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人文素養 > 育兒經驗

暴力父親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欄目: 育兒經驗 / 發佈於: / 人氣:5.04K

父親的暴力行為可能會對孩子造成身體上的傷害以及心理陰影,對孩子成長髮展不利,如果是對他人暴力,可能會成為孩子模仿的對象,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未來

暴力父親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1

一、父親的暴力會成為孩子模仿對象。

孩子容易在父母的言談舉止中模仿學習,這是符合兒童特性的事情。假如,在家庭中,父親無論是對待伴侶,還是兒童,都會用暴力的行為讓對方產生服從感,孩子也容易形成暴力是處理問題的最容易的方式,從而易於衝動,控制力差,膽大妄為不計後果。

曾經爆出一社會新聞:父親家暴兩孩子中的姐姐,母親也被父親家暴過,後也認同強勢一方父親的做法,一起家暴女兒,再接下去,連着弟弟也會一塊欺負姐姐。

羣體犯罪心理學:指的是一羣人,在一定空間和時間內,相互作用直接或者間接地使有效的相互作用在持續性,廣泛性和融洽性上達到密切的程度,出現歸屬感,從眾感,服從感,去個性化行為,模仿和感染。

暴力父親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父親的家暴行為,成為一個羣體中強勢人羣的行為,當週圍人羣力量比他弱時,會出現服從性,服從權威人物的命令,也會出現模仿性,因模仿權威人物的行為,來保全自己。

二、父親家暴對孩子造成的心理影響。

1、暴躁。導致性格倔強的孩子產生抵抗意識,對立情緒,進而性情暴躁。

2、自卑。被打的孩子,容易自尊心受傷,自卑,甚至自暴自棄。

3、孤獨感。壓抑的情緒,性格孤僻。

4、無助感。著名的恆河猴實驗,將猴子吊掛進絕望之井,無論如何都不會讓它掙脱出井,久而久之,猴子絕望無助,這就是習得性無助感。猴子被放出來後,在融入羣體時,出現自閉,不合羣,呆滯感。

5、撒謊。孩子撒謊的目的是為了逃避,逃避也是一種保全自我的方法,兒童可能認為比起撒謊帶來的懲罰來説,家暴懲罰會更讓人難以接受,因此會選擇撒謊來試圖逃脱。

6、偏執。當孩子在家暴的環境中長大,也有可能偏執,固執己見,反向形成。

三、父親家暴母親造成孩子嚴重的不安全感。

兒童早期的客體對象是母親,從出生開始,與母親就像是共生的'關係,由於母親感受良好,對世界安全感充足,兒童的與之一致的安全感才能建立起來。

用暴力去讓對方服從是一件愚蠢的事情。

黑人在被暴力桎梏奴役時,也會帶着枷鎖跳舞,精神是不易因暴力而被制服。

俄羅斯一黑幫老大,因其妻子受不了其暴力行徑,離婚而去,黑幫老大竟然殘忍地將自己的女兒們奴役,甚至將其中一女兒性虐待,告知女兒:“你將代替你母親的地位。”最終,女兒們合力將父親弒殺。

我們不宣揚以暴制暴的行為,在法制社會,更需要理性的父母,為孩子營造民主安全的家庭環境,讓孩子身心得到正常的發展。

家暴對一個孩子的影響將是深遠的。

嚴禁家暴,換孩子一個安全的環境。

暴力父親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2

01不離婚,還不是為了你

經研究表明,在一次受調查的2萬兒童裏,有近24.6%的孩童,曾親眼見過父母之間的身體暴力。

有近41.4%的孩童,曾目睹過精神暴力,而最令人醒目的數據是,在中國有近9000萬的孩子,生活在充滿暴力的家庭中。

令人感歎的是,絕大部分的父母,都對目睹過家庭暴力的孩子説過:

“自己之所以忍受這麼痛苦的折磨,是為了這個家,是為了你!”

你聽,這句話是多麼可笑。

你若是為了孩子,就該早早地結束那段痛苦的關係,因為為人父母的你們不夠恩愛,也就給不了孩子“健全的愛”。

體會不到這種有温度的愛,對於一個孩子來説,他能幸福嗎?

面對家暴,有太多的傻女人,都以孩子作為藉口,其實這並不是明智的,因為一個充滿暴力,充滿爭吵的家庭,是給不了孩子温暖的。

我們每個人都是從孩童時代成長過來的,仔細回憶一下,你從幾歲就開始記事了呢?回頭看看你自己的孩子,他們的眼神裏,是否印滿了對你們爭吵的恐懼?

正因為你愛孩子,所以你才要勇敢地拿出解決家暴的方法,若是想繼續在一起,那就徹底解決家暴問題,若是這段感情已經無可救藥,那就徹底點,跟對方斷了關係。

你的果敢選擇,才能給孩子帶來正面的影響。

暑期兼職那段時間,班上有個小女生性子特別膽怯,和誰説話都怯生生的,最主要的是,才國小二年級的她,已經學會了察言觀色。

有時候,老師們會因為幾個問題爭論不休,她便會雙手趴在門框邊,把頭探出來,滿臉擔憂地望着老師們。

有的老師,也會留意到這種心思細膩的小孩,便會上前開解説:

“你不要擔心,這只是老師們之間在探討問題,不關你們的事情,快去一邊玩吧。”

也有老師會比較心直口快,直接對女孩説:

“大人的事小孩不要管。”

我到現在,還記得那個女孩的神情,小心翼翼又滿懷抱歉地説:

“我爸媽也經常這麼説。”

她的父母,經常在家裏爭吵,每天不是摔東西,就是指着對方的鼻子大罵。

以前,她還會故作懂事地去討好父母,而得來的,卻是滿懷抱怨的批評:

“我和你爸不離婚,還不是為了你,你每天能不能讓我省省心,光養活你就已經夠讓我心煩的了……”

這些父母,大概從未意識到,孩子的出生,並不會給這個本就支離破碎的家庭關係,帶來鞏固的效果。

反而成了他們手裏的一張牌,每一次的“為了你”都會給孩子戴上一道枷鎖。

久而久之,孩子的性格就會變得越來越敏感,並且會時刻把自己,置於滿滿的負罪感裏。

我之前在一所心理輔導機構幫忙時,就遇到過這麼一個小男生,他的父母是因為結婚而結婚的,兩個人之間並沒什麼感情。

磨合了一段時間後,發現依然過不到一起去,於是他們便想結束那段婚姻,可就在這個時候,小男孩的母親,發現自己懷孕了。

為了孩子,兩個人又選擇了繼續在一起生活,可兩個人之間根本就沒有什麼共同話語,每天除了沉默就是爭吵。

這樣的日子,持續了差不多六年的時間,後來小男孩的父親在外面有了人,並且每次回家,都會對妻子和小男孩拳打腳踢。

據小男孩自己説,他從四歲多的時候,第一次被父親打,從那之後就經常捱打了。他母親雖然會護着小男孩,但每次家裏只剩下母子兩人時,母親也會把他推開,抱怨説:

“如果當初不是因為有了你,我才不會過這種日子。如果不是因為你,我早就跟他離婚了。”

這種話,母親會經常對小男孩講。所以,導致小男孩心理上,有了問題,他經常會怪自己,甚至嚴重的時候,他還會用自虐的方式懲罰自己。

你看,一個還不到6歲的孩子,就開始懷疑人生了,他甚至就認為是自己的存在,才讓母親如此難過。

可是,問題真的在這孩子身上嗎?並不是。因為他父母的婚姻,從一開始就註定了不會幸福,他們只是為了結婚而結婚,並且磨合了一段時間後,怎麼也過不到一起去。

在當時,就算髮現自己已經懷孕了,也沒必要跟一個和自己合不來的人強行綁在一起生活,因為那種生活一眼就能望到頭,是沒有幸福可言的。

誰説給孩子足夠的.温暖,足夠的愛,就一定要讓婚姻存續?如果你自己足夠強大,也完全可以給孩子足夠的温暖和愛呀。

暴力父親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第2張
  

02內心的創傷並不會消失

很多人在成為父母之後,似乎並沒有認真學習,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家長。

那些言語的謾罵和肢體上的暴力,都會對孩子身心上,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

大一剛開學那段時間,因為和幾個同學不是很熟,所以大家聊天的切入點,都是從自己的生長環境開始説起。

有個同學,就叫她Y吧,在我們都表現出熱切的戀家想法後,只有她不冷不熱的説了一句:

“家有什麼好的,還不如學校。”

原來,在她生活的這二十年裏,有十幾年是在經歷着家暴的。

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重男輕女,偏愛弟弟,這些讓本就不討喜的她,更是雪上加霜。

一開始,是不做事會被打罵,説錯話會被打罵,後來就逐漸演變成,誰看她不順眼就可以拿她出氣。

就連年幼的弟弟也逐漸明白,姐姐在這個家裏,是不受寵的存在,是個連他都可以欺負的存在。

她隱忍過,反抗過,不甘過,到最後也變成了逆來順受。

“反正不論怎樣都會被打,倒不如像塊石頭一樣。”

“衣架、皮帶、巴掌,這些東西對我而言,像是三餐便飯一樣,就真是好笑,他們居然還來質問我,我的性格怎麼變成現在這樣了。”

“我變成現在這樣,還不都是因為他們。”

很大一部分孩童,在幼年時期遭受到暴力,或者目睹過暴力後,都會在內心留下或多或少的陰影。

而且,這些創傷,並不會隨着年齡的增長就自動癒合,只會埋藏在心底的最深處。

也有一部分人,因為長期生活在這種環境下,自己的行為和舉動,也不知不覺被影響,有暴力的傾向。

一邊懺悔自己的行為,一邊又隱隱迷戀上這種感覺,暴力別人帶來的快感,遠比自己默默忍受要來得好。

在這痛苦又擰巴的生活中,有多少人,一邊試圖自救又深陷其中,又有多少人無法放過自己每天沉浸在不堪的回憶中?

03拒絕家暴,注重孩子心理健康

每個大學生,在入學初期,都會填寫一份關於心理健康的調查問卷,其實不光是剛步入大學生活的青少年,很多還在讀國小的孩子的家長,就應該注重起來。

比起耀眼的成績和傲人的成就來説,難道完善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更重要嗎?

童年時期,門後的那些打罵聲,未必在長大之後,不會變成他們夢中的夢魘。

我們應該呼籲更多的父母、更多的家庭注重這個問題,無論是言語上還是肢體上,都不應該再出現類似家暴的現象。

因為,它從來就不是什麼稀鬆平常的家庭瑣事,而是嚴峻的暴力紛爭。

Tags:暴力 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