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人文素養 > 育兒經驗

吃飯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欄目: 育兒經驗 / 發佈於: / 人氣:1.55W

娃娃在兩歲前絕對是一個吃飯難的“問題”孩子。和大多數家庭一樣,因為擔心孩子營養不良,娃媽和娃外婆一直用各種方式將食物塞進娃娃的嘴裏。1歲8個月時,娃娃的吃飯問題逐漸顯露出來:喜歡邊玩玩具邊吃飯;經常把飯含在嘴裏不下嚥,一頓飯能吃上個把小時;喜愛肥肉,不喜歡吃青菜,等等。偶然一次經歷,娃娃因為下午捱餓而引發了晚上吃飯的積極性,這讓娃媽意識到孩子不肯好好吃飯最主要的原因其實是她根本不餓。於是,在之後的日子裏,娃媽逐漸開始嘗試用新的方式來對待娃娃吃飯的問題。

吃飯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少零食、多運動。在吃飯前一小時內,堅決不給娃娃任何食物,就連原先娃娃愛喝的果汁都不行,最多隻給她喝少許白開水。娃外婆每每想拿出餅乾來疼愛她的小孫女,都被娃媽及時勸阻。

娃外婆也逐漸增多了帶娃娃出去玩的頻率,娃娃的活動量增加了,小肚子裏儲存的能量都消耗了,飯量自然也就上來了。

糾正偏食的習慣。娃媽聽取同事Rachel提出的意見:不能只給寶寶她喜歡的食物,而是應該同時引導她吃不喜歡的食物,以避免挑食。以其過來人的説法:“小孩子挑食都是大人慣的!”娃娃喜歡吃白蘿蔔,不喜歡吃胡蘿蔔。要是家裏煲了胡蘿蔔湯,娃外婆就會特意叮囑娃媽:不要給娃娃盛胡蘿蔔,她不喜歡吃。果然,當娃媽把胡蘿蔔夾進娃娃的小碗裏時,小傢伙便開始皺眉頭了。娃媽也有自己的一招:夾起一塊胡蘿蔔放進嘴裏,“吧吧”地吃得有滋有味,還很“陶醉”地感歎着胡蘿蔔的營養和美味。隨後,又得到了娃爸積極的響應,只見娃爸趕緊夾起一塊胡蘿蔔放進嘴裏,回味無窮地説道:“好吃!真好吃!”娃媽再瞅瞅旁邊的小妮子,一塊胡蘿蔔已經盛在勺子裏啦!雖然娃娃最後只吃了幾塊胡蘿蔔,但相對先前一點都不沾的情況而言,絕對是一個很大的突破了。

吃飯就是吃飯。如果娃娃表現出來吃飽了,娃媽會把她抱出餐椅。娃媽的想法是,當娃娃坐在餐椅上時,就需要明白這裏只是用來吃飯的場所,而不是可以玩的地方。這樣,孩子一旦坐在餐椅上,就會養成專心吃飯的習慣,而不會總想着把餐椅當成玩耍的道具,非要搖頭晃腦或玩具作陪才肯“好好吃飯”了。

飯的好,餓過才能知道。娃娃凌晨4點多吃過奶後,早餐一般是不願意吃的。以前,娃外婆會動用一切方式哄她吃飯,而現在娃媽的理論是:不吃?那就餓着吧。餓了,自然就會吃了。

娃娃對牛奶的依賴性比較大,在餓了時會嚷着喝奶。這種情況常發生在晚飯吃得少、又還沒有到睡前喝奶的時間段中。碰到這種情況,娃媽會耐心地和娃娃溝通其中的道理:晚飯吃得少,這會兒就會覺得有些餓,會有一種很難受的感覺。但喝奶的時間如果還沒到,是不能喝的。要是娃娃以後可以多吃一點飯,就不會捱餓了。有了餓肚子的經歷,加上明白了吃奶的時間是固定的、不是可以救急用的,娃娃吃飯的積極性明顯增強了。

讓娃娃自主吃飯。娃媽也漸漸發現,什麼事情要是讓孩子自己去做,反而會特別積極主動。當我們把用勺吃飯的主動權交給娃娃後,學着自己拿勺吃飯的小傢伙不僅有一種樂在其中的感覺,用勺子的動作也隨着不斷的練習越來越靈活了。

不表現出過度的關注。回想以前,娃媽和娃外婆總是擔心小傢伙餓着,為讓她多吃飯,總是容忍她在餐椅上玩耍,以便趁機多喂幾口。如此過度的關注和嬌慣,反而讓孩子將吃飯當成了撒嬌玩耍的手段,而故意不好好吃飯。

娃娃喜歡自己吃米飯,但卻總是期望着娃媽可以喂她菜吃。每次總是嚷嚷:“我要吃魚!”而後把嘴巴張得大大的,充滿期待地望着娃媽。現在的娃媽已經可以按捺住想喂小妮子的衝動,而選擇把菜放進她的小碗裏,輕描淡寫地告訴娃娃:“要自己吃哦。”娃娃似乎有些受挫,但很快反應過來,便拿起勺子開始自己吃,偶爾也會用小手去碗裏幫忙。在這種不表現出過度關注的氛圍裏,娃娃還很快學會了自己端着杯子喝湯了。

雖然只是簡單的幾個方法,但在娃娃身上已經出現了不少可喜的變化:勺子用得越來越熟練,吃飯很少東張西望了,飯量也比以前多了不少。實踐出真知,娃媽現在終於認識到:只有把吃飯變成孩子心裏“自食其力”、至關重要的事情,才不會成為讓大人頗為頭疼的難題。而成長中的很多事情,何嘗不是這樣的道理呢?

素兒——的確如此,從吃飯這件事就足以看出,解決孩子成長中的某一個問題,需要從方方面面來全盤考慮每個行為背後的成因。零食或加餐的影響、玩具導致的不專心、大人的過分關注……很多因素都會影響到吃飯在孩子生理和心理上的反應。而孩子成長中更多的問題也都是這樣的道理,唯有從源頭開始分析,多角度考慮其中的誘因,才能在解決孩子的問題時,給予完善、到位、標本兼治的引導。

Tags: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