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人文素養 > 心理健康

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正確對待抑鬱症

欄目: 心理健康 / 發佈於: / 人氣:1.36W

“我想我是做不了你們心裏的好學生了,不要苦苦相逼好嗎,你們可知我每天都難以入睡,焦慮煩躁嗎?其實我曾經也很努力了,但是成績就是提不起來,我有什麼辦法?就讓我自己一個人苦悶吧,誰讓我原本就這麼笨呢……。”

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正確對待抑鬱症

近日,家住達州市荷葉街的王女士在打掃家庭衞生時不經意看到了正讀國中三年級的女兒小劉的日誌後不由一怔。她之前一直認為女兒雖然天天憂心忡忡,但都是因為學習壓力太大,萬萬沒想到女兒竟已壓抑到寢食難安並有點自暴自棄的地步了。為此,王女士就這一情況和女兒的班主任作了交流,班主任將這些問題告訴了學校的心理健康老師後,一致認為小劉已經患了輕度的抑鬱症,需要作一定的抑鬱症治療。

近年來,抑鬱症低齡化的趨勢引起了家庭、學校乃至社會的廣泛關注。達州市中心醫院精神心理科主任王任昌介紹,目前青少年患抑鬱症的比例達到該病症總患者人數的近20%,光王醫生每月就會接到不下100位這樣的青少年患者前來諮詢和治療。王任昌説道,青少年抑鬱症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他們的成長,因此對青少年抑鬱症的治療一定要及時、徹底。作為家長,在對青少年抑鬱症患者的日常照顧上要更加仔細。

達州市中心醫院精神心理科主任王任昌指出,抑鬱症其實是一種疾病,有70%左右是大腦神經遞質出現異常,是生物學因素的作用,30%是外界精神壓力。

但是現在人們對待抑鬱症卻恰恰相反,往往認為大部分都是心理壓力,所以一旦出現失眠、焦慮、抑鬱,總是認為是思想上太“脆弱”,無法承受壓力。

所以我們整個社會應該把抑鬱症當做一種疾病來看,不能僅僅把它當做一種心理問題,只有這樣,患者才能安心的按照正常疾病的處理流程進行治療。

“厭學”和“抑鬱症”有區別

王任昌認為,很多青少年的抑鬱症最突出的表現就是不願意去學校甚至是厭學,而有些家長或者學校的心理衞生人員可能簡單的認為就是學習壓力太大,歸咎於“學校恐懼症”。其實情況並不是想象的這麼簡單。

普通的“學校恐懼症”或者厭學,往往在學校裏是情緒異常,但是一旦下課了、出了學校或者回到家裏就是非常正常的了;但如果是抑鬱症,無論是在學校裏上課還是回到家,情緒都是異常的。

這些學生的智商往往是正常的,甚至是超長的,他們都十分清楚自己周圍的同學在認真學習,在天天進步,但自己卻沒有動力。

有些人可能認為抑鬱症就是坐在角落表情呆滯甚至沉悶,其實抑鬱症的典型表現就是對事物“缺少愉悦感”,無論做什麼事情都體驗不到其中的樂趣,沒有動力,這都是抑鬱症的典型心理感受。

抑鬱症的診斷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標準就是“影響正常的學習、生活”,有些嚴重抑鬱症的青少年往往最後就是不得已休學,這就具備抑鬱症的治療指徵了。

抑鬱症應和“叛逆”區分開

王任昌指出,青少年所患的往往很多都是“雙向抑鬱”。有研究表明,18歲以下的首發抑鬱症患者被診斷為“雙向抑鬱”的佔75%,而且患者年齡越小,“雙向抑鬱”發生率越高。這種抑鬱症患者的情緒大部分情況下是抑鬱,但是情感呈現“高潮、低谷、高潮、低谷”的波浪形狀態。雖然就目前精神醫學來看,青少年“雙向抑鬱”的機理尚不完全清楚,但可能和青少年更容易發生情緒波動有關。

在精神醫學裏有一個名詞叫做“品性障礙”,也就是“叛逆”,比如説打架、不服老師管教、跟父母對着幹等等,這種雖然也是有“雙向抑鬱”中的“亢奮”的表現,但是如果沒有影響正常的學習生活,一般並不是“雙向抑鬱”,但只要存在對生活學習有影響,就應該來醫院檢查。

症狀表現

那麼,青少年抑鬱症到底都有哪些表現呢?又該如何正確地進行辨別呢?對此,家住達州南外的國家註冊心理諮詢師趙先生介紹説,青少年抑鬱症最常見的症狀表現歸納起來主要有六種:

1、身體不適。青少年抑鬱症患者一般年齡較小,不會表述情感問題,只説身體上的某些不適。如有的孩子經常用手支着頭,説頭痛頭昏;有的用手捂着胸,説呼吸困難;有的説嗓子裏好像有東西,影響吞嚥。他們的“病”似乎很重,呈慢性化,或反覆發作,但做了諸多醫學檢查,又沒發現什麼問題,吃了許多藥,“病”仍無好轉跡象。

2、情緒低落。很多青少年抑鬱症患者在面對達到的目標、實現的理想、一帆風順的坦途,並無喜悦之情,反而感到憂傷和痛苦。如考上名牌大學卻愁眉苦臉、心事重重,想打退堂鼓。有的在大學學習期間,經常無故往家跑,想休學退學。

3、不良暗示。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潛意識層的,會導致生理障礙。如患者一到學校門口、教室裏,就感覺頭暈、噁心、腹痛、肢體無力等,當離開這個特定環境,回到家中,一切又都正常。另一種是意識層的,專往負面去猜測。如自認為考試成績不理想;自己不會與人交往;自認為某些做法是一種錯誤,給別人造成了麻煩;自己的病可能是“精神病”,真的是“精神病”怎麼辦等。

4、適應不良。可能在學校發生過一些矛盾,或者根本就沒什麼原因,患者便深感所處環境的重重壓力,經常心煩意亂,鬱鬱寡歡,不能安心學習,迫切要求父母為其想辦法,調換班級、學校或工作單位。當真的到了一個新的地方,患者的狀態並沒有隨之好轉,反而會另有理由和藉口,還是認為環境不盡人意,反覆要求改變。

5、自殘、自殺行為。重症患者會利用各種方式自殘、自殺。對自殘、自殺未果者,如果僅僅是搶救了生命,未對其進行抗抑鬱藥物治療(包括心理治療),患者仍有自殘、自殺情況的發生。因為這類自殘、自殺是有心理病理因素和生物化學因素的,他們並非甘心情願地想去,而是被疾病因素所左右,身不由己。

預防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多去聽一些輕快、舒暢的音樂,這樣不僅能給人美的薰陶和享受,而且還能使人的精神得到有效放鬆。因此,人們在緊張的工作和學習之餘,不妨多聽聽音樂,讓優美的樂曲來化解精神的疲憊。

發笑、幽默、自我解嘲。當處於尷尬、難堪的困境時,用不自主的發笑或故意開玩笑説俏皮話作自我解嘲,以減輕精神緊張的程度。

假期多出門旅遊,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但應多選擇遠離城市喧囂的原野和鄉村,因為人與自然的關係遠比人與城市的關係親近得多。

有意識地放慢生活節奏,甚至可以把無所事事的時間也安排在日程表中,要明白悠然和閒散並不等於無聊,無聊才沒有意義。

沉着、冷靜地處理各種紛繁複雜的事情,即使做錯了事,也不要責備自己,要想到人人都會有犯錯誤的時候,這有利於人的心理平衡,同時也有助於舒緩人的精神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