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人文素養 > 心理健康

心理行為和實際行為不一致

欄目: 心理健康 / 發佈於: / 人氣:1.31W

心理行為和實際行為不一致,當我們看到很多人做事時,我能看出來他的心裏其實挺着急的,但是行動上卻慢的要命,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心理行為和實際行為不一致。

心理行為和實際行為不一致1

想法和行動經常不一致,如何解決自身的認知失調問題

當你覺察到自己行為與態度不一致,你會出現一種不舒服的內心緊張狀態,這其實就是認知失調。一旦產生認知失調,你會努力消除這種失調感,以恢復到認知協調的平衡狀態。

為了達到平衡,你可能會作出以下的解決辦法:

1、改變態度使其與以前的行為一致:我喜歡跑步,喜歡鍛鍊身體,這不會影響我的複習。

2、改變後續行為使其與態度不衝突:我發誓再也不跑步,除非我考完試。

3、增加認知支持態度或行為:跑步放鬆調節一下,可以提高複習效率。

4、貶低認知重要性來降低失調感:反正這次考試結果不重要,沒考好後面還有機會

5、減少行為選擇的自由行:我朋友硬拉我去,我其實不想去的。

6、用積極情緒改善失調帶來的負面情緒體驗:跑步説不定能夠邂逅自己暗戀的對象。

採取這些行為,便減少了你的認知失調,使你心理會有平衡感,否則,你心裏會很不安。

心理行為和實際行為不一致
  

如何避免認知失調,作出你內心的選擇,這是以下建議:

1、向對方説出你的想法,表達歉意

你們快要期末考試了,而且你也報名了英語等級考試,時間特別有限。你可以告訴室友,自己害怕期末掛科,也希望英語等級考試能夠一次性考過,如果考不過,還要等來年才能考,又要另外耽擱複習時間。告訴室友,你希望她能夠理解你的處境,並對她深表歉意。這次你已經答應她了,就不要反悔了,以後遇到類似的情況,直接告訴對方內心的想法,對方會理解的。

2、提出替代法

你不能直接陪伴室友跑步,可以幫忙提供替代方案或者解決方法,體現出你是真的有想幫忙的,這樣反而會讓對方更為舒服或者感謝。例如,隔壁寢室的某位女生晚上挺喜歡一個人去操場跑步的.,讓她約你的室友一起去,也有個伴。或者,這個月你不能陪室友跑步,等考試過了,後面專門抽時間陪她。

很多人其實知道要學會拒絕別人,可就是開難以開口。其實是自己過不了心裏那一關——害怕對方因此不喜歡自己。在人和人的交往上,真誠是最重要的,只要守住這一點,大家並不會怪你説話耿直。每個人都是一面鏡子,你待人真誠,他人也會真誠地迴應你。

很多時候,你想要表達內心真實的想法,就要學會拒絕別人,拒絕他人並不是表達對他人的不尊重,而是對自己內心的尊重,先遵從內心,再考慮他人,你才能心安理得地做事。

心理行為和實際行為不一致2

為什麼想法和行為不一致:

一、塑造形象

當一個人想要在他人面前定義自己一個形象,把自己塑造成一個自認為完美的人的時候,這時就會身不由心的去做些內心想法和行為不一致的肢體語言以及處事風格。

二、吃一塹長一智

天生萬物,任何有生命的物種都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自我保護機制,更別説人類了,在農村,很多人都知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這句話,不知道再過些年,現在的小傢伙長大了,是不是會像學古文一樣,對這句話難以理解,但他們一定知道,什麼叫碰瓷,什麼叫我想扶摔倒的老奶奶,但我家裏窮這句話的意思。

心理行為和實際行為不一致 第2張
  

三、天性如此,小人作為

有些人從小牙牙學語,就學會了如何撒謊,這跟父母的言行有很大的關係,記得小時候看過一篇漫畫,村裏的一個小流氓有一天拿着個小本本,見人就讓人家給他提意見,並且還信誓旦旦的説自己一定改正不足,和鄉親們處好關係,

等過了幾天,有位老大爺發現這個小流氓正在老大爺的'麥地裏放羊,而且小流氓還惡狠狠的説道,誰讓你説我總是欺負鄉鄰呢。過了幾天,小流氓又拿着本本見人就讓人家提意見。可再也沒有人多半句嘴了。

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歸根結底,內心想法與行為不一致,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這種自我的保護機制是好的。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你的好運自然來,切莫有小人行徑。

心理行為和實際行為不一致3

內心想法跟行為不一致的解釋如下。

內心想法跟行為不一致的人,人格表現主要包含了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矛盾型人格的人面對某些重大事情的時候,不能夠果斷的進行抉擇。比如面對一些事情的時候有兩個選擇,矛盾型人格的人,就會很難作出選擇,有時候就算只有一個選擇,對於這一個選擇也會糾結半天。

第二矛盾型人格的人對於別人通常都不怎麼信賴,甚至會懷疑別人,無論別人怎樣評價這件事情,很多情況下都會覺得別人別有用心。第三矛盾型人格的人對很多事情都沒有什麼主見,一旦遇到一些事情的時候,有了外界因素的影響,就會很容易改變自己的觀點。

心理行為和實際行為不一致 第3張
  

人格特徵:

性格是個體心理特徵的`核心,也是一種與社會聯繫最高的人格特徵,主要體現在對自己、對他人、對事物的態度和所採取的行為上。不允許他人中傷的人,是存在嚴重的“分裂心理”。絕大多數是由於在幼年,心理上受過傷害,為了保護自己,他們便把自身受過的傷害分裂開來。

潛意識中認為這是“壞的”、“不好的”、“不可以的”。因此,他們不能容忍中傷,看重個人面子,但是與人相處中,不會刻意表現出來。這類人習慣將自己的快樂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性格極端,多次呈現出邊緣性 行為。人格不完整中,對人影響最大的就是“極端”。

這類人沒有作為成年人應有的氣度,習慣性為達目的不折手段,時常讓人措手不及。當生活中存在這種人,最好的做法,就是遠離。在兩性關係中,他會將自己心中“壞”的預測隱射在對方身上,如同擁有放大鏡一般,仔細尋找對方與此有關的細節,最終後果往往是分散。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