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人文素養 > 美文閲讀

精選國小數學教案範文彙編七篇

欄目: 美文閲讀 / 發佈於: / 人氣:2.35W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數學教案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國小數學教案範文彙編七篇

國小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探索並掌握兩位數加法(不進位)的計算方法,學會用豎式計算兩位數加法(不進位)。

2、能運用加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教學重點:

掌握加法筆算的對位方法,掌握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理解“對位”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百以內的不進位加法。

首先,我們先來複習我們之前就學過的一個知識,就是十以內的加法。

教師隨機説出十以內的加法,同學快速説出答案。這樣經過大約五分鐘的反覆練習,使同學對之前學的十以內的加法進行很好的複習和鞏固,為新知識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學習新知。

1、教學例1。

師:大家翻到課本的第11頁,看這幅圖。

通過觀察圖畫,組織學生討論從圖畫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教師進行點評和總結。

師:大家再翻到課本的第12頁,看例題1。

在學生看題的同時,板書:“例1、二(1)班學生和本班的帶隊老師一共多少人?” 教師引導學生審題,分析題意,找出有用的數據。

師:現在誰能告訴我,這個題怎麼算?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算式:35+2=。

師:很好,現在我們已經列出了算式,怎麼計算呢,哪位聰明的同學能告訴我? 同學們積極發言,教師點評,總結不同的算法。

師:很好,大家都會用自己的方法來計算。今天老師要教大家一個新的方法,那就是列豎式計算,大家看黑板。

師:我們首先用數小棒的方法來計算這道題。看書上的圖,大家討論一下怎麼用數小棒的方法來算。

根據學生的討論進行總結,重點突出在數小棒的方法中,將整十的和不足十的零散小棒分開計算。

師:現在我們學習怎樣寫豎式,其實就是把數小棒的方法用數字表示出來。大家看黑板。

教師板書豎式:

35+ 2

師:大家看黑板,看看這個豎式有什麼特點。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

根據學生的討論結果進行總結和點評,歸納出加法豎式的幾個特點:一是個位與個位對齊,十位與十位對齊;二是加號和橫線缺一不可,加號表示加法,而橫線是把加數與和分隔開來。

師:現在我們知道了豎式的寫法,接下來我們看一看怎樣計算。

邊板書邊講解:從個位開始加,將上下兩個數的個位加起來,寫在橫線下,然後再加十位,和寫在橫線下。注意引導學生通過數小棒的計算過程理解加法豎式的運算方法。注意強調豎式的計算應從個位加起,先算個位再算十位,得出的和也應該與加數各位對齊。

在講解例題結束後,再次強調和總結不進位加法豎式的計算方法和書寫規範。

2、鞏固練習。

師:現在大家都應該會用豎式計算兩位數加一位數的`不進位加法了,我現在就請幾個同學上來完成做一做的練習來檢驗一下大家都有沒有學會,看一看我們能不能把新學的知識運用起來。

請五位同學上講台做題。其他同學在練習本上做。

32+6=24+3=5+43=21+3=4+33=

強調:列豎式、注意書寫規範、計算正確。

對五位同學做的進行點評,好的予以表揚,不好的指出錯在了哪裏,進行更正,並強調正確的書寫規範。

3、教學例2。

師:請大家看課本13頁的例題2。

板書:“例2、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學生?” 教師引導同學分析題意,找出有用數據,並列式。 板書算式:35+32=。

師:我們之前已經學習了怎樣用豎式來計算加法,只是我們之前算的都是一個兩位數加一個一位數,現在兩個加數都是兩位數,該怎麼用豎式計算呢?同學們先在練習本上試着列豎式計算一下。

教師根據學生列豎式計算的情況,總結計算方法,教師板書豎式:

35+ 3267

4、小結。

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法列豎式計算的方法,着重強調幾點:各位對齊、加號與橫線、從個位加起。

師:相信同學們現在也會計算兩位數加兩位數了,我們就來練習一下。 請四位同學上講台算做一做的題。其他同學在練習本上計算。

33+43=24+61=53+22=37+40=

根據同學做的情況進行講評。再次強調不進位加法豎式的書寫規範和計算方法。

三、總結。

國小數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三角形的面積第84-85頁

教學目標:

1、經歷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探索過程,理解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2、通過操作和對圖形的觀察、比較,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使學生知道轉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三角形的面積時的運用,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和運用轉化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 理解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正確計算三角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 在轉化中發現內在聯繫及推導説理。

學具準備: 每個學生準備三種類型三角形(每種類型準備2個完全一樣的)和一個平行四邊形。紅領巾等。

教學過程

複習導入

1、複習:想一想,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樣計算?這個公式是怎麼推導出來的?

指名説一説,師可再現推導過程。

2、導入:出示紅領巾,它是什麼圖形?它的面積該怎麼計算?揭示課題。

二、探究三角形的面積公式.

1.啟發提問:你能否依照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方法把三角形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再計算面積呢?

2.用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拼.

(1)教師參與學生拼擺,個別加以指導

(2)演示課件:拼擺圖形

(3)討論

①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個大三角形能幫助我們推導出三角形面積公式嗎?為什麼?

②觀察拼成的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每個直角三角形的面積與拼成的平行 四邊形的面積有什麼關係?

3.用兩個完全一樣的鋭角三角形拼.

(1)組織學生利用手裏的學具試拼.(指名演示)

(2)演示課件:拼擺圖形(突出旋轉、平移)

教師提問:每個三角形的面積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麼關係?

4.用兩個完全一樣的鈍角三角形來拼.

(1)由學生獨立完成.

(2)演示課件:拼擺圖形

5.討論:

(1)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轉化成什麼圖形?

(2)每個三角形的`面積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麼關係?

(3)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6、引導學生明確:

①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②每個三角形的面積等於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同時板書)

③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底等於三角形的底。(同時板書)

④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高等於三角形的高。(同時板書)

(3)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為什麼要加上“除以2”?(強化理解推導過程)

板書:三角形面積=底×高÷2

(4)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面積,用a和h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那麼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可以寫成什麼?

7.教學例1

紅領巾的底是100cm,高33cm,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釐米?

1.由學生獨立解答.

2.訂正答案(教師板書)

三、總結: (一)總結這一節課的收穫,並提出自己的問題.

(二)教師提問:要求三角形面積需要知道哪兩個已知條件?求三角形面積為什麼要除以2?

四、反饋練習 計算下面每個三角形的面積.

1.底是4.2米,高是2米;

2.底是3分米,高是1.3分米;

(三) 判斷

一個三角形的底和高是4釐米,它的面積就是16平方釐米。( )

2、等底等高的兩個三角形,面積一定相等。 ( )

3、兩個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 )

4、三角形的底是3分米,高是20釐米,它的面積是30平方釐米。( )

板書設計

三角形的面積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三角形面積=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一半, 100×33÷2=1650(cm)

三角形面積=底×高÷2

S=ah÷2

上一篇:上一條:國小數學教案: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 應用題的對比

下一篇:下一條:國小數學教案:《梯形的面積計算》教學設計

國小數學教案 篇3

第四單元 表內除法(二)

教材分析

表內除法(二)是在學習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的基礎上,繼續學習用7~9的乘法口訣求商。本單元的學習屬於《數學課程標準》中“數與代數”領域的內容,在《數學課程標準》第一學段中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首先是對錶內除法(一)單元除法意義的鞏固,其次是為三年級學習“多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做好知識儲備。着重讓學生在熟練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基礎上,綜合應用表內乘除法的計算技能解訣一些簡單和稍複雜的涉及乘、除運算的實際問題。

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善於模仿。但注意力較弱,解決問題能力欠缺,對應用題不能很好地去分析。所以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應主要採用遊戲的形式,讓學生在玩中體驗,玩中創造。在遊戲中讓學生理解教材中比較抽象的內容,同時將所學課本知識生活化。在平日的教學中,應注重營造愉悦、歡快的學習氛圍,運用多種活動增強學生參與的廣度和深度,使他們在親身體驗中進行有效的學習,保持他們學習的慾望和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效果。理解兩個數量之間的關係,解決一個數裏有幾個幾的用除法計算的實際問題是本單元解決問題的一個重要內容。教學中,要密切聯繫生活實際,通過例題和相關的練習,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求平均分的實際問題。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讓學生經歷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過程,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

數學思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初步嘗試運用分析、推理和轉化的學習方法。

問題解決:使學生學會綜合應用乘除法運算解決簡單的或稍複雜的實際問題。

情感態度: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悦,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1、使學生熟練應用乘法口訣求商;

2、使學生經歷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數量關係的過程,會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技能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應用分析推理將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數量關係轉化為一個數裏面有幾個另一個數的除法含義。

第1課時

目的目標:使學生明確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算理,初步會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數。

教學重點: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

教學難點: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複習7、8、9的乘法口訣。

2、根據圖意,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兩道除法算式。

説一説,你是怎樣計算出結果的?

二、新授

(一)教學例1

1、根據主題圖,引導學生布置教室,提出問題。

2、(1)有56面小旗,掛成行,平均每行幾面?可以怎樣列式?

板書:56÷8=( )

討論:怎樣計算?

板書:七八五十六,商是7。

(2)如果掛成7行呢?平均每行幾面?

板書:56÷7=( )應該想哪句口訣呢?

3、根據主題圖上小朋友的活動,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呢?你能列式計算嗎?四人小組説一説,你是怎樣計算的?

(二)完成“做一做”

1、出示7×4 口訣:

(1)啟發學生想一想,寫出兩道除法算式。

(2)分組討論,想一想商是幾,用哪句口訣,怎樣想的?

2、再出示餘下的題目,由學生獨立計算,再交流。

三、鞏固練習:練習十一。第1~4題。

四、總結

板書設計

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

例1、 7× 8=56

56 ÷8=(7) 口訣:(七)八五十六

56 ÷7=(8) 口訣:七(八)五十六

教學反思:學生有了前面的學習作為基礎,這部分的內容掌握起來比較容易,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主,效果不錯。

第2 課時

目的目標:通過練習使學生熟練的運用乘法口訣,正確迅速的求積求商。

教學重點:鞏固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

教學難點:能正確迅速的求積求商。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背1---- 9的乘法口訣。

2、視算

6×3 12÷4 35÷7 4×4 5÷5 1×7 14÷2 1×1 6÷3 42÷6 2×6 8÷2 3×3 6×4 7×4 1×2 30÷5 49÷7 6÷1 21÷3 4÷2 4÷4 7×7 3×1

3、用語言表達計算過程 42÷6=? 15÷5=?

二、練習:做練習十一5~12題

第5題:説説可以怎樣想?體會乘除法之間的聯繫。

第6題:理解題意,分析解題步驟,先算出結果,再把除法算式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

第7題:引導學生認真看插圖,你能提出什麼問題,在練習本上列式計算。

第9、11題:(1)讀題,分析條件和問題,

(2)找出並分析關鍵句,

(3)列式計算。

第8、10、12題:計算題,學生可以獨立完成。

三、總結。

教學反思:注重數學説理的訓練,讓學生更好的掌握所學的知識並能正確運用。

第3課時

目的要求:使學生初步“倍”的概念,理解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

教學重點: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使學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學難點:幫助學生通過聯繫一個數裏包含幾個另一個數,使學生理解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口算

7×6= 21÷7= 18÷6= 42÷6= 4×6=

4×7= 49÷7= 5×5= 6×6= 35÷5=

2、口述算式並解答

(1)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幾?

(2)6裏面有幾個2?

3、導入新課

二、新授

(一)教學例 2

1、指導學生擺小棒,一個三角形用3根小棒,同學們的小棒是老師的6倍,那麼一共是多少根?你是怎麼想的?(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6倍 3根的6倍就是6個3根,也就是18根。

3 倍 ? (5個的'3倍就是3個5根,也就是15根。)

2、學習“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

觀察板書,從右往左看:(1)18和3比,18裏面有幾個3?18是3的幾倍?(2)15和5比,15裏面有幾個5?15是5的幾倍?

學生獨立思考後,點名回答。使他們明白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就是一個數裏有幾個另一個數。

3、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方法。

(1)複習“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方法。

提問:“3根的6倍是多少,怎樣列式計算?”讓每位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後教師板書:3×6=18

(2)自主探索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方法。

提問:“18根是3根的幾倍怎樣列式計算?”也讓學生獨立思考,並列式計算。反饋時,請學生説明用除法計算的理由,理解求18是3的幾倍就是求18裏面有幾個3,所以用除法計算。

4、做例2後面的“做一做”。

(1)例2後面的“做一做”供那些對“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尚不是很清楚的同學練習用。練習時,教師應組織他們按程序操作。

1)擺好兩行三角形。

2)思考兩行三角形個數之間的關係。

3)用一句話説出“第一行三角形的個數是第二行三角形的4倍”,並用符號表示出來。

(2)對於學有餘力的學生,可讓他們完成下列練習。

用學具擺一擺:1)12是3的4倍;2)12是4的3倍。

學生操作時,提醒他們思考:在第一題中,是12和幾比?在第二題中,是12和幾比?同學之間可以討論交流。

三、總結

板書設計

6倍 3根的6倍就是6個3根,也就是18根。

3 倍 5根的3倍就是3個5根,也就是15根。

18是3的幾倍?18÷3=6

15是5的幾倍?15÷5=3

教學反思:幫助學生通過聯繫一個數裏包含幾個另一個數,使學生理解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

第4課時

目的要求:使學生理解並掌握乘除混合兩步計算的問題的結構特徵,掌握這類問題的數量關係及解題方法,能正確的解答這類問題。

教學重點:掌握數量關係及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掌握數量關係及解題方法。

一、複習

1、每個同學有3本書,有8個同學,一共有多少本書?

2、有12個梨,每3放一盤,可以放幾盤?

二、新授

(一)教學例4

1、出示第一幅圖,觀察圖,説出圖意。

(1)有幾條船?

(2)每條船上有幾人?

2、出示第二幅圖,提問:碰碰車每輛可坐3人,我們這麼多人,要坐幾輛車?

3、討論解決問題。

4、讀題,説出已知條件和問題。

5、引導分析,(1)要求要坐幾輛車,需要知道哪兩個條件?

(2)這兩個條件在題裏都告訴我們了嗎?

(3)必須先算什麼?怎麼計算?

(4)第2步算什麼?

6、讓學生交流説出自己的不同的解題方法。

7、小結:先求出這羣小朋友的人數,(6×4=24),再求所需碰碰車的輛數(24÷3=8)

8、引導列出綜合算式,6×4÷3,説明:這是乘除混合運算,計算順序按從左到右依次進行計算。教師強調書寫格式,特別是等號的位置。

(二)比較

1、讓學生把例4與前面的例題進行比較。

2、使學生體會,解決生活中的許多問題往往需要經過多次計算才能得到合理的答案。

三、鞏固練習:練習十三

四、總結

板書設計

解決問題

例4、有6條船,每條船坐4人,每輛碰碰車坐3人,這麼多人要坐幾輛?

(1)6×24(人) (2)6×4÷3

24÷3=8(人) =24÷3

=8(人)

教學反思:學生對錶內除法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並能在熟記口訣的基礎上,準確計算

第5課時整理和複習

目的要求:複習有關乘法口訣和用乘法口訣求商的計算內容,整理用1~9的口訣求商的方法,引導學生掌握除法的排列規律。

教學重點:溝通乘、除法的聯繫,掌握口訣求商的方法。

教學難點:應用表內乘除的知識和倍的概念,來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整理和複習

1、用乘法口訣求商

發給學生一張空白的表格,組織學生根據45句乘法口訣寫出45道除法算式。

小組為單位,最內選適當的題目列出除法算式。

2、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按一定的規律合作整理排列除法算式。

3、指導複習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1)讓學生看第2題的圖,用自己的話解讀題意。

(2)讓學生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步驟,確立先求全班認輸,再求可分的組數,然後計算。

(3)引導學生通過合作交流,體會同一個問題有不同的解題策略。

二、練習十四

第1題:先算出每道題的結果,寫在對應動物的下面,然後再將所得7個結果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

第2題:採用計時方式,進行百以內加、減、乘、除口算的複習。

第3題:以動物園的鴿子為題材,提出不同的問題,通過問題的解決,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確實有許許多多的數學問題。

第4、6題:以乘除混合運算為主的練習,使學生對乘除混合運算的順序理解和記憶得更牢固。

第5題:通過遊戲複習表內乘除和倍的概念,兩人一組進行活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間的關係。

第7題:是需通過兩步計算才能解決的問題,引導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獨立進行解答。

第8題:是一道開放型問題,以學生游泳為背景,給出多個信息,引導學生從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從中體會數學就在身邊,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第9題:是通過遊戲複習倍的概念,體會數的大小和數學學習的趣味,培養學生的數感。

第10題:是供學有餘力的學生利用混合運算進行逆向推理的練習,先讓學生自主探索,自己填上合適的數,然後組織交流,説一説填數的策略。

三、總結。

教學反思:通過整理與複習,學生對錶內除法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並能在熟記口訣的基礎上,準確計算,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國小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練習課.(練習十一第7~12題)

教學要求

1.進一步鞏固用乘法口訣求商的口算.

2.正確、熟練地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解決簡單的問題.

教學重點

練習用乘法口訣求商.

教學難點

正確熟練地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解決簡單的問題.

教學用具

電腦、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導入新課

1.口算.

老師拿着許多口算卡片,由學生抽籤答題.

2.聽算.

老師説題,學生直接説得數.

3.一支鋼筆6元錢,田老師拿了54元錢,可以買幾支鋼筆?

學生獨立列式計算,指名彙報.

二、課堂練習,鞏固舊知

1.練習十一第8題.

學生獨立作業,將得數直接填寫在課本的表格裏.做後小組評比,誰做得又對又快.

2.練習十一第10題.

練習前,先讓學生看一看題,想一想題目中的已知條件:這道題是商一定,而被除數變了,當被除數變了,要使商不變,則除數也應相應地變化.讓學生在此基礎上再去獨立完成,將得數直接填在課本上.

三、深化練習,拓展思維

1.練習十一第7題.

(1)電腦顯示第7題情境圖,讓學生觀察畫面.

(2)讓學生根據圖中已有的'信息數據提出問題.

問題一:二年級電腦小組共有24人,如果3人用一台電腦,需要幾台?

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學生獨立練習,小組討論)

問題二:如果現在有6台,你打算怎樣安排?

第二個問題中的總人數沒有變,仍然是24人,有6台電腦,問題是幾人合用一台電腦?

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小組討論,合作學習.

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同桌討論,互相學習.

2.練習十一第11題.

(1)電腦顯示第11題情境圖,讓學生看圖,説説圖意.

(2)根據已知信息提出問題.

(3)引導學生分析題中的數量關係.

(4)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

四、課後作業,輔助消化

練習十一第9、12題.

教練創新

課後作業指導

練習十一第9題:先讓學生看懂圖意,尋找信息數據,然後分析數量關係,再解決問題.第12題:可以讓學生將得數直接填在書上,要求學生在1.5~2分鐘的時間完成.

補充習題及解答

被除數36 63 1614

除數96 38 9

商 898 25

(1)如果只買帽子,可以買幾頂?

(2)如果只買鞋,可以買幾雙?

[解答:3.36÷4=9(個) 4.45÷9=5(排) 5.(1)36÷6=6(頂) (2)36÷9=4(雙)]

國小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與實踐活動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讓學生充分經歷平均分的過程,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3、引導學生感受平均分和實際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的探究問題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平均分。

教學難點: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感受平均分

1、導入,操作

(1)、請把你組內的東西分給每一個人,要一樣.

(2)、各小組動手操作

(3)、各小組彙報情況,教師板書。

2、觀察

(1)、觀察各小組分的結果,你發現了什麼?

(2)、學生觀察彙報。

(3)、從觀察中我們發現有些組分的同樣多,你們能給這樣的'分法取個名稱嗎?

(4)、學生取名。

3、出示課題

(1)、平均分。

(2)、説説剛才哪些組是平均分,哪些組不是平均分。

(3)、剛才不是平均分的同學,你們有什麼辦法使它平均分?

(4)、學生交流.

二、動手操作

1、學習例2:把15個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樣分?有幾種分法?

(1)、討論

(2)、動手操作。

(3)、學生彙報。

(4)、你喜歡哪種分法?為什麼?

2、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應是多少根?(學生動手分一分)

3、完成課本做一做,把12瓶礦泉水平均分成3份。

三、應用拓展

練習三第2題。

(1)、肯定第二種分法是符合題義的分法。

(2)、引導學生觀察第3種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題意應該如何做?

(3)、學生討論交流。

國小數學教案 篇6

認識負數

教學內容:

1、認識負數:教材第1—6頁例1—例4以及練習一

2、實踐活動:面積是多少第10—11頁

教學目標:

教學難點:理解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課時安排:3課時

第一課時:認識負數(一)

教學內容:

第一單元p1—3;練習一1—5題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學具準備:

一張聯繫紙、一個信封、温度計

教學過程:

一、教學例1

出示圖片2:南京的氣温是0攝氏度

師:南京的氣温是多少攝氏度?

出示圖片3:北京的氣温是零下4攝氏度

師:和南京比,北京的氣温怎麼樣?

師:在數學上怎樣區分零上4攝氏度和零下4攝氏度的'呢?

6、練一練

(2)小小氣象記錄員

師: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

2、練一練(p6的1、2兩題)

三、描述正數和負數的意義

出示:+3,-3,40,-12,-400,-155,+8848

師:0是正數和負數的分界線,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四、練一練

2、每人寫出5個正數和5個負數。p6第3題。

3、小結:今天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國小數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比較,學生正確理解面積和周長的意義,能運用概念正確地計算面積和周長.

2.提高學生綜合、概括的能力.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區別面積和周長的意義、計量單位和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正確地進行長方形、正方形周長和麪積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師:我們已學習過了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和麪積的計算,下面我們一起來複習一下.

1.怎樣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

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2.怎樣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那麼,周長和麪積有什麼不同嗎?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板書課題:面積和周長的`比較)

二、學習新課.

出示圖形,這是一個長方形,長4釐米,寬3釐米.請同學提出問題,可以求什麼?(周長、面積各是多少?)

師:請同學在自己作業本上,分別求出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和麪積.(訂正時,老師板書)

通過計算你能發現周長與面積有什麼不同嗎?請根據下面幾個問題進行思考.

投影出示思考題:

1.周長和麪積各指的是什麼?

2.周長和麪積的計算方法各是什麼?

3.周長和麪積各用什麼計量單位?

在個人思考的基礎上,再進行小組討論.

集體討論歸納:

1.長方形周長是指長方形四條邊的長度和,而它的面積是指四條邊圍成的面的大小.

2.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3.求周長計算出的結果要用長度單位,求面積計算出的結果要用面積單位.

師:同學們講得很好,那麼我們能不能簡單地概括出面積和周長究竟有哪幾點不同呢?

(在老師的引導下,共同歸納、概括)

板書:

面積和周長的區別:

1.概念不同;

2.計算方法不同;

3.計量單位不同.

師:現在老師有一個問題,要向同學們請教,願意幫忙嗎?

如果計算正方形的周長和麪積,是不是也存在這3點不同呢?(正方形的周長和麪積也具備這3點不同)

師:老師還有一個問題,假如一個正方形它的邊長是4,會求它的周長和麪積嗎?

(學生敍述列式過程,老師寫在黑板上)

師:這兩個算式都是“4×4”,這不是完全相同嗎?你們怎麼能説它們不同呢?

(討論一下,然後再回答)

待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後,老師再歸納.

師:周長的4×4是4個邊長,式子中的第一個4是4釐米.面積的4×4是4個4平方釐米,所以兩個算式雖然都是4×4,但表示的意義不同.

説明面積和周長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因此做題時要特別注意區分,要認真審題.

三、鞏固反饋.

1.請你用手指出桌面的周長,摸一摸桌面的面積.

2.出示正方形手帕,請同學指出它的周長和麪積.

3.計算下面每個圖形的周長和麪積.

投影出示:

4.選擇正確答案的字母填在( )裏.

(1)一個正方形花壇,邊長20米.如果在花壇的四周圍上欄杆,欄杆長多少?( )

(2)一個正方形花壇,邊長20米.如果李欣每天早晨圍着花壇跑5圈,他每天早晨要跑多少米?( )

(3)一個正方形花壇,邊長20米.如果在這個花壇裏種草坪,這個草坪的面積是多少?( )

A.20×20=400(米)B. 20×4=80(米)

C.20×20=400(平方米)D.20×4×5=400(米)

5.計算下面兩個圖形的周長和麪積.

投影出示

比較一下,組合後圖形的周長、面積,與組合前兩個圖形周長之和、面積之和有什麼相同?有什麼不同?(面積相同,周長不同)

能説説為什麼周長不同嗎?組合圖形的周長指的是哪部分?

師生共同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到面積和周長有三點不同:1.概念不同;2.計算方法不同;3.計量單位不同.

課後作業

1.填表.

圖 形

邊 長

周 長

面 積

長方形

長18釐米,寬16釐米

長方形

長7米,寬4米

正方形

12 分米

2.學校操場的長是110米,寬是90米.它的面積和周長各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