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人文素養 > 育兒經驗

孩子口齒不清就是絆舌?不一定!

欄目: 育兒經驗 / 發佈於: / 人氣:1.56W

每天做絆舌手術10多例

孩子口齒不清就是絆舌?不一定!

“我娃兒4歲了,説話經常説不清楚。喊哥哥經常喊成‘多多’。我朋友説可能是絆舌,喊我帶他到醫院看一哈。”

“我娃兒也是説話説不清楚,經常叔叔喊‘嘟嘟’之類的。教了好多次,都改不過來。”

“我女兒生下來的時候給她剪過絆舌,但是現在3歲了,還是説不清楚話,而且舌頭有點伸不直的感覺。” ……

昨天上午,在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的口腔科門診處,10多位家長帶着孩子前來進行“絆舌”檢查。而相同的是,大部分家長都是因為孩子説話口齒不清,因此懷疑孩子是“絆舌”。

口腔科主治醫生鍾渝翔説:“我們平均每天要做10多例兒童絆舌手術,多的時候一天可以達到20~30例。其實每個孩子生下來或多或少都有點絆舌,只是有的孩子隨着發育自然就好了,而有的就需要進行手術治療。但是,很多家長認為娃兒説不清楚話就是絆舌,這存在着一定的誤區。”

總是説不清楚耳朵一詞

“幺兒,給媽媽説一哈耳朵在哪裏?”“‘A朵’在這裏。”29歲的朱琳正在與自己將近3歲的女兒小敏對話。

朱琳説:“看嘛,她説‘耳朵’一直就説的‘A朵’,她從1歲就會説話了。但是不管啷個教她,只要是r、l的音,還有我們教她普通話,像zhi、chi、shi之類的捲舌音,她都説不清楚。”

原本朱琳與家人也沒有在意,認為孩子正是學語的時期,屬於正常現象。可隨着小敏年齡的增長,説話依舊沒有改變。等到孩子2歲左右,依然如此。

有時候,朱琳帶着小敏和親朋好友的孩子們一起聚會玩耍時,比小敏大的孩子經常都會因為小敏説話而嘲笑她,甚至還故意讓她説“耳朵”一類的詞。雖然孩子們不懂事鬧着玩,並無惡意。但朱琳很擔心孩子長大後依舊如此,會影響到她的生活。

“最近我媽提醒説孩子是不是絆舌,因為我小時候生下來就剪過絆舌,但是現在的娃兒都不剪了。才喊我帶娃兒來看一哈。”朱琳説,醫生診斷髮現小敏確實屬於絆舌。

醫生提醒

最好在兩三歲時剪絆舌

在過去,孩子只要出生都會“剪絆舌”,但這其實是錯誤的。首先,孩子剛出生口底發育不完全,有些孩子“剪絆舌”後,雖是小手術,但也需要進行麻藥、縫針等,孩子太小承受能力較差。

而過去新生兒“剪絆舌”,並不會縫針,隨着孩子年齡增長口底發育,傷口處粘癒合,絆舌反而會變得嚴重。

而孩子2-3歲口腔發育逐漸成型,是最佳手術治療時間。

兩個方面可辨別絆舌

究竟什麼是絆舌?家長應該如何判斷?對此,口腔科主治醫生鍾渝翔解釋,絆舌在醫學上叫舌繫帶過短。而舌繫帶是一種結締組織,附着於舌腹中後部。張開口對鏡子看,會看到舌下正中與口底之間那條縱行的繫帶,那就是舌繫帶。它對吐字發音和吞嚥具有重要作用。

正常的舌繫帶能使舌頭靈活伸出口外,並能舔到人中穴位處或上卷舔上前牙。如果舌繫帶過短,舌尖不能上卷,或者前伸時舌尖部形成溝狀或呈W形,將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口腔活動,因此,孩子發舌齶音和捲舌音(如:l、r、s、z)受限,造成孩子説話不清。

舌繫帶過短主要分為兩種類型,一是薄膜型,它是由雙層黏膜摺疊而成的,幾乎無粘膜下結締組織,呈半透明狀,這種類型的舌繫帶過短舌頭運動可能稍受限制,但不一定會影響孩子的發音,可以不用進行手術治療;另一種類型是粗厚型的,即舌繫帶粗大、肥厚,中間結締組織較多,舌頭和口腔底部幾乎粘連,這種類型的舌繫帶過短通常會影響到孩子以後的發音,這種就需要進行手術治療。

因此,家長可以從孩子的發音和舌頭是否能伸出來辨別孩子是否屬於絆舌。而不是單從孩子的發音上來看,畢竟重慶的方言很少用到捲舌音,加上孩子學説話口齒不清屬於正常情況。如果孩子兩種情況都符合,應該儘早到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