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人文素養 > 心理健康

寶寶在幼兒期的心理健康三要素

欄目: 心理健康 / 發佈於: / 人氣:1.01W

一、創設良好環境,使幼兒保持積極的情緒。

寶寶在幼兒期的心理健康三要素

情緒是人對外界事物是否能夠滿足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的一種體驗,是心理變化的主體。如果需要得到了滿足,人就會產生高興、滿意等肯定性的積極情緒;反之會產生憤怒、不滿等否定性的消極情緒。幼兒情緒具有衝動性、不穩定性、外露性、膚淺性等特點,年齡越小表現越為明顯。幼兒園環境包括實物環境、心理環境、語言環境等多層次、多側面的環境。實物環境是指教室中實物的擺設;心理環境是指教師與幼兒之間的態度及情感交流的狀態;語言環境是指幼兒園中人與人的語言是否文明有禮,民主平等,商量諒解。幼兒園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幼兒的情緒變化。創設良好的幼兒園環境是滿足幼兒需要,形成良好心理素質的重要保證。如:新小班幼兒對親近的人有強烈的情感依戀,與之分開時,會經過或多或少的分離焦慮。表現為經常哭鬧一陣,部分幼兒看到別人哭他也哭、別人笑他也笑,情緒不穩定。這時我們為幼兒準備了一些色彩鮮豔,材料輕軟、安全的布娃娃、絨毛小動物等玩具,在教室裏貼上幼兒與家長的照片,開設多個“娃娃家”活動區等,將教室裝扮成家的樣子,在日常活動中經常抱一抱、摸一摸、親一親幼兒,幫幼兒穿衣服、脱鞋子,拍着幼兒睡覺,以動作、表情等各種方式向幼兒表示親近和愛撫,增強幼兒自身的安全感和對老師的信任感。教師們互相尊重,相互配合,共同營造温暖、關愛的良好環境,使幼兒身心需要不斷得到滿足,情緒越來越好。

二、發揮遊戲功能,使幼兒保持愉快的心境

人的心理是在活動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遊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形式,幼兒希望能像周圍成人那樣參加各種各樣的社會生活,但願望與他們的身心發展水平之間形成矛盾,而遊戲正是解決這一矛盾的最好方式。在遊戲中,幼兒能扮演各種角色,重現周圍人們的語言、動作和態度,需要得到滿足,體驗到巨大的快樂。 如:在“娃娃家”遊戲中,幼兒可以充當爸爸、媽媽、孩子等各種角色,教師適時地參與遊戲,引導幼兒模仿爸爸去買菜、媽媽給孩子餵飯、爸爸媽媽一起帶着孩子去公園等。遊戲既培養了幼兒的交往能力,合作意識,發展了幼兒語言,又使得幼兒心情愉快。在“我找到了小貓”遊戲中,幼兒扮成各種小動物,幫助貓媽媽找孩子,在教師的指導下,“小動物”將在不同地點找到的小貓送到家裏,並高興地告訴貓媽媽自己是在哪裏找到小貓的。當貓媽媽對“小動物”表示感謝時,“小動物”愉快地表示不用謝。遊戲培養了幼兒為別人着想、助人為樂和禮貌待人等良好的心理品質

三、堅持正面引導,使幼兒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識。

自我意識是主體對其自身的意識,滲入了主體本身的情感和意志活動。自我意識是主觀的,未必與自己的客觀情況符合。自我概念和理想的自我之間的差異代表了個人心理適應的一個指標,兩者越接近,個人的適應就越好,心理就越健康。自我意識對人的心理活動和行為起着調節作用。幼兒自我意識受各種因素影響,不成熟、不穩定。教師應積極引導,幫助幼兒建立健康的自我意識。首先,教師要結合本班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經驗及個體差異制定切實可行的 活動目標,選擇適合的活動內容,並認真做好充分的準備,包括物質材料準備和知識準備。在教育活動中教師為幼兒營造平等、寬鬆、支持的心理環境,多用鼓勵的方法,因人而異地指導幼兒,使幼兒表現得自信、主動,容易獲得成功。

幼兒自我意識的發展,主要表現為自我評價的發展。幼兒受認識水平影響,自我評價能力不高,常依賴於成人的評價,幼兒學習評價主要通過成人正確評價的示範。教師要廣泛蒐集幼兒在幼兒園、家庭中有關發展的信息,善於發現幼兒的優點,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幼兒,客觀、具體、明確地評價幼兒。如:利用入園、離園、家訪、開放活動等時間向家長了解幼兒在家情緒、行為等方面的表現,及時肯定幼兒的優點。日常活動時經常引導幼兒説説自己和同伴在哪些方面有進步,對幼兒的進步給予表揚和鼓勵。同時引導幼兒少與別人比,多與自己比,既指出他優秀的地方,又要指出他的不足。使幼兒能正確的自我評價,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識。幼兒期是一個人心理髮展的關鍵期。對幼兒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有益於幼兒健康心理的形成為幼兒擁有健康、幸福的人生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