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人文素養 > 育兒經驗

孩子的存在需要大人們的感知

欄目: 育兒經驗 / 發佈於: / 人氣:9.08K

孩子的存在需要大人們的感知,在孩子的成長中,比得到關愛更重要的就是被“看見”,這種“看見”是指被父母感知,能夠與父母迴應,才能夠有效減少家庭矛盾,下面分享孩子的存在需要大人們的感知知識。

孩子的存在需要大人們的感知1

如果你結婚有孩子了就會知道,你的孩子有時候總是弄出動靜引起你的關注;有時候總是會搞點小破壞,引起大人們的注意。年齡越小的孩子就越是喜歡調皮搗蛋,大人們有時候都會覺得無奈。其實孩子的這些表現是在吸引你的關注,呼喚着你的愛。

有一位家長説:前幾天,匆匆接孩子回到家。我手中的東西還沒放好,就聽到他興奮地大叫:爸爸,你看看。你看看嘛。還一邊揮動着手中的小玩意。

可我一直沒有看他,也沒回應他。沒想到他等我從廚房出來的時候,發現他竟在沙發上坐着哭了起來。

當時我就覺得納悶,我也沒有説他罵他啊,怎麼會這樣?

等我過去問他的時候。他擦着眼淚,把手中摺疊的小船遞過來。

原來從幼兒園回來,他一直想跟我分享自己的作品,可被我一次次忽視了。

也許,我們都曾這樣忽視過孩子。覺得自己的事很多,很重要,你們小孩的事都不是事兒,等等再説。

所以孩子從學校回家,嘰嘰喳喳地跟父母説自己的見聞。

可忙碌的媽媽不一定關心孩子説了什麼。反而想着今天晚上的飯菜怎麼安排,或者是明天的工作怎麼做才好。

最後孩子發脾氣,就會覺得是孩子太愛哭,愛計較。

如果能站在孩子的角度來看待這件事,你就會覺得其實是父母自己在犯錯。

對孩子的愛毫無迴應,比語言暴力更有殺傷力。

孩子的存在需要大人們的感知

最直接的影響是給孩子一種被敷衍的感覺。

假如你跟人認真説話的時候,聽的人看着手機,或者三心二意,我想你心裏肯定不舒服。

如果你問老公今天的衣服搭配好看嗎?他跟你説等會去吃牛排。我估計你會炸掉。

因為你覺得對方沒有關心自己,漫不經心。

其實跟孩子溝通也是一樣。

當孩子所關注的內容,跟父母關注的完全不一樣。孩子得到的這種反應,心理學家稱為無關反應。

當一個孩子經常得到父母的無關反應,甚至是漠然無迴應,會產生巨大的虛無感,無法確認自己的存在,自我支離破碎。

英國心理學家萊因説,存在等於被感知。如果一個人總是缺失這種正常的反應,會產生存在性焦慮。

假如一個小小的孩子有了這種焦慮。那他的童年幾乎會被陰霾覆蓋。他的內心無法感受到陽光和愛。也會慢慢失去愛一個人的能力,甚至會變得孤僻自卑。

對幼小的孩子而言,無迴應之地即是絕境。

其實孩子出生後幾個月就會對母親的表情非常敏感。

他們用手勢或者聲音發出自己的信號,然後渴望得到母親温和而積極的迴應。

父母就要積極地跟孩子建立這種熟悉的互動,能讓孩子感到快樂而滿足。

我記得孩子幾個月的時候,躺在他的推車裏,我會跟他説話,拿一些東西給他示範,給他表演,表情誇張,笑着鬧着。

老人們跟我説沒有用,你看孩子沒什麼反應呢。

的確,他就在那躺着,看着我,偶爾給我一個小小的反應。但是你怎麼能説沒有反應。

假如你們全部消失,不再叫喚他的名字,不再在他的面前晃來晃去,不再抱着他,跟他説話,他就會哭鬧,引起你的關注。

就算是在襁褓中的時候,我也常常會貼近他的臉頰,跟他小聲地説話,呼喚他的小名,説我愛你。

在孩子醒着的時候,跟他互動,到了五六個月的時候,小傢伙像青蛙一樣每天彈彈彈,總是樂呵呵的。

在陪伴孩子時,我們給予孩子更多的笑臉,會讓他們也學會微笑。

可是孩子如果一直處在一個消極情緒覆蓋的家庭環境裏,無論這種情緒是不是針對他們的,這些孩子都會表現出難以調解的消極情緒。

他們會擔憂,父母是不是已經不愛自己的了。

每個孩子都需要被父母感受、看見。

而且,孩子的情感需求,絕對超過對於玩具或者物質條件的需求。

遺憾的是很多父母沒有明白。以為給了孩子名牌衣服、高檔玩具,進一所好學校,孩子就是幸福快樂的。

殊不知,孩子的內心一點也不快樂。

有一次,朋友跟我們聊天説起一件事:

因為夫妻倆白天都要上班,有時候回家之後爸爸去書房忙業務的事,媽媽忙着家務,然後看看電視,或者看手機。

所以幾乎沒有什麼時間陪兒子玩。

每次吃飯的時候,兒子總是超級慢,有時還故意把茶水倒進飯裏面,説要吃稀飯。

或者將一個菜拌在一起。

每次看到這個樣子,爸爸就會生氣地看着他,而媽媽就會責罵他,催促他趕快吃飯。

但是他還是我行我素。

有一次我去他家做客,真的`發現這個孩子在飯桌上不安分。總是要弄一些事,比如那天就把雞翅膀泡在可樂裏面,説要做可樂雞翅。

當時我看他爸的臉都氣青了,只是沒有爆發。當他爸爸忍無可忍打算罵孩子的時候,我趕緊暗示他平靜。

飯後聊天跟他説孩子那樣做是想引起你們的注意,因為你平時太忙了,是不是很少陪他?

是啊,我幾乎沒時間陪他,一起吃飯的時候都不是很多。但每次吃飯他還這樣。

感覺他責備孩子不懂珍惜,可實際上是父母不懂珍惜孩子的成長時光。

如果他不這樣,估計吃飯的時候你都不會理他,而是想着你的事。所以他要弄一些動靜來吸引你的注意,哪怕是責罵,他也覺得是你對他的“在意”呢。

是啊!好像是這樣的,我該怎麼辦?

下次在飯桌上,孩子做這些事,你們大人不要有任何的反應,他會自己改正。當然前提是你們要你改變一下。多陪他,週末帶他一起去玩,在家的話,跟他下下棋,或者一起聊聊天,玩一玩,暫時放下你的那些活,多陪陪孩子。

孩子一直渴望得到父母的愛。

哪怕是叛逆期的青少年,他們表面看上去自我而冷漠,但是內心卻渴望父母的認同和關注。

得不到關注、無法從家長那裏獲得有效溝通,孩子的焦慮就會被塞進網絡裏。

很多的父母,在跟孩子相處時,喜歡以一種過來人的身份。保持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都孩子發號施令。

很少蹲下來傾聽一下孩子的心聲。更加忘記了孩子也是一個平等獨立的個體。

知乎上關於和父母無法溝通你有多絕望的提問,有好幾千個回答。

答案的背後,寫滿了無奈和傷心。

自己的感受總是被父母忽略,每當我有事跟家裏説,我媽的第一反應不是安慰,不是提建議,而是責備打擊我。

想法常常被父母質疑:我説想當護士,他們説我天真,説我無知,説我理想太平庸。

甚至因為一點小事就被全盤否定:這點事都做不好,書都白讀了。

為什麼不能好好地聽聽孩子説的話。在孩子開口的時候,看着孩子的眼睛,關注他的表情。也讓他看到你的臉。讀懂孩子的行為,滿足他們的合理需求。

及時迴應孩子,而不要讓他們在絕境中獨自療傷。

我們總是感慨孩子成長得太快。可曾想過,其實很多時光,不經意間被白白浪費掉。

那些被孩子打擾的日子,真的越來越少。

英國心理學家説,存在就是被感知,一個人缺少被感知就會產生存在性焦慮,孩子從小沒有得到大人們的關注他的內心得不到陽光,會覺得父母都不愛自己了。孩子的內心都是單純的,只要大人們稍稍注意孩子一些優點誇獎一下孩子,孩子就會感到很高興。每個孩子都需要家長們的關注和感受。家長們你注意到你的孩子了嗎?

孩子的存在需要大人們的感知2

如何幫孩子感知世界

一、 看

科學實驗證明,嬰兒的視力在6個月時就基本上達到了成人的水平。視覺是人最重要的知覺,嬰兒出生後就開始用眼睛認識周圍的事物,因此,必須從嬰兒期就經常不斷地給孩子提供視覺刺激,讓其更多地看到客觀事物,達到見多識廣的目的。

1.室內活動――啟蒙孩子認識周圍事物

嬰兒一出生就喜歡看人臉的輪廓,尤其喜歡看媽媽的臉,我們就在元元房間的三面牆上貼掛了漂亮媽媽和寶寶的頭像;嬰兒還喜歡看色彩鮮豔的小玩藝,我們雙在元元的小牀上吊掛了鮮紅的氣球、紙花和小燈籠,在板櫃上擺放了可愛的小貓、小狗、小白兔等小玩具。用這些東西,輔以成人的指點,來刺激他視覺的捕捉力,吸引和激發他對客觀世界的興趣。我們還經常讓元元看畫報、圖片等,以增強他的視覺能力和認識的快樂感。

孩子的存在需要大人們的感知 第2張

2.户外活動――讓孩子放眼觀賞大自然

元元過了滿月,就開始到户外活動了。颳風下雨的日子外,我們每天都帶元元出去兩次,冬季也要在中午出去一次。這不僅能夠鍛鍊孩子的身體,更主要的是能使孩子大大開闊視野。

在元元5個月之前,每次出去我們都不讓元元坐嬰兒車,因為孩子太小,坐在車裏不容易看到外面的世界,不利於開闊視野。我們總是抱着他,慢慢地走,邊走邊説,一一給他指眼前晃過的東西。而元元也興致勃勃地看這看那,好象看懂了什麼似的,特別高興。

5個月到10個月時,元元已經能夠看到遠處的東西了,我們這才用上嬰兒車。坐在車裏,元元可以前後、左右地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管他是否聽得懂,凡是他能看到的東西,都指給他看,反覆地給他講這是什麼,那是什麼,讓他一遍遍地感知。此外,我們也開始教他指認花草樹木、汽車樓房、日月星辰等,進一步加深他對客觀世界的認識。

元元10個月時,只用一星期就學會獨立行走了,我們再帶他到户外活動,就領着他走,或讓他自己走。他的能力強了,也就有主動探索的慾望。看見鴿子從空中飛過,他馬上用手指着,咿咿!呀呀説個不停,還想跑着去追鴿子。1歲半時,元元能自己騎三輪童車了,這時,他更喜歡到户外玩了,並且像人小探險家似的,觀察各種各樣的事物,看看這個,摸摸那個,特別對事物的細節感興趣。我們也有意帶他到離家比較遠的地方去玩,還帶他坐各種遊樂器具、划船等,使他有機會更深入地體會周圍環境各種事物之間的聯繫,如魚在水裏遊、船在水上漂等。

二、 聽

科學實驗證明,出生不久的嬰兒就能辨別聲源,區別人的聲音和物體發出的聲音,並能確定方位。嬰兒還特別喜歡聽母親的聲音,因此,培養孩子的聽覺,應從母親教嬰兒做起。

每次元元吃奶後,都是在媽媽哼着的搖籃曲中入睡的。他5個月起,能主動傾聽播放的音樂,並且身體有伴隨動作,有時還在音樂聲中靜靜入睡。他對聲音比較敏感,不到半歲就以分辨出家裏人的聲音了。

我們帶元元到户外活動,不僅讓他看,也讓他聽,聽大自然中的風聲、雨聲、鳥鳴、人的説話聲、汽車的喇叭聲等。我們還帶他到火車站附近,看火車,聽火車的'嗚嗚――聲;到鄉下親戚家,學小狗汪汪叫、小貓妙妙叫,他認識了更多的事物,傾聽了它們的聲音,還為以後知物識字和看圖識字打下了基礎。

元元會走路以後,喜歡對東西敲敲打打,我們利用這個特點,給他創造條件,讓他拿筷子敲盆敲碗,玩帶聲響的玩具,使他從聲音上辨別這些東西的功能。每當他聽到碗筷碰擊的聲音就知道要吃飯了,從而使他懂得了一些事物和聲音之間的聯繫。

元元聽大人説話,我們是從讓他聽懂詞音開始,再逐步聽懂詞意。在他還不會説話時,我們有意地對他多説話,讓他聽語音,看大人的口型,儘早建立語言聽覺和語言視覺的聯繫。當他學説話時,我們給他耐心地示範,讓他把音發準、發足,先用一個詞、兩個詞來表達意思,再逐漸形成完整的句子。也就是説,我們是在培養聽力的基礎上,讓孩子學説話的,這樣,他才能學得準、學得快。

三、摸

孩子通過觸摸周圍的物體,可以發現物體的許多物理性能,有助於由表及裏地認識客觀實體和它們之間的差別。

凡是元元看到的東西,我們都儘量讓他用手摸一摸。通過摸,他感知到汽車的外殼是硬的,座位是軟的,輪胎有彈性等等,這樣,他對事物的印象就更清楚、深刻了。

每當我們給元元洗臉、洗澡時,都先讓他自己用手試試水温,在他認可後才洗。通過這種辦法,使他知道了水有涼的、温的和熱的,並且知道熱火燙人,喝開水要晾一晾。

四、嗅

出生二十四小時的新生兒就能對不同的氣味做出不同的嗅覺反應。但培養孩子具有獵犬一樣靈敏的嗅覺,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元元住的房間,我們總是保持清潔衞生,空氣新鮮,帶他去玩也要選擇環境好的地方,這不僅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還有益於提高孩子的嗅覺能力。他一到户外去玩,聞到有刺激性的、難聞的氣味就會説:臭、臭!走!並且,還很容易分辨出空氣中的花香、廚房裏飄出的菜香。

五、嘗

給孩子用舌頭去分辨酸、甜、苦、辣、鹹等味道的機會 。在孩子品味的過程中,大人要對他描述味道,這親不僅能提高孩子味覺的敏感度,還能提高他的語言表達能力。

孩子的存在需要大人們的感知3

1.5~2歲孩子感知覺、動作的發展

隨着視覺的發育,孩子已能區別不同形狀的物體,能識別圓形、三角、正方、多角等圖形,能區別垂直與橫線,到2歲時視力可達0.5。

聽覺方面已能粗略地區別音調不同的聲音,到2歲時,可精確地區別不同聲音。到了這個年齡,大動作的發育又更加進一步,這時期孩子不僅走路自如,還開始會跑、會攀登、會踢球、扔球,到了2歲時,還能獨腳站片刻,雙腳並跳,獨自上下樓梯。

手的動作也更加靈活,會搭6—7塊方積木,會一頁一頁翻書,會在紙上劃出不同方向的線條和交叉線條,逐漸會用杯喝水,用匙吃飯。孩子會走會跳會跑後,家長要帶孩子去户外活動,在廣闊的空間裏任憑孩子奔跑跳躍,活動全身,鍛鍊對身體控制平衡的能力。

孩子的存在需要大人們的感知 第3張

在大自然中還能擴大孩子的視野,刺激視覺的`發育,另外自然界的風聲、鳥聲對聽力的發展也有好處。鍛鍊孩子手部的能力,除了利用玩具、讓孩子擺弄物體外,還可以通過鍛鍊他生活能力來達到對手部動作的鍛鍊,如用匙、用杯、洗手等。

Tags: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