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人文素養 > 美文閲讀

清明掃墓隨筆15篇

欄目: 美文閲讀 / 發佈於: / 人氣:1.83W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隨筆嗎?隨筆其實就是日常生活中對一些事件的想法,及時捕捉,隨手記錄下來。常見的隨筆有哪些形式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清明掃墓隨筆,歡迎閲讀與收藏

清明掃墓隨筆15篇

清明掃墓隨筆1

4月4日,眾所周知,這是清明節,要準備為先祖掃墓了。“掃墓”在大人眼裏,是個繁瑣的事件,也就是普普通通的祭奠先祖。而“掃墓”在我們眼裏,則與大人完全不同,幾乎所有小孩都認為掃墓是個快樂的假期,爬爬山,搗搗亂,撿樹枝……都在我的計劃內。所以,我出發的時候,一直開開心心的。

我們首先來到的是我太太的`墓,那裏的山有點兒高。我準備好了一根木棍,馬上就出發了,走了差不多十來米,向右望,只見一潭碧綠的小池塘,再向前望,只見一股不大的水流傾瀉下來,啊,原來是瀑布,不過並不壯觀,只是靜靜流淌。我繼續向上走,不知過了多久,一條小溪出現在了我的面前。一捧,哇,我忍不住驚歎,好久沒有見到這麼幹淨的水了。我像一個被囚禁了幾年的犯人似的,玩起水來,要不是妹妹不停地催促,我才不走呢!走到半山腰,我忽然停下來,心中漸漸浮現出去年來到這的時候,我和媽媽走在最前頭,媽媽突然對我説:“我們嚇嚇他們,告訴她們老虎來了。”我因為太好奇,她們會嚇成什麼樣,竟答應了,於是,我大聲喊:“老虎來了!老虎來了!”剛走了幾十米的表姐表妹,聽到了,只見她們先是一愣,隨即一邊狂奔,一邊大喊着:老虎!忽然表姐反應過來了。我們在那兒哈哈大笑……表姐氣得連打了我3下,雖然一點兒不疼,但我心裏有點兒後悔,正當我想認錯的時候,我想起了她們狼狽而逃的樣子,禁不住笑了出來,就這樣,表姐生氣了。我想着想着,太太墓前在不知不覺中已經到了。

我拜了幾拜,對太太説了幾句話,就走下階梯找爸爸去了,媽媽説:“爸爸在找楊梅樹。”我就隨着聲音尋了過去,一條小溝,長達1米的石頭,我都過去了,可誰知一張巨大的蜘蛛網擺在我面前,我一下子就怕了,一路小跑,回到了石台前。

本來打算去兩座墓的,可後來因為堵車,已5點了,所以提前回來,當然,我把從山上看下來的兩根竹子也帶回了家。

清明掃墓隨筆2

回山西的第三天就想寫個隨筆,希望我的家人們能看到,更能夠體會到:我為生在我們這個嘰嘰喳喳、熱熱鬧鬧的大家庭感到驕傲和幸福。

今天早上上班,辦公室的王老師説和我分享一段話:“一個人的一生什麼最重要?活的久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人的一生影響多少人進取。”

3月28日,親爸親媽坐了一夜火車,從北京到我和老公所在的小城市,來看已經三歲,他們始終沒有見過的外孫。早上6點半的火車,老公起牀去火車站接他們,我在家陪孩子睡覺。我的孩子特別喜歡我們的家裏來客人,我給他講北京姥姥和老爺馬上坐火車就來咱們家,他從朦朧中興奮的醒來,穿好衣服等着姥姥姥爺的到來。

孩子見到每天打電話卻從未見過的姥姥姥爺,很熱情的喊着姥姥姥爺,老人對孩子也很親,給孩子發紅包,送銀鎖,瞬間家裏熱鬧起來。給孩子收拾好書包,全家人一起送他去上幼兒園。又帶着親爸親媽去了我辦公的地方,僅讓他們知道,我和老公在奮鬥,讓他們知道通過我們不斷的努力,我的日子會好起來。

他們來一次不容易,帶他們去了函谷關,也算是盡點孝心。當天下午我和他們一起回山西準備為逝去的親人掃墓。我已經有5年頭沒有回去掃墓了,這5年裏有幾位親人相繼去世,我都沒能送到最後一程,心裏一直內存愧疚。隨着身邊親人的離開,我也越來越珍惜每次和家人團聚的機會,儘量去做一些能為他們做的事情,哪怕只是坐着説説話聊聊天天。

3月30日下午,開車去了表姐家,聊了一會,和表姐一起去了親爸親媽家。親爸親媽覺得明天上墳安排太多,提議今天去給親姥姥姥爺上墳,我同意了他們的説法。親姥爺在世時,我的記憶裏他是一位和藹謙虛又非常勤快樂觀的老人,記憶裏每次去親爸親媽家,老人總是在幹活—砍柴、掃院。姥姥去世的20xx年,我剛生孩子沒多久,表姐打電話告訴我老太太不行了,看我能不能回去,我心裏無比痛苦,因為老太太活着的時候一直都是想着我的,而我卻未曾做一點事情為她,一直覺得非常遺憾。

我開着車在往上山的路上走時,我的發動機底盤磕了一下,本以為沒事,在我們返回時才看到機油漏沒了。當時我給我哥打電話找修車和拖車,聽着他又喝多,就沒抱太大希望。幾個表哥得知消息,都跑到山上來了,表哥們幫忙折騰着拉車,本來上墳有些壓抑的心情瞬間暖和起來。我的這些表哥們年齡都比我大很多,但我們沒有輩分的束縛,一直以來我在他們跟前是比較隨意甚至是肆無忌憚的'。

寫到這裏和我的家人談三件事情:

1、自己的孩子無論再窮再苦也要自己養,實在有困難另論。親父母和養父母是要相互感恩對方的,親父母要感謝養父母幫你去儘自己的職責,讓你們擺脱困境,養父母要感謝親父母,正是他們才給予了你一個新的家庭成員。讓孩子更加理解和愛雙方父母,這份愛是相對是平等的,只是方式不同;

2、孩子大了父母不要在外面散佈自己孩子陋習,甚至是惡語相加,因為除了父母其他親人眼裏每個孩子都是完美的。更不要為了逃避自己教育的失敗,想法擺脱掉孩子,讓孩子出去打工,甚至讓孩子在家無法居住。自己的孩子只有父母越愛他,別人才會更愛他;

3、尊重每一位親人的生活方式,尊重每位老人,尊重每個孩子。眾人拾柴火焰高,我們的大家庭裏每個成員都會陸續富裕起來,困境都是暫時的。

和表哥們折騰着,把車拉到大路上,一路笑聲和驚險不斷。老哥的電話打來,拖車馬上就到,表哥表姐為拖不拖車,花不花錢又開始嘰嘰喳喳起來,我只是聽着,告訴他們不要擔心了,他們在嘰嘰喳喳,吵吵鬧鬧時我是很幸福的,因為有人在為自己操這個心。我的感覺是每次回到山西,想吃飯有飯吃,想聊天有人聊天,有點事情了人都很多,亂糟糟的幸福着。這種感覺是在老公家完全沒有的,當然老公可能能感覺到他自己家的幸福,只是幸福方式的不同。我是非常感謝我的父母們讓我生活在這個大家庭裏,我為這個大家庭感到驕傲。車拖走去修了,地盤焊好機油正好換新的了,把變速箱一直的問題也修好了,只是前玻璃在拖走到修好的之間被弄了一條縫,但是不影響我對幸福的體驗。

這個清明節,跟着家人為爸爸的爺爺奶奶上墳,給自己的姥姥姥爺、大舅舅舅媽、還有一個善良的表哥、大姨姨夫、二姨都上了墳,墳頭的花花綠綠,還有特意帶的煮餅,是我對他們真摯的思念,我把很多思念的眼淚和哭泣放到心裏,珍惜和身邊每個人相見的機會,祝願我的家人們健健康康,希望我的大家庭永遠是嘰嘰喳喳、打打鬧鬧的幸福着。同樣我對我們大家庭裏崛起的下一代一個忠誠的囑託:有上學的機會一定要去學校,在社會上一樣能學的一定要去學,有一天你學到的就是你養活家人的本事,我們父輩們靠運輸靠勞力的年代要從我們做起改變,相信你們會比我們更加優秀!

清明掃墓隨筆3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快來臨了,在清明節的前日,學校組織我們五六年級的學生到烈士陵園進行掃墓。

我們從學校出發,穿着整齊的校服,手持一朵小白花,胸前的紅領巾隨風飄揚。我們如一條長龍般,走向烈士陵園,心中充滿着對烈士們的敬意。

來到了烈士陵園。從前門進去,一眼望去,首先看到的是阮嘯仙的雕像,他手中拿着兩本書,眼望着前方,似乎在憧憬未來。繞過雕像,是一片嫩綠的草地,草地上還種着松樹。革命烈士紀念碑是去年重修的,非常壯觀,“革命烈士紀念碑”幾個金色的大字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紀念碑頂上的立體的五角星非常漂亮。

正當我欣賞着紀念碑的時候,耳中突然傳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原來祭奠儀式已經開始了。聽着雄渾的歌聲,我的.腦海了不禁浮現了江姐面對惡毒的國民黨反動派寧死不屈的情景,浮現了狼牙山五壯士在狼牙山縱身一躍的身影

國歌停止了,我們對着紀念碑默哀一分鐘,在這一分鐘中,我想了很多,革命烈士們赴湯蹈火,拋頭顱,灑熱血,都是為了什麼呀?不都是為了祖國的明天能夠燦爛嗎?接着是學生代表、大隊輔導員講話,隨着他們低沉的聲音,我的心情變得非常沉重。

最後,便是敬獻小白花。只見手持着一朵代表我們心意的小白花,繞着革命烈士紀念碑逆時針的走了一圈,獻上了我們親手製作的小白花。

啊!小白花,請你帶着我們的哀思,帶着我們的敬意,告訴革命烈士們:“是你們用生命用青春譜寫了祖國動聽的樂章,我們一定會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長大後報答祖國!”

清明掃墓隨筆4

清明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這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所以我們每年在這一天都要回老家掃墓。

為了迎接這天的到來,奶奶也早早的蒸好了雞蛋,殺好了雞,準備好了行李。為什麼要吃雞蛋呢?我問了奶奶,奶奶説:在掃墓時,我們要將白煮蛋在墓碑上打碎,蛋殼丟在墳上,象徵《脱殼》,已示生命更新,希望子孫皆出人投地。所以每年農曆三月九年級吃雞蛋就成了習俗。

在去掃墓的路上總有熱鬧的集市,大人們就會下車買鞭炮、冥錢、蠟燭、白酒、茶水。而我也會趁這時下車透透氣,路邊總會有各種美豔的鮮花,我也總會忍不住要摘花,我會拿那些花朵放在墓碑前。

呆在車上的時間是那麼漫長,空氣悶悶的。終於來到了老家的'房子。我們會在這裏休息30分鐘,爺爺會上二樓看去年養的蜜蜂有沒有乖乖聽話,我和弟弟們總喜歡跟在爺爺後面湊熱鬧,弟弟被調皮的蜜蜂蜇了幾個就像玉米粒大的包。

30分鐘過去了,我們再次回到那個灼熱的車裏,開始了我們這次掃墓之旅。在這車裏顛簸了半天,我們來到了老祖宗的墳前。一下車,天氣悶熱得要命,一絲風也沒有稠乎乎的空氣好像是凝住了。整個世界就像燒透了的磚窯,使人喘不過氣來。但是就算天氣再怎麼惡劣我仍然不會放棄祭祖的。因為我知道他們對我們的貢獻有多大,沒有他們以前的努力奮鬥,哪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來到山上,到處上滿了雜草,爸爸和叔叔們負責除草,嬸嬸和奶奶負責搞好貢品,爺爺負責擺放好鞭炮,而我們小孩子就負責燒香。

一切都搞好了就開始祭拜,我手上抓着大把的香分給每個人,每人6根。每個人都對這祖宗喃喃自語,而我則要祖宗保佑我考試順利。拜完後點炮了,爸爸叫我先帶弟弟們回到車上,怕鞭炮打到我們。而他們則離得遠遠的,用手捂着耳朵。等到炮聲全沒,我們還要等火都滅完了才走。

掃完墓時,天已經黑了。摘了幾串香蕉我們就回家了。我們的掃墓之旅也完結了。回家的途中,因為一天的祭祖,我們都累了,在車上合上眼睛進入了夢鄉。

清明掃墓隨筆5

清明節是我們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每到這一天,人們都有悼念逝者、寄託哀思、緬懷親人的習俗。

今天是三月八日,我們集團校的大隊委員和學生代表一起去黃嶼山公園打掃烈士墓。興奮的我們喋喋不休地談論着,看來大家都對這次活動充滿了熱情和憧憬。客車緩緩開到學校,我們排起整齊的長隊上了車。車開動了,一路上,能看見許多高樓大廈。經過一路的顛簸,我們滿懷激動地來到了黃嶼山公園,想一睹這位烈士的故事。公園內,高大的`樹木鬱鬱葱葱,好像一把天然的遮陽傘。走進公園,我們好奇地四處張望,一座高大的石碑矗立在我們眼前,上面赫然刻着王金娒烈士永垂不朽幾個字。

老師讓我們排好隊伍。首先,老師和幾個大隊部代表把五彩繽紛的花圈放到碑前。在碑下,我們可以看到王金娒烈士的簡介。我們瞭解到,他是浙南地區我黨早期農民運動的領導者之一,1930年7月8日在梧田慈湖被捕,國民黨反動派對王金娒施以種種酷刑,但他始終視死如歸,堅貞不屈。當晚英勇就義。我們想,他是多麼勇敢,為了浙南黨的恢復和建設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接着,老師讓我們懷着對革命先烈無限崇敬的心情向革命烈士紀念碑三鞠躬。就在這三鞠躬的一小會兒,我頓時想到了那些為了祖國的建設而戰死沙場的烈士們,就是因為有了他們不怕犧牲的精神,才能讓我們過上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最後,老師向我們講王金娒烈士的具體故事。每個人都心潮滂湃,每個人都沉默了,每個人都無不對他產生敬佩之情!老師帶領全部同學,對着烈士墓宣誓:每個人應該銘記自己揹負的使命,珍惜時間,立志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勤奮學習!

隨着時間的流逝,我們又坐着車戀戀不捨地離開了黃嶼山公園,回到學校。.。.。.

清明掃墓隨筆6

每年的清明節,我們一家人都要去掃墓。但是今年的掃墓卻讓我異常難忘。

這天是清明節,一大早,我們全家人便早早地起來,來到爺爺家接爺爺伯伯。準備好的供品、鮮花。於是,我們四個人便去我們的老家蓮北上腦村。

早晨,晴朗的天氣,雖沒有詩中描寫的紛紛細雨,但有涼涼的春風吹拂。我平時也沒有起牀這麼早,穿的比較單薄,不時地打一個寒顫,我好久沒出遠門了,一路上我沒一絲睏意。爺爺又對爸爸和爸爸講述了已故太爺太奶的音容笑貌,陳年往事。我在旁邊聽得特起勁。過去的事有些是三四十年前的了,其中的生活艱辛,對於生於21世紀的我可能沒能全部理解,但通過爺爺將近一小時的講述,我腦海裏浮現了許多情景,使我就、覺得,太爺、太奶依舊活在我們身邊。我暗想,太爺、太奶,您們在天堂那邊還好嗎?

一路上,司機將車開得平穩,也許是心情沉重的原因吧。一個小時,我們來到了村口的一片空地上停滿了大小的車,行人手持鮮花,絡繹不絕。遠遠地就聞到燒冥幣的味道。偶爾,驚聞刺耳的爆竹,嫩綠的從土裏像衞士一樣肅穆地站在那裏。有些墓上已擺好鮮花與供品。人們忙着祭祀先人,各個表情凝重,有些人眼圈紅紅的。

我們四人找到太爺的公墓,擺好供品,鮮花和香爐。爸爸教我點好三柱香並行了跪拜禮。我的思緒便隨着爸爸點好的紙錢飄逸。由於紙錢多,爺爺又用木棍撥弄着紙堆,怕燒不盡,收不到。爸爸站起向墓碑四周扔了一些燃燒着的.紙錢,同時説:“我爺爺、奶奶腿腳不好,你們(注:你們指孤魂野鬼)別跟他們搶。”我的眼淚差一點流下來。火燒得很旺,山上的風不時的將紙灰吹起,烘烤着我,我通身暖和。這暖和好比是來自太爺的擁抱。我心裏默記着……我學着爸爸的樣子也去將紙元寶點燃,我雖沒能説上幾句話,但我內心對太爺還是挺想念的,也許是血濃與水的緣故吧!我主動用紅漆瞄了一下墓碑上的字,把它更新了。爺爺、伯伯看着我輕盈的動作,向我投來讚許的目光。大概是按民俗與傳統,潘家後繼有人來延續香火的緣故吧!

今年的清明真是難忘,我想每年的清明節我還要跟爸爸來掃墓。

清明掃墓隨筆7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今天是清明節,雨淅淅瀝瀝地下着。我隨着爸爸媽媽回到老家,路上顯得比較擁擠,大家都趕着去老家祭祖。等我們到了老家,親戚們都已經到齊了。我第一次見到這麼多人在爺爺奶奶家聚會,比過年還要熱鬧。

我們吃過了中飯,大家便從家裏出發,這時雨停了,太陽出來了。我們帶着奶奶早已準備好的東西,一起上山去祭祖。一路上,田地裏油菜花開,蜜蜂嗡嗡,遠遠望去,大片的油菜花在陽光照耀下,像金色的'綢緞閃閃發光。儘管下過小雨,但還讓人感到春天濃濃的氣息。山上有許多人在祭祖,不時地傳來鞭炮聲。

爺爺奶奶説:“我們要先拜祖祖太公的墳。”祖祖太公在全家人的心中佔有特殊的地位,每年祭拜都從這裏開始。只見伯父們將落葉掃開,將雜枝砍掉,在墳前擺上糖果糕點等,在碗裏倒上酒,然後緩緩地灑在地上,奶奶嘴裏喃喃地説着,祈求祖宗的保佑。在墳前,大家以輩份和長幼秩序跪拜。燒上紙錢,點燃鞭炮,隆隆的鞭炮聲響徹了這寂靜的山間。

清明掃墓隨筆8

《演繁露》説:“古不墓祭,祭必於廟。”《雲麓漫抄》説:“自漢世祖令諸將出徵拜墓,以榮其鄉,至唐開元詔許寒食上墓,同拜掃禮,沿襲至今,遂有墓祭。”但《吳越春秋》載:“夏少康封禹庶子于越,春秋祠墓於會稽。”《春秋》也説:“辛有適伊川,見披髮而祭於野者。”可見夏朝就有祭墓了。《白虎通.崩薨》載:“春秋《含文嘉》曰:天子墳高三仞,樹以鬆;諸侯半之,樹以柏;大夫八尺,樹以欒;士四尺,樹以槐;庶人無墳,樹以楊柳。”到春秋時,墳墓的規格有了定製,而《左傳.成公十三年》説:“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把祭祀和國防作為了頭等大事,這個祀當然也包含了天、地、祖先。而“清明”的最早的文字記載,則出於《淮南子.天文訓》:“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為清明。”《五代史》則説:“五代禮壞,寒食野祭而焚紙錢。”人們直接來到墳前,在野外祭祀,而庶人無墳,以及墳上種什麼樹之類,天子、王公還在堅持;士也對槐樹不能忘懷,因為傳説槐樹出槐裏,槐也是夏朝帝芬的名字,《竹書紀年》記載:“後芬即位,三年,九夷來御。”所以槐樹還有教化的象徵意義,但庶人就沒人嚴格遵守了。不過,唐朝時這種野祭已經被“編入五禮,永為常式”了,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對寒食、清明的描寫是:“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累累春節綠。”另一位唐朝詩人徐凝《嘉興逢寒食》詩:“嘉興郭裏逢寒食,落日家家拜掃歸。只有縣前蘇小小,無人送與紙錢來。”大家各自在自家親人墓前燒紙錢野祭,一直到傍晚才回家。宋代也是如此,周密《武林舊事》載:“清明前三日寒食,人皆上冢,而野祭尤多。”

古時婦人對清明節尤為注重,人們不僅要在門上插柳,婦人還有“清明不戴柳,紅顏成皓首”之説,這大概也是一種庶人的勝利,因為楊柳原來是庶人專用的.。清明踏青,也是多識鳥獸草木之名的好機會,野地裏最多的白色茅草花,兒童們則喜歡拔摘出茅草的嫩花莖,可以在嘴裏咀嚼出些許甜味,過了清明就不宜採了。

清代楊韞華《山壙棹歌》俗雲:“清明一霎又今朝,聽得沿街賣柳條。相約比鄰諸姐妹,一枝斜插綠雲翹。”清明插柳戴柳之俗,有一種傳説是:柳為“鬼怖木”,可以避邪。北魏農學家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也有“取柳枝着户上,百鬼不入家”之説,上墳去,自然更需要柳枝了。

江南還有“清明放斷鷂”之諺。鷂,就是風箏,斷鷂,就是扯斷了鷂線,過了清明,放風箏的季節也就過了。唐人高承的《事物紀原》説:“以竹為弦,吹之有聲如箏,故又曰風箏。”清明正值春暖花開時節,人們出城到郊野掃墓祭祖,一面是祭墓思親的哀情,“紙灰飛作白蝴蝶,泣血染成紅杜鵑。”另一面卻是“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舉家踏青郊遊放風箏,不忘應時行樂。因為“清明佳節桃李笑,田野荒冢只生愁;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掃完墓,踏完青,就該忙於農活了。

清明掃墓隨筆9

清明節前,老師給我們佈置了一篇關於清明節的作文,這時我很為難,不知道寫什麼好,去掃墓又在下雨,我問媽媽,媽媽説:“要不等一會兒,我和你去理髮店洗頭髮,你觀察一下,別人是怎樣的,把他寫下來,也是一件關於清明節的事啊。”我靈機一動,對了,可以呀,這也是關於清明節發生的啊。

不一會兒,我和媽媽就出發了,一路上我又激動,又好奇,因為這是我10年來第一次到理髮店洗頭,所以心裏才會激動,很快到了理髮店,理髮店裏的理髮師,很熱情,第一句話,就是對我説:“小美女坐吧。”我聽了,很害羞,很快就開始洗頭了,理髮師先用藍色毛巾給我披上後,再從瓶裏倒出洗髮水,摸到我頭頂,一隻手在我頭上轉來轉去,然後用小水壺裏的水放一點點到我頭上來,又開始轉,那感覺真是太好了,又止癢,又舒服,真是兩全其美,漸漸的,我頭上的泡泡越來越多,像個大雪球,又過了一會兒,我的`頭髮和在了一起雪球越來越大了,就像聖誕姥爺的大雪帽,好笑極了,很快理髮師帶我來了衝頭髮的地方,我先睡到沙發上,然後理髮師開始衝,他先把水温調好,然後開始衝,他衝時總是要我把脖子向上,理髮師洗的可舒服了,衝完後,理髮師用毛巾把我的頭髮包起來,等我做好後,理髮理由才把毛巾拿下來,又開始要吹頭髮了,很快就吹好了。最後理髮師給我把頭髮梳起來,他講起為我梳頭髮,梳好後我照鏡子,自己的頭髮像一朵荷花一樣,裏面像花心,外面像花瓣,美麗極了,我覺得這位理髮師太認真了。

雖然這次清明沒有掃墓,我感到很遺憾,但是我享受了十年以來第一次在理髮店洗頭髮的滋味,這個清明是我過的最特別的一次。

清明掃墓隨筆10

今天是20__年4月4日,也是今年的清明節,清明節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節日,也是和家人踏青出遊,擁抱春天的美好日子。

今天一早天氣比較陰沉,到了傍晚時就下起了小雨,這使我想起了一首古詩: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我的老家是濟寧汶上縣,由於今年我弟弟還小,奶奶在這幫忙照顧弟弟,我們也沒回老家上墳。聽爸爸説我太爺爺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太奶奶在我剛一歲的時候去世的,我都沒有見過他們。爺爺説我太小了,怕我害怕所以沒讓我去上墳,一般都由爺爺和大伯去給太爺爺和太奶奶上墳,等弟弟大一點我們再去。

昨天爸爸媽媽帶我,奶奶和弟弟去尋找春天了,我們開車去了附近的公園,一走進去就聞到了陣陣的花香,走近了去看很多花我都叫不出名字,媽媽説有丁香花、桃花、迎春花……樹枝上還有剛長出的小嫩芽,胖乎乎的特別可愛,我還和它合了影。公園裏人很多,有的在騎觀光自行車,有的在放風箏,天空中的風箏像一隻只飛翔的小鳥,非常漂亮。

弟弟玩的特別開心,剛會走路的他特別可愛,總喜歡讓我和媽媽牽着他,這裏走走哪裏看看,根本停不下來。看到湖裏的大船,就説“大”,因為他不會説船,哈哈!他就是我們的開心果!

清明節,我們要用最真誠的心祭奠,緬懷我們已逝的先人,讓他們安心。同時也要照顧好我們身邊的親人,讓他們開心。

清明掃墓隨筆11

節序匆匆,轉眼間就到了清明節。清明節是祭祀先人,哀悼先烈的節日。

從我記事起,每年的清明節我們都要去給爺爺掃墓。聽爸爸説,我爺爺是個軍人,曾經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在他很小的時候,爺爺就去世了,連我爸爸都記不清他的模樣了,我只能在奶奶家的老照片上看到年輕時的爺爺。

今天是清明節,我們又要去給爺爺掃墓了,和往年不一樣,今年的清明節天氣晴朗,春光明媚。一大早爸爸媽媽就開始準備祭品了。吃過早飯,我和爸爸媽媽,還有大伯一家就開車朝那座熟悉的小山出發了。

很快,那座小山出現了,遠遠望去,小山就像一把巨大的搖椅,因為正是油菜花開的季節,滿山金黃色的油菜花,就像鋪在搖椅上的金黃色的大毛毯,我的爺爺就“坐”在上面。

到了小山下,陣陣香甜的花香撲鼻而來,陽光下金色的油菜花照的.人睜不開眼。

來到爺爺的墳墓前,大人們都一言不發,表情十分凝重。爸爸媽媽把事先準備好的燒雞、水果等祭品擺好,點上香,插在爺爺的墳頭,開始燒紙錢了,張張紙錢幻化成黑色的精靈在空中飄飛……大伯大媽、爸爸媽媽、哥哥和我,我們先後跪拜爺爺。這時,我相信我的爺爺正在天上透過一個小孔在看着我們,並且他一定是在笑着看我們呢。爺爺,您把“錢”收好了,這些是您的兒孫們孝敬您的。您就放心吧!等我長大了,我也會像我的爸爸媽媽那樣每年都來看您,更會孝敬我的奶奶、我的長輩們!

臨走的時候,我採來一大把油菜花,插在爺爺的墳頭。一陣風吹過,滿地的油菜花都睜着大眼睛微笑着向我招手。

清明掃墓隨筆12

今年清明節回故鄉給爸爸上墳,在點燃紙錢的瞬間,望着火苗映着綠茵茵的麥苗,忽然想起父親已經逝世整整15年了。從而立之年至今,有着許許多多的酸甜苦辣鹹。

上午,祭祀完先祖、爺爺、奶奶、伯父,回到家裏後,看着後院地裏長勢喜人嫩嫩的韭菜,忽然想起年邁的母親,忽然想到與媽媽吃頓餃子。一個電話,半個小時後,母親過來了。吃着煮熟的餃子,看着母親露出的笑容,內心感到一絲絲安慰。温馨的感覺,從窗外濛濛細雨的絲絲聲音中飄進屋內。這些年,母親很辛苦,也很知足。辛苦,源於生活的無奈和命運的無情。知足,想來是自己還精精神神,健健康康的活着。抑或是對生活已經看淡,對人生已經看透,對幸福已經理解,對苦難已經戰勝。爸爸走了這麼多年,媽媽一個人活着,的確很苦。除了精神層面,更重要的現實生活的壓力和無奈。這麼些年,我也是東奔西跑,顛沛流離,命運不濟,始終有一種漂泊的感覺。夜深,喧囂的都市漸漸靜下來。窗外,只有匆匆忙忙的車輪聲音在疲勞的嘶鳴。活着,就要面對這樣那樣的事情。無論我們走多遠,唯一牽掛我們的還是媽媽。清明節,上午還是豔陽天,吃飯時就變了臉,陰鬱了一陣子,就淅淅瀝瀝的下雨了。院子花園裏的棕櫚樹、銀杏樹、竹子、臘梅、琵琶、荷蘭牡丹、仙人掌、木瓜沐浴着,分享着喜雨的滋潤。小狗花花跑前跑後,搖着尾巴顯得非常開心。近年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能夠回到老家住的時間漸漸少了,大約只有一個月的時間,這個院子和屋子多多少少有些寂寞極。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回到故鄉的感覺,藴含了許多憂傷和漫無天際的惆悵。兒時的許多記憶自然而然勾起往事的眷戀。泥土的氣息,槐花的芬芳,榆錢的滋味,柳笛的聲音,渭水的潺潺,桃花的嬌豔,燕子的輕靈,媽媽麥飯的清香,老牛的叫聲,這些記憶都會瞬間浮現眼簾。

徜徉在清明節的日子,手機沒電了,也懶得充電,懶得打開,懶得思考都市的節奏。沒有文化的生活,沒有朋友的時間,沒有違心的空間,歲月變得寧靜和恬淡、安逸許多。許多人,在工作、生活的過程中,希望別人關注自己,期望他人讚美自己,需要社會認可自己,往往幾乎瘋狂和變態的説話和做事。其實,很無聊和單調。活着,就是追求一種本真。圈子裏的吹捧,只能是一時的精神快感和愉悦。圈子裏的恭維,只能是蜻蜓點水的'愉悦。大道至簡,大道至靜,大道至淡,大道至善。清明節,是一扇窗户,看到了大自然的亭亭玉立和舒舒服服。是一把雨傘,聆聽到春雨的絲絲柔情,感受到時光的點點滴滴温馨。是一棵大樹,感悟到櫛風沐雨的過程是莊嚴的幸福。是一個風車,轉動着歲月不經意的微笑和坦然。是一隻風箏,時時刻刻牽動着眷戀故土的神經。是一條小河,流淌着夢中散發着青草和露水味道的夢幻。是一葉小舟,承載着孜孜不捨夢的追求。

這片土地,曾經是爺爺用耕耘茶館的收穫,購買的一部分田產。解放後,土改時這片土地就不再是爺爺的領地。江山易主,土地充公。站立在綠瑩瑩的麥田裏,品嚐着清明的味道,感到很幸福和愜意。

清明掃墓隨筆13

今天是清明節,我們學校舉辦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大型掃墓活動。

清晨,我們早早地來到了學校,在操場上集合。沒大一會兒,開着“四輪”麪包車的校長便來到我們眼前。我們大吃一驚,平常穿着華麗高貴衣服的校長,今天卻變成了一個“拾破爛”的`(因為今天穿的很樸素,所以稱之為“拾破爛”的)“小老頭”。我們笑着問校長:“大貴人變拾破爛的啦?”校長一身嚴肅,説:“今天我們是去掃革命烈士的墓,穿那麼好乾嗎啊!”説完,又向我們擠了擠眼,我們再一次笑起來。

説着,説着,我們便上了車,來到了革命烈士的墓前。我們掃了墓,祭奠了他們。我站在烈士墓前,想了很多:我們之前的先驅們,為了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為了能使我們的祖國解放,曾不惜獻出了自己的鮮血和生命。我們有什麼理由辜負他們的希望,有什麼理由辜負他們的期望。為了之前的先驅們;為了自己的父母;為了生我們養我們的祖國,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有什麼理由使我們愛貪玩。

所以,我立志:一定要好好學習,為了自己,為了父母,為了祖國,為了先驅們。

清明掃墓隨筆14

清明節放假,孩子奶奶去世第一個清明節,所以帶着孩子回家,掃墓。

今年清明沒有雨,天高雲淡的清晨,驅車來到鄉間,才感覺到大自然勃勃的生機是如此的真切:春光送暖,楊柳吐綠,桐樹爭豔,麥苗競翠,油菜獻蕊。美的生命,美的色彩,美的味道,美的氣息。品味不足,把玩不夠。駐足,凝視,靜思……

婆婆去世,帶着孩子回的家,只有是孩子的大伯家了。大伯一直以來勤勞而快樂,知足且通達,兩兒子已事業有成家庭幸福,三個孫女是大伯的驕傲。二孫女晨晨見樂樂姑回來,拉着姑姑引着小狗直奔羊圈、雞窩、牛棚,她知道那裏有樂樂姑在城裏感受不到的獨特趣味。孩子的大媽總是在偌大的.廚房裏張羅飯食,還時不時地不忘出來和回來的弟弟、弟媳們開幾句玩笑。

每次回家必須得依次去看望孩子的三個姑媽,這已成為不是規矩的規矩。二姑媽愛孩子他爸如同兒子,自幼照顧直到現在,我們一家的喜怒哀樂時時刻刻全掛在二姑媽的心坎上,這種姐姐猶母親的恩情,只要想起來是會落淚的。這不,二姑媽又在為弟弟在高大的香椿樹上摘椿芽,又在為小侄女準備專門積攢的土雞蛋。三姑媽住在縣城,她心靈手巧,尤善解家人之危,堪稱這個大家族的滅火隊長,她廚藝極高,每每去家裏,不出半個時辰,豐盛的一桌菜餚就呈現眼前。盛情難卻,吃得坐不起來是常有的事。四姑媽可憐,一個人苦巴巴地供養着正在上大學的小兒子,我們去看她往往帶着寬慰和歉疚,當初老人只能供得起小兒子上大學,這最小的姐姐就失去了通過讀書改變命運的機會。

這就是我們每次回家不變的行程,這次也一樣。孩子的大伯,大媽,姑媽們看到女兒樂樂,高興之後是誇獎進而是鼓勵,都指望這個小侄女在未來光耀門楣,好讓這個家族揚眉吐氣。女兒樂樂笑而不語,聞而不應,默默地將長輩們的愛寄寓心頭,溶於血液。

我們趕到墓地,孩子大伯、二伯和一侄子、一外甥已到,大家一起產草,培土,點香火,磕頭。兩個時辰,四座墳墓,大家一一虔誠、恭敬地祭拜、追思。孩子的曾祖父生於1883年,孩子的曾祖母生於1886年,孩子的祖父生於生於1906年,孩子的祖母生於1920年。四座墓碑,四位老人,一部歷史,一個家族。

前來祭奠的子輩、孫輩、曾孫輩們尋到了自己的先祖、自己的根。 代代相傳、生生不息的生命歷程是如此的清晰和確鑿。

人啊,是需要追憶和緬懷的。用這樣的方式,我們會貫通曆史、現實和未來,我們會給心靈騰出一塊地兒,讓腳步停下,讓思緒飛揚,靜靜地感恩先祖,感受親情,感念生命。

清明——回家——掃墓。 追思過往——珍惜當下——展望明天!

清明掃墓隨筆15

院中紫紅色的芍藥已長一尺多高,牡丹也在春風中長出了綠葉,枸骨樹,鐵樹還有楓樹又長出了新芽,桃花,梨花和各種菜花都已開放,院外的麥苗鬱鬱葱葱,再過一個星期,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就將到了,現在正是掃墓的時候,許多的過往又浮現在我的腦海,揮之不去。

説到清明節掃墓,我自己也感覺奇怪,不知何故就想到老屋的西面山牆邊的兩口棺材,棺材表面油漆早已剝落,看上去已是很古老的木頭,如同老奶奶額上的皺紋一般,厚厚的棺蓋是雙層的,問年長的也不知何故,好像大户人家才這樣做。

四十二年前,我還在上國小,記得有時放學回來在那裏玩,一點也不感到害怕,從棺蓋縫隙處向裏看,裏面有面鏡子,還有梳子等生活用品,在棺材的中間有一幅畫像,圓圓的臉,戴着圓圓的帽。父親曾告訴我,那是我的高祖父,高祖父靠一付機匠擔子與織布的手藝,憑着聰明與勤勞,年輕時就闖蕩社會,創立了不少家業留給了子孫後代,為庇佑後代,年老時請風水先生給自己看了一塊高高的沙丘地,死後與高祖母葬在一起。每年,他的子孫都會在清明節時去進行修理墳墓,有幾根紫荊藤已爬上了高高的墳頂。(有年長的説這是象徵子孫興旺)。聽父親回憶,到七十年代中期,國家要求復耕,地方上平整土地,將墳地也平了,當時兩口棺材動用了兩個生產隊的小夥子才抬了上來,棺材裏也不知怎麼回事盛滿了水,在底部還有兩條鋰魚在遊動着(有年長的説這是寶地,對後人有利,這是大富大貴的象徵啊)。

所有這些我沒有親眼所見,但我在上國小時,曾親眼目睹曾祖父的墳,就在老家不遠(約一里路左右)的高田上,那高田上埋有幾十個墳墓,像一個個小山丘,遠遠看去,曾祖父的墓是最高最大的。有時放學後去割羊草,就在那墳灘中轉悠,有一次,我忽然發現那墳中裂開了一條縫,向裏看時,好像有霧氣向外冒。回來告訴祖父,祖父讓我不要在外説,並告訴我:曾祖父繼承了高祖父的織布廠,還有一制香的作坊,以及開的一個商店,當時生活應該算是較富裕。現在祖墳開裂,可能有什麼好事要發生,這應該是個好兆頭,不是家裏有人要做官,就是家裏有人做生意要賺大錢。這有沒有科學依據,那時,我似懂非懂,將信將疑。不幾年後,曾祖父的墳也被平整土地而剷平,在墳底挖出一條足有兩米長的大黑蛇,眼睛與頭像青蛙一般,這是我親眼見到的,但在後人中確實有人做生意,有人上了大學,但當上大官發了大財的卻至今我未發現。

再説祖墳平了以後,祖父與父親就將高祖父與曾祖父未腐爛的骨骼等各用一口罈子裝好,並分別將高祖父與曾祖父埋葬在靠老屋附近的竹園裏,在墓的周圍栽了一些棕櫚樹,還有松樹。 現回憶起來,還恍如眼前:每到清明節的'前一天,祖父或父親在太陽要落山時,就去將墳墓上的雜草清除,並培添新土,墓頂稍整平,在土質比較結實的溝渠邊,用鍬剷出兩塊碗形的土塊,一塊大頭朝下,放在墳頂,另一塊小頭朝下,壘到第一塊上,並將剪好的綠白黃紙夾壓在兩塊之間(意思是説清明節陰間人過年,這種做法是活着的後人在給死去的先人貼對子),這些做好後,我與兄弟還有隔壁的叔伯兄弟們每人夾上幾道黃紙,一個個依次在墳前嗑頭,接着把紙燒了,意思是給祖先們送錢,願先人保佑家人平安幸福。記得外婆剛去世的幾年,我大概國小四五年級時,母親總要讓我在清明節前幾天去外婆墳上嗑頭燒紙,外公去世得早,我沒有看到,也不知長什麼模樣,更不知墳在哪裏。外婆一生忠厚善良,樸實無華,六十歲不到就離我們而去,每當想起,心中就感到十分悲哀,自從參加工作後,只有到春節期間去舅舅家拜年時才到外婆墳頭叩拜一下。

到清明節這天,按照當地風俗,各家各户中午都要進行祭祖儀式,我們家是從高祖父開始按去世的先人盛飯碗,去世幾位就盛幾碗飯到桌邊,依次放好筷子,三面擺好板凳,八仙桌是在正堂中間,大面朝正門口,桌中端上魚肉等六樣燒好的菜,大面放上香爐蠟燭台,父親點着蠟燭,並點上一股香,然後按輩份大小次序,恭恭敬敬面向正中嗑頭。那時我與弟弟都小,玩皮,在敬祖過程中,決不讓我們碰到桌椅板凳,可能是怕打擾先人們吃飯吧。祖母看到桌上熱氣騰騰的飯菜,餘煙裊裊,就會説這是祖先們吃得開心,見到香火旺便説是子孫旺。嗑拜完畢,燒紙,如今是燒用銀箔折的元寶,燒畢,收完飯菜,本可自已開始就餐,但我們家特別,因祖母的兄弟姐妹都在很遠的寧夏回族自治區,孃家只有我的祖母在家鄉,不管我們肚子多餓,祖母總用一張小方桌放到門口場上,放上一張板凳,桌邊擺上兩個飯碗,並端上幾個菜,讓我們也來敬一下她的爹孃。現在想起這些,心裏就會感覺一陣陣酸澀,淚水不由得浸滿眼眶,真不知如何描述自已的心情。

就在十二年前,我敬愛的慈祥的祖父去世了,沒有墳墓,火化後就擺放在村裏的一座小陵房靠牆邊的小格子中,在這十二年裏,每年的清明節下午,我與弟弟還有孩子都會去祭拜。去年的夏天,我的勤儉和諧的祖母也不幸去世了,真不知怎樣安放我的心,我讓愛人去給祖母買個好一點的墓地,將祖父也遷徙到那裏與祖母同在一起,日落歸根,入土為安,總算了卻了一個心願,從此,我們會在春節前,清明節前,每年兩次去祭拜。就在今天下午,祖母的侄女,侄孫與侄孫女們突然從不遠千里的寧夏來看我的祖母,可再也見不到了,我只得帶他們去陵園墓地燒些紙給祖父與祖母,這讓我百感交集,熱淚盈眶。我想,親情永遠是血濃於水的,要是祖母在世看到他們該是多麼的高興啊!

適值清明節到來之際,回顧了去世的先人,不知怎麼又想起上國小時每年學校都要組織去祭掃一位姓楊的烈士,許多情景還歷歷在目:記得在清明節的前一天下午,按照學校規定的時間,大家穿上整潔的衣服,繫着紅領巾,不像現在帶水帶吃的,同學們排着浩浩蕩蕩的隊伍步行,領頭的高舉着少先隊隊旗,後面幾位捧着自己扎的花圈,來到楊正餘烈士的墓地。班主任帶同學們按班級排好隊,儀式正式開始,全體肅立,主持人是體育老師,請少先隊隊長向革命烈士楊正餘同志敬獻花圈,請校長宣佈向楊烈士致默哀,大家有帽的脱帽,進行三鞠躬。接着請本村的一位老共產黨員講述烈士的英雄事蹟,學校領導發表講話,學生代表發言,再有學校教導主任與學生們在烈士墓前舉起右手握拳宣誓:我們一定不辜負烈士的遺願,繼承革命光榮傳統,為完成烈士未競的事業,好好學習,做革命事業接班人!楊正餘烈士,您安息吧!宣誓完畢,大家繞墓一週,然後按秩序返校。星期五作文課,要寫一篇以參加掃墓為主題的作文。轉眼幾十年過去了,如今這裏的國小早撤離了,連中學也集中到城區去了,清明節祭掃革命烈士對如今農村大部分國小生來説已感陌生,大地茫茫,我心頓生淒涼空漠之感!

我在迷離恍惚中,忽然還想起兩年之前,在清明節前,曾去常州清明山悼念一位姓張的革命先輩,拾級而上,大約有二百幾十級台階才來到先輩墓前,回來後,寫了一篇紀念的散文,題目是《深切懷念》,這裏就不一一去細説了。總之,在這清明掃墓到來時,在這月亮忽明忽暗的夜晚,我想得很多很多:清明掃墓,除了緬懷先人,悼念烈士,寄託哀思,感恩傳承外,其它還有什麼意思呢!但願能用這種方式,提醒每一個人勿忘過去,珍惜美好時光,要肩負使命,繼承遺志,薪火相傳,為繁榮富強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