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綠色生活 > 健康

中醫健身太極拳

欄目: 健康 / 發佈於: / 人氣:1.45W

中醫健身太極拳,廣場上,公園裏隨處可見打太極拳的中老年人,近年來它已成為一項熱門運動,太極拳又分為許多門派,這個看似柔和舒緩的運動,習練時也要講求科學性,如果練得不得法也會造成傷痛。瞭解一下中醫健身太極拳。

中醫健身太極拳1

什麼是太極拳

太極拳是我國武術寶庫中的一個拳種,它結合拳術,吐納術,導引術三者成拳,實為"練腦練氣練身"的健身之法。練腦,練氣,練身三者密切配合,始而意行,繼而內動,再之外動,全身內外動則協調發展,構成了太極拳健身方法上的整體性和內外統一性,從而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

太極拳練時要求立身中正,心靜,體鬆,動慢,圓活輕靈,協調連貫。“太極拳是羣眾推崇的健身法寶,是我國醫療體育的重要形式"。只有拳架,沒有內功(氣功)修煉的太極拳是不完整的,即失去了太極拳最基本,最核心的內容。

陰陽對立統一的哲學思想,是太極拳的立拳之理,順其理而行,則身心健康,有緣者不僅能延年益壽,亦能成就一門高級搏擊術。

太極拳是誰創造的

如果以有“太極拳”之名來説,“太極拳”的開山立派之祖就是楊露褝。在楊露褝未成名之前,沒有用“太極”命名拳種,包括諸多的道教聖地,也沒有人敢將“太極”命名為拳名。因為“太極”一詞,在道教中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太極”包羅萬象,豈是一套拳術能夠代表的。所以,所謂“太極拳”的創拳之説,完全是一個偽命體。猶如:宋朝岳飛師從周侗,但岳飛所使槍法和拳法,分別被稱為“岳家槍”和“岳家拳”,從後世傳承來説,周家沒有説岳家槍拳就是周家的,也就沒有什麼“周式岳家拳(槍)”之説。所以,岳飛的傳承和發展是“岳家槍”和“岳家拳”的開山立派,而周侗所傳岳飛的槍拳之路是岳家槍拳的基礎。

楊露褝的拳,怎麼成為“太極拳”的?楊露褝至陳家溝學藝歸來之後,經楊露褝潛心研習和消化,進京傳拳,在兩朝帝師翁龢和大學士觀楊露褝精妙的武藝後大加讚賞:“楊進退神速、虛實莫測、身似猿猴、手如運球,猶太極渾圓一體也。”並書贈對聯“手捧太極震寰宇,胸懷絕技壓羣英”相祝賀。隨之,楊露褝的拳被命為“太極拳”。

中醫健身太極拳
  

太極拳有哪些門派

太極拳是中國武術一種,歸類為內家拳。1949年後,被國家體委統一改編作強身健體之體操運動、作為表演、體育比賽用途。中國改革開放後,部分還原本來面貌;從而再分為比武用的太極拳、體操運動用的太極操和太極推手

太極拳經過長期的流傳,演變出了許多的流派,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分為了五大派系,分別是:陳式太極拳、楊式太極拳、 孫式太極拳、 吳式太極拳和武式太極拳。

各派太極拳的差別在哪

陳式太極拳創始於明末清動的著名拳師陳王廷。從陳王廷起,陳氏世代傳習太極拳,不斷對原有的拳法進行加工提煉,逐漸形成近代所流傳的一,二路拳法。二套拳法連續貫穿,動作都是精心編排,動作速度和強度不同,身法,運動量和難度也不同,但都符合循序漸進和剛柔相濟的原則。第一路拳法的動作簡單,柔多剛少,以棚捋擠按四正勁為主,以採列肘靠皿隅手為輔,用力以纏絲勁為主,發勁為輔,動作力求徐緩。第二路炮捶動作較複雜,要求疾速,緊湊,剛多柔少。用勁以採列肘靠為主,以棚捋擠按為輔。動作力求堅剛迅速,着重彈性勁的煉習,套路竄蹦跳躍,騰挪閃戰的動作,具有快,剛,躍的特點。

楊式太極拳是由河北永年人揚露禪及其子揚健候,其孫揚澄甫等人在陳式老架太極拳的基礎上發展創編的。揚式太極拳架舒展簡潔,結構嚴謹,身法中正,動作和順,輕靈沉着,煉法上由鬆入柔,剛柔相濟,形成獨恃風格。

吳式太極拳是從揚式太極拳所傳的拳式中發展創新的。楊式太極拳有大架和小架之分,吳式太極拳在楊式小架拳式基礎上逐步修訂的,吳式太極拳始於滿人全佑,後經其子吳鑑泉,加以改進而形成一個流派。

孫式太極拳創始人孫祿堂,河北完縣人,自幼酷愛武術,從師於李魁垣學形意拳,繼而學於李之師郭雲深,得郭老先生真傳,又從師程延華學八卦掌,經數年研習,功夫深厚。後又從師郝為真學太極拳,孫祿堂畢生習武,融三家拳為一體,創孫式太極拳。孫式太極拳的特點,進退相隨,邁步必跟,退步必撒,動作舒展圓活,敏捷自然。

中醫健身太極拳2

一、虛領頂勁。虛領非實領也。以意達到並非着實用力也。頂勁者,神貫於頂也。用力則頂必硬,血氣不能流通。以意達到於頂,頭額正直,則精神自能提起。而血氣亦流暢矣。

二、涵胸拔背。涵胸者,胸要內含,便氣往下沉也。胸忌挺出,挺出則氣往上提,腳跟易浮,且易被攻擊之。拔背者,氣貼於背,使脊骨如張弓也。能涵胸則能拔背。則能力由脊發也。

三、鬆腰胯動膝活。太極拳之動作,主宰於腰,凡上下前後左右虛實變化皆由腰轉動。能鬆腰然後轉動靈活,所謂腰似車軸也。鬆腰重心則下沉,下盤乃穩固也。胯不動則腰不靈,膝不活則足不輕。言衞生則氣血淤滯,言禦敵,則身足轉動遲鈍。

四、氣沉丹田。丹田小腹也,道家名為丹田。其位置在人體中部,若涵胸鬆腰,使橫膈膜下壓,則氣蓄於此,則重心得中,精力團結,為時既久,金丹既蓄於此,道家所謂之丹田也。且橫膈膜下壓,則肺部往下伸張,呼吸和順,氣血自然流暢於全體,大有裨益也。

五、尾閭中正上提。尾閭者脊尾骨也。涵胸拔背,使橫膈膜下壓,自然氣蓄丹田,然必尾閭中正上提,而後蓄氣乃結實也。又將全身重量由左腿移壓右腿,或由右腿移壓左腿。往前挪後時必須尾閭中正上提,庶重量容易轉移,滿身輕利頂頭懸也。

六、沉肩墜肘。沉肩者,肩鬆開下沉也。墜肘者肘往下垂也。筋若懸直,則肩不能沉,兩肩提起,則氣亦隨上。全身皆輕浮,而發出力,僅為兩臂之力,非內勁也。

七、腿忌雙重。太極拳處處皆分陰陽。即處處皆分虛實,如體重寄於右腿,則右腿實,而左腿虛。體重寄於左腿,則左腿實,而右腿虛。虛實分清,而後轉動輕靈,變化容易,腿若雙重則虛實不分,邁步重滯,倘被人牽動一腿,全身傾倒矣。

中醫健身太極拳 第2張
  

八、兩足落輕。兩足落重則全身被震動,血脈僨張。且腦部受震動之刺激,腦神經不能靜,精神逐因而散亂。故曰落足如落葉,其輕也。

九、用意不用力。人身有一部分用力,其用力之部分,則肌肉緊張,蓋氣血凝聚於其間也。氣血凝聚其間,則此間氣血不流通矣。用意不用力者,全身鬆開,不用拙力,意 到則 氣行,氣行 血活。氣血流暢,逐能輕靈變化,圓轉自如,又不用力,則氣不外浮,血往內運,久習之,收斂入骨。骨髓充實,自得真正內勁。

十、上下相隨。足動、腰動、手動、眼神亦隨之動,謂之上下相隨,總須完整一氣。

十一、內外相合。太極拳之主旨,在於以神運體,以體養神,神在內,體在外,必內外相合,始能內外兼修。若神與體逴。失其旨也。

十二、綿綿不斷。綿綿不斷者,即天行健,自強不息之義也。斷則息矣,且斷續之際,力不貫串,最易為人所乘,綿綿不斷,自然無懈可擊也。

十三、動中求靜。儒釋道三教,有靜坐之法,皆靜中求動也。惟身體靜而後知血脈之動是否合度,思想之動是否合理也。太極拳則動中求靜焉。隨身體手足之動注其目光於一點,循環不已,使之無暇他顧,精神自然而靜,靜則不散不亂,常守其規。習慣成自然,若遇外悔之來,雖目不及見,身不及觸,精神早已感覺,即能自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