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人文素養 > 美文閲讀

音樂教學隨筆(合集15篇)

欄目: 美文閲讀 / 發佈於: / 人氣:1.8W

在學習、工作中,相信大家一定接觸過隨筆,隨筆,或講述文化知識,或發表學術觀點,或評析世態人情,啟人心智,引人深思。想要更多的瞭解隨筆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音樂教學隨筆,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音樂教學隨筆(合集15篇)

音樂教學隨筆1

新課標的學習讓我對高中音樂課有了新的認識和探索在一學期的教學中不斷改進和摸索,以下是我在教學中的幾點體會:

一、音樂及其它藝術領域相融合,音樂作為文化的一部分,其存在從來不是孤立的,是從豐富的文化中孕育出來的。因此我在準備每節課時都要豐富音樂教學的人文內涵。如:在《爵士樂》一課的教學中提前為學生準備了爵士相關的交響樂《藍色狂想曲》;介紹了爵士樂的起源;認識了爵士歌手貝西史密斯、喬普森及代表作品;欣賞了電影《海上鋼琴師》的精彩片段;並且老師現場演奏了爵士樂鋼琴曲《演藝人》等等,為學生的課外延展性學習提供了方向和資源,讓學生更加近距離的體驗爵士樂的音樂風格,增加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自然的沉浸在爵士樂之中。

二、“即興編創”教學,體驗創作樂趣,即興編創是在一定的情緒或情境下有所觸動,即時發生興致而進行的依據音樂內容即興編唱或即興演奏的音樂創作。還是以《爵士樂》一課為例:在拓展部分以小組為單位將兒歌《小星星》改編改變成爵士樂風格的音樂作品。集思廣益,充分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編創質量。

三、傳統音樂和現代音樂相結合構建有活力的音樂教學。在新課改高中音樂鑑賞教材中專門設計了一個章節來介紹通俗、爵士等大眾音樂,在其它課題中也有流行音樂的滲透,由此可見流行音樂對現今高中生的影響,流行音樂或強筋有力,或優美抒情的旋律和直訴心聲的歌詞都以及它的通俗性而深得當代青少年的喜愛。比如在鑑賞《現代京劇》一課中,穿插欣賞了信樂團的《北京一夜》產生了不錯的音樂效果和作用;例如在欣賞完爵士樂後,學生已經對這種有美國黑人創造的,有獨特旋律節奏特點的通俗音樂類型有所了。於是解趁熱打鐵,使學生能夠繼續感受一下同樣源於美國的其它風格的流行音樂。總的來説,結合教材有選擇的將流行音樂引入課堂,不僅不會影響教學工作,還豐富了教學內容,鞏固了音樂知識,促進了學生對音樂的學習。

音樂教學隨筆2

我教了幾個月的新教材,發現孩子對很多欣賞曲並不是很感興趣。作為對新教材充滿滿腔熱情地我來説,怎樣引導學生對欣賞曲的情感內涵和音樂表現形式整體把握,去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難題!若想要讓國小生豎起小耳朵,用愉悦的心情學會聽音樂,一個優秀的老師應該花更多的時間來鑽研教材,站在孩子們的角度去看新課程下的音樂欣賞課,統籌安排欣賞曲的教學方法,做好音樂和學生之間的橋樑。

每個學生都是創造的天才,把一根木棒交給他,他絕對給你即興敲出不同的節奏,聲響,音色。這是他的潛能,他的興趣,他在探索,他要表現,他的自我肯定。新課標有個針對二年級的創造標準:能夠用打擊樂器或自尋音源探索聲音的強弱、音色、長短和高低。

敲出情境:在教授《鴨子拌嘴》時,學生聽的比較模糊,我讓每位學生手裏都拿支筆在鉛筆盒上根據音樂的節奏變化來敲擊感受音樂表達的不同情境,想象鴨子走路、喝水、捉魚、拌嘴時所發出的不同聲響,用不同的節奏來表達不同的情節,再由小組合作商量表現羣鴨戲水,吵鬧時的情景,並注意提示學生所採用的節奏與音樂表現的內容相吻合。

音樂教學隨筆3

《雨花石》是一首旋律優美,非常深情的一首歌曲。它動聽的旋律給孩子們的眼前營造了一副美麗的景象,我藉助歌曲以及講述石頭的故事的形式,向同學們展示出一個多姿多彩的小石頭的藝術長廊。

本課的重難點是:

1、學習歌曲,能深情的演唱。

2、掌握休止符及裝飾音在歌唱中的運用。

3、通過歌唱教學,使學生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結合自己講講理想。

其中,掌握休止符及裝飾音在歌唱中的運用尤為關鍵。旋律和節奏的掌握程度直接影響着歌曲的演唱效果。但在音樂課中枯燥乏味、機械訓練的比較多,興趣激發、情感抒發的比較少。光片面地理講解了技能,會使我們的音樂課成了音樂基本功訓練課,把音樂當作機械的技能去訓練,把學生當作音樂專業的學生來訓練。這樣做,表面上一部分學生會有一些效果,但卻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絕大部分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甚至磨滅。國小生正處在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歌曲優美的旋律,鮮明的節奏,最能表現他們的心情。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我採用學生在喜聞樂見的教學活動,將音樂基本技能訓練融於輕鬆、自然之中,使學生情趣盎然地去學習。這樣,既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提高了教學效果。

總之,在提高綜合素質的今天,國小音樂教育對識譜的要求是:“立足課堂,面向全體。”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把理性的識譜從感性入手來教,融入音樂實踐活動,形象生動,深入淺出。利用識譜這個學習音樂的好工具,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表現能力、鑑賞能力、創造能力。讓每個孩子真正的走入音樂,去尋找,去探索,去創造。

音樂教學隨筆4

音樂活動是幼兒園教學活動之一,它不僅是讓幼兒學一些簡單的歌曲和一些舞蹈動作,更是讓幼兒通過這些音樂活動感受音樂的美及展開想象,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及創造力。那如何能更好的開展小班的音樂活動呢?我個人認為有以下幾點:

首先在選材上要選擇幼兒朗朗上口的歌詞,容易讓幼兒記住,貼近幼兒的生活。其次節奏要明快、活潑,旋律優美,讓幼兒一聽就喜歡,有想學的慾望。最後幼兒要有一定的生活經驗來作為鋪墊,為開展音樂教學活動打下基礎。我在開展小班集體舞《小蜜蜂》活動中就選擇了幼兒熟悉的昆蟲小蜜蜂來展開,通過幼兒已有的經驗來感知小蜜蜂是怎樣飛的?它有什麼樣的本領?幼兒因為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就很容易就會回答,並且進行模仿。這種生活經驗為音樂活動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

小班幼兒很會模仿別人的動作,只要他看到的就會模仿,但往往不是太美觀,這需要教師進行及時的引導,把他們的動作進行精緻化,讓他們從中感受到美,得到美的享受。在《小蜜蜂》的活動中我讓幼兒模仿小蜜蜂飛的動作,幼兒只會進行簡單的擺動雙臂,我就讓幼兒加上雙腳的動作,然後雙用伸直不停地擺動,這樣一隻小蜜蜂就出現在了大家面前。

小班幼兒的思維都是直觀的,只有通過圖片、標記才能讓他們更好的進行記憶,因此我利用胸飾把幼兒打扮成小蜜蜂,並通過兩種不同顏色讓幼兒尋找與地面上相同顏色的標記,這樣幼兒在自然而然就站成了我需要的隊形,並通過這些標記來變化隊形,這就把幼兒以前所學的知識全都連在了一起,利用綜合視角進行了有效地鋪墊。同時在運用這些知識時一定要注意幼兒語言的能力,讓幼兒有充分表現自己的時間,及時進行表揚及鼓勵,增強幼兒的自信心。

在整個活動中要充分挖掘幼兒的知識經驗和想象力及與同伴的合作能力。如在《小蜜蜂》這個活動中我問幼兒:“小蜜蜂到花園裏去採花蜜誰來做蜜蜂誰來做花呢?”幼兒自然就想到了同伴並且進行協商。接着我又問:“小蜜蜂除了到花園去採蜜還可以到哪去採蜜呢?”幼兒就知道還可以去菜園、公園、茶園,凡是有花的地方都可以去。這就把幼兒的知識經驗、想象力與合作能力全都有效地結合在了一起。

總之,小班的音樂教學一定要選擇幼兒容易接受,把他們的生活動經驗及知識儲備作為鋪墊才能更好地完成小班的音樂教學。

音樂教學隨筆5

音樂教育是進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國小基礎教學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生動的音樂藝術形象最容易被少年兒童所接受,通過音樂教學可以發展兒童的想象能力和創造才能,培養他們正確的審美觀,使他們成為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新一代。

著名的音樂教育家柯達依説過:“好的音樂教師要比歌劇院的指揮重要的多,一個蹩腳的指揮,不過是失敗一次,而蹩角的教師連續失敗三十年,則扼殺三十批兒童的音樂天才。”國小音樂教育是最基礎的教育,它的內容包括歌唱、音樂知識、技能技巧、欣賞四部分,如何搞好音樂教學,調動起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積極性?通過17年來在國小音樂教學道路上的摸索、探討,我認為要上好音樂課激發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首先要有一個具備較高音樂素質的音樂教師,這起着決定性的作用。其次是教師如何運用各種技能、採取什麼方法將音樂教學中的音樂知識、技能技巧、欣賞等幾方面靈活、巧妙地讓學生弄懂、學會,在加深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逐漸上升到理性認識,將一些枯燥、抽象、難記、易忘的理論形象化。

一、好的“範唱”是提高學生對歌曲產生興趣的關鍵

音樂教師的範唱在國小音樂教學中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它能充分激發學生對唱歌學習的積極性。不管科學技術發展到何種地步,音響器材如何先進,這些電聲手段都不能代替教師在學生面前的正確範唱。因為教學是師生共同活動的過程,其中又有互相感情交流的因素,在國小生心目中老師的演唱他們最愛聽,通過範唱,師生間的感情就更接近,更容易取得共鳴。

要完成好的“範唱”,音樂教師首先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能夠正確理解歌曲的內容、風格、調式、歌曲的結構、感情與速度的關係。要表現好這首歌曲,應用什麼情緒、速度,這些都要求教師在課前要有充分準備。

2.要有一定的演唱水平。能運用正確感人的聲樂技巧,要具有彈跳、強弱、漸強、漸弱,音色變換演唱方法。

3.要有一定的藝術修養和豐富的樂感。感情表達是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這既是一種技巧,更是一種修養,它發揮的好,可以彌補演唱技巧的不足,技巧稍差但唱的很有樂感,學生也會聽得津津有味。這就要求音樂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多聽多實踐,欣賞多類藝術品種的表演,擴大藝術視野,豐富藝術感情,繪聲繪色地完成範唱這一環節,達到啟發學生學習唱歌的興趣。

二、讓學生在趣味中學到音樂知識

音樂知識是一種枯燥、難記、易忘的知識,在國小階段更為突出。所以我們教師必須根據國小生文化知識比較單一,好奇心強,善於模仿,求知慾強烈,有時間、有精力、有興趣的年齡特點,在加深感情認識的基礎上,逐漸上升為理性認識。第一步:將枯燥、抽象、難記、易忘的理論知識形象化,根據各種音樂知識的不同特點,編制一系列的小故事、順口流,這樣,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如:在講四分音符(5)時:在奇妙的音樂王國裏,一個名字叫四分音符的小姑娘唱歌最好聽,大家都誇她,於是她驕傲了,也瞧不起小夥伴,後來大家因為她的驕傲都不理她了,於是她一個人一拍一拍的唱着單調的音。小夥伴給她編了一段順口流:“四分音符太驕傲,夥伴朋友全不要,光桿司令一個音,唱完一

拍哈哈笑。”這樣學生通過故事和順口流能容易的記住四分音符的形狀是光桿司令,時值是一拍。

再如:頓音記號可編順口流:“頭戴三角帽,活潑又靈巧,唱得快而輕,短促又跳躍。”學生就可以記住頓音記號是在一個音符頭上頂着一個三角,演唱時短而又跳躍。

漸強:漸強像只小喇叭,嘴巴越張口越大。

漸弱:漸弱喇叭倒着拿,聲音越來越小了。

形象的描繪,生動的講述,加上老師在黑板上簡單的勾畫,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此基礎上引入準確的音樂術語,學生便理解得快,掌握得牢,從而加強了學習音樂知識的積極性。

三、在遊戲中加強學生的技能技巧訓練

技能技巧的訓練包括:唱歌技巧、視聽技巧、視唱練耳、節奏訓練。這要求教師把這相互聯繫的幾方面有機地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獨立的識譜能力,發展聽覺能力和增強節奏感及記憶能力,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感受音樂和表現音樂。

1.唱歌技巧包括良好的姿勢,正確的呼吸,自然圓潤的發聲和清晰的咬字、吐字。唱歌技巧應貫穿於整個唱歌教學過程之中,發聲練習也要有機結合,並且做到有目的地進行。

2.視唱聽音。在音樂教材中一般都比較系統地編寫了一部分,在每節課上教師應根據各班學生掌握的實際情況多練常做,這是訓練學生音準、識譜能力的基礎。

3.節奏訓練。節奏是一首歌曲或樂曲的支幹,如果節奏掌握不好,那將無法組成優美的旋律,表達不出作者想要表現的思想感情。所以我們必須從國小低年級簡單的節奏訓練入手,由淺入深地進行訓練。

如:“走與跑”的對比,。當學生學會了四分音符的節奏和八分音符的節奏,即可通過遊戲來鞏固這兩種節奏。當教師彈出四分音符的節奏時(X),學生擺動雙臂原地踏步,當教師彈出八分音符的節奏(XX)時,學生原地跑步,教師時常交換節奏,學生在走和跑的遊戲中愉快的學到了知識。

四、提高學生對欣賞課的興趣

優美動聽的音樂,會令人產生美感和愉悦感。然而,對於尚未完全具備聽辨音律能力的國小生來説,安靜地坐着欣賞沒有歌詞的器樂曲,是很難辦到的。這就需要我們教師運用各種手段進行多方面的誘導啟發,使他們逐漸對音樂欣賞產生濃厚的興趣,國小生求知慾高,只教師教法得當,就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欣賞《彼得與狼》這首管樂曲時,我採取做遊戲的方式,先讓學生分析記住少先隊員彼得、老爺爺、小鳥、鴨子、貓和兇惡的狼的音樂主題,他們各自用什麼樂器表現的音色特點,然後老師把故事的概況講講,再分別找出他們的表演者,並告訴學生聽到自己扮演音樂時才能表演,這樣讓他們隨着音樂情緒變化來發揮,來盡情地表演。學生在濃郁的音樂氣氛中既獲得了知識,提高了表演能力,又能提高他們對欣賞課的興趣。

音樂課教學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教師在掌握好唱歌、音樂知識、技能技巧、欣賞四方面教學技能後,並不等於就能上好一節音樂課,還需要教師做到:一要掌握不同年齡層次學生的心理狀況;二要深入鑽研教材,做到有的放矢;三要對愉悦感形成客觀機制(如時間、地點、場合等)掌握恰當;四要注意愉悦形成的其它因素,如教法的靈活性,教具的新穎性,教態的親切感,語音的誘發力等等。

音樂教學隨筆6

五年級的學生,抽象思維隨着年齡的增長而逐步增強。接觸的音樂曲目需要更加豐富,音樂體裁、音樂表演形式,音樂知識也需要增加內容。在教學中我儘量採取新穎的教學手段來培養其音樂興趣,從而引導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介紹樂理小常識。在歌曲教學中,常會遇到一些標記,特別是剛開學如:反覆記號、升降記號、上滑音、下滑音、休止符、倚音等,它們的作用對於國小生來説比較難記,我就以形象的富有童趣的語言來表達符號的用法,學生學起來自然就不會索然無味。在教學中儘量融入其它學科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整體感知樂曲,説説聽後的感受,你最喜歡哪一個樂句?找出相同的樂句。在此基礎上進行試唱、視唱、哼唱,以及歌曲的教學,例如:現在的《拉薩謠》一個一個樂句的教唱並進行對比,學生掌握得很快。在教學時只要有針對性,把學生學習的難度降低了,效率自然就會提高,學生興趣更濃厚了。

大多數五年級的學生有了一些音樂基礎,是一個有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過度時期,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長,大部分學生表現欲強烈,集體合作意識的能力增強,體驗感受與探索創造的活動能力增強。但是還發現個別學生還存在膽小不敢“出頭”的現象。

在大多數學生掌握知識牢固的基礎上,重點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我總結以下幾點:

1、認真備課,為能使學生上好課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備課時注意與新課標結合,並注意備學生。

2、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要注意採用不同的教學手法,使學生能夠充分發展。

3、設計好每堂課的導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課堂形式設計多樣,充滿知識性、趣味性、挑戰性。

5、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會學生自己識譜、自己認唱歌曲的能力。

6、使他們限度地學到知識,掌握技能。並注意在課堂上採取一定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及創新能力。

7、多看多聽多借鑑其他學校好音樂的課程,結合本校多實施,使學生開闊眼界。

音樂教學隨筆7

回想自己多年的教學經歷,我經常會追求這樣的一種課堂效果:課堂安靜,學生能很好的跟着教師的思路,配合教師的教學。但實際情況往往不能另人滿意。時常會有這種現象:上課前教師提心吊膽,害怕學生不配合教師的思路亂了堂;課後又會對學生表現出的“不聽話”、“不配合”感到心情煩躁,失去了教學的樂趣和成就感。有時真的很想去好好的訓斥一番,但反過來想想,現階段來講,我國中國小音樂課程普遍存在課時少的缺陷,學生對音樂課的渴望是可想而知的,大部分學生都會帶着一種喜悦、興奮的心情而來,他們大多想將自己一週來所有的學習壓力和煩惱都盡情宣泄在音樂課堂上。滿心想將自己知識奉獻給學生的老師看到學生“亂糟糟”的場面,卻產生了不快樂。

如何協調好課堂紀律與教師正常傳授學生音樂知識兩者之間關係,值得做老師的好好考慮與分析,我認為離不開兩點。

首先,每個教師必須清楚認識到學生畢竟是孩子,我們不能以對待成人的態度去對待他們,讓他們達到成人的標準就失去了孩子原本活潑的天性,但同樣不能對其放任自流、任其胡鬧。這就需要把握一個度,需要教師不斷學習,積累教學經驗,能夠用敏鋭的目光去審視學生在課堂上的“亂”的表象下,是否是對知識的渴求,是對知識的探索。他們通過這種行為能否更有效的主動獲取知識。一個聰明的音樂教師會利用這點 “亂”去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與創新精神。

因此,教師要善於發現、引導、鼓勵表揚,從而使這種“亂”成為一種動力、一種自主、一種創新協作的良好品質的體現,能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在開開心心、自由自在中,順利地與教師協作,共同完成課堂任務。

其次,教師對一節課的教學內容要作到善於應變、合理規劃。音樂課不是統考科目,教學壓力相對較小,這就不必趕進度,要求班班水平一致,而是要針對不同班的實際情況作出不同的安排。對於那些課堂紀律稍好的班級可採用多講授一些知識的方式,而對於那些有較多思維活躍的班級,則可對教學內容進行相對調整,不必照辦模式,可採用少講、多討論、多探索、多實踐的方式進行教學。我們設想學生剛剛由於亂了堂被訓斥,那麼無論教師播放多動聽的音樂可能再也打動不了學生的心靈了。

什麼是好的音樂課,始終是我們這些音樂老師不斷思考和探索的一個問題。面對多媒體高速發展的今天,課件和一些教學設備、音像資料的使用已不再是夢想,現在最需要的是在教師之間互相溝通、互相探索、互相研究、互相討論的教學過程中,少走彎路,少碰釘子,少一些課堂教學中不和諧的音符,多一點開心,多一點快樂。

總之,如何更好的瞭解學生,如何更好的讓學生了解音樂,如何讓學生更好的在音樂中健康成長、增長智慧、弘揚個性、完善人格、擴大視野,如何更好的做學生的引導者和指路人,是我們每個音樂教師要不斷探索與總結的重要任務。

音樂教學隨筆8

一、學生的聽

從音樂藝術的審美感知角度上看,音樂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具有靈活多樣的特性和不受視覺影響的審美特徵,是以“聽”引起學生對審美形象的注意。故而“聽”這個詞在音樂中就具有了更加複雜和廣泛的意義。

學生不僅僅要會“聽”音高,還要學會“聽”音色的變化、節奏節拍的變化,去“聽”旋律線條的進行……。就像學習繪畫的人要訓練幾十種相近的顏色中,能夠體味它們的不同一樣。

聽覺是行動的指導,無論是音樂的律動,旋律線條的進行,音色的多種變化等都需要用我們的耳朵去分辨,聽得見它們細微的變化才有可能體會到音樂的美妙之處。學會聽,是培養學生一個良好的聽覺習慣,學習音樂重要的條件。

二、老師的聽

傾聽是教師與學生溝通的基本技巧,也是在溝通中認識瞭解的第一步。可是反思自己在教學中有時學生的發言還沒有説完,自己便到旁邊拿獎勵的小卡片沒能做一個耐心的傾聽者。

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在學生交流感悟的過程中,教師要以欣賞的積極態度去面對每一位學生的真情表白,以極大的熱情和耐心感受其內涵,以最大的寬容和信賴去對待可能出現的問題。

教師只有全身心地傾聽學生説話,成為學生的忠實聽眾,才能發現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惑和疑慮,發現和創意等,才能及時捕捉課堂的生成資源,讓學生的學習在動態中挺進

使課堂充滿着生命的氣息與情趣,充滿着挑戰與創新,從而提高教學的質量。教師的這種認真傾聽學生説話的習慣,會給學生樹立可感的榜樣,自然而然地讓學生養成認真傾聽的習慣。

音樂教學隨筆9

隨着當今社會科學幼兒教育觀念的不斷宣傳和實踐,尤其是《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頒佈與實施,對我們提出了新的要求,面臨着新的挑戰。在學前教育內容中,音樂教育又是其中的一大部分。我國《幼兒教育綱要》指出:教育者根據學前教育的任務、內容,通過一些手段和方法,在受教育的兒童和教育者的共同活動中,對兒童施加各種有益的影響,在學前教育階段,我們可以通過音樂教育充分的發掘幼兒的潛能,塑造幼兒健康、活潑、陽光、的形象,促進幼兒在德、智、體、美等各方面得到積極主動的發展。那麼作為一位教師,如何抓住幼兒音樂教育的特點,採取恰當方法,合理的設置課堂各環節,有效地開展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是擺在幼兒教師當前的一個新課題。

一、幼兒音樂教育的主要特點

(一)幼兒音樂教育要與幼兒教育學、心理學的科學規律相一致。

幼兒音樂教育必須符合幼兒的生理、心理髮展特點,要以幼兒園相關的教育原則、方法等作為基本理論指導教育教學工作,一旦違背了這些科學的規律,那我們的教育工作必定會受到影響。不可避免的會影響幼兒的心理、生理髮展。例如:同樣的一首兒歌,若一位專業技能技巧熟練的教師並熟知各年齡段幼兒的年齡特點,採用正確的教學方法對幼兒開展教育的老師,教學效果必定很好;相反,若一位不具備這些條件的老師,就達不到目標,自己着急,幼兒也沒掌握。

(二)幼兒音樂教育活動要把握住幼兒藝術歌曲的情感與審美感受的主要特點。

音樂教育的重要特徵就是通過音樂藝術作品給人以情感的體驗與審美的感受。 音樂審美感受是讓幼兒在參與音樂藝術活動的過程中,通過不斷的感知音樂作品的藝術美,使其在情感上產生共鳴,獲得美的感受。 所選的兒童音樂作品要緊緊與幼兒的生活實際相聯繫,具有情趣、積極、陽光、健康、活潑的一些特點。也要體現出這些情緒中藴藏的讚揚、關心、同情、鼓舞、幫助的生活態度。音樂藝術是以每個生動感人的藝術形象來激勵人們的感情,給予啟示,感染幼兒。

例如:在中班上冊教材中的兒歌《一分錢》,它教育意義是教育幼兒拾金不昧的高尚的品德,但是在歌詞中並沒有直接呈現,而是採用了一種天真的兒童語氣、簡單的音調旋律、歡快的情緒,唱出了小朋友把撿到的一分錢交給警察叔叔,警察叔叔拿着錢對小朋友點頭讚揚示意的細小情節,塑造出一個生動而又感人的美好形象,從而教育我們的兒童,意識到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要,並且要把拾到的東西,就算很少的一分錢都要交給警察叔叔,在情感上也是愉悦的。用這樣一種情感方式來激勵,會比直接的教育會更容易讓幼兒接受,更能牢記在心。因此在幼兒音樂教育活動中,無論是進行思想、情緒、品德的教育,還是進行知識技能、認知理解的教育,都需要通過審美感受這一途徑來開展。

(三)幼兒音樂教育的開展要遵循寓教於樂的原則。

音樂藝術具有娛樂性特徵,這也是吸引幼兒積極參與音樂活動的重要特點之一。利用這一特點讓幼兒在遊戲中快樂的學。在音樂教育中獲得愉快的音樂感受讓幼兒在歡快活潑、富有藝術特點的教育中獲得成長。從而促進幼兒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四)幼兒音樂教育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

幼兒音樂教育是在一種歡快的氛圍中進行的,它的教育影響就如像春雨點點滴滴滋潤幼兒的心靈。慢慢的薰陶、感染着她們。因此,音樂教育就是一個循序漸進、潛移默化的教育過程。而音樂藝術教育對人們內心情感有着潛移默化的影響,比説教更具有説服力,意義更深遠。

二、音樂教育在促進幼兒全面發展中的意義

(一)音樂教育對陶冶幼兒情操,培養幼兒審美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喜愛音樂是孩子們的天性,幼兒有着較強的好奇心,鮮豔而又明亮的色彩,五彩繽紛的世界,環境中豐富美妙的聲音,美麗色彩與圖形都可吸引兒童的視覺與聽覺。那麼,美妙的音樂便更是他們的最愛。

音樂不斷陶冶着孩子們的情感,激發他們充分發揮兒童想象力,教育他們熱愛生活,及對未來一片美好的憧憬。

(二)音樂教育與德育緊密相聯,密不可分。

好的音樂教育可以促進幼兒品德的發展。而品德教育的發展需要以情感為基礎,音樂教育又是德育培養的情感基礎。通過優美動聽的音樂,潛移默化地影響 。

音樂活動多為集體活動,無論是音樂表演,合唱都可體現團隊合作精神。因此都能培養集體主義精神,養成遵紀守法的好習慣,在國外,有很多學者把音樂活動作為培養新一代社會道德規範的早期教育行為來研究,並在教育中佔據重要地位。

(三)音樂教育可促進幼兒智育的發展。

音樂教育能促進智育的發展,這一點已成為社會有目共睹的一點,很多有條件的家庭為更好的培養自己的孩子,更好發展孩子的智力 ,兒童的早期音樂教育已成為社會一種發展趨勢,越來越多的家庭為孩子購買樂器,請專業的音樂教師。由此看出,得當的音樂教育對促進幼兒智力的發展有着積極的作用。

三、在幼兒音樂教育中如何有效開展教育活動

(一)培養興趣,激勵幼兒主動、自信地參與到活動中來。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幼兒音樂教育的教學內容與形式要生動形象活潑,3-6歲的幼兒活潑好動、好奇心強等特點,因此,避免利用簡單呆板的教學模式, 在教育活動中教師應讓自己的課富有濃厚的趣味性。從而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多給幼兒一些上台鍛鍊的機會,鼓勵幼兒參與的每次活動,發現幼兒的進步,從而增強幼兒的自信心。

(二)所學歌曲要與幼兒的生活緊密結合。

幼兒歌曲來自與幼兒生活,同時也反映着幼兒的生活。教師要啟發引導幼兒瞭解與歌曲內容相關的知識,使幼兒增長知識, 更有助於幼兒體會歌曲的情感 ,與生活緊密相聯幼兒更容易理解,對學唱歌曲增加了興趣。比如在學中班上冊的《幼兒園裏好事多》這首歌曲之前,教師就可問問幼兒小椅子誰擺的,小桌子誰擦的,小手絹誰洗的。幼兒既感興趣,又熟悉了歌詞內容。在加上歡快的音樂間奏孩子能不喜歡麼?通過這樣的一種方式不僅提高了幼兒對音樂的興趣更讓我們的教育開展的更為順利。

快樂是孩子學習、探究、嘗試的原動力,孩子因為快樂所以學習,因為學習所以快樂。因此,我們有責任成為幼兒音樂活動的夥伴,支持者,引導幼兒喜愛音樂;在活動中多給幼兒自主的空間,讓幼兒尋找快樂;多給幼兒自由的空間,讓幼兒創造快樂;多給幼兒合作,交流的空間,讓幼兒分享快樂。我們共同努力讓音樂帶給幼兒快樂,讓幼兒真正享受音樂的快樂吧!

(三)幼兒音樂教育要給幼兒充足的空間,培養幼兒的創造意識。

在音樂活動中,作為教師我們不能僅僅看孩子技能技巧的.訓練,還應培養幼兒會表現美、創造美。適時地鼓勵,引導幼兒當眾大膽表現。

音樂教育需要我們給幼兒創設一種寬鬆的環境,由易到難地引導幼兒創造,創編歌詞與動作,充分挖掘孩子們的才能。從這樣我們可以從簡單的改編歌詞、從一個簡單的旋律出發,慢慢的到為圖片故事編配音樂、為整首歌曲創編舞蹈動作,總之,要引導幼兒從自身實際出發,充分展示自己的創造力。

結語

幼兒音樂藝術教育作為樂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受到各國教育界高度關注。在大力提倡超前教育、素質教育、基礎教育的今天,如何探索幼兒音樂教育發展方向,完善幼兒音樂教育體系,對搞好幼兒音樂藝術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音樂教學隨筆10

音樂蘇教版第三單元的人文主題是“感受生活的快樂、童年的快樂、成長的快樂,體會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動物的親情與和諧。”本課我也是圍繞這一主題,來教唱歌曲《上學歌》、欣賞《跳繩》、《拍皮球》的。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特點,此歌曲琅琅上口,易學易唱,容易創設環境讓學生在體驗中感受樂曲的情緒,歌詞采用擬人化的創作手法表現“太陽”、“花兒”“小鳥”,讓學生自己創編動作,來表現歌詞的含義可以使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歌詞記住歌詞。在欣賞《跳繩》這首曲子時,我讓學生根據音樂的節奏用雙手拍打雙腿,自己跟着音樂跳繩的遊戲方式,製造一個讓學生自身感受、想象的音樂環境,使學生很快的瞭解了節奏的快慢規律,把枯燥的節奏訓練變成了讓學生感興趣的遊戲。

那麼,學生就能把被動的灌輸轉變為主動要求學習,既培養了學生的興趣,又提高了課堂效率,教學中的節奏難點也逐步解決了,讓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歌曲所表達的情感。

音樂教學隨筆11

音樂教育是一種富有強烈藝術感染力的審美教育,它藉助於傾聽來感知音樂美,藉助歌唱來表現音樂美,藉助表演來發展音樂美,它對於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增強對音樂及外界事物的感知力、培養具有個性化創造力的一代新人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富有創意的音樂教學實踐中,教師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確立學生的實踐主體地位,鼓勵學生求新、求異,不斷培養學生敢於創新的意識,勤於創新的思維和善於創新的能力。

一、善於營造氣氛,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美國創造力研究專家託蘭斯認為:創新能力的發展,必須在自由而安全的氣氛中才能進行。所謂自由就是儘量減少對學生的行為和思維的無謂限制,給他們自由表現的機會。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活動空間和時間。使學生在音樂教育活動中消除恐懼心理,鼓勵、幫助學生進行大膽的嘗試,展開自由的想象和表現。而創造意識是學生在自我表現和自我想象的基礎上創造性的表達心的中情感。我經常採用課堂音樂教學多樣化,來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思維創造能力的發展。

二、改變教學方式,重視學生即興創作

最需要動腦筋的是教學方法的創新,這是每一位教師最直接的研究課題,是體現教學成效的重要因素。傳統的教學方式以傳授知識為目的,以教師為中心,讓學生被動地接受而無需動腦,課堂氣氛講究一個“靜”字。而現代教育講究學生的“參與”、“創造”,要讓學生大膽發問,敢於質疑,課堂氣氛講究一個“動”字。怎樣讓兒童真正動起來,挖掘他們潛在的創造力。著名的音樂教育家奧爾夫認為,即興是最古老、最自然的音樂表現形式,是情感表露的最直接的形式。奧爾夫的教育活動通過兒童的積極參與和唱奏實踐,以即興活動形式發展兒童的音樂體驗、嘗試創造音樂的能力。

即興活動重視兒童在“做”的過程中的主動學習,以及想象力、獨創性的發揮,因此做不做是關鍵問題,而做得好不好不是關鍵問題。兒童在成長、實踐過程中的結果可能是幼稚、粗糙、不完美的,但可貴的是兒童的探索精神,是兒童在實踐中的體驗和獲得的經驗,是兒童自然的情感、想象力、個性的發展。奧爾夫説過,原本性的音樂是讓兒童很早就開始以即興活動形式,創造性地探索節奏、音響和旋律等音樂基本素材的各種變化和重新組合。即興是奧爾夫教學法的核心部分。他稱此為他的“音樂教學方式的獨特之處,音樂學習和創作的基本部分。”

音樂教學隨筆12

一位優秀的“尋春”攝影者在拍攝時,往往會把相機放在眼前,在目的地四周走動,尋找最能夠改進畫面的視角。因為視角是優秀構圖的關鍵,它體現着一種特定時間和特定情境下閃現的一種感覺和獨特見解。而執教者在設計教學時,能否恰當地選擇一個合歌曲內容之情又緊扣教學目標之意的教學視角,亦體現着執教者對教材理解的深度,也決定着整個課堂教學的品質、品味。猶如“尋春”的攝影者選擇拍攝視角與體現作品意境之間的緊密關聯一樣,教學設計者也需要在“移步”中博覽“羣景”,在比較中尋訪“點睛”之景。

《在一起》是五年級教材中難度較大的一首歌曲,從音高上來看,它的音域寬廣,最高音和最低音之間相距十三度,雖然教師可以通過升降調調節,但顧了最高音就不能兼顧最低音;從節奏上看,十六分音符、附點和切分的頻繁使用讓學生唱起來十分拗口,不容易唱準確;從歌曲節拍上來看,雖然它是三四拍的歌曲,但由於切分節奏加入後改變了強弱關係,有着六八拍的節拍感,最後一小節還是二四拍變拍子或許正因為它的知識點、難點太多,無法駕馭,因此上公開課的人不多。而我與《在一起》結緣是因為08年競評學科帶頭人賽課時它是比賽課題。而後市、區教學研討交流活動中又執教了這一課。雖然執教同一課題,但教案卻幾易其稿。因為站在同一地點,無法確定眼前所見是否就是最美的風景,唯有移步前行,嘗試轉換視點,才能且看且思、且行且悟,擇優而為。因此每次上之前我都基於當時對教材的理解、對學生的瞭解以及前次執教的一些實踐反思對教案進行了調整,保留精華而精進不足。例如在如何切入本課教學環節,我就做了多次的改動。

一教《在一起》,以“樂音”切入,在“個”與“合”的對比中感受音樂之美,因為第一次執教是賽課,備課的時間也就兩三天,所以沒有留給我更多的醖釀、斟酌的時間。在研讀教材的過程中,教參中關於“歌曲前四個樂句由“1、3、5”三個音構成”的提示引發了我的關注。在哼唱時,我感到這四個樂句雖然音不復雜,在盪漾的切分節奏配合下,旋律非常優美,有着濃郁的少數民族音樂風格特點。

音樂教學隨筆13

音樂是一種感官藝術,在音樂課中,一定要抓住和突出音樂中的“聽”的重要功能,同學聽多了、耳熟了,自然就會唱了。我上課通常採取幾種“聽”的方法:

一、拍節奏法。即讓同學和着音樂拍擊節奏,這樣有利於同學掌握歌曲的節奏。

二、口令法。即在聽歌曲時,教師根據樂曲的情緒給予各種口令,讓同學和着音樂做舉手、踏步、轉身等動作,這通常以樂段為單位。

三、閉目法。此法能消除視覺上的干擾,集中注意力,使同學全神貫注的傾聽音樂,用心去感受音樂,這種方法比較適合於旋律優美的歌曲欣賞課。音樂課堂教學中採用多種多樣的“聽”的形式,同學在聽時就不會覺得枯燥單調,在和諧、平等、愉快的氣氛中自然學會新歌

音樂教學隨筆14

本課是一節音樂綜合課,教學內容都是有關“時間的歌”,教學時,我並沒有把教學放在單一的歌曲學習和樂曲欣賞上,而是結合時間——“流動、運轉、輪迴、消逝”這一生活常識,將教學內容有機地整合在一起,拓展學生的知識範圍及學習空間,由於教學內容多,涉及的音樂素材也較豐富,所以本課教學目標定位在:營造寬鬆自由、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積極參與熱情表現通過師生、生生互動交流,感受優美的音樂旋律,享受快樂的幸福生活,並伴隨着“滴答滴答”的鐘表聲,認識到時間的寶貴,懂得珍惜時間。

為使學生輕鬆愉快地學習,教師在課堂上創設了與知識內容相關的教學情境,積極引導學生髮散思維,結合生活實際自由地表現作品的寓意,使學生在唱歌、聽賞和旋律中,感受音樂旋律的有名及音樂表現的多樣性,在豐富的教學活動中,達到知識與技能、情感與交流的完美統一。

音樂教學隨筆15

音樂是一門藝術,它以有組織的樂音為形式,以豐富的思想感情為內容,把人們帶到特定的情境中去,催人聯想,發人深思,給人以精神力量,引導人們熱愛生活、嚮往美好的未來,激勵人、鼓舞人駛進高尚的境界。《幼兒園教育綱要》明確指出:根據我國的教育方針和總的培養目標,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園的教育任務應是向幼兒進行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教育,使其身心健康活潑的成長,為入國小打好基礎,為造就一代新人打好基礎。而幼兒園的音樂教育作為提高幼兒素質的重要學科,是對幼兒進行美育的重要手段,它內容豐富,包括:唱歌、音樂欣賞、音樂活動(音樂遊戲、舞蹈、律動),是顯露孩子個性、愛好、能力的最好途徑。幼兒園大班的孩子,有意識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較差,具有好動不好靜,注意力易轉移,抽象思維還未完全起步,形象思維和無意注意佔優勢的特點。所以,我在音樂教學中運用講故事、做遊戲、即興表演等各種“動”的形式來充分調動幼兒對音樂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他們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從而使他們想學、愛學、肯學。以下是我多年音樂教學實踐的幾點體會:

一、拉近距離,引起情感共鳴

一堂課的成功與否,主要是看教師與幼兒之間配合得是否默契。若想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就必須在雙方之間架起相互溝通的橋樑。如要保證橋樑的正常溝通,讓幼兒能積極地、主動地接受教師的一切授課內容,我認為關鍵是教師要“童化”自己,和孩子拉近距離,“以童心喚童趣”。大班的孩子由於年齡特點,對那些抽象、平板的講述是很難產生興趣的,所以,我在教學中就用生動、形象的體態語言來進行授課。通過靈活的眼神、活潑的語氣、誇張的動作來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以此來縮短我與孩子們之間的距離。久而久之,孩子們很自然地就對我產生一種親切感和信賴感,喜歡和我交流,願意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同時,他們就會把對我的這種感情遷移到對我所擔任的音樂課的學習上,逐漸對音樂產生了興趣,並有了強烈的學習慾望。這就是所謂的“親其師而信其道”。對此,我深有體會,因為在我小的時候,喜歡哪個老師,就特別喜歡上他(她)教授的課,並且這幾門課成績也就最優秀。

二、創設意境,提高歌曲表達力

唱歌是幼兒園音樂教育的主要內容,在音樂教學中佔有重要地位。唱歌也是表現情意的好工具,但對於大多數大班幼兒來説,通常卻只是一種機械性的背唱。因此,聽起來總覺得乾巴巴的,沒有感情色彩。孩子們在開始學唱時還有點樣子,可等一段時間

再去聽他們唱時,一首優美的歌曲就面目全非了。如何培養幼兒對歌曲的表達力呢?

1、講述故事,引發興趣

歌詞,是音樂的一種文學形式,雖詞語不多、篇幅短小,但卻是幼兒與歌曲接觸的第一步,歌詞中所描繪的人物、情節、語言、動作對幼兒有着直接的影響。但幼兒園的孩子還不具備獨立朗讀和理解詞義的能力,此時若採用傳統的條文式的灌輸,對他們來講則會由於抽象而失去吸引力。因此,在教學中我通常把歌詞變化為孩子們愛聽的小故事,作為教授新歌的導語,或者以故事情節貫穿整堂課,用生動的語言向他們講解。如在教授《春天來了》這首歌時,我先繪聲繪色地講述:“春天來了,外面的世界真美啊!瞧!有誰在迎接春天的到來?聽!是誰在為春天歌唱?美麗花兒、嫩綠的草兒、可愛的布穀鳥” ------或者將歌曲融入故事情節當中。如歌曲《小烏鴉愛媽媽》,我就是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將歌曲通過角色對話演唱出來的------這樣,孩子們在聽故事的同時,情不自禁地對歌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習的積極性隨之高漲。

2、範唱感染,激發慾望

每首歌都有各自所要表達的不同內容和情感,他們或高亢、或低沉、或歡快、或抒情,如何讓幼兒感知這一切呢?這時就需要教師按照歌曲的情感要求、風格特點進行有感情的範唱。例如在歌曲《娃娃上灶》這節課,我進行了兩次範唱。第一次範唱是清唱並藉助於動作,讓幼兒感知歌曲的美妙、歡快活潑及有趣;第二次範唱是邊彈邊唱,讓幼兒根據我唱的內容展開豐富的想象,在腦海中描繪出歌中所唱娃娃廚師切菜切肉、翻炒做飯,用心者飯香菜香味道好,貪玩者飯焦菜焦真糟糕的有趣畫面;而在歌曲《小烏鴉愛媽媽》的範唱中,我通過豐富的表情,抒情的旋律以及有感情的演唱,讓孩子們體會媽媽生病了,小烏鴉不貪玩,捉了蟲兒飛回家,一口一口喂媽媽的感人畫面------這樣,使孩子們對歌曲有了一個較完整的藝術形象,從而激發了幼兒學唱歌曲、急於表演的慾望。

3、模仿演唱,提高能力

唱,是一項重要的音樂實踐活動,是一首歌曲最重要的表達方式,通過唱可以使幼兒在音準、吐字、唱詞、節奏等方面得到訓練和提高。由於大班孩子尚未具備一定的視唱的能力,不能獨立處理關於音準的高低、節奏的快慢等方面的問題,所以他們只能採用模仿演唱的方法來學唱歌曲。在教學中,我多用錄音帶。在幼兒初步瞭解歌曲的基礎上,通過三個步驟來幫助幼兒進行模唱:第一步,要求幼兒耳聽錄音,心裏默唱;第二步,要求幼兒隨錄音進行輕聲哼唱;第三步,要求幼兒模仿錄音,反覆進行齊唱練習,直至

幼兒能夠基本跟上錄音的速度為止。

4、輔助律動,融入情感

律動,是一種根據歌曲的內容創設動作,隨着旋律的發展進行表演的一種藝術形式。由於孩子們好動,尤其喜歡隨着音樂的節拍動,而律動正好符合他們這一年齡特點,因此也就成為他們唱好每一首歌的重要輔助手段之一。例如在學習歌曲《不再麻煩好媽媽》這節課,通過梳頭、穿衣服、繫鞋帶、疊被子等一系列動作的編配,使幼兒在邊唱邊做的過程中,理解性地記憶歌詞,並能把疼愛媽媽的感情付注於演唱當中。

三、通過欣賞,提高鑑賞能力

音樂欣賞是人根據樂曲旋律的發展,進行形象思維的一種心理過程,是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大班幼兒尚不具備獨立欣賞的能力,他們必須有賴於歌詞的引導和教師講述的啟迪,才能完成整個欣賞過程。在教學中,我一般這樣引導幼兒:

1、通過講解、瞭解音樂。幼兒對事物的首次印象一般是比較深刻的,在首次給幼兒欣賞音樂作品時,一定應儘量使幼兒對音樂產生一種美好而深刻的印象。這個過程應能引起幼兒的興趣,使幼兒想象活躍,情感上也有所觸動。例如在欣賞《啄木鳥》時,我要求幼兒閉目聆聽音樂,並跟隨教師有感情的配樂講解,在腦中展現出一幕幕啄木鳥為果樹治病以及果樹除蟲後枝繁葉茂的美麗畫面,使幼兒情不自禁地與音樂融為一體,更深地感受樂曲的旋律美及意境美。

2、通過動作,表現音樂。如在欣賞聖桑的《動物狂歡節》這組樂曲時,我先提出要求,讓孩子們只用動作,不許出聲,聽一至三遍音樂,並觀察孩子們的反應。結果,有的孩子很快用動作表現出了樂曲中個別動物的動作。我抓住時機,鼓勵幼兒隨着樂曲中動物角色的變換,發揮想象,大膽地自編動作,使幼兒在邊聽邊想邊做的過程中感知音樂,表現音樂。

3、通過圖畫,展現音樂。例如,在欣賞《嘀哩、嘀哩》這首曲子時,孩子們在理解歌曲的基礎上,我則鼓勵幼兒運用畫筆、大膽想象,在紙上把關於春天的種種美妙景物展現出來,從而完成這一抽象到具體的過程。

總之,對於大班孩子來講,教師只能遵循幼兒的年齡特點、思維發展規律,利用多種形式,突出一個“活”字來進行音樂教學,才能激發他們對音樂

活動的興趣。實踐表明:孩子們通過科學的音樂教育,不僅學到了一些必要的音樂知識和技能,同時也培養了對音樂的感受力、記憶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現力,提高了他們的音樂素質,同時也大大促進了其智力的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