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人文素養 > 育兒經驗

孩子需要性別角色教育

欄目: 育兒經驗 / 發佈於: / 人氣:2.18W

專家觀點

孩子需要性別角色教育

所謂性別角色教育,是指不同性別的人應該與社會關於性別的“原型要求”相適應。雖然當今社會追求男女平等,但這種平等是在尊重自然性別特徵前提下的平等發展,是塑造人格的平等,不是性別無差異的平等。不論是男孩還是女孩,都應在發揮自己“性別”優勢的基礎上,注意向異性學習,克服自己性格上的弱項,促進身心的全面發展和人格完善。這在心理學研究中叫做“雙性化”發展,而不是“中性化”。

有專家認為,“中性化”不一定是壞事,但“中性化”是要綜合男性和女性的優點,而不是男人女性化和女人男性化。性別教育應該得到更多的關注,甚至作為一門課程搬上課堂。在現在的家庭教育中,為了增加社會生存的砝碼,一些女孩子被教育得越來越“強勢”,一些男孩則受到家庭無微不至的呵護,反而養成了文弱、多愁善感、“娘娘腔”等習氣。家長不要認為生出來是男孩,以後就一定會從生理、心理上成為一個男孩,孩子需要更多的性別角色教育。

我們在性教育方面,往往侷限於性生理教育,忽視了特別重要的性別角色教育。如果這種“陰盛陽衰”的現象長期存在,從長遠看會導致社會性別結構的不平衡,不利於整個民族素質的提升。

專家建議

“雙性化”教育,優勢互補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現在女生整體上成績比男生好,其中的重要原因是女生細緻,那麼男生就只能保持粗獷的性格嗎?當然不是,女生的這種優秀品質很值得男生學習。這也是説性別教育雖不容忽視,但是也不要過於嚴格、絕對的性別定型(即男孩只培養其粗獷、剛強等男性氣質,女孩只培養其温柔、細緻等女性特點),只會限制他們智力、個性健康全面地發展,最終在社會適應、情緒調控、壓力化解以及處理包括家庭在內的各種人際關係上,都劣於那些“雙性化”的男女。“雙性化”教育是一種家庭教育新理念,但是這個理念被很多家長所誤解,實施“雙性化”教育一定要把握好這個度。

首先,父母要經常查看自己的語言與行為是否有性別認識偏差,並隨時糾正,以免自己的語言傳遞給孩子消極的信息。比如,高中一年級開始學習立體幾何,很多女孩甚至其父母就可能這樣認為:女孩的空間想像能力差,學不好。因此父母就應該注意調動女孩學好立體幾何的積極性,堅信她們一定能學好,這樣,父母本人消除了對孩子性別的偏差,就為培養孩子“雙性化”人格奠定了基礎。

其次,要消除孩子自身存在的性別認識偏差。國中學生中,許多女孩受生理和心理髮育的影響,對理科學習(如數學和物理)失去了興趣,甚至產生了焦慮和畏難情緒。此時,父母應幫助女孩端正學習數學和物理的學習態度,勇於去面對數學和物理,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強調數學和物理學習的重要性,使她們知道這兩科學習不好,將會直接影響到她們的升學和就業;還要幫助她們改進學習數學和物理的學習方法,從而使她們在這兩門學科上取得成功。

另外,父母應該鼓勵自己的孩子和同齡的異性進行正常的交往,為男女孩創造交往的機會,促進他們之間的相互學習,取長補短。

在“雙性化”教育的過程中,一定要順其自然和避免走極端。在鼓勵孩子向異性學習時,必須順其自然,切忌威逼強迫,不然效果會適得其反。另外,鼓勵孩子向異性學習也要有分寸。要是男孩學過了頭,就會顯得“娘娘腔”;女孩學過了頭,就會成為“假小子”。

在對孩子進行“雙性化”教育過程中,有兩點特別值得父母注意:一是要以孩子的性別角色所具有的性格特徵為主,然後再兼容異性個性中一些優秀的東西,這樣有主有輔,孩子才能發揮出自己的性格優勢,絕不能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