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人文素養 > 育兒經驗

怎樣發展孩子的個性

欄目: 育兒經驗 / 發佈於: / 人氣:1.46W

自發性順利成長的孩子,到了三四歲時,其積極尋求朋友的願望變得強烈起來,這樣的孩子喜歡和小朋友一起玩耍。

怎樣發展孩子的個性

孩子出現這一現象有早有晚,但只要他非常需要朋友,就説明這是一個意欲發展順利、情緒安定的孩子。父母可以對自己的育兒方法加以肯定並樹立起信心。

如果孩子不怎麼想找小朋友,即使有機會接觸同齡的孩子,也不與其一道玩耍,這時父母就必須對自己以往的育兒方式從各種角度加以探討了。

在探討的時候要注意兩個關鍵問題:其一,有沒有一直在壓抑孩子的自發性的成長;其二,是否親子間的情感紐帶不夠牢固。

就壓制孩子自發性成長的育兒方法而言,父母們最容易落入兩個陷阱,一個是對孩子施加不適當的管束,把其塞入好孩子的框框裏;還有一個是運用過保護的培養方法。

在第一種情況中,父母為了把孩子塑造成自己理想中的好孩子,對孩子施加命令、壓力,支配孩子的行動。如此一來,孩子慢慢地就變得老實聽話、很好對付了。

父母這時可能會覺得由於自己育兒有方,才使其成了個好孩子,甚至還為此暗自得意呢。殊不知,自己的育兒方法已經壓制了孩子的自發性,使之失去熱情和活力了。

這裏所説的過保護是這樣一種育兒方法,即應該由孩子自己做的事情,父母卻動手代勞。也就是説,在孩子要求自己來做的時期裏,父母出於做不好、太費時間等種種理由,而沒有讓孩子做。這樣一來,孩子自發性的發育便受到了壓抑。

其結果是,孩子對大人的依賴性越來越強,一點點小事就想要讓父母幫自己做。如果一味遷就下去的話,孩子會認為父母為自己做事情是理所當然的,父母就該為自己服務。再嚴重一點的話,孩子會變得用命令的語調來指使媽媽。當要求不被滿足時,甚至會對父母施加暴力,即所謂的家庭暴力。

受到過度保護的孩子,在家裏顯得挺神氣活現的,乍一看似乎很有活力,可是一到外面就變蔫掉了。這就像人們常説的窩裏橫。

這種孩子在幼兒園裏無法和別的小朋友一塊兒玩耍,總愛纏着老師不放。而老師又不可能只對付一個孩子,於是孩子便越發感到不安,漸漸地不想上幼兒園了。

如此下去,孩子的交友能力便成長不起來。這樣的話,在從國小到青春期這一期間裏便存在着出現種種問題的危險。

上面這些問題我們應該怎樣解決呢?

對於第一種情況,我們應該促進孩子自發性的成長,丟棄那些把孩子塞入好孩子框框裏的管束和命令,把自由還給孩子。因為自發性是在自由中發展起來的。

獲得自由的孩子,在一開始時會顯得無所適從,不知該幹什麼好。不過,孩子一旦不被數落、責罵,他的心就會逐漸地變得寬鬆、自由起來,開始盡情地歡鬧,自發性便漸漸展現出來了。

對於前面提到的第二種情況,即因過保護而不合羣的孩子,我們應該立刻停止對其過保護,努力做到不再為孩子做這做那。

因為孩子在這之前一直是被大人幫着做事情,所以,開始實行這一措施時他還會説幫我做,這時絕對不要再滿足他的要求,而是應該對他説:自己試着做做看。

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最初會感到無所適從,不過,自發性是每個孩子都具有的天然素質,所以,孩子會漸漸地開始鼓起勇氣自己試着做起來。這也可以説是孩子的自發性得到了復甦。

當以前由父母代勞的事情改為自己做了之後,孩子會產生這樣的自信:我自己也會做。如此一來,孩子在外面也就不再消極、能夠和朋友在一起玩耍了,交友的能力也將成長起來。

對於自發性發育遲緩的孩子,我們該採取怎樣的方法使其順利發展呢?

這個方法就是放手--讓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大人既不要動口,也不要動手,這一點至關重要。我把此稱為無聲之行。這個行字包含着這樣的意義:要做到這一點,必須付出有如修行般艱苦的努力。

在這之前,對孩子的事情還是--數落、--動手的媽媽,現在要一下子停下來,不僅非常困難,而且會感覺很難受。

我曾向很多母親建議運用無聲之行。很少有母親能堅持下去的,大都是5分鐘熱度便完事兒了。

但是那些能忍受住這種艱難的母親,她們漸漸地會理解到其真正的意義,並且能夠堅持實施下去。在這種時候,父親的協助也是不可或缺的。

孩子因為被父母突然放手,生活會一時發生混亂:不是遲到,就是忘了帶東西,要不就是忘記做作業等等。但是,他自己會開始一點一點地解決這種混亂現象,並且逐漸知道自己的事情必須由自己來完成。這樣,孩子的自發性便慢慢地成長起來了。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