和口頭語言發展的第二個關鍵期,此時是掌握語言詞彙效率最高的時期,許多孩子正是在此時開始第二門語言的學習。

3-6歲的孩子都是潛在的千里馬,能否在未來脱穎而出,全靠父母來擔當伯樂的角色。父母首先要了解孩子智力活動的關鍵期,找到孩子的優勢,以及適合孩子的培養方向。

什麼才是適合孩子的培養方向呢?

許多家長在培養孩子時容易陷入誤區,花了很多時間和力氣去彌補孩子能力的弱勢。比如覺得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毛躁好動,就逼孩子看書、彈琴,千方百計讓孩子“靜下來”,實際上,“天賦才能”的優勢,才是孩子表現優異的關鍵,家長往往忽略充分發揮孩子最擅長的能力,而將精力浪費在為孩子最弱的部分傷腦筋上。

比如説好動的孩子,一般屬於體覺型,這類孩子多使用身體來記憶,應用操作來理解。他們往往坐不住,作業做到一半就東倒西歪了,或者摸這摸那。實際上,這些舉動並不影響他們的思維和學習效率。因此,多做有意思的試驗,不刻意要求他們坐着看書、做筆記,都是很好的教育習慣。同時,體覺型的孩子精力較充沛,喜歡挑戰,適合用競賽方式刺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