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人文素養 > 育兒經驗

孩子自私小氣不是錯

欄目: 育兒經驗 / 發佈於: / 人氣:2.93W

孩子的社會化過程是不斷學習分享、學會分享和樂於分享的去自我中心化的過程,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説的孩子不自私,變大方了。慷慨的孩子很可愛,父母也會覺得很有“面子”。但“無私之苗”並不是一朝一夕長成的,它需要我們耐心等待,着意培養,更需要我們瞭解孩子為什麼自私,以及如何讓孩子自願去分享。

孩子自私小氣不是錯

隨着年齡的增長,知識經驗與交往經歷的增多,孩子會慢慢走出自我中心主義,逐漸學會分享。因此,當我們在擔心孩子會不會成為小氣鬼時,不妨先考慮一下孩子的年齡特點。他們天生有利己傾向,利他思想與行為的建立是一個逐漸發展和養成的過程,需要父母耐心等待。當然,不失時機的引導依然是必不可少的。

我們這樣來分享

那麼,在孩子學習分享的道路上,父母能做些什麼呢?

1.再耐心一點

家長必須明白,無論孩子是不是獨生子女,無論你對孩子實施了多麼高明的教育,孩子都會經歷一個從自我中心化到去自我中心化的發展階段。從自私到無私是一個緩慢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不斷成熟,逐漸從只能關注自己到能夠自我滿足並有能力去關注別人。

因此,不要輕易地給孩子貼上“自私”的標籤。當孩子不具備分享的能力時,我們需要做的只有耐心地等待。

2.拒絕也可以

勒令孩子讓出自己心愛的東西,或乾脆替孩子做主分割屬於孩子的“財產”,對孩子無疑是一種傷害。只有當分享出於自願時,才會感到快樂,而不是來自父母或外界的壓力。“自私”也可能因此而變本加厲。

當孩子面對分享任務時,拒絕或接受都是應該被允許的。家長應當尊重孩子的這種選擇。

3.每個人都有

如果有一個適合分享和鼓勵分享的環境,孩子的行為會更傾向於分享合作。

孩子的無私往往建立在自我滿足的基礎上,讓一個兩三歲的孩子讓出自己手中唯一的東西是很難的事情。但如果相同的東西有很多時,他也許就會考慮分給別人一些。在孩子共同遊戲時,同類的物品應準備得充分一些,並在此基礎上讓孩子懂得,分享並不意味着失去,而能獲得很多的快樂。

4.接受孩子的分享行為

溺愛是孩子不良品行的來源之一,也是獨生子女養育中遇到的最大障礙。缺少兄弟姐妹,現在的孩子比過去更難學習分享。

不少父母主動地將好吃好穿好玩的全部讓給孩子,以此來表達對孩子的重視和愛。不料,這樣的行為卻養出了一個個獨食獨佔的小霸王。因此,當孩子偶然表現出分享行為時,成人就不應該再矜持着“大愛”情結,做出不必要的推辭,説出類似“寶寶自己吃”“我們不要”等話語。這樣做只能強化孩子的獨享意識。

5.做慷慨的爸爸媽媽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如果父母一邊在教育孩子要大方,而自己卻又表現得很自私,那自然也不會養育出一個大方的孩子。如果父母行為慷慨,對鄰居熱情,對弱小的人會報以關懷,對遇到困難的人總是不吝嗇幫助,這對孩子而言是無形的教育財富。即使沒有刻意去教孩子如何無私,孩子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學會做個慷慨的人。孩子的社會化過程是不斷學習分享、學會分享和樂於分享的去自我中心化的過程,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説的孩子不自私,變大方了。慷慨的孩子很可愛,父母也會覺得很有“面子”。但“無私之苗”並不是一朝一夕長成的,它需要我們耐心等待,着意培養,更需要我們瞭解孩子為什麼自私,以及如何讓孩子自願去分享。

Tags:小氣 自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