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人文素養 > 育兒經驗

【精品】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合集7篇

欄目: 育兒經驗 / 發佈於: / 人氣:7.64K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7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精品】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合集7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準備:

卡通板、廢舊紙盤、色卡紙、雙面膠、彩泥、泡沫板、剪刀、錄音機、小魚的錄音、海洋垃圾的佈景等。

有益學習經驗:

1、親近大自然,愛護動物,有同情心,有初步的環保意識。

2、知道大海中常見的幾種魚類的名稱及其生活習性。

3、參與變廢為寶的活動,會用它們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與創造,喜歡裝飾。

4、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5、激發幼兒樂於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過程:

一、海底觀光:觀看錄象片——海底世界的美麗風光

提問:你在海底世界中看到了什麼呀?

小結:海底世界可真神奇,許許多多的生物都生活在大海中。

二、觀看資料片:大海中的魚(片中向幼兒介紹了一些常見的海魚及其相關知識)。

提問:生活在海底世界中最龐大的'一個家族是什麼家族?

你們認識哪些生活在海底的魚呢?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開開眼界吧!(看影片)

觀後提問:生活在海里的魚可真多呀,你記住了哪些,説説看吧?

小結:除了這些魚兒外,還有許許多多生物生活在大海里,看來海底世界真是個好大的家呀,可是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嗎近年來由於我們人類不注意保護這個家,致使海水遭受了嚴重的污染,給生活在海里的小生物帶來了災難呢!你們聽,這是誰在説話?

三、聽錄音:一條可憐的小魚在敍述親人、朋友和自己的不幸遭遇,由於家園受到嚴重污染,他們已經無家可歸了,它在向小朋友請求幫助。

四、向幼兒展示“垃圾密佈”的海洋(用萬通板和廢舊物品、果殼、易拉罐等佈置而成的展板)。

小魚的家變成如今這個樣子,這是誰造成的呢?

今後我們應該怎樣保護海洋呢?

現在,我們應該如何幫助小魚呢?

五、清理海洋垃圾,請小朋友用雙手清理垃圾,還魚兒一個美麗的家。

六、美工活動——變廢為寶。幼兒運用多種美工材料動手製作,共同裝飾展板,佈置美麗的海底世界。

教學反思:

利用多種感觀讓幼兒去認知事物是我們常用的教學方法。在活動中,我發現幼兒們的態度積極,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創造力也得到發揮。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探索發現玩具汽車在不同材質的橋面上跑動的速度是不一樣的。

2.通過實驗驗證預測,能用記錄表記錄實驗結果。

3.體驗合作探索的快樂。

4.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5.願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錶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重難點

探索發現玩具汽車在不同材質的橋面上跑動的速度是不一樣的。

通過實驗驗證預測,能用記錄表記錄實驗結果。

活動準備

1.反映光滑—粗糙、軟—硬的橋面各若干組(每組橋面上都貼上號),玩具汽車若干輛。

2.幼兒用的實驗記錄表人手一份,全班實驗統計表兩張。

3.已經探索過在相同材料,不同坡度的橋面上,汽車跑下來的速度不同。

活動過程

一、回憶做過的實驗:汽車從不同坡度的橋面上跑下的速度。

引導幼兒回憶:汽車從不同坡度的橋面上跑下的速度是怎樣的?在坡度越大的橋面上跑,汽車跑得怎樣?在坡度越小的橋面上跑,又是怎樣?

二、出示橋面,比較橋面材料的不同。

1.讓幼兒看一看、摸一摸,比較橋面材料的不同。

2.激發幼兒思考:橋面材料不一樣,那汽車在上面跑,哪輛汽車跑得快呢?

三、幼兒進行預測,並記錄。(先預測一號橋和二號橋,然後預測三號橋和四號橋。)

1.請幼兒猜測並説出理由。

2.幼兒把自己的預測記錄下來。

3.教師記錄幼兒的預測情況。

四、幼兒兩兩合作進行實驗。

1.幼兒兩兩合作進行比較實驗,並對實驗結果客觀記錄。

2.交流實驗情況,教師記錄幼兒實驗結果。

教師:“你是怎麼做的實驗?在實驗時你有什麼發現?你的實驗與你的預測一樣嗎?”

3.討論:為什麼有的橋面上的汽車跑得快?有的.橋面上的汽車跑得慢?這是什麼原因?

4.教師小結:原來汽車在橋面上跑得快慢與橋面的光滑程度有關,在比較粗糙的橋面上跑得慢,在比較光滑的橋面上跑得快。它還與橋面的軟硬有關,在比較軟的橋面上跑得慢,在比較硬的橋面上跑得快。

五、結束部分,帶幼兒再次玩玩具汽車,尋找新的發現。

過程描述

第一環節:回憶做過的實驗。

本次活動之前,幼兒已經探究過汽車從不同坡度的橋面上跑下的速度,所以,活動一開始,我就引導幼兒回憶上次的實驗結果。引導幼兒説出汽車在不同坡度的橋面上跑下的速度是不一樣的,在坡度越大的橋面上跑得越快,在坡度越小的橋面上跑得越慢。

第二環節:出示橋面,比較橋面材料的不同。

在回憶的基礎上,我向幼兒展示新的橋面,告訴幼兒:今天老師又準備了一些橋面,要請小朋友來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並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小夥伴。幼兒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發現這些橋面的坡度是一樣的,但橋面的材料不一樣。1號橋面比較粗糙,2號橋面比較光滑,3號橋面比較軟,4號橋面比較硬。在幼兒發現的基礎上,我又適時提出問題:這些橋面的材料不一樣,那汽車在上面跑,快慢一不一樣呢?激發幼兒動腦思考。

第三環節:幼兒先進行預測,並記錄。

在這一環節中,我先請幼兒預測兩輛汽車同時在1號橋和2號橋上跑,哪輛汽車跑得快?為什麼?然後請幼兒把自己的預測記錄下來,認為汽車在橋上跑得快的,打個“√”,認為汽車在橋上跑得慢的,打個“×”。幼兒記錄完後,教師統計幼兒的預測結果。接着再請幼兒預測兩輛汽車同時在3號橋和4號橋上跑,哪輛汽車跑得快?為什麼?預測結束後讓幼兒記錄,最後教師進行統計。按照這樣的順序,讓幼兒感覺條理清楚,做事要有一定的順序。

第四環節:幼兒兩兩合作進行實驗。

這一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重點。首先,我對幼兒提出要求:找自己的好朋友,兩個人合作,可以先到1號、2號橋上試,再到3號、4號橋上試;也可以先到3號、4號橋上試,再到1號、2號橋上試,試完後,把實驗結果記錄下來。幼兒實驗時,我針對幼兒的實驗情況,及時給予指導。當發現有的組幼兒一人拿一輛汽車實驗,放手的時間有先後,影響實驗結果時,我就引導他們可以讓一個人拿,另一個人觀察,然後交換;當發現有的組只實驗一次時,我就引導孩子多實驗幾次。實驗結束後,組織幼兒交流實驗情況,引導幼兒説出自己是怎樣做的實驗,在實驗中發現了什麼,和自己的預測是否一樣,並對幼兒的實驗結果進行統計。在統計的基礎上引導幼兒討論:為什麼有的橋面上的汽車跑得快?有的橋面上的汽車跑得慢?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後,我及時為幼兒梳理經驗,進行小結:原來汽車在橋面上開得快慢與橋面的光滑程度有關,在比較粗糙的橋面上開得慢,在比較光滑的橋面上開得快。它還與橋面的軟硬有關,在比較軟的橋面上開得慢,在比較硬的橋面上開得快。

第五環節:結束部分,帶幼兒再次玩玩具汽車,尋找新的發現。

在這一環節中,我關注到孩子玩汽車意猶未盡,所以帶他們到活動場地上自由玩一玩,尋找新的發現。

活動反思

反思本次活動,我認為有以下的亮點:

1、教材的選擇符合新《綱要》的精神。

小汽車是幼兒經常見到的玩具,也是他們喜歡的玩具。利用常見的玩具開展科學活動,會使幼兒體驗到自己探究的內容比較有意義,會使他們發現和感受到周圍世界的神奇,領悟到科學就在自己的身邊,從而產生對周圍世界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新《綱要》也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所以,利用玩具汽車開展科學活動是必要的。根據中班孩子的年齡特點,我為幼兒準備了漂亮的玩具汽車,橋面上還標上號數,打上起跑線,更加激發了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慾望。

2、讓幼兒充分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

對於幼兒來説,科學是一種過程,是一種觀察、思考、操作的過程;科學是一種態度,一種對世界的好奇、探究的態度。因此,我在活動中儘可能的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如:在感受橋面材料的環節,我鼓勵幼兒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來感受橋面材料的不同。在預測環節,我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大膽預測並做好記錄。在實驗環節,我針對幼兒的實驗情況,及時給予指導。當發現有的組幼兒一人拿一輛汽車實驗,放手的時間有先後,影響實驗結果時,我就引導他們可以讓一個人拿,另一個人觀察,然後交換;當發現有的組只實驗一次時,我就引導孩子多實驗幾次,然後再做好記錄,處處讓幼兒感受到自己就是一位小科學家。

3、注重讓幼兒在操作中學習。

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特點決定了他們的學習方式應該以操作性學習為主。本次活動中我注意引導幼兒在玩中學、在操作中學、在與材料的互動中學,通過手動、心動、人動獲取相應的科學知識,掌握科學的方法與技能,發展科學的態度與精神。如:在感受橋面材料的環節,在驗證預測的實驗環節,幼兒都積極的動手操作,獲取經驗;在預測環節,幼兒積極動腦,認真思考,為自己的預測尋找知識支撐;在和夥伴的合作中,在和教師的交流中,幼兒都積極參與討論,發表自己的觀點,解決自己的認知衝突,發展自己的科學概念。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的:

1、知道兩種顏色混合起來會變成另一種顏色。

2、激發幼兒動手操作和對顏色的興趣。

3、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悦。

活動準備:

紅、黃、藍三種顏色的薄手工紙、裝有紅、黃、藍、綠、紫等眼力的盤子。

活動一:

1、出示紅、黃、藍的玻璃紙,讓幼兒説出顏色的名稱,在説一説活動室裏及日常生活中見到的哪些東西的.顏色和這些相同。

2、幼兒自由擺弄、重疊色紙相互交談自己的發現。

3、師以變魔術形式把兩種顏色混在一起變出另一種顏色,激發幼兒興趣和好奇心。

4、組織幼兒自己動手將兩種顏色混合,倒在一起,引導幼兒發現兩種顏色混合起來會變成另一種顏色。

活動二:噴焰火

1、出示範例,引導幼兒觀察。

2、教師介紹玩法。

3、請幼兒與教師合作噴焰火讓幼兒説一説噴的焰火有什麼顏色?顏色混在一起是有什麼變化?

4、指導幼兒自由選擇顏色噴焰火,提醒幼兒不弄髒衣服、桌面。

自由觀賞、評價同伴的作品。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設計思路

動物需要空氣.植物需要空氣,但人們更離不開空氣,空氣到處存在,但孩子們感知不到,為此,我特設計本節活動,讓幼兒通過動手操作,感知空氣的存在,從而培養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通過實際操作,讓幼兒感知空氣的存在。

2.幼兒通過親自實驗,感知空氣佔有空間的現象。

活動準備

眼藥瓶若干、彩色的沙土。

活動過程

1.以猜謎語的形式導入課題

2.想一想“瓶子娃娃”能吃“土”嗎?

3.試一試

①幼兒手拿一個“眼藥瓶娃娃”用力捏瓶子,會看到什麼現象?

②將手鬆開,你又會發現什麼?

4.做一做:會吃土的'“瓶子娃娃”

①瓶向下,對着彩沙用力捏瓶子,手鬆開,沙子自動跑到瓶子口,再一捏.沙子就出來了。

②當瓶子口中進沙子時,手鬆開,瓶口再向上。

③這樣反覆幾次,慢慢地瓶子中就裝滿了彩色的沙子。

④當塑料瓶恢復原狀時,瓶內空氣稀薄、壓力小,所以沙子被吸起來了。

5.説一説

①手不捏“瓶子娃娃”,瓶子充滿了空氣,幼兒感知不到。

②手捏緊瓶子娃娃,把瓶子中的空氣趕走了。

③這樣一捏一鬆反覆多次,“瓶子娃娃”就吃飽了。

活動延伸

當“瓶子娃娃”吃飽彩色沙土以後,孩子們可以進行彩色畫粘貼或噴畫,揭開一點,噴一點,注意不要全部揭開。

本節活動知識點:空氣佔有空間。

總結:空氣到處存在,但空間一詞比較抽象,教師用空氣和彩沙的對話實驗的原理體現出來。如:手不捏瓶子,空氣就充滿了瓶子,當彩色沙子進入瓶子中,彩色的沙子就把空氣擠走了,這樣就把“空間”這個詞形象化地解釋出來,幼兒也便於理解。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質課教案――影子祕密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思路】 春天來了,幼兒園裏的柳樹慢慢發芽,一個個粉色的桃花也漸漸的開了花。每次到户外活動時,孩子們總是圍着那株桃樹議論個不停。有的問老師:"這是什麼花?"有的問:"它怎麼這麼造就開花了,別的花怎麼還沒開?""春天還有什麼花?"……因此結合季節和幼兒的好奇,我們開展了這一教學活動。

【活動目標】

1、認識各式各樣春天的花,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和花給我們帶來的美的享受。

2、能夠通過觀察圖片,瞭解春天常見花的特徵(顏色、花瓣形狀、氣味等),通過生活經驗的`積累,瞭解花的用途。

3、在茶藝展示中,瞭解中華民族的傳統茶藝文化。

【活動準備】 PPT圖片、托盤、已經完成的關於《我認識的花朵》親子調查表花朵拼圖茶具花茶《好一朵茉莉花》音樂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教師:上週小朋友已經同丁丁老師一起了解關於春天的知識,並且寶貝與家長一起完成了《我認識的花朵》親子調查表,現在丁丁老師要與小朋友一起分享。(關於春天的英語律動)

2、展示ppt,分享親子調查表

(1)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親子調查表

(2)教師提問(引導幼兒瞭解常見花的特徵用途)

(3)教師總結

3、展示PPT,幼兒觀察常見花,加深幼兒的對花特徵以及用途的瞭解。

教師提問:

(1)花的名稱

(2)花的形狀(花朵是由一片一片的小花瓣組成)

(3)花的用途(幼兒自由回答)

(4)教師總結花的特徵以及用途

4、花朵拼圖遊戲教師:今天早上小花朵悄悄的告訴丁丁老師,它們的小夥伴都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希望我們KB班的小朋友來幫忙。(規則:看編號找身體的一部分,拼完後要及時收整)

5、茶藝展示,幼兒同家人品茶結束活動。

教師:小朋友們都知道花能泡茶,現在李老師就要給小朋友們展示一下我們傳統的茶藝文化。

(1)茶藝展示

(2)品茶(在優美的音樂聲中結束活動)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探索精神。

2、通過學習是幼兒瞭解水,知道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並學習記錄實驗結果。

3、培養幼兒的團結協助能力。

活動準備:

1、課件, 故事《皮球浮上來了》的碟片。

2、玻璃水槽、紙、木塊、鐵片、石子、海綿、塑料、乒乓球、樹葉、羽毛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東西。

3、記錄材料:標有上下標記的'記錄卡、記號筆。

活動過程:

1、導入課題,激發幼兒興趣

看課件,自由模仿流水,用動作表現水流的速度。 談話導入:水的本領可大了,讓我們來看一下。

2、瞭解水的浮與沉

(1)、播放故事《皮球浮上來了》,提問:

故事用什麼辦法把球取出來的?樹洞裏灌滿水之後,球會怎樣?為什麼?(水有浮力)

(2)、石頭掉進洞裏,灌滿水,石頭會怎樣?(石頭沉下去了)

3、猜一猜,這些東西哪些會沉,哪些會浮?

(1)、提供事先準備好的操作材料,分記錄卡,教師通過講解、示範讓幼兒認識了記錄卡的使用方法以及“上浮”、“下沉”的標誌。

(2)、將自己的猜測填入記錄表中。

4、試一試,看結果和自己猜測的是否一樣?

(1)、分組驗證剛才的猜測,看看哪些猜對了,哪些猜錯了。

(2)、將自己的操作結果填入記錄表中。

5、交流討論

(1)、説説記錄表,自己是如何操作的,發現了什麼。

(2)、引導幼兒探討:為什麼有的物體能浮在水面,而有的卻沉下去了?

(3)、小結:重的物體容易沉下去,請的物體容易浮上來。

6、延伸活動:

請幼兒回去找一找,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會沉下水底,哪些物體會浮上水面,並説説它們沉、浮的原因。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認識、比較物體的粗細,懂得"粗細"的比較是相對的。

樂於探索、交流與分享。

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活動準備:

教師演示用的4種不同粗細的物體(小棒、牙籤、蠟筆和水彩筆)幼兒標作材料人手一份(能力強的為7種不同粗細的物體,能力中等的為5種不向粗細的物體,能力差的為3中不同粗細的物體)(牙籤、小棒、蠟筆、記號筆、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認識粗細

1.請幼兒用自己盒內的東西穿木珠提問:你在玩木珠的過程中發現什麼了?(牙籤、小棒穿進,蠟筆等沒穿進)

2.尋找原因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小棒、牙籤細,蠟筆粗)

3.小結:原來東西有粗和細之分。

二、比較粗細

1、出示小棒:師剛才我們玩了穿木珠的遊戲,有的東西穿進去了,而有的東西沒有穿進,那麼小棒剛剛穿進了,它是粗的還是細的?請幼兒自由回答。

(1)若回答細的`,則出示牙籤,讓幼兒比較(2)若回答粗的,則出示蠟筆,讓幼兒比較這支筆到底是粗還是細?

2.得出結論:一樣東西是無法比較粗細的,要兩樣東西才能比較出租和細。

三、利用粗細不同的物體排序師:你們盒子裏的東西有粗有細,那麼我們來幫他們排上隊。

1.幼兒操作任意排。

2.提問(1)你是怎麼排的?(從粗一細,從細一粗)(2)你是怎麼排出來的?

3、師生共同小結

(1)先找出最細的,然後找出最粗的,剩下的兩個進行比較、依次排隊。

(2)從盒中先找出最細的,放在第一,然後再在盒中找出最細的,放在第二,反覆運用這個方法依次排隊。

4、請幼兒採用互換方法比較一種方法排列。

四、活動結束:教師簡單小結。