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綠色生活 > 健康

修行到什麼程度全身難受

欄目: 健康 / 發佈於: / 人氣:3.16W

修行到什麼程度全身難受,其實所謂的修行,並不玄妙神祕,簡單來説,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身體、語言、行為、心念的偏差之處,下面看看修行到什麼程度全身難受。

修行到什麼程度全身難受1

修行到什麼時候會心痛

在修行出現大的障礙的第二個疾病魔考階段。

修行人要成功的超凡入聖,需要經歷三個大的磨難階段:貪嗔痴熾盛階段,身體出現疾病階段和受到世間空行母考驗階段(也稱受到名聞利養考驗階段)。

貪嗔痴熾盛屬於剛剛步入修行階段,修行人會發覺打坐之時,各種貪嗔痴念頭猛厲浮現而無法控制,會讓很多沒有修行經歷的人覺得修行太困難,而且修行比不修行更痛苦和麻煩。

修行到什麼程度全身難受
  

當修行人內在的貪嗔痴逐漸調柔減弱以後,修行會進入疾病考驗階段。這時候許多人身上會冒出各種疾病,而且疾病還非常嚴重,這是因為修行將我們身體內潛伏的各種疾病因子全部激發出來,只要就這些潛伏因子消除,修行人就會進入百毒不侵的.階段。

當修行順利度過了疾病魔考階段,修行人將會迎來修行中最大的考驗階段—世間空行母考驗階段。處於這個階段的修行人,因為修行積累了深厚的福報資糧,就會出現豐厚的世間名聞利養和受到世間異性美色的誘惑,很多修行人就會折戟沉沙於這個階段讓修行功虧一簣。

修行到什麼程度全身難受2

在修行中感受人生

國學大師裏有許多最後都成為了宗教大師,他們有的選擇了遁世修行,有些雖還在紅塵,但同樣對於宗教學説、理論有着深刻的研究和身體力行的實踐。南懷瑾就是這樣一個國學大師。

南懷瑾,出生於民國時期的浙江樂清,是當代著名的文學家、教育家、國學大師。

他曾隨國民 政府遷至台灣,歷任台灣政治大學、台灣輔仁大學及中國文化大學的教授;他間接促成九二共識,後曾旅居美國、香港,最終定居蘇州太湖大學堂;他精通儒釋道多種典籍,致力於建設與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又是許多人心中的“大居士”“禪宗大師”。

修行到什麼程度全身難受 第2張
  

南懷瑾花了一輩子的時間,歸納和演繹了儒釋道三家的學問,意圖告訴人們東方有聖人,西方也有聖人,此心同、理亦同。在台灣時,南懷瑾側重於研究佛法,他用佛法真諦實踐人生的價值、用佛法去闡釋人生。

儘管他曾寫過《楞嚴大義今釋》和《楞伽大義今釋》兩部著作,也曾在川北大德袁祖煥仙坐下悟道,但他始終認為自己沒有資格被稱為“佛教徒”,而人們卻從他的謙虛中感受到,其實南懷瑾擔心的是人們將學佛變成了一種形式、一種迷信。

在南懷瑾眼中,學佛是研究人生,他覺得離開人生、身心性命的研討,便不會有其他學問的存在。他認為人類從未缺少追求的真理的`熱忱、也從未停止過追尋真理,只是時代變幻、生活變化可能會令我們離真理越來越遠,而我們可以從儒釋道三家的學問中,找到發現錯誤、改變錯誤的能力。

南懷瑾一生都在踐行着這種信念:大平凡就是最高貴,所謂“凡夫”其實恰恰是不甘於平凡的。

修行到什麼程度全身難受3

在修行中找到知覺

如果説這樣的概念太過於抽象,那我們也可以從更平凡、更平凡之處入手來思考這個問題,比如身體的知覺。南懷瑾當然是在修行的。他在袁煥仙坐下悟道;在峨眉山大坪寺閉關,通閲大藏經典;他遠走、遍訪有成者,他當然是在修行的,也確實一直在修行中感知自己。

南懷瑾曾經提過,修行到一定的階段,身體就會有些變化,但是我們並不用為此感到害怕。為此,他舉了例子,他曾在《南禪七日》中提到,他打坐時腿一直都是蹺得很高的,膝蓋離下巴很近,感覺腿撐着很難受,不像其他一些大師們一樣姿勢莊嚴。

不過有一天他下定了決心,有了“不證菩提不起此座”的氣勢了,結果腿就突然“下去了”,身體就突然“挺了起來”。

南懷瑾強調,這是身體自己的變化,他沒有刻意想要怎麼做,但是身體自然就做出了反應。但這樣的反應,也有一個問題,就是身體“枯僵”,產生了打坐“八觸”裏的“澀”的問題。

修行到什麼程度全身難受 第3張
  

但是,這時候我們要做的是不要害怕,心境專一。一旦專一了,就會觀想凝定,就能夠繼續堅持下去。南懷瑾説,這一次,他一打坐就是三個半鐘頭,而往次他打坐也只有半個鐘頭而已。因而,事情的關鍵就在於不要害怕。

為了這個“不要害怕”,南懷瑾還舉了另外也一個例子。他説,修行到了某一個階段,覺得身體有些變化是正常的,比如他就會覺得有時候兩條腿不能動了、不能爬樓梯了,或者腰也不能動了;

比如還有一個階段,他在一個月裏,連一張紙都拿不住,但是他知道這是他修行用功的過程,不需要太過在意,更加不用害怕。

當然,南懷瑾也説,這個不害怕,是因為懂得原理、會去實踐,因而南懷瑾也希望大家都能懂得這樣的道理、知道去實踐。這個道理就是修行是投入生命去實踐——“若要人不死,除非死個人”。

南懷瑾説,修行要修到生命不死或者“長生不老”,那就得用“準備好去死”的決心去修行。例如,南懷瑾有時候走路的時候會感覺自己倒過來了,他是在用頭走路、而腳則倒着在頭頂,但他也並不在乎,他以旁觀者的`心態看着,看看這到底會怎麼樣把它“弄死”。

但與此同時,南懷瑾也覺得年輕人不必用他的方法去靜修,因為他深知其中之苦,而且對於年輕而言,採用這樣的方式可能既修不成佛、也做不好人,還會把人變得“神神叨叨”的,年輕人不如好好學習孔孟之道,做好人 、做好事。

南懷瑾又以自己舉例,説自己在修行的過程中,有一段很長的時間內,都覺得自己“快要死了”、一點精神都沒有、一張紙都拿不住,這也是他感受到的自己的身體的變化,但他同樣不在乎。

Tags:修行 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