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人文素養 > 職場技巧

不要做“職場怨婦”

欄目: 職場技巧 / 發佈於: / 人氣:8.66K

不要做“職場怨婦”,在工作中,我們難免會遇到一些抱怨、消極的同事,他們常常將負面情緒帶到工作環境中,影響我們的工作效率和心態,下面分享的是不要做“職場怨婦”。

不要做“職場怨婦”1

誰説別人就是應該幫你?

污染指數:2級

案例:菲菲是某大型廣告公司的公關經理,穿着得體,談吐應對也很有章法,深得客户欣賞。但很多同事卻對她敬而遠之,因為她總是好事多磨,一會找這個幫忙,一會找那個求助,而且一件小事就可以讓她翻臉不認人。她的同事木木説:你幫她多少都是應該的,不幫她吧,她能對着空氣抱怨個沒完,攪得大家心情都不好。

幫完了呢,她又重新抖起威風來。我還是歇歇吧。她的心理潛台詞:我從小就是這樣得到的。得到的,認為理所當然;得不到的,認為是缺憾,就一定要得到,否則就心懷怨憤,心情不爽。

有這樣心態的女性,往往是典型的獨生子女一代。她們從小習慣了在親人那裏有求必應,因而缺少一份感激的心,覺得別人的給予都是應該的。而一旦碰到拒絕就想不開,總覺得否則這個世界欠她很多。

止怨貼配方:到此為止,不如感恩。當懷有感恩之心時,得到了就會認為是別人幫助的結果。即使得不到,也會認為是自己努力不夠或條件沒成熟,或者本來就不屬於自己。無論得失,心境都是積極正面的,情緒都是樂觀平和的。要得到一顆感恩之心,可以這樣內外兼修:合理歸因。自我為中心的人,往往認為成功是自己奮鬥的結果,而沒有成功都是外界因素使然。

更合理的歸因,是看到外界因素對自己的成功所起到的積極作用。學會感謝。對別人的幫助,即使內心不以為然,也要在口頭上表示感謝,形成習慣。如果不懂得表達感謝,必定會傷害同事的熱情,下次只好巧言令色另謀他助並心生怨恨,這就掉入了心理怪圈,陷入惡性循環。

如何對待應該型同事:在你接受她的求助請求時,不妨多強調一些自己的困難,而不要立刻滿口答應,讓她為爭取你的幫助多付出一些誠意和努力。當她過河拆橋時,用冷靜的口氣明確告訴她你的失望和不滿。如果你保持沉默,那你的沉默一定鬥不過她的沉默,因為她覺得一切都是應該的,並不會主動察言觀色、看出你的不悦。

不要做“職場怨婦”
  

為啥就要和別人比比比?

污染指數:4級

案例:玲蘭特喜歡比較,業內其他公司給了員工更好的福利,她會抱怨自己的公司不大方;別的部門有更好的獎勵措施,她會抱怨自己的主管不體恤下屬;同事拿了比自己更大的單,她會抱怨對方用了她所不屑的手段;同事老公的公司原始股兑現了,她也會不滿,並用傻人有傻福平衡自己;

心情不爽的時候,就抱怨老公無能她的心理潛台詞:你們有的我也要有。用這類思維方式的女性,可能兒時並不特別優越,基於補償心理,會一直特別關注別人的所得,將別人擁有的一切作為自己成功的指標。有的人受家庭教育影響,父母慣用比較法如你看隔壁某某考了多少分作為激勵方式來刺激她,形成了過度比較的.心態。

止怨貼配方:這類女性看重外在的標準,究其原因,是內在價值感缺失,所以只好拿來社會或者別人的標準化成功。適當把目光轉向自己,思考一下內心的真實需要,到底什麼才是自己最渴望的,又可以用什麼方式來滿足自己。

中國教育缺乏如何處理情感、人際關係的訓練,很多人即使受過高等教育,EQ還是處在中學水平。而國外很多大學都會開設情感方面的人文課程,現在國內也出現了一些面對非專業人士的心理情感培訓,不妨亡羊補牢,擇優參與。

如何對待比較型同事這類同事會比較在意別人的優越之處。所以當你和她分享成功快樂時,不妨也讓她和你一起分擔困難和糗事,讓她放鬆對你的敏感。這類人其實內心很脆弱,特別缺乏個人價值感。如果你能恰如其分地稱讚她的一些內在品質,和她相處會容易一些。

他們為什麼要做你的出氣筒?

污染指數:3級

案例:(林先生公關公司職員)每次和阿May在一起,聊不到3分鐘,就會被她的怨氣醺出鼻炎。什麼自己才華與潛力並茂,只是環境太差,同事太差,上級太差,真是英雄末路,虎落平陽,悽苦無奈她總是找些似是而非的理由逃避問題,根本不關心問題怎麼解決。時間長了讓人也懷疑:難道職場上真有那麼多不公,砸得她滿腦門是包包?她的心理潛台詞:不是我的錯!是不公平!的確,任何一次失敗或困境,都不是單純由一個人造成的。

很多理由可能確實存在,但卻不是主要的,當你轉向本心時,會發現最關鍵的理由其實是自己。而喜歡強調不公的人,往往會超高地估計自己的水平和付出。

而實際上,可能她確實做得不錯,但別人也未必就差到哪裏去。如果只看到自己的付出,就會覺得無論公司如何對待自己,也是不夠、不公的。如果把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不公都看成絕對的不公,那就不是環境對你不公,而是自己的想象創造的不公了。

止怨貼配方:未經你的許可,沒有任何人能夠傷害你。因不公而抱怨,剛開始會有人表示同情,卻往往愛莫能助。最終怨氣會薰走很多人,甚至不會有人願意跟你説話,誰會真正同情一個見人就説阿毛丟了的祥林嫂呢?所以,別人可能會對你不公,但不要自己對自己不公。

不是別人對你不公,而是自己缺少寬容之心。我們不能選擇別人的言行,但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心態和反應。多看到別的同事的長處和付出,心態就能平和許多。化抱怨為動力,知道抱怨無用,行動是真。已經在努力實現自己的期望、目標,得到了自己想要的,這自然是健康的心理機制。

自省。如果你感到自己忽然對某事已經看透,提不起興趣,就要警醒了。是屬於無奈的放棄?還是理性的超越?是屬於暫行擱置,還是行韜晦策略,以圖後起?都要問自己一個明白。

如何對待逃避和藉口多多型同事可以表示同情,但千萬不要勸解,那樣只會讓她更相信自己的清白無辜,更覺得很受傷,抱怨與憤懣就會越多。

如果無法幫助她走出心理陰影,那麼請遠離她,一定不要出於面子,出於感情,隨聲附和,那樣只會讓她誤以為你和她是同類人。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她逃避,你也逃避,她藉口無限,你推脱再三。如果實在忍受不了就實話實説:對,不是你的錯,我理解,但也不是我的錯呀!

不要做“職場怨婦”2

01 抱怨的危害

什麼是抱怨?抱怨就是:表達哀傷、痛苦和不滿。按照字面意思,就是“擁抱你自己的怨氣”。

和自己的怨氣抱在一起,你會越來越怨,越來越氣。大家可能都有過這種體驗,本來一件事過去了也就過去了,但你越是抱怨這件事,你就會越憤怒。

抱怨使我們關注問題本身,以至於我們不會去考慮解決問題、改善境遇的方法。

在人際溝通中,抱怨也是最無效的溝通方式。抱怨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會把雙方的關係對立起來。

你吞入口中的東西決定了體形和重量,你從口中説出的東西決定了你的現實。

各種研究表明,消極的狀態和溝通方式,常會導致不和諧的關係。有趣的是,人們往往更願意向朋友、家人和同事抱怨,同時,大部分人更願意與比自己抱怨得少的人交往。我們都喜歡那些樂觀向上、能夠激勵我們的人,不管他們比我們積極多少。

所以,想要改善你與愛人、孩子、朋友、同事之間的關係,一個有效的方法就是減少抱怨。

想要減少抱怨,首先得弄清楚我們為什麼會抱怨。

02 人們為什麼抱怨?

我們都知道抱怨不好,但卻還是忍不住抱怨。為什麼?

1、抱怨,是為了引起他人同情與關注。

抱怨之所以有這麼大的吸引力,是因為它也並不全是壞處,人們正是被它的好處所吸引,才開始抱怨的。

心理學家羅賓.柯瓦斯基説:很多人抱怨,是因為他們想從他人身上誘發特定的人際互動反應,例如同情或認可。

比方説,人們可能會抱怨自己的健康狀況,這不是因為他們真的覺得自己生了病,而是因為‘病人的角色’能給他們帶來其他好處,例如他人的同情與關注,給自己正當理由,或使我們免於去做我們不想或不敢做的事。

想想生活中很多抱怨的場景,你會發現真的是這樣。

設計師向你抱怨公司電腦太卡運轉很慢,或許是想讓你不要催稿,或者是給自己正當理由慢工出細活。妻子向你抱怨既要上班又要顧家的勞累,多半隻是想引起你的關注和理解。孩子和你抱怨培訓班的老師和同學都不好,可能只是他不想再去學了。

不可否認,有時候,抱怨的確會湊效,但卻並不一直湊效,因為可能會湊效的僥倖心理,讓我們不自覺地抱怨。

2、抱怨,是想讓別人做出改變。

我們之所以抱怨,是因為我們對他人有所期待。關於抱怨,人們有一個最大的誤會就是:我們覺得只有抱怨才能讓別人做出改變。

然而,事實上,當你向別人抱怨的時候,你其實是在認定對方會做你所抱怨的這件事情,而對方往往更可能會重複這種使你產生抱怨的的行為。

就好比,當你説“你總是把襪子扔在地上”時,對方會繼續把襪子扔在地上。你的評論使他們在心目中認定自己就是一個把髒襪子隨手扔在地上的人,所以他們會繼續做出這種行為。

更好的方法是:説出你的期望。當對方開始朝你説的方向努力時,給予真誠的表揚。

記住,你的頭腦會為你的預言尋找依據,你的抱怨會變成一個必然會實現的可怕語言。

健康的溝通方式是,像那些愛互相向朋友抱怨的夫妻,他們其實應該直接與對方好好溝通一下,解決他們之間的問題,而不是去向自己的朋友抱怨。

這看上去是個不言自明的道理,但是大部分人做不到。

當人們在老闆那受了氣,他們會向自己的伴侶抱怨。在伴侶那受了氣,他們會向自己的朋友抱怨……你發現沒,他們會和所有的人抱怨,唯獨不去跟那些真正能夠解決問題的人溝通。

不要做“職場怨婦” 第2張
  

3、抱怨,是為了報復。

抱怨往往和痛苦、不滿相關。而抱怨者往往處於受害者心理,抱怨別人是加害者,是過錯方。都是因為你,我才怎麼怎麼樣。

弗裏德習裏希.尼采説過:“人們不可能自己白白受苦,讓別人好過。”——其實,每一句抱怨都含有報復的成分。

這是大多數人抱怨的原因,逞一時口快。你讓我不爽,給我帶來不方便或麻煩,讓我吃虧了、受罪了,我也不能讓你好過。

而最簡便的方法,當然就是抱怨,有的當着你的面,有的揹着你説壞話。總之,就是為了報復,以尋求心理平衡。

03 如何才能做到不抱怨?

生氣不如爭氣,抱怨不如改變。

1、理性分析你所抱怨之事產生的原因

當你抱怨工作太辛苦時,有沒有仔細分析過辛苦的.根源到底是什麼?

是機械的重複勞動?情緒上的緊張和壓力?糟糕的辦公室人際?還是公司制度和領導風格的問題?

而其中哪些是你本不應該承受的負擔?哪些是你本職工作的責任所在,又有哪些只是階段性問題,忍一忍就能過去?

再比如,當你抱怨工資太低的時候,有沒有認真想過,如果有機會讓你證明自己的價值,你要從哪些角度、用什麼方法證明自己到底值多少錢?

如果要給自己增值,要從哪些方面去努力提升?如果你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不知道自己的出路,不知道自己掙的是哪份錢,誰又能幫得了你?

理性分析遠比盲目抱怨,有效得多。

如果你對工作不滿意,最好關注於你能夠改變的東西,而不是抱怨你不能改變的東西。

每當你要抱怨或正在抱怨時,停下來,對你所抱怨的問題,刨根問底,考慮解決問題、改善境遇的方法,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問題上。

2、學會課題分離,改變自己的話語

這個方法適合報復性的抱怨。出於報復的抱怨,抱怨者認為痛苦是對方造成的,但實際上多數都不是。

個體心理學的核心理念之一:課題分離。用課題分離的視角,重新看待這件事,情況就會變得不一樣。在分清困擾的歸屬時,可以嘗試把主語變成我。

比如,不要説“他的行為讓我感到懊惱”,而是説“我因為他的這個行為,感到懊惱。”

我不把自己的困擾推給他人,我也不用為他人的困擾負責。也就是説“誰困擾,誰負責”。

思想創造生活,語言表明思想。記住這句話,它能改變你的生活。每時每刻,你都在用你最關注的想法創造着自己的生活。

如果你願意改變自己的話語,那麼你的生活也會隨之發生變化。不管你信不信,改變語言就能改造生活。

不要做“職場怨婦” 第3張
  

3、摒棄消極情緒,積極正向思考

《結果的法則》一書中,作者詹姆斯·艾倫説過:人的大腦就像是一個花園,你可以仔細呵護培育它,也可以任它自生自滅。不管你對它是細心呵護還是放任自流,花園裏都一定會長點什麼東西。如果不播下有益的種子,那麼那些沒用的種子就會在花園裏生根發芽,並且生長出更多沒用的東西。

曾風靡全球的朗達·拜恩的《祕密》一書所講的祕密就是:我們的想法決定我們的行為,我們自己的世界反映我們的想法並據此進行改變。

消極的思想,就像我們通過抱怨播撒在這個世界上的種子。它們會生根發芽,生出更多的消極因素。消極是滋生抱怨、不思改變的土壤。

有一些簡單而有效的做法可以驅散消極情緒,進行腹式呼吸是其中一種。這也可能是為什麼人在壓力大的時候煙癮也更大——抽煙並不能釋放壓力,是抽煙時的吸氣和吐氣讓人放鬆。

另一種方法是向他人表達讚賞,這種行為對於接受者和施予者都有好處。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例如寫張便條,發份電子郵件,打個電話,或是聊聊天——讚賞的內容越是詳盡具體,效果就越好。

從現在開始,不要再做出抨擊性的批評,相反,提些建設性的意見吧。

4、21天不抱怨計劃

《不抱怨的世界》一書中有句座右銘“如果你看不慣某種東西,那就改變它。如果你無法改變它,那就改變你自己的態度。不要抱怨。”

書裏提到一個養成不抱怨習慣的方法,2015年就已經有106個國家的1000多萬人踐行不抱怨的生活理念,從而改變了自己的家庭、工作,甚至改變了自己的人生

方法很簡單,戴上一隻紫色的橡膠手環(或者橡皮筋),抱怨的時候就把手環從一隻手換到另一隻手,直到他們能夠做到連需21天不抱怨、不批評、不講閒話。

如此一來,就形成了一個新的習慣:不抱怨。 背後更深層的道理是:你會逐漸注意自己的言語,並且有意識底改變它們,進而改變自己的思想,打造出嶄新的人生。

美國哲學家莫提默.J.艾德勒説過:習慣是通過不斷重複某種行為而產生的,重複的次數越多,習慣就越根深蒂固。但是我們也可以通過不斷重複截然不同的行為來打破業已養成的習慣,培養截然不同的習慣。

對大部分人來説,抱怨就是一種在一次又一次重複的過程中逐漸根深蒂固的習慣。但是,通過有意識地避免,很快你就能夠擺脱抱怨這種不良的表達習慣。

5、寫感恩日記

從每天記錄3件感恩與歡喜的事做起。正如《感恩日記》的作者賈尼絲·卡普蘭堅持做這件事幾個月後寫下的那樣:“我知道每天寫下一件值得感激的事,就足以改變我對其他事情的態度。”

抱怨從來不會吸引和帶來那些你想要的東西。相反,抱怨會使你永遠擺脱不掉那些你不想要的東西。通往富足生活的第一步,就是對你已經獲得的東西心存感恩——我們不可能同時對某樣東西心存感恩又不停抱怨。

進行這樣的感恩練習之後,你會發現抱怨少了很多,更多的善意和美好向你湧來。

Tags:怨婦 職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